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貢寮山區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前言:原本要由內隆林登嶐嶐山、萊萊山出三貂角燈塔,可以天公不作美 ,剛出發就烏雲密佈,不一會兒居然下起大雨來。因而臨時改變行程,改走大堀澳山、福隆山、下龜媽坑古道東線,一條不錯O型路線。去年10月有幸參加北縣山協所舉辦的雪山尾稜縱走,沒想到才過半年多的光景,有些路段已遭芒草遮蓋,其生長之快,遠遠超乎先前辛苦開路的速度。希望山友能撥空前來,一則能觀賞山海交錯的美景,二則能多認識幾條讓人懷古思情的古道。路線的安排,可自行決定,來此定不會讓你空手而回。不過千萬別忘了帶把山刀,不僅可以為自己清理路徑,同時也能讓山徑不置那麼快就淹沒了,何樂而不為。

日期:2005 /05/29
天氣:陰時多雲偶陣雨
人員:Jamil、ann、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2 福隆車站出發。今日午餐很簡單,三人各買了一個便當。
07:49 車站往左方產業道路前進,續行不久右方有一鐵路地下道是通往龜媽坑古道的道路,仍取直行路。
07:54 荖蘭街叉路口,取左可往嶐嶐古道,續踢產道。
08:10 福隆教會叉路口。
08:16 模糊字跡”故吉次茂七郎…”之石碑,此為昔日的舊隧道(嶐嶺隧道),在1924完成的罹難人員的紀念碑。
08:23內隆林街叉路口,指標牌說明右往福隆山、桶盤堀山、嶐嶺古道,直行往第十公墓。
08:33 過內隆林街村莊,上爬經公墓停車場。
08:38 抵安義塔,這時突然大雨紛飛直落,在此避雨。這裡可看到雙溪河口。前行叉路口取右寬大道路而行。
08:43 經一福德宮。
08:50 路底內隆林街3號,由其屋宅左側石階而上。路口有不少的路條,不久即越過一小水圳。
09:00 遇一小型石板橋。
09:18 一處林間空地,續上找路。此處山徑雜亂。一會兒向左走,一會兒向右走,出現一些廢棄的農耕地,原本想找隆林小池,最後因下雨的緣故也只好選擇放棄。這時路徑轉向右行腰繞路,再轉往上行雜木林,發現莫仕登山隊的路條,緊跟路條,續行不久接到雪山尾稜路上。
10:00 鞍部叉路,左去鶯歌石山、田寮洋山。取右行往大堀澳山。
10:23 芒草山頭 大堀澳山 山字水泥柱 H312M,GPS H311M。回望後方田寮洋山、鶯歌石山,在大霧中若隱若現,非常的撫媚動人。
10:39~10:48 續行一段小灌木林,再度進入芒海世界,才過半年多的光景,路徑已被覆蓋無影無蹤。在此找路折騰一番,終於游出一條路來,接上正路。
10:52 下坡路這裡可再度展望到雙溪河口。
11:07~11:51 石城山附近亦是芒海一大片,此處並無基點和說明牌。有一棵筆筒數是這裡唯一的醒眼的目標,就把山當作基點來看待。這時大霧瀰漫,三人在此附近繞來繞去,結果三次都回到原點筆筒樹。因此決定先行午餐後,再做方位的判斷。
11:59 這時霧已稍散,左方出現福隆山的身影,循此方向前行,奇妙的找到路徑。下行鞍部此地遠眺雙溪河口,波光潋灔的景象,煞是美麗。
12:37 ~13:12 嶐嶺古道越嶺鞍部,有一個「福德正神」的石碑,上面橫聯寫著「金玉滿堂」,兩邊對聯,左聯:「天地古今在」,右聯:「日月萬年光」。此古道為昔日入蘭的孔道。後因草嶺古道開通後,已漸少人行,除一些登山客光顧外。下午茶時間,喝杯熱飲,提提神。
13:41 往福隆山路,陡峭加上雨天濕滑難行。指標牌寫到需30分鐘。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473M。附近樹林遮蔽並無視野。
14:01 大湖(堀)山 山字水泥柱 H489M,也是芒草充斥。續行找通往龜媽坑古道東線的路。
14:25 取右叉路口芒草遮蔽並不明顯,直行路可通往桶盤堀山路旁有指示牌。下山之路非常清晰,沿路都是雜木林,少了擾人的芒草。穿過溪1,地圖上標示為龜內溪的上源,這幾天下雨的緣故,水量頗豐,不時的隆隆作響。
14:44 續行來到幾間石厝遺址,樹上釘有標示牌「中心崙龜媽坑聚落」。在此拍照留念。過此不遠有些廢棄梯田的遺跡。
14:55 跨越溪2,為另一溪流的上源。
15:00 過溪3,溪水甚大,夏日來此戲水應是一處不錯的選擇。
15:22 轉為腰繞山路,再接竹林黃土路,終底ㄧ戶土角厝的民宅,為龜壽谷21號,循其屋後往右和直行皆有登山路條,取直線路出現二隻黑狗對我們狂吠。
15:27 22號民宅,地圖上顯示此為東西線的交叉口。
15:40 ~15:58 再沿產業前行,在一處水泥橋旁,再次正準備想用時午後熱茶時,突然來了一場傾盤大雨,好心阿婆告訴我們前有一處福德祠可避雨。
16:00~16:35 此福德祠備有休息桌椅,是一處不錯的談天的處所。
16:38 穿越鐵路地下道,接上外隆林產道,回福隆車站,結束一趟不錯的O型路線。

參考資料:
1.藍天圖集(二025) 福隆經隆隆古道登隆隆山順稜出隆嶺古道O行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954
2.藍天圖集(五006) 福隆健行龜媽坑古道、遠望坑古道、福隆山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5732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  2005/06/05
人員: Jamil,ann,mori
天氣:艷陽高照

行程紀錄如下:
07:50 福隆車站出發,今日來完成上禮拜未完成的計畫。
08:00 老蘭街路口,往嶐嶐古道邁進。
08:17 路旁土地公廟,下方嶐嶐溪,溪水清澈見底,且水量頗豐,一路上有不少的野薑花,可惜未到開花的時期。
08:25 抵達最後農家,沿其屋旁右側石磴而上。
08:44 過小水泥橋,此處小溪潺潺,取水洗臉,清涼一下。
09:07 經一段枕木路段,就是所謂的六路叉路口。右往嶐嶐山,直下福卯古道,左上荖蘭山。注意往嶐嶐山路,有兩條,應取右上的山路才對,指標牌的那一條是不能取的。
09:29 上坡路段,路旁有一大石。去年雪山尾稜縱走,並未留意到。
09:40 林間開闊地小歇。這時樹上發現一隻蜥蜴,大夥突發奇想,想給它來個寫真。斟酌幾個角度,正想拍照時,結果居然落荒而逃。
09:58 續行轉上稜線路,抵達山頭山腰處,這裡展望福隆雙溪河口,今日風和日麗的情況下,果然是不同凡響。
10:00 山頭頂端,這時乍現一對大冠鷲,盤旋在空中,展翅任意的翱翔。就在一瞬間,飛往灣坑頭山方向,之後竟不知去向。
10:13 嶐嶐山頂,三等三角點 977號 H433M。再次拍照留念。
10:24 叉路1,右下陡降路通往福隆山,是一條精采絕倫的雪山尾稜縱走路。續沿其左側山頂路而行。
10:35 芒草下坡路,遠眺萊萊山蜿蜒到三貂角的稜脈,盡收眼底。不一會兒,進入灌木叢林,路跡還算明顯,出乎原先意料之外。
11:05 行行復行行,有時是芒草路,有時是灌木林路。山路轉往左行。
11:34 往萊萊山途中,一處展望點,在其縫隙中可俯視下方海岸公路車水馬龍情況。
11:46 下行路中出現石砌圍牆,是否就是以前防禦或軍事的用途就不得而知?
12:05 山路突然又急陡而上,鑽行一段芒草路,抵達萊萊山頂 H206M,一座既無基點也無指標牌的山頭。
12:17 ~12:42 林間空地,享用50元的福隆便當。
13:02 遠望三貂角燈塔,一片芒海路,免不了又要鑽行,但不礙事。進入低矮的灌木林,下行過乾溝。
13:07 爬上乾溝後,冒出頭一看,不得了竟是幾處墳墓。穿越過墓園,續行來到一座名叫呂潘的墓地。
13:16 轉為黃土大路,兩旁一望無垠的夜總會。沿途遇叉路時,皆不取。續行水泥路底,改往左行,到達叉路2,往左指標牌11號公墓,可通馬崗營區,此處原有一顆圖跟點,現已不知去向。取右行往三貂角燈塔。
13:24 ~13:40 至三貂角燈塔巡弋一番,轉至前方騎樓下可午休及欣賞海景。
13:48 找到通往濱海公路下行的階梯路,遠望東北角最偏遠的馬崗漁港,抵叉
路3,改轉左行踢濱海公路。
14:34 約1.5 公里的蔚藍的海岸公路,繞過東北角的洋寮鼻(馬頭鼻),抵達卯澳。在烈日當空下慢行,大夥全身已是汗流浹背。趕緊進入南海休息站,補充涼飲,清涼一"夏"。登山口就在休息站的對面。
14:48 進入山路後,開始沿溪而行,錯過叉路口。續往溪旁兩岸前行,沿途有不少的廢棄的梯田遺跡,發現路況有異,循原路折回,找到叉路4上行路。
14:55 山腰路,路跡尚明。經一處崩塌路,轉往上行叉路5,接上一條寬廣的山路。
15:05 越過溪流,一小木橋,已腐朽不堪,走溪底路。
15:25~15:40 嶐嶐池,一處山間窪地積水所匯集而成的小池,池中大池羅列,在此歇息享受午後蛙鳴的響宴。原路退回,前有一叉路,取直行路。
15:42 叉路6 ,ㄚ行叉路口。往左之路不知通往何處?
15:52 叉路7,接上福卯古道新路,一條康莊大道。
16:00 ~16:24 一處溪澗旁,享用下午茶。
16:34 六路叉路口,取右上荖蘭山。
16:54 接上朝山大道,右往靈鷲無生道場天眼門到達瑪陵尖 H360M,進入時必須要換證。山頂平台有不少的觀音佛像,這裡視野展望奇佳,什麼澳底、福隆、卯澳海岸、雪山尾稜山脈,皆進入眼簾。
17:13 轉往荖蘭山頂,山頂立有一座十一面的觀音塔,塔下方有一顆圖根點 H387M。 相傳此山是三貂社的聖山。
17:41 回家路,再循六路叉路口,下行至嶐嶐古道途中發現廢棄的古厝,早上眼大居然沒有注意到。
18:40 抵福隆車站,結束此次上午上山看海,下午下海看山之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今年剛好是楊廷理古道200年的紀念,因此興起了將它重新整理的想法。8/11得之楊廷理古道可能入口,迫不及待的再度前往踏查。意外的走通了到三叉港古道。有關於楊廷理古道和三叉港古道的踏查紀錄,在此感謝蕭郎兄詳細的資料和地圖。楊廷理古道,通往南草山的路線圖,根據古道專家林宗聖的2005的紀錄比對,似乎就是我今日所走之路線,但後段由"紅磚古厝"切往"菜園鐵厝"部分待來日再探。

日期: 2007/08/25
天氣: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23 雙澳公路(102甲線)過4K取左上往土地公嶺,過慈願寺叉路到達雞母嶺53號溪旁右側進入。
07:48 循8/11日52號張先生所指示的路徑前進。上次太晚過溪,以致於沒有找石階路,找到一處下切點,再往後走水管路。到達溪邊,發現溪的對岸有石階路。
08:19 往上行,路況還不錯,抵達叉路口,取右往竹林。上次37號張老先生說路在竹林那邊,於是就鑽入竹林找路看似不像路。原路退回,改取左上,發現有石階路,再度鑽入竹林。
08:30 看到路的左下方有間建築物,頗為好奇。續行竹林路倒木難行。遇叉路口,旁邊有間陳家的祖墳,發現水泥階梯,取左下。
08:36 原來是慈願寺,原路退回至叉路口。由陳家的祖墳改取直行,這裡有一小水池。
08:44 續行路跡稍不明,鑽芒草路。
08:47 遇叉路口,取左上。
09:05 竹林路,路徑寬大好行。再遇叉路往右上電塔,取左下,不久下溪溝。
09:24 來到竹林叢,地上有綠竹筍的新剝皮,心想這裡應該有路出去。續下溪溝路,雜草叢生,竹林間看似無路,原路折回。根據GPS的導航,蕭郎兄的”紅磚瓦古厝”就在附近。於是就在再往上尋找。
10:14 發現只剩半面的古厝圍牆,附近有新的砍痕,取右上到達蕭郎兄所稱的”山中水池”,我的路條就綁到此為此。往後接上三叉港古道。(事後家母告知此地叫做"頂崁尾"。以前青雲路5號附近,舊地名叫做"頂崁仔"。顧名思義,這裡位處於頂崁仔的尾端,所以稱作"頂崁尾")
10:33 原路折回,居然在此迷路,在竹林叢繞行許久。一下走到”石板古厝遺址”,又一下走到”紅磚瓦古厝”,好不容易終於找到正路口。只怪來時在叉路口,並沒有綁上路條。
11:10 回到08:44的芒草路上,提前午餐。發現往上出現不少的石階路,於是就前往踏查,不過沒過多久,就不見石階遺跡。原路退回。
11:50 續下回08:30的石階路。
12:15 過溪,清涼一下。
12:18 接上往37號水泥叉路口,(338912 2773948)。
12:25 回到53號叉路口,看時間還早決定再探三叉港古道。下土地公嶺取左下三叉港。
12:41 發現青雲路口取右上。
12:46 續上三港村15.16.17鄰農路叉路。往左泥土路就是三叉港古道主線,取右續上。
12:48 叉路口將車停在此,取右上路口有鐵鍊圍住,開始步行。
13:05 到達三叉港古道支線口。根據蕭郎兄資料的判斷,由此通到”紅磚瓦古厝和山中水池”,此路最為快速。
13:14 上優美的桂竹階梯路,過小水池。
13:19 竹林叉路,先取右行,有石階路,不過颱風過後倒木難行,於是就原路退回。再取左線,同樣也遇到大批倒木難纏,只好原路退回。
14:05 回到12:48停車處,取車回家。
後記:
1.關於楊廷理古道後段的路線,古道專家林宗聖分別在2005年8月份《野趣生活家》發表《台灣最早的山區官道 200年歷史楊廷理國家古道》。及同時也在台灣山岳的61期的8-9月份雜誌發表《楊廷理古道與燦光寮舖遞古道之今與昔》。《野趣生活家》上的文章和地圖,似乎就是指”石階舊路”的路線,而《台灣山岳》的卻是,筆者所稱”雞母嶺古道”的路線。另據歷史學家唐羽所著《貢寮鄉志》卷之九 勝績志中提到《販魚古道》,此古道路線的描述內容和《野趣生活家》描述的路線雷同。
2.根據1904年台灣堡圖和1926年的陸測部的日本古地圖,只劃出"石階舊路"的路線,並未劃出水路雞母嶺古道。根據地圖從打鐵寮經雞母嶺52號到頂崁尾石厝群,再走昭北府叉路往南草山東南稜和《貢寮鄉志》上《販魚古道》所描述大致相同。在當時已是主要的路線,原因應該和光緒年間,九份、金瓜石的礦業興起有關,當時雙溪、貢寮的居民,藉由此路線前往礦場工作,因而致富者不在少數。同時也吸引澳底的婦女,來此賣魚或雜貨。由燦光寮6號民宅位置可得到應證,此處位於雞母嶺、三叉港、牡丹三方向的往來要徑,其附近有間「福安宮」,可為當作最佳見證。

3.燦光寮塘汛古道,形成於嘉慶10年。雞母嶺和頂崁尾尚未形成聚落,當時兵勇會走福壽宮鞍部,還是走向燦光寮6號越過土地公嶺到雞母嶺,實際情況無法判斷? 若以考慮水源的需要,經由水路的情況,似乎比較有可能。

1.楊廷理古道──兼談淡蘭古道的演變 作者:楊俊哲
http://student.csghs.tp.edu.tw/~9303gift/phpBB2/viewtopic.php?p=350&sid=52892662407df459d0e864f284453dc3
參考資料
1.獨步山林間372:三叉港古道,吳沙墓 [2005/1/1]
http://kennyhpk.myweb.hinet.net/index372.html
2.獨步山林間582:楊廷理古道 [2006/10/9]
http://kennyhpk.myweb.hinet.net/index582.html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金山到台北,有條「魚路古道」是大家爾熟能詳的。其實從澳底到金瓜石、九份,也有一條「魚路古道」知道的人可能不多。楊廷理古道在清嘉慶年間原本是當作兵防用途的軍事道路,到了光緒末年,因九份金礦的興起,變成採金人潮來往的要道。隨著採金豐富的收入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使得這條古道的往來的用途,又加入了販魚和賣雜貨等商業功能。目前這條「魚路古道」從打鐵寮到雞母嶺53號段,和楊廷理古道重疊,往後取左改走陸路,經頂崁尾"游姓古厝",越過南草山東南稜走現今的草山公路。根據陳老生的說法,陸路部分,為採金和販魚所走路線,此路每日出入數達二.三百人,可說是熱鬧非凡。至此到風吹輦格下杉子湖可扺金瓜石。至於水路部份,為楊廷理古道正路,經雞母嶺37號經42-2號方家,越過福壽宮鞍部接上陸路,不過當時反而較少人行。若要往九份販魚,則會取左下經黃吉祠,仍走楊廷理古道(燦光寮汛塘古道)路線經樹梅坪到達。另外陸路由頂崁尾"游姓古厝"附近也有一小路通往方家,不過那是私人間通行的小徑並非當時主要路線。
 
日期:2007/09/01
天氣: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10 雙澳公路(102甲線)7K,取左叉路往豐珠國小、雞母嶺街、巫里岸街,若直行往澳底。此處舊地名稱作打鐵寮。
07:21 右側空地停車,整裝後出發。發現路的對面有水泥階梯路,往上一看如資料所說的這裡有間「金斗公」,確定這裡就是楊廷理古道的入口。此路原是軍事使用目地,往來燦光寮塘和大三貂港口汛的汛塘路。台灣知府楊廷理在嘉慶12年(1807年),首度入蘭就是利用這條汛塘路前往處理海盜的問題。歷史學者楊俊哲經多年的考證踏查,將他命名為「楊廷理古道」,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07:40 由其右側竹林進入,發現有石階路。續上農地,石階路在其右側。
07:47 循石階路而上,路的旁邊有小水圳。到達叉路口,水圳路往左側而去,直行路不明,腳下有石階路,這是正路無誤。
08:00 鑽入雜草林,右的路測有一墓地。續上左側"陳吳墓",由其右側而行。
08:16 過右側雞母嶺5號民宅。在此遇到一位80歲的阿婆,談起舊路的種種情事。不久接上產道,路口美豐28分1電桿。產道右往福安廟,左往土地公嶺。
08:39 取直路,過農地到達盡頭,再取左路雜草叢生,來到一小石板橋。途中遇到一60多歲的陳老生。陳老先生,談到他年輕時多次挑七、八十斤魚往來澳底和金瓜石之間。早上2點出發,約5點多就能到達。昔日濱海公路未通時,這條路就是他們所稱的「濱海公路」。當時的採金、販魚、賣雜貨等,皆由此路前往。古道的熙來攘往的人潮,和今日不可同日而喻。
08:47 經一水池,不久遇叉路。根據資料往左的路才是正確路。不過先往右 一探石階路的路況,過一石板橋至竹林叢就無路。
09:22 由路的左側進入,這裡一點也看到不出古道的味道。此段路況較差,加上要過溪溝路泥濘。路的下方有一水池。取左上又有一水池。雞母嶺水源不足,農地灌溉多用池塘蓄水,因此水池多成為這裡的特色。
09:43 沿水池邊而行不久,有一右叉路,不知通往何處? 取左上路,有一蕭姓的墳墓,墓園旁種有不少的釉子。
09:50 繞過蕭墓的上方往左行,進入雜木林,不久往上出了農地。路的左側有一林墓。
09:58 循農地路而上,來到一分叉路,往左有一山路不取。取右往發現石階路,但路較不明,不過是正路。
10:21 循石階路而行,路況越來越差,只好切往左側的雜草路,應該是先前左叉路。續行不遠,看到了分水箱,再度出現石階路。
11:11 此石階路旁伴著大水管往上行,路跡相當的明顯。終於接上雞母嶺53號旁過來的產道。產路右往雞母嶺37號,左往經慈願寺,由土地公嶺可下雙溪。
11:15 續行水管路,接上通往雞母嶺37號的水泥階梯路。往37號續行一會兒,就要取左經農地過溪。再過溪處的樹上,釘有指標牌,因農地附近無樹可釘。
11:39 過溪後有片香蕉林,往上走小段石階路。往後都是在竹中穿梭。再遇石階路。
11:44 經桂竹林,此段原倒木嚴重,我已清理完畢。扺路叉路口,往左下有水泥路往慈願寺不取。取直行路過陳家墓園。
11:46 過芒草路,出現一小段往右上石階路,仍採續行。
11:47 叉路口,取右行,往左路不知通往何處?
12:03 再遇叉路,上禮拜8/25取左下。這次取右上。
12:07 到達高壓鐵塔「深澳-澳底線030」及「南港-澳底線083」。上次來到此沒有續上。這次發現這裡的電塔的右側來有山路,於是就續行。此路寬敞好走,應是條保線路。
12:24 抵達第二高壓鐵塔「深澳-澳底線029」及「南港-澳底線082」。路底,原路退回。
12:40 途中有一叉路,居然可下到「山中水池」。
13:25 續至上次的”半面古厝”,再取右往”石磨古厝”,因其古厝還遺有二個昔日磨米的石磨,暫稱之。原本要由”石磨古厝"直接下三叉港,不過往下石階路,居然要過一沼澤地,於是原路退回,想到從另一路下昭北府出去。
14:07 由”石磨古厝”到”山中水池”有上下二線。先前走的下線路,這次改走上線過去,其實這裡幾間的古厝的路徑,是可相通的。走上線到”山中水池”,再到12:03的保線處叉口,再取左往第二高壓鐵塔。根據資料第二高壓鐵塔有路可往昭北府,不過我仔細找了一下,附近已芒草充斥,完全看不出來路跡,於是只好原路退回。
14:31 由先前的上線路到”石磨古厝”,途中有個叉路可往”紅磚古厝”,因此到此看看否可通往昭北府,還是無功而返。於是就再度轉往”石磨古厝”。
15:05 看看時候不早了,決定還是由此下山。由古厝的左側的石階路下去後,小心的從沼澤地的邊緣過去,接上下山的石階路。其實古厝的右側也有路可下來,只不過我當時並未注意。石階路路況還不錯,因在桂竹林中,颱風過後倒下來不少,一路上整理,費了不少的功夫。到達小水泥橋,這裡有一小溪流,順便清涼一下,真快活!
15:37 過橋後,路面雜草茀茀。再度進入桂竹林,也是有不少的倒竹林,再清理一番,就接到我上禮拜踏查的地方,往後路況良好,下石階路到達產道的終點。
16:00 續下抵青雲路口。途中遇到阿婆閒聊。阿婆說哪裡不是姓"簡”的,而是姓"游”的。此處頂崁尾姓簡的在遠景和昭北寺哪邊。
17:15 往到竹林橋那邊商店買了一瓶礦泉水,就折回走捷近路上土地公嶺的「嶺頭觀日」,再往下踢3公里的公路,好在一路清風徐來,不覺得辛苦,終於完成今日的O型路線。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7/12/01
人員: zax、jamil、lihau、信堯兄、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6:40 台二線88K過後約200公尺取左往龍洞社區指標牌下方附近停車,整裝後出發。
06:47 越過馬路龍洞二號橋對面民宅進入,此古道稱作蚊子坑古道。
07:03 接上山徑後路旁有昔日廢棄的梯田遺跡,過小溪溝。
07:05 續上,路的左側有一蘇姓的墳墓。
07:11 土地公廟,取右下藍天新闢路徑往龍洞坑古道約15-20分96.10.20。直行路往和美池約50分、和美山約120分。此為蚊子坑古道的正路,根據台灣堡圖二線會在上游雙溪河口交會。蚊子坑古道的命名並不正確,實際上此處仍屬於龍洞坑舊名撈洞坑的範圖,稱作龍洞坑古道南線似乎較適合。台灣堡圖部分可參考本人:http://blog.xuite.net/hn86740292/moriwei/14027704
07:18 一路往下過龍洞坑溪的支流,取左陡上廢棄的農耕地。
07:25 這裡立有藍天隊龍洞坑礦務課未尋獲基石牌,越過龍洞坑溪主流後為三叉路口,附近有廢棄的古厝,此處撈洞坑聚落舊址。這裏有寬闊的廢耕地,往昔應該住有不少的人家。若往右走龍洞坑古道出龍洞一號橋,取左上苦苓嶺、土地公(永安祠)。
07:43 下溪底,沿溪旁而行再上古道,抵大草原,實際上是長滿了整片的茅草林,佔地約有二、三分。由這裡仰望苦命嶺(紅毛山),更顯得高聳。
08:19 沿著一層接一層的廢梯田上爬,偏離了溪流上到了一處了竹林地。此處路徑較不明。經10/21、10/28兩次的踏查,已經補滿了路條,往後行此應無迷路之虞。
08:31 陡上稜路中,左側的有大片斷頭的筆筒樹,蔚為奇觀。
08:36 上到十字鞍部附近休息。右往南雅山、鼻頭角連稜,左往苦命嶺,二線看似久未人行,若要縱走的必須要有萬全的心理準備。取直行往永安祠土地公廟。
09:11 大正元年的永安祠土地公廟,再度拍照留念。
09:34 過二處廢棄的石頭古厝和二處乾溝已變為小溪流,下到石梯坑溪。
09:37 過溪後,循昔日的水圳路,接上石梯坑古道。取左往苦命嶺,右下仁愛橋。
09:59 叉路口,直行往苦命嶺,取右上石梯坑土地公廟。
10:37 之字形路,古道緩上好行,來到三叉路口,先取右往山洞,左往石梯坑土地公廟。
10:41 進入山洞,出洞後可仰望半屏山峭壁連稜,又稱「黃金稜壁」。原路退回。
10:46 大正元年石梯坑石造土地公廟,稍作休息。
11:15 四叉路口,左上苦命嶺紅毛山約70分、和美山約120分;右往草山戰備道30分、草山東北峰15分;取直下北勢坑古道舊富永煤礦。
11:19 舊富永煤礦儲水槽,附近留有不少的台車鐵軌。這裡是北勢坑溪的上源,在此午餐享受jamil兄的所準備的羊肉爐大餐。
12:26 原路退回,轉往草山戰備道方向。遇叉路口,取左上草山東北峰。直行草山腰繞泥土路接草山戰備道。
12:41 過北勢坑溪更上源的溪流,續上就來到草山東北峰 有一礦務課基石第423號 H495m。並有藍天舊指標牌往草山約50分 93.4.11。
13:34 轉往草山行。草山,是個標準的火山錐地形,四面都很陡峭,尤其從東北面看上去,更顯得高不可攀。Jamil 兄前些日子,由南子吝山下金瓜石,原本要爬草山,當同行山友來到山腳下,大家卻興趣缺缺,沒有人願意上山。今日又來到草山底下,這次非登上草山不可。往草山的山路雖然很陡峭,但此時只見低矮芒草林,使得仰攻可能性大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廢棄軍營,再沿房舍的左側鑽行芒草,終於到了草山 H715m,山頂有個碩大反射版。原本三等三角點 1025號已不見,改立內補013號基石。草山擁有360度好展望,燦光寮山、南草山、草山南峰等山頭,南雅、鼻頭角、龍洞,甚至更遠的澳底、福隆海岸盡收眼底。
14:16 由此下山遇叉路取右行,繞回到廢棄軍營,再循原路折回到東北峰。
14:27 回到四叉路口往苦命嶺、和美山方向前行。
14:54 循稜前行,路況不佳,此路徑似乎久未人行。腳下芒萁林,讓人寸步難行,加上這裡的路條不多,找路使行進變得緩慢。仰望前方屏風山頭,就是苦命嶺,雖近在呎尺,實際上還有幾個山頭要爬。左方則是鼻頭角連稜,有如一條長鏈迤邐沒入海裏。
15:31 到達了苦命嶺,又稱紅毛山 H428m,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四周林木遮蔽無視野。左叉路下石梯坑古道,取直行往和美山。
16:25 往後路況良好,加快腳步,遇叉路口左往和美池、龍洞二號橋約60分,直行和美山(蚊子坑山)約3~5分。
16:27 和美山,又稱蚊子坑山 三等三角點 1041號 H355m。由此展望下方的龍洞灣美不勝收。
16:42 再遇叉路口,右下北勢坑,取左往龍洞岬約60分。
17:22 循稜而下,這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下方龍洞漁港萬家燈火,和濱海公路的川流不息車輛,有如一條閃動的流龍,更顯得美麗動人。終於接上龍洞岬步道上的涼亭,在此休息喝水變片刻。
18:03 循步道下到龍洞漁港,回到早上的停車處。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在此感謝台北縣山岳協會,重新開闢並安排北稜路線。三方向山,雖已登臨多次,惟此北稜線尚未走過,此行順便了解大平(泰平)越嶺尪子嶺保甲路的路況,可說是一舉數得。完整的三方向北稜路線,是由長潭山起登,經西山、丁蘭山到三方向山,此為為台北縣邊界較冷門的連稜路線,其稜線大致沿貢寮鄉、雙溪鄉界而行,此處和破子寮、大平山地界,因往昔交通不便,且沿途展望不佳,來此登臨者寥寥可數。希望老路新開後,山友能來此走動,要不然一條辛苦開闢的路線,不久即遭受到湮沒荒廢,實在非常可惜。

 

日期:2008/04/12
天氣: 陰偶有小雨
領隊嚮導: 邱錫輝、岳忠勇、方正賢、黃天賜
人員:阿寶、Amily、圓開大師等38人
記錄: mori

行程路記如下:
07:20 瑞芳搭06:43往蘇澳電聯車至貢寮車站07:13下車。其實也可以從雙溪下車,再搭轉搭07:20 國光客運往宜蘭班車可至登山口下車。
07:23 出車站後往右行下地下道,過貢寮大橋。
07:38 出橋後接102縣道公路取右往雙溪方向踢行,經長潭山登山口。完整三方向山北稜縱走,是由長潭山起登,惟其竹林密佈,相當耗時,因而捨去。
08:01 續行,過鄉界雙溪鄉的八股地區,102線道舊路約34.5K取左上有一土地公廟,開始走保線路,H78m。
08:26 保線路好行,過高壓電塔1,H193m。
08:36續行,高壓電塔2,H248m。
08:47過高壓電塔3,H309m。附近接上長潭山上來的路,其路徑看似已經荒廢。
08:59 叉路口,直行往西山。取左下有一高壓電塔,大夥在此休息。此左下路經「尖山堀」農路可通往桃源谷的道路,為登西山的最速路線。
09:08 西山 三等三角點 NO.1097 H335m。四周無展望。
09:33 續行,雜木林路緩下,隨後轉為桂竹林路,此段較為難行,H310m。
09:51 再轉為雜木林路,一路上多下坡路,走山間腰繞後陡上,H275m。
10:07 陡上後,取左側腰繞寬廣新土路,舊路則循稜而行,H283m。
10:48 續上沿崖邊小段而行,隨後轉上稜路。扺叉路口,取先右往丁蘭山。丁蘭山 密林遮蔽無視野,頂上有一圖根點 H409m。原路折回後取右三方向山。
11:19~11:53 直行路,途中有左下路往內寮勿取,抵林中營地午餐 H393m。
12:21 叉路口,左下有不明顯路往赤皮寮可出貢寮,仍續行,H479m。
12:29 陡上過小山頭,有右叉路往破子寮山、太平,開始下起小雨,H518m。
12:38 續行過山林投區,雨勢加大,只好穿上雨衣。不久雨又停了,真是折煞人! H548m。
13:20 抵大平(泰平)越嶺尪子嶺十字鞍部,看似左右路跡還在。此越嶺路為往昔泰平通往內寮和大溪的重要的保甲路,非常值得一探,H551m。
13:40 三方向山 三等三角點 NO.1126 H620m,原本360度展望,今日大霧瀰漫毫無展望可言。若取西南循稜往橫山、三分二山、虎豹潭,今取東南向下尪子嶺。
13:52 陡下路雨天濕滑,緩慢拉繩行進受阻,H591m。
14:06 續下過箭竹林,至芒草區起霧小心鑽行,H521m。
14:23 尪子嶺十字鞍部,附近土地公廟,前行往桃源谷、大溪;左下內寮127號;取右下大溪川,H448m。
14:48 過大溪川支流,H224m。過溪後,有一廢棄的梯田,勿直行,取左上有路條。
15:20 過大溪川主流到對岸,溪水不大,穿雨鞋,輕易通過,H135m。
15:53 過溪後走過廢棄的梯田,接上狹窄腰繞路,途經一懸空樹枝橋,再度取左下過溪,(舊路就不用過溪,繼續腰繞,因部分路跡已崩毀,無法再行),此渡溪水點較深,加上石面有些滑濕,大夥過溪花費了不少時間,H100m。
16:09 過溪後為寬廣土路,途中左叉路不知通往何處? 取右行三過小溪流,接上泥土產道。

16:48 過水泥橋後轉為水泥路,快步急行,接上大溪產業道路,取捷近路,終於趕上16:58的電聯車回瑞芳


相關三方向山紀錄:
1.2004/08/28 登西山一最速路線-桃源谷-睏牛山前水池-遇笨牛擋路-回程轉進三方向山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9563
2.2004/09/25 勇闖三方向山-橫山-三分二山連稜:一條充滿荊棘之路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9730
3.2006/06/04 雙溪鄉崩山坑古道越嶺虎豹潭登三方向山出內寮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213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台灣堡圖顯示,往昔大平(今泰平)到內寮和大溪之間,曾有一條越嶺古道,此古道因通過三方向山腰下,所以稱作三方向山古道。此三方向山古道,顧名思義是通往大平、內寮、大溪三方向的道路。在大平部分,古道又可分為主線虎豹潭主線,和紅壇支線。但從紅壇過來古道,台灣堡圖實際上並未標示,亦可獨立稱作紅壇古道。兩線過芊蓁坑上源水泥橋會合後越過三方向山北稜鞍部,腰繞接往尪子嶺。主線至尪子嶺後可右下內大溪,可出(外)大溪,左下往內寮,通往貢寮。支線則腰繞睏牛山下、經鹿窟尾尖,接上另一條大溪蕃薯寮越嶺內寮的古道,二條主要的古道形成一個完整內寮、大溪、大平的昔日重要的交通網絡。其中在尪子嶺和鹿窟尾尖、蕃薯寮山附近,現還留有土地公祠,可見證昔日古道的歷史。

日期: 2008/04/19
天氣: 陰雨
人員: 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7:16 由基隆出發,還是陰天。往雙溪至貢寮已是細雨綿綿。到了貢寮取右循往桃源谷指標牌的產道而行。
07:14 經尖山窟叉路(往右不取)、吉林派出所,到達獅山叉路(往右不取)小休。
07:29 續行過大山鉧叉路(往右不取),經龍山園。抵叉路直行往赤皮寮不取,取左行桃源谷、吉林國小。
07:30 在遇叉路取右往內寮,直行往桃源谷、吉林國小不取。
07:46 循內寮(尪子嶺)指示牌,途中有叉路皆不取,過3.5k里程牌,不久即是內寮127號,產道最後民宅。由民宅右側有三路,左路:應是通往睏牛山之路;右路:路不通,取右中路為昔日越嶺古道,H351m。
07:57 越嶺路最近少人行,為路跡還算明顯,過小溪,H356m。
08:22 尪子嶺,有藍天2008.04.12 新立解說牌 山字水泥界樁 H435m。新立指標牌:左往睏牛山約50分、鹿窟尾尖約80分,直行越嶺舊路往內大溪此段已不通,新路往右一點再取左下。有新立指標牌:往大溪川約30分,大溪車站約80-90分。取右上往三方向山。
08:35 經過芒草、箭竹混合林,此段較易迷路,再綁上一些路條,H483m。
08:51 陡上拉繩,雨天黃土路濕滑,H556m。
09:05 過密箭竹,此處在第一次登三方向山,在此鑽行十多分鐘才找到路。現在已經被砍出一條明顯的路徑來,再補上一些路條。續上 三方向山,又稱大溪山 三等三角點 NO.1126 H620m。仍是陰雨濛濛不作多留,在下方樹枝上釘下指標牌。
09:19 叉路,左往橫山、三分二山,取右下丁蘭山,H612m。
09:33 大平尪子嶺越嶺鞍部,H573m。先往左大平方向,剛開始路跡尚明,可見到一些石砌路跡,往後不見蹤跡。根據堡圖的顯示,古道先腰繞後再切往溪谷,不過往下路不易找路下切點,下次應由大平過來找路,成功率可能高些。
10:12 回到鞍部,往尪子嶺下探。
10:41 往尪子嶺似乎最近有人探過,剛開始路跡相當的明顯,不過好景不常。往後就沒有路跡,抵一處疑似叉路先取右腰繞路,往後已雜草蔓生無法再行。退回叉路,取左下行路,過溪溝,(336216 2762482),此溪溝應該是07:57的小溪的上源。
11:02 往後出現廢棄的梯田,(336279 2762504),此梯田約有三、四層,H488m。心想居然有人在此耕作,就有下山的路,說也奇怪,居然找不到下山路。其中有發現台灣莫士登山隊的舊路條。梯田旁可下至先前小溪溝的下游,原本以為循小溪旁應有小徑可下山,結果並沒發現。若從梯田直接往下切相當的陡峭,似乎有些不可能。只好原路退回鞍部午餐。
12:36 往三方向山前進,途中發現往左山腰路,決定一探,H548m。
13:09 山腰路好行,似乎是以前登三方向山的舊路,到達一處寬敞空地。往後就路跡不明。舊路似乎由空地取右切往三方向山。因不想再登三方向山,只好改取直行路,此處為稀疏的箭竹並不礙事,過小水池( 336918 2762282),H566m。
14:10 過小水池後發現方向不對,原路退回空地,再取左下行,下行路不久即遇到陡峭的危崖,只好沿其邊緣而行,結果又接上先前小水池過來的路。由此進入開始鑽行過密箭竹。此密箭竹就是早上09:05那一片,終於接回傳統路,H604m。
15:02 回到內寮127號民宅,取車回家。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草嶺古道: 由福隆走虎子山街至石厝民宅經不二入門口接上草嶺古道,此路多柏油路,毫無古道味道。其中有叉路至虎子山福德祠,此為昔日貢寮和福隆的越嶺路。
◎草嶺保線路:大致完成大正十二年(1923年),就在草嶺舊隧道開通前一年,成為東北角運輸運電力所的重要的樞紐,這條保線在草嶺古道啞口前幾乎和它平行,目前已失去昔日的功能,不過卻是成為很好的登山健行的步道。
◎虎子山古道:路由福隆經虎子山、油車子經竹圍子至遠望坑街32號徐宅,出拱型橋。此段張茂盛前輩的地圖上標示為遠望坑古道,而陳岳前輩加上龜媽坑古道西段全段稱作虎子山古道。大湖聚落居民,藉此可通往福隆的要徑。
◎龜媽坑古道:根據藍天圖集,由福隆沿產道過來至龜壽谷22號,一分東西二線。東線經中心崙舊聚落上至大湖堀山,西線經地圖上368峰、354峰和大湖堀古道會合。此西線上只見一廢棄古厝,據說王石頭的老家就在這裡,顯示當時有此出處人並不多。
◎大湖堀古道:大正十五年(1926)陸測部的日本古地圖,已清楚畫出由草嶺古道通往大湖聚落的舊路。這個消失的山中聚落,往昔約有30多戶的王姓人家。根據陳岳前輩的網誌,大湖(堀)古道前段和草嶺古道相同,至遠望坑土地廟過後拱形橋,才和草嶺古道分出,因古道位置大致在草嶺古道的東邊,故稱「草嶺古道東段」。由拱型橋後經林六合祖厝,往大湖聚落叉路口,此段和實際上又草嶺保線路重疊,往後才沿遠望坑支流大湖溪至大湖聚落,越過雪山山脈下至石城。石城段據說是清末危害東北角、宜蘭一帶地土匪頭目”王石頭”所建的。此古道在藍天圖集上標示為遠望坑古道,實際上和真正的”遠望坑”聚落,相差甚遠,故採用大湖堀古道的說法。


日期: 2009/04/19
天氣: 陰雨
人員: 藍天隊員十多人

形程紀錄如下
08:43 草嶺古道口對面福德廟起步。
08:48 沿102縣道往福隆方向行約100公尺,取右進入保線路。此草嶺保線路,據江隊長告知,大致形成於大正十二年(1923),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
08:59 此段保線路因少有人走,雜草、桂竹林叢生,一路整修過去頗費時間。遇叉路,取左上有高壓鐵塔,右下保線路路況良好。
09:14 續行再遇叉路,取左上昔日往福隆越嶺路,右下仍是保線路。
09:19 抵福德廟,在此休息吃西瓜。若續行可通往虎子山街。原路折回先前叉路口,H50m。
09:37 取保線路而行過高壓電塔,H38m。
09:39 前行再遇高壓電塔,H36m。
09:57 右陡下路,路底前方有一整修的水泥橋,不取。由此取左過溪,往上走一階接一階石磴路。
10:05 接上產道,有一石頭厝民宅。左側路由虎子山街過來,此路稱做”新草嶺古道” ,這條東北角管理局規劃的路線,由於從福隆一路踢過來馬路過來,相當的無趣,至今仍乏人問津。
10:08 由石頭厝往右行仍稱新草嶺古道,沿此而行至”入不二門”禪寺前叉路,取右下。
10:29 續下過幾間民宅,叉路若直行過橋接”草嶺古道”,取左上經”遠望坑街37號謝宅”。
10:42 續行,叉路左上可通往”入不二門”禪寺,取直行路。
10:52 經高壓電塔,往右下過遠望坑溪支流,爬上石壁路。
10:59 過木橋,到達”遠望坑親水公園”休息。
11:19 離開親水公園,過先前木橋有叉路,取右行走保線路,此段路徑寬大,林相幽美,隨後沿菜園旁石階路而行,扺遠望坑街32號徐宅後方,有叉路江隊長在此釘下新指標牌:右上往中心崙、福隆虎子山街,後往草嶺保線路、遠望坑親水公園,取直行往林家古厝、桶盤堀尖。
11:22 續行山腰路,過溪取右行,H139m。
11:31 過獨木橋,石壁小瀑布,取右上。
11:34~12:38 抵林六合祖厝,午餐休息。
12:45 由祖厝右側取山腰路而行,接保線路。(保線路實際路上應由祖厝往下再接過來),H172m。
13:05 叉路口,右往下保線路往桶盤堀尖,取左山腰路大湖窟古道(此段藍天圖集稱為遠望坑古道)。
13:18過大湖溪小支流,往上小崩盤,隨後往下腰繞路H164m。
13:20 山徑沿溪而行,過大湖溪主流。
13:26 出現石階路、廢棄梯田,加上美麗的溪谷風光,美景在前渾然忘我,H185m。
13:35 經溪旁疊石瀑布,潺潺流水,自然的天賴,讓人怡然自得。
13:39 大湖聚落王家廢棄古厝遺址,佔地甚廣,據說附近約有30家住戶。
14:03 沿古厝續上仍有石階路,不久過小溪溝,H272m。
14:31 上至龜媽坑古道西段交會口 H369m。
14:40 續上穿越箭竹林,接上雪山尾稜線,這裡有個鞍部。左往大湖山;右往桶盤堀尖。原本想由桶盤堀尖接草嶺古道,至雄鎮蠻煙附近一探陸軍路上的”粉倌遺址”(遠望坑大飯店),估計時間不夠原路折回。
15:01 回到先前古道會口,下溪溝走龜媽坑古道西段 H376m。
15:28 過乾溝路 H370m。
15:32 山林頭腰繞路,沿小溪溝而下 H359m。
15:48 經芒草路,過後有一廢棄古厝 H345m。
16:02 叉路,右往龜壽谷、福隆,此段仍稱龜媽坑古道西段,取左行。
16:08 展望點,往右可見福隆蔚藍海岸。
16:14 叉路,左往福隆虎子山街(虎子山古道,此段藍天圖集稱為遠望坑古道)。,取左下 H293m。
16:32 陡下路過溪,不久又見一廢棄古厝 H191m。
16:48 回到遠望坑街32號徐宅,搭上接駁車回草嶺古道口。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嶺古道,位於新北市貢寮區龍崗里境內,為往昔除草嶺古道外,通往宜蘭的古道之一。大嶺古道古稱「茅仔埔嶺」。2008年龍崗奇人「盧國松」自鐵路局退休後,有感先人胼手胝足開墾家園遭受荒蕪,遂興起重新整修古道的念頭,所謂「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自此每日不辭辛勞、親力親為、披荊斬棘,克服種種困難,古道終至修復完成。到了2012年5月12日 舉辦「大嶺古道風華再現」健行活動,古道沿途有盧先生所刻圖詩,如「仁者樂山」、「風景石」、「腳印石」、 「白鷺鷥」、「台灣藍鵲」、「野百合」、「青蛙」等,最讓人嘖嘖稱讚莫過於將昔日「石頭公」上刻有「龍字碑」,此碑可媲美於草嶺古道上「虎字碑」,無形中更添加古道神奇的色彩。 

 

日期:2012/09/02

隊伍:山通大海登山隊

人員:獨自一人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洞,舊稱為嘮洞撈洞(1),台語音念為「林動」,其地名疑似源於三貂社平埔語。而夾於鼻頭角和龍洞岬之間的「撈洞坑」,當地人稱「坑仔內」,其坑谷內有崁頂、礦頂、烏塗窟等小地名,原住有二、三十戶,後因山中謀生不易,今已悉數外移。而貫穿其內撈洞坑古道,早期台灣堡圖(1904)已劃出南北二線,北線由龍洞一號橋進入,即一般山友所說的「龍洞坑古道」,南線由龍洞二號橋,此路又有山友稱為「蚊子坑古道」,此古道為往昔居民前往九份、金瓜石,或甚至更遠的暖暖,挑運茶葉、大菁及從事礦業工作的一條交通舊道。

        苦苓嶺,在清嘉慶中墾契,稱作「柯柃嶺」,同治中喚作「栲柃嶺」(2),到了光緒以後至今日,皆名為「苦苓嶺」,山名由來應是此處早期山嶺長滿了苦苓(苦楝)樹之意。當時「苦苓嶺」的範圍可比現在大很多,尚包括到「苦命嶺」這一帶區域,非單指現在地圖上的299峰。而苦命嶺,海拔428公尺,此山名未見於日治時代地圖,戰後建版地圖則稱作「紅毛山」。此名稱來源,探其原因可能和早期居於北勢坑、南勢坑、龍洞坑住民,前往九分、金瓜石、暖暖從事買賣或工作,必須早晚辛苦攀登此嶺和草山兩大嶺,當地居民稱為「苦兩嶺」,久而訛化為「苦命嶺」

       南雅山,海拔約270公尺,因此山近南雅而得名。南雅,舊稱為「南仔吝」,後因其名不雅,故改稱之,其地名應來自三貂社平埔語,惟其實際意義不詳。而南仔吝社,曾為三貂四大社之一,另三社分別為舊社、福隆、遠望坑社 。在一份嘉慶拾四年(1809)年的三貂社番土目朗肴仝番耆棕仔瑤等給漢人林秀峰立給招墾永佃批字可得証,提到其山林埔地範圍「東至過大坑石梯尖,直透大崙分水流內為界﹔西至大坑石笋尖,直透半朋山﹔南至過大坑柯柃嶺,直透草山尖大崙分為水流內為界,北至大海為界。」(3) 

日期:2013/10/26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和舊道,在【貢寮鄉志】稱作【苦苓嶺古道】,古道在北勢坑與金瓜石礦山間。清代北勢坑、南勢坑、龍洞坑這一帶農民,俱由此路挑著茶業或菁澱前往暖暖販售與藍染。日治以後,金礦業興起,茶葉、大菁沒落,當地居民循此路前往九份、金瓜石礦場工作,此舊道又有【做工仔路】之稱。到了民國六十年代,因北勢坑內煤礦之開採,闢有運煤產道,可通金瓜石頂新山。

        現今【金和舊道】,路由台2線約90K【和美一號】橋進入,經北勢坑慶安宮福德廟,抵達最後福德祠,此段古道已被產道所取道,由此開始步行到達【富永煤礦】附近取左行,接上舊運煤產道,此產道繞行草山東北行,接上草山戰備道後,往右行於過【半平山】入口不遠附近,即取右下沿內九份溪經【杉仔湖】下到【金瓜石黃金博物館】,此段現稱為【金東坑古道】。  

     【苦命嶺】與【和美山】,此二山為草山延伸到龍洞岬的支稜。【苦命嶺】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海拔428m。此山原稱為【苦苓嶺】,因昔日山嶺長滿了苦苓(苦練)樹。日治以後,當地居民走【做工仔路】,必須早晚辛苦攀登此嶺兩回到金瓜石、九份,因而有了【苦兩嶺】稱呼,久而訛化為【苦命嶺】。而【和美山】又稱【蚊子坑山】,三等三角點 NO.1041海拔355M。蚊子坑,現稱為和美,顧名思義此處早期有蚊子滋生聚集之意。

下載 : gpx檔

日期 : 2023/04/02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蘭古道最北端路線

         萊萊越嶺路,是1979年濱海公路未通車前,卯澳與萊萊居民間往來舊路,為淡蘭古道最北端路線,在日治時代的《台灣堡圖》已清楚畫出此路。此舊路藍天隊於2017年3月已開通,可惜拜訪者寥寥可數(註1)。

        2022.12.18參加藍推隊行程由「卯澳驛站」舊址停車場出發,路經「利洋宮」,為當地的居民的信仰中心,是臺灣少見主祀魚籃觀音的廟宇。續上來到濱海公路(台2線),越過馬路後,再往右行到約106.6K處,往左即見到指標往「福卯古道南線」,循此泥土產道前行,產道變小轉為山徑,由此進入古道沿「坑內溪」右側而行,到達石砌土地公廟,稍作休息。休息片刻後,往回走一小段路,再往右越過「坑內溪」,緩上稜路,路的右側下方發現一「炭窯遺址」。此炭窯因年代久遠,只剩下一個坑洞,未見到周遭的護窯疊石,經大夥一番清理,拍照後收工。 

         續往上行越過「萊萊山」205峰前鞍部,此鞍部有明顯人工鑿痕,確認此處為昔日越嶺點無誤(註2)。右上稜線通往「隆隆山」,取左下方有一開闊地,有指標直行往「三貂角燈塔」,取右下越嶺古道。此段越嶺路,因荒廢已久,加上東北角長年雨水沖蝕之故,使得路徑變得陡峭崎嶇不平。續下出現另一條小溪溝,沿此溪而行,途中見到一掉落的碩大虎頭蜂窩,最後一段陡降路,出口處為台2線約110.1K處。

從魔鬼洗衣板到臺灣極東點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望坑:昔日淡蘭疆界爭議地

           遠望坑開發約在嘉慶年間,由一份林欉和三貂社訂立【給出山批字】古文契,說明了此處原為三貂社之社地(1)。嘉慶十七年(1812) 噶瑪蘭建廳後因草嶺古道漸次成為入蘭正道,使得遠望坑變為往來宜蘭之必經要站。

         道光元年(1821)姚瑩赴噶瑪蘭就任通判一職,曾寫下有名的【台北道里記】記載:「…頂雙溪,有渡。八里,魚行仔, 有溪。八里,下雙溪,過渡,為遠望坑民壯寮。里許至三貂大溪,西淡水界,東噶瑪蘭界。」

        當時淡水廳和噶瑪蘭疆域原以三貂溪(雙溪)為界,到了道光17年(1837)淡水同知婁雲勘丈三貂舊社墾地,主張淡蘭疆界應「改在三貂溪之轉灣處山上小坑分界」,遂與噶瑪蘭通判李若琳重啟淡蘭疆界之爭議。李若琳認為婁雲所指「山上之遠望小坑,實屬淺窄。倘年深月久,積為平地,則界址湮沒;遇有案件,勢必彼此推諉,糾纏不清,更非久遠之計。」因有前揭問題故仍應以三貂溪之東西分定界管,不過最終爭議結果以淡水同知婁雲主張。               

                    大湖聚落與王石頭抗日事蹟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龜媽坑古道:淡蘭古道之一

    龜媽坑,又稱為龜壽谷(1),位於新北市貢寮區福隆附近,為清道光年間魏姓人氏所開闢,因昔有高齡老人綽號龜媽,死後以其名作莊紀念。而龜媽坑古道,介於隆嶺古道和草嶺古道之間(2),亦為淡蘭古道之一,為龜媽坑通往中心崙聚落的一條舊路,現分為東西二線,日治以後此路成為聯絡大湖石城及福隆三聚落的重要保甲路

    中心崙,為龜媽坑古道途中的小聚落,道光時由吳姓所開闢,往昔此處住有吳、翁、林、李等姓人家。其開發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嘉慶24(1820)三貂社給漢佃《潘肆仕》立墾單,提到「三貂田寮港中心崙」(3)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日期 : 2016/07/17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溪漁港越嶺百年古道為桃源谷下方內寮內坑這一帶蕭家家族出入大溪漁港、頭城的一條舊路。據貢寮鄉志紀載:蕭家大約在道光中葉移墾至此由此推估此越嶺古道至少有一百五十年之久。(1)

        桃源谷,舊稱為大牛埔位於蕭家莊的後方一處未經開墾的天然牧場,為昔日枋腳和大石壁坑居民農閒放年區域。此處山巒疊翠海天一色美景加上綠草如茵綿延三公里大草坪,倘佯其中有如置身於桃源仙谷,目前已成為老少咸宜郊遊踏青的好去處。

      蕃薯寮溪古道,為大溪漁港越嶺百年古道的一條支線,亦是內寮內坑蕭氏家族和蕃薯寮居民來往的一條舊路。江隊長曾於20年前初訪於此,有鑑於此路荒廢甚為可惜,故再次踏查得以重見天日。比對日治地圖實際古道並沒有溪源上桃源谷這段,此段疑似為往昔的放牛路。(2)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日期 : 2016/09/24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