辭職嶺的由來,根據在雙泰產道7.4K附近的雙溪鄉公所解說牌的說法,故事發生在「民國六十年間,某位前往(泰平國小)就任的老師,行至此山時(大樟嶺),感慨前途崎嶇,故而辭職」。這幾年來路過此處爬山,對於雙溪鄉公所的說法,心中一直存有不少的疑問? 最近研讀到早期的登山資料,意外得知有關辭職嶺的地方還有其他二處。一處在三叉坑越嶺路鞍部(註1);另一處在崩山坑古道東柑腳山風孔鞍部(註2)。如此一嶺鬧三包,到底熟是熟非?一時真假難辨? 但經過一番剝抽繭後,不難看出其端倪來。
依據現有資料的說明有關辭職嶺的位置,若由雙溪前往泰平國小任教,其有路線有三:
第一路以雙溪鄉公所說法:走的是大樟嶺古道,全程約13公里,步行約4個多小時,此路為日治時代雙溪通泰平的重要保甲路。路由苕谷坑口經烏塗窟,上大樟嶺後,轉入後寮仔至泰平國小。當時的警吏或教員前往泰平的唯一途徑,往昔行經此嶺,由於陡峭崎嶇,登者莫不感到身精力疲和望坡興嘆,因而又有「流淚坂」之稱。不過到民國六十年,雙溪至柑腳,已有基隆客運行駛,當時前往任教的老師,多改由崩山坑古道前往。由此看來雙溪鄉公所的解說牌,很可能在道聽塗說後加上自己的判斷,將大樟嶺當作辭職嶺。
第二路以嚴建甡前輩的說法:走的是三叉坑越嶺路,全程約11公里,步行約3個多小時,此路徑在日治時代的台灣堡圖和陸測部的地圖,並未畫出。路由彎穹循溪而行經三叉坑橋,右轉上過四分子下後寮仔至泰平國小。此路應是只有當地人通行的舊路,不過到了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已漸為登山者所利用。雖然當時已有基隆客運搭車至彎穹,但實際此路線和大樟嶺古道路途相差不遠,加上知道者不多,所以當時的老師要經由此路前往任教,其可能性極低。
第三路以謝永河前輩的說法:走的崩山坑古道,全程約7公里,步行約2個多小時,此路在日治時代即為通往柑腳泰平間的重要保甲路。路由威惠廟下循崩山坑進入,一路上大埤嶺到東柑腳風孔鞍部為止,然後轉下坡路至泰平國小。當時由雙溪到泰平只會走大樟嶺古道前往任教,原因是若由雙溪經柑腳至泰平其路途反而更遠。單從雙溪至柑腳就有7公里多遠,其交通只有一條輕便鐵路可通行,民眾為省錢多採步行往返。不過民國六十年公路開通後,已有基隆客運(現為國光客運) 通行。據當地的民眾告知,前往泰平老師由雙溪搭車至威惠廟,再走崩山坑古道至泰平國小。若以一個新就任的老師,可想而知必不會捨二個多小時的山路? 而就四多小時的山路? 至於那一個才是真正的辭職嶺已經非常明瞭了。

註1:嚴建甡《橫山開拓不辭遠》一文,引用廖鴻演的說法。
註2:謝永河所著北部郊山踏查行第1集,《北豹子廚.柑腳山.東柑腳山》一文中提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