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萬金山區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萬里的丁火巧山為陽明山八大火山群之一,依山傍海山雖不高,視野展望佳,此次利用廢棄水泥道路線,登頂相當容易。金包里山和磺港山,位於金山獅頭山公園之內,屬於公園化的小山,為大眾化的踏青路線。此地有廢棄的軍營遺址和著名的海蝕地形,其中以燭臺嶼自古以來,就為金山的勝景。若來金山,不仿來此一遊,保證你滿載而歸。

日期:2005/05/22
天氣: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如下︰
07:40 基隆出發循台2線往萬里方向。
08︰16 左轉北28鄉道指標往崁腳,不久即右轉往北基社區和翡翠高爾夫球場。
08︰19 經中華商海學校。
08︰22 過營區。
08︰23 滑翔翼場叉路口。
08︰27 過鐵門無人看守,長驅直入。
08︰35 叉路口,左上一會兒左邊有一廢棄水泥道循此而入,出現一小段的芒草路小心鑽行,接上由翡翠高爾夫球場過來的山路。將車停在叉路右邊的小路的空地。
08:45 經一基地台。
08︰48 路的兩旁開始出現不少的蟛蜞菊和五節芒,抵達大水塔1叉路,續採直行。一路上都沒有任何的登山路條,不過路跡清晰可辨,雖底下雜草繁多,並不礙事。
08:58 又遇一水塔2。在此俯視下方高爾夫球場綠草如茵的草地,和正在揮動著小白球的人群。
09:01 到達叉路口,直行路不知通往何處? 取左循稜而上。
09:09 丁火巧山又稱中福子山, 有兩顆 基石 一為二等三角點 1063號, 一為三等角點 1112號 H472M。前面不遠處有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自動氣象即雨量遙測系統 中福子山 中繼站"。這裡可看見竹子山和磺嘴山及突起的野柳岬。
09:38 回廢棄水泥路口
09:49 過中華商海學校。
09:52 北28鄉道轉台2線往金山方向。
10︰30 原本要從中山路轉民生路,結果遇到金山廟會活動交通管制,繞了一大圈終於抵達民生路和公園路叉路口。
10:32 取右線過豐漁公園。
10:37 水尾漁港,一個寂靜的漁村,只見少數遊客在附近沙灘戲水。此處曾被選為金山八景之一有「水尾泛月」之稱,不過現在是白天無法感覺出它的美麗動人之處。
10:51 轉往金山活動中心,轉彎叉路口改走公園路,發現獅頭山公園步道解說圖。
10 :58 循階梯而上,一處涼亭休息。前方不遠有指標往彌勒佛像,不入,仍採續行石階步道。
11:01 道路旁金包里山 三等三角點 1023號 H67M 不注意時很容易錯過,另外還有一顆海軍的三角點 T010 號,碉堡上雜草繁多,所以就捨去沒有去尋找。
11:08 路旁佇立一石牌上刻有「金山水尾海岸管制地」,訴說這裡曾有軍隊駐紮在此防哨。
11:10 有路通往下方廢棄的軍營。
11:18 轉往中正亭,展望燭台嶼,一對孤立在外海特殊的礁岩,襯著水色天光,寬闊的景緻,讓人心曠神怡。在清朝淡水廳志就提到「燭臺雙峙」的勝景,並列為『淡北外八景』之一。
11:28 退回叉路口往磺港山前進,步道已用黃色布條圍住,穿過前往一看,
整條登山石階已崩落到崖邊,無法過去,只好原路退回。
11:32 叉路口,展望高聳的竹子山和磺港漁港。
11:36 改下公園路。
11:40 磺港社區有「燭台雙峙」的圖騰。
11︰50 回到步道口。
11:56 再次遇到廟會隊伍遶境,改由中正路轉台2線回基隆。


附記:
金山八景
1.燭臺雙峙 2.龜島曉月 3.水尾泛月 4.磺港漁火
5.跳時銀瀾 6.竹峰吐霧 7.磺嘴吼煙 8.八煙望洋

淡北外八景
1.羅漢朝佛 2.半月沉江 3.龍目甘泉 4.馬鋉番房
5.峰溪石壁 6.海岸石門 7.石屏錦麟 8.燭臺雙峙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磺潭,原是北海岸荒煙蔓草、人口外流的農業聚落。這幾年透過社區居民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聯手打造,已由荒野地蛻變為一富麗農村。社區內建有觀海步道和彩楓步道二條,屬休閒級的步道。若單走二步道稍嫌太短,今日打通到赤石六山,剛好可符合一日之行。

日期: 2011/09/04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晴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忠政
人員:26人

紀錄如下:
07:45 萬里核二廠過大鵬國小不久台2線44K附近左轉入磺潭 H34m。
07:47 續行至圓潭橋,有分岔路,左往長春谷,過橋後就是『磺潭社區』,路的左下方有停車場 H45m,等後山友到08:20。
08:28 整裝後進入磺潭社區,來到觀海步道口H81m
08:35 循水泥階梯而上,來到T字岔路,直下往彩楓步道,取左往觀景台H125m。
08:35 觀景台上,無敵展望。金山獅頭山、燭台嶼、福田妙國寶塔,八斗山、赤石六山、磺嘴山,盡入眼簾 H134m。
08:53 折回到先前岔路,稍往彩楓步道方向下行,右側發現一明顯山徑,轉由此進入探行通過一茭白筍水田園 H114m。
08:56 往上行突見一橫切水圳,往左沿水圳路探行,可見水泥樁上刻有『北基農田水利會內員潭子一圳』,續行不久取右有保線路 H123m。
09:06 路徑寬大好行,再遇分岔路,其附近有一廢棄的古厝,只剩下地面基作,取右路徑變陡 H132m。
09:17 上到頂端往左循稜漸至高升,來到第一座高壓鐵塔,但未見編號 H190m。09:35 繞過鐵塔,仍為保線路,轉眼間到達第二作高壓鐵塔,可見編號為『武崙-金山線043』 H232m。
09:38 山徑越漸陡峭,保線路到此而止。在這裡看到第三座高壓電塔,既無編號也未見到電線 H238m。
10:43 開始揮刀闢徑而上,通過小段荊棘路,路徑又變得明顯,疑似為台電建造電塔的前置探勘路線。循此追蹤不用吹費之力,即到達一長條狀的山頭 H356m。
11:12~12:10 往後路況仍佳,迅速推進到一平坦山頭,此離赤石六山已不遠,於是就在此埋鍋造飯 H433m
12:41 午餐過後,毫無阻礙接上大坪古道過來的傳統山徑,取左行 H495m。
13:10 到達赤石六山,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海拔462M,全體合照。此處原有好展望,不過午後天氣變得有些陰霾,不如預期。
14:05 下山路頗陡,小心翼翼拉樹枝而下,終於來到一處小溪溝稍作休息 H271m。
14:21 順溪邊路徑而下,接上達天路產道 H224m。
14:27 取左沿產道續下,抵路旁福德宮內有水源可清洗一番 H178m。
15:08 過200年的『達天神木』,其旁一有一福德宮 H123m。
15:14 過茄苳橋 H91m。
15:24 抵磺興橋頭旁有一員潭子小水準點243號 H47m。
15:40 往右過福安宮走『磺潭彩楓步道』回到磺潭社區。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2/11/25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台北市山岳協會、台北市健行會、新峰登山會

天氣 : 晴天

領隊:江啟祥

嚮導:許良治、鄭忠政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魚路古道(金包里大路)最初為凱達格蘭族金包里社、北投社、麻少翁社之間聯繫的山徑,由臺北大稻埕至金山磺港,全長約35公里,為昔日臺北府向外聯絡的六條大路之一。因修築年代的不同,又分為「河南勇路」「日人路」。其中北段路線,係指擎天崗至金山磺港之間的聯絡山徑。在「八煙」以上兩條路線舊有山徑被完整保留,「八煙」以下「河南勇路」,目前僅存經「天籟社區」「頂厝李」(南勢湖90、91號)山徑,而「八煙」以下「日人路」多被陽金公路切割且覆蓋(註1)。

       現今「南勢湖古道」,為「天籟社區」「頂厝李」之間古道。由「頂厝李」出南勢湖順天宮到金山磺港,該段路線已為產道、公路所取代,走來較索然無味。因此本次踏查結合「淡基環山古道」「大路崁古道」,改由重光(舊稱茅埔頭)另闢新徑到「頂厝李」,此路大致沿「楓湖溪」而行,途經昔日「達樂花園」園區,可見廢棄的梯田及水圳,此段路線亦可稱為「南勢湖古道」。

        而由八煙(綠峰山莊)對岸經水梯田、礦區(註2),沿溪磺溪而下到「金山朝天宮」,此段稱為「八煙溪畔保甲路」或稱「磺溪頭保甲路」。此保甲路途中之「磺溪頭」,為昔日通往陽明山區之交通要衝,往西南行經馬鞍格古道(馬鞍格、鹿角坑)可出竹子湖;往東北行經頂六股可出金山、磺港;往北行經兩湖保甲路(葵扇湖、倒照湖)走挑茶古道(半嶺、茂林)可出石門註3)。因其戰略位置重要,日治初期即設有「磺溪頭憲兵屯所」。1898年3月10日並發生抗日義軍簡大獅、盧錦春等400人襲擊該屯所事件,可惜在日軍精良武器及訓練有術防守下功敗垂成。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踏查之「內阿里磅越嶺保甲路」,為「淡基環山古道」之一部分,往昔內阿里磅居民出入倒照湖之越嶺舊路。多藉由此路經倒照湖、葵扇湖到重光(舊稱茅埔頭),出金山或至三重橋接上「魚路古道」出士林。

        所謂「淡基環山古道」,據民國88年李瑞宗所著《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報告書中提到:全段古道係指三板橋古道-土地公嶺古道-倒照湖古道。約闢建於1871 年,銜接北新莊、二坪頂、尖山湖、倒照湖等山村,沿途資源有石橋、茶園等。此古道為「淡基橫斷古道」和「魚路古道」之間聯絡道。

        其中「三板橋古道」:為三芝北新庄至二坪頂之間居民往來舊路,此路大致被公路取代;「土地公嶺古道」:為二坪頂至內阿里磅之間居民往來舊路,又分細為「二坪頂保甲路」(或稱崁底寮古道)及「土地公嶺古道」;「倒照湖古道」:,又分細為「內阿里磅越嶺保甲路」及「大路崁古道」,為內里磅、倒照湖、葵扇湖居民居民往來金山、士林之舊路。

        金山倒照湖及石門阿里磅聚落,舊屬「金包里堡」之範圍,亦為平埔族「金包里社」之社域。 「倒照湖」,位於新北市金山區兩湖里境內,原為係荊棘荒埔,道光15年(1835),為漳州人賴朗、賴元吉等人始至此鑿圳開墾。因該地由葵扇湖眺望,夕陽落日,餘暉映然,故名。「阿里磅」,地處新北市石門區乾華里,其地名實際意義已不可考,應來自平埔族語的譯音,清代此處多種藍草(靛青),從事染布工作,是以曾經稱為「布坊」。而內阿里磅為阿里磅坑頭,因處於阿里磅上游而得名。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里溪底靈泉禪寺石門嶺古道,往昔溪底居民出入汐止及內湖之重要保甲古道。1904年《台灣堡圖》已清楚畫出-溪底通往五指山車坪寮的舊路,在當時已是一條往返汐止(水返腳)之要道路,到1921年《陸測部地圖》又增繪往白石湖之路線。惟隨著北28公路之開通,此路漸為所後人所遺忘,甚為可惜。所幸在當地山友協助下獲得有關資訊,使得保甲古道能重現天日,在此由衷的感謝!

       據《臺灣憲兵隊史》記載: 明治30年(1897)間於此古道上曾發生二次簡大獅部下與日本憲兵隊之激戰事件: 第一次是: 8月23日本憲兵隊竹內大尉等47名,探得五指山附近約有300名土匪(民兵),當前進到車坪寮山上時,雙方激戰6小時以上。第二次是:12月31日平田憲兵伍長等26人,由內湖庄前往溪底偵查,於石門嶺前山上發現可疑土匪(民兵),未料竟有30餘人,實際隱藏林中約300人,激戰二小時後,土匪(民兵)往溪底撤退。

        1898年9月10日簡大獅雖然表面上已經歸順,但卻未曾出山且不想遷居士林,又一直擁槍聚眾,並假借募集軍資之名,強收附近居民糧食及保護費。基此,日人於該年12月11日對其根據地燒焿寮 展開一場大規模討伐行動。據秘報當日下午3時,簡大獅率部下四五十名由其根據地出半嶺,再經員山(圓山) 、白石湖、大崙、車坪寮、七分寮到瑪陵坑,但搜索結果未能將他逮捕。自此簡大獅隱藏在各處的傳聞不斷,讓日人頭痛並疲於奔命。

       1899年1月21日簡大獅終於成功逃離日人追捕,並順利搭上道格拉斯(Dougals)汽船公司的海龍號亡命到廈門。嗣後日警逮捕到幫助犯陳阿來,由其偵訊口供中得知先前藏匿在五指山下雙蛤水阿旺家,另據前年(1898年)12月15日《水返腳憲兵隊》的通報提到: 簡大獅喬裝為農民並和部下十二三人躲藏在溪底鼎才碣山中,此處應與前述所指地點相同-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是最安全-難怪日警遍尋不著。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員林,位於新北市萬里區溪底里近雙興里交界,其地名由來是以前有人在這裡種「香員」成林。「香員」整粒像手瓜仔,亦稱為「大尖」、「圓佛手柑」。「香員林」地名應是戰後才出現,此處舊稱為「大坪崙仔」。

       而香員林古道,是往昔溪底居民往來大坪之舊路,在公路未通前當地人上學及迎媽祖亦藉由此路前往。此古道在1904年台灣堡圖已清楚畫出,換言之,此古道於清末時已存在。

          到了民國53年許國安老先生為使居民出入更加便利,遂獨自出資整修道路,當地人為紀念他的善舉,於此古道立有「國安為眾修路」碑並於富士古道路亦立有「喜心造路」、「私貲舖施道路」、「善行永垂」等碑。

         萬里溪底地區迎媽祖的歷史,可溯自一百多年前的清領末期、日治初期。起因於當時此地發生瘟疫,遂請關渡二媽出巡,才獲得平安。民國68年萬溪公路未通前,當地居民便走舊保甲路於每年農曆四月初三日,前往士林內雙溪「溪和宮」迎請關渡二媽。

        在民國72年「新興宮」媽祖廟尚未建廟前,其祭祀場在廟前對面山區的一間小厝,當地人稱「紅壇」。四月初四媽祖移駕到大坪地區,便走香員林古道前往,而「大坪崙仔」地名起源於高地平台上之小丘之意,當時迎媽祖便會在此休息吃點心。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士古道與大嶺牧牛場

      新北市萬里溪底地區因山多水田可耕地少,牛隻空閒時間比較長,需要有人看管牧牛。其鄰近大尖山,因山勢渾圓,酷似日本富士山,於是有「小富士山」之稱。而大尖山麓下草原水草豐美,非常適合放牧。當地農民便這走條路前去此處牧牛,此為「富士古道」之由來。

      據文獻記載: 陽明山地區牧牛的行為遠在清末已存在,自日治時期始有私人代為看顧耕牛之記錄,當時將牛趕至山上放牧之方式,俗稱為「寄草」。由於來自四面八方寄養的牛隻日益增多,遂於昭和九年(1934)在此山區設置公營「大嶺牧場」。

      該牧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牧場辦事處位於擎天崗,包括山猪湖至七股一帶的山坡;第二牧場辦事處位於鹿崛坪,包括磺嘴山、大坪、崁腳等地;第三牧場辦事處位於內湖與內雙溪交會的風櫃嘴,包括雙溪、東湖國小一帶。1936年全盛時期寄養水牛1,731隻,黃牛37隻,是當時全台最大水牛耕年集散地。

許國安先生之捐資造路善舉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里麻竹腳保甲路為往昔二坪尾麻斯廪(今豐廪)、麻竹腳等地居民往來大坪之舊路,亦是學童前往大坪國小上學路,據當地耆老說明腳程約25分鐘即可抵達。
        大坪地區因地勢平坦且面積廣闊,有利農作物之耕作與種植,加上地處大尖山及磺嘴山之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遠自清乾隆嘉慶年間已陸續吸引吳、郭、陳、鄒等家族前來此開墾這塊山中之瑰寶。
        到了日治時期,大坪地區已成為除了萬里以外,人口最多之聚落。遂在大正十一年(1922)於此地成立瑪鋉公學校(萬里國小)大坪分教場,更在4年後1926年獨立為大坪公學校。戰後民國34年改為大坪國民學校,該校全盛時期設有雙興分班、溪底分校及崁腳分校。
       早期公路未通前,學童來此上學皆徒步前來。當時上學路計有:一、若來自溪底附近學童,走香員林古道前來;二、若來自裕大橋附近學童,走內崁腳古道前來;三、若來自郭公厝附近學童,走大坪古道越嶺路前來。
       今日探訪之麻竹腳保甲路,為第四條上學路,感謝年78歲蘇老先生親自帶路,讓人感受到鄉下人之友善及台灣最美的人情味。明年2022年適逢大坪國小創校一百周年,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心想雖非大坪國小的畢業生,若能來個五路會師,找回昔日上小學之情愫不亦樂乎!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泉溪畔古道、瑞泉古道及溪底古道,除了為當地居民之間聯絡道外,亦是一條昔日挑運茶葉的古道,沿途有多處土地公廟可見證歷史。當時路線大致由此挑茶到山豬湖或士林平等里下山再走平菁街接鵝尾山古道,至善路三段到芝山岩經士林到大稻埕茶行販售。

          起因於清同治年間萬里溪底庄土地公坑、大尖仔山、冷水堀(今瑞泉)等地居民,由於受到英人陶德(John Dodd) 與李春生於北臺灣推廣種茶及外銷到美國獲得高額利潤之影響,遂興起一股種茶之熱潮。1871年《淡水廳志》亦有描述當時的情形:「茶產大坪山、大屯山、南港仔山及深坑仔山內山最盛。」

        1895年日人領台後,延續清朝對茶業之推廣,又對茶葉的種植、加工及外銷市場提出改良計畫,到了1918年發布「十年茶業獎勵計畫」,帶動了台灣茶農成立茶業組合的風氣。在此浪潮下,溪底庄大尖聚落成立萬里地區唯一家名為「大尖茶葉公司」之茶葉組合,是當時陽明山山區第二大茶葉公司。

       據文獻紀載:該公司成立時間為1929年7月3日,資本金額為2000日圓,茶園面積為70甲,公司人數為18人,負責人為吳杉。到了1932年當時萬里地區茶園種植面積已達261.7甲(253.83公頃),收穫量為31,065斤(18,639公斤),價值4,503日圓。惟嗣後煤礦業興起,遂使瑞泉一帶曾經種茶之歷史,不為人所知。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58年6月間史溫侯(Robert Swinhoe )隨同英艦堅忍號﹙Inflexible﹚船長布魯克奉令前往台灣尋人,起因於1848年10月在台灣海域失事水鬼號(Kelpie)英籍乘客史多馬(Thmos Smith)及美籍奈多馬(Thmos Nye)等數名白人漂民謠傳被囚禁在大屯硫磺礦區。

       據文獻紀載:史溫侯等一行人搭乘堅忍號(inflexible)號自6月7日由廈門啟航於9日抵達台南七股國聖港,自此作逆時針環航台灣之行,隨後於6月20日抵達雞籠(基隆)作連續二日勘察港區附近的煤礦,22日上午8點,開始展開前述大屯山區尋人之旅,一行人取西北方步行經大武崙庄,到第二涼亭休息1小時15分,此時史溫侯作短暫鳥類觀察,續行到下午2點50分抵達臨海的瑪鋉(今萬里),於山腰陰涼處休息到6點10分後出發,先沿沙灘前進一段路後,再折向西南山區(約在今中幅二坑附近入山),行進中不時可聽到竹雞及貓頭鷹的叫聲及成群出動的大蝙蝠,接近晚上9點才摸黑到達金包里(今金山),並夜宿慈護宮。前述萬里至金山段,即是走萬里二坑經大湖(鏡湖)、粗坑到金山古道,此路於日治初期變為一條重要的保甲路,並在1904年日治《臺灣堡圖》已明顯劃出。

      6月23日早上五點起床,大致沿魚路古道上行通過大屯硫磺礦區(今大油坑一帶) ,越過一座很高的山(即大尖後山,清朝文獻稱冬瓜山),經過臺地草原(應是擎天崗),於晚間9點半抵達八芝蘭(今士林) 後雇了兩艘船,卸下裝備,進入船中後就倒地呼呼大睡。6月24日清晨5時船抵水返腳(今汐止)後經七堵更上游而行駛,最後到達航運終點站八堵港仔內(Kang-ah-lai,今尚仁國小附近),下船步行越過獅球嶺於下午3點30分回到堅忍號。此次搜索結果,對於白人漂民流落北台磺區被囚禁之謠傳,已不攻自破。

註1: 史溫侯 (1836-1877)或譯為斯文豪,中文名稱郇和,時任英國駐廈門領事館館員翻譯。6月22日至24日大屯山尋人之旅,成員包括船長布魯克(Brooker)、植物學家威爾斯(CharlesWilford) 、海軍測量官白克禮(William Blakeney)、廈門來的通譯古柏(Cooper)及史溫侯連同2名水兵等7人,加上數名古力

行程紀錄: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里內崁腳古道為早期崁腳居民往來大坪之舊路,亦是當地人到大坪國小上學路,比對1904年日治《臺灣堡圖》,此路為「淡基橫斷古道」之崁腳至大坪段。 

    1893年胡傳於「臺灣日記與稟啟」行旅有描述: 「自基隆西北取道循山而行,…六里至大武崙,七里至馬鋉莊(崁腳) ,八里至大坪腳,四里至鹿角坪(鹿堀坪),七里至磺山頂,…十里至滬尾(淡水)。皆由山間取徑武丹坑海上窺望不及;無險阻,直捷而平坦。」 此路線本隊業於2015.12.2 踏查在案,已故登山前輩賴喜隆並留有珍貴的資料。 

    大坪越嶺保甲路,據當地耆老說明,此路為往昔大坪、二坪居民至崁腳附近礦場工作每日必走之路。另據文獻資料紀載:離保甲路出口最近之萬里一坑煤礦,早在大正6年(1917)已開採,直至民國69年(1980)才收坑(1),長達60多年的漫長開採期,可見此越嶺保甲路存在年代已久,此次踏查沿途有古樸石階路,讓人驚嘆不已, 又能體會前人開路之艱辛,真是一舉兩得。 

註1:萬里一坑煤礦,名稱取源自日治時期【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在崁腳所開鑿的萬里一坑而來。日治時期最初劃設為海軍預備炭田禁止開採,直至大正六(1917)年1月6日開放由木村久太郎等人設立礦權,同年12月4日移轉予【臺灣炭礦株式會社】,嗣後再轉讓於【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戰後由【臺灣工礦公司】接收,部分礦區分割由黃天生經營至民國69年(1980)收坑。(資料來源:放羊的狼及典藏新北學/萬里一坑網站)。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5/9/26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陰雨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國棟、郭文龍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5/9/27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台北市山岳協會、台北市健行協會、新峰登山會

天氣 : 陰雨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忠政、楊勢銘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日期 : 2015/10/10

天氣 : 晴天

領隊:江啟祥

嚮導:陳金成、曾仁傑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