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雙溪山區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前言: 此次參閱古道專家林宗聖先生,在《野趣生活家》2005年8月份發表一文:《台灣最早的山區官道 200年歷史楊廷理國家古道》,此條古道的探勘要感謝幕後的功臣程《楊俊哲》老師和陳岳登山先進所率岳峰古道探勘隊的全力支援。所謂的楊廷理古道: 是當時台灣府知府楊廷理在嘉慶12年(1807年)入蘭時所走的一條古道,由現在的金字碑古道越過三貂嶺後,並不走向雙溪,而是往東折往牡丹溪上源,沿著燦光寮汛塘路而行,其中燦光寮塘,已在嘉慶十年設立(1805年),隸屬於大三貂港口汛,至今剛好200年。經黃吉祠,位在大牛舖下。續行通過草山南峰南鞍的福壽宮的土地公廟,下至雞母嶺、打鐵寮、丹裡,到達大三貂港汛(今澳底)。若以整段路程而言,黃吉祠大約在中途,可分作東西二段。另外由黃吉祠經燦光寮六號民宅通往雙溪的古道,林宗聖前輩在其所著的《台灣百名山第3集》稱此段為牡丹古道。在新編的《雙溪鄉志》卷之九《勝蹟志》中有如下的描述:「燦光寮塘古道:古道在境壤三港村與燦光寮間,原清代燦光寮塘與頂雙溪間捷徑,兵勇行走的山路。…在道光間,境壤魚行既置把總一,配兵三十名。軍事往來,遞送公文,擬即此便道,中途所經,大牛舖、宰人埔、燒庚寮、三叉港口而頂雙溪,交通最便捷」。該志卷之八《宗教志》中,提到三叉港《慈安宮》媽祖廟,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建,其由來的描述,「...其先,燦光寮有勇營曰燦光寮塘,置兵衛戍的三貂地區也,地有宰人埔,凡捕匪盜者,斬首於此。久而被斬多,一帶聚落,時感不寧,因而奉天上聖母祀之,意藉以鎮邪」。由此可知此古道,亦是燦光寮汛塘古道的一條支線,也同樣是一條軍事用途的古道。

日期:2005/08/21
天氣:晴午後有小雨
人員:Jamil, 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06 侯硐車站出發。
07:10 過介壽橋。
07:14 經侯牡公路(北37鄉道)叉路口。
07:17 過九芎橋右轉柏油小路。
07:19 侯硐國小,為一棟美輪美奐的小學。
07:24 大粗坑溪的淡蘭橋,前有左叉路去大粗坑古道,取右金字碑古道入口,台北縣風景特定區管理所 立有一解明牌。
08:04 沿水泥階梯路之字型而上,抵達同治六年台灣總兵劉明燈所題的【金字碑】,在此小歇。
08:23 【奉憲示禁碑】,旁有一小土地公廟,由此可上三貂大崙,續下102號公路。
08:41 下公路路口有雙溪鄉公所的金字碑解說牌,年代為嘉慶二年,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說明。續下就是金字碑古道的尾段,此段因少人走,目前資料缺乏。所幸蕭郎兄在2004/07/11 曾走過此段,為重要的參考依據。抵下切路,目前沒有任何的路條,只好找到一處最有可能的下切處,硬切而下,結果裡面路況尚稱良好。
09:08 再度接上102公路,離轉彎處不遠。
09:18 續行過轉彎處,台灣交通地圖上說明要由23.3K處下切,其實有誤應該離23K前,就要下切,路口依然沒有任何的路條。不過下切之後,就會出現不少的路條。
09:27 下行路開始有一些駁坎,經蕭郎兄所述的古墓遺址,會過一片竹林。
09:36 扺竹林十字叉路口,當時蕭郎兄來時,這裏並沒有什麼登山布條。這次來此往直行的確出現不少的路條,顯然往直才是古道的正途,往左不是。不過往直行路,似乎要繞蠻遠的路,所以我們決定取左行。
10:00 進入後有路跡,卻無路條,沿路雜草叢生,走著走著就來到廢棄的柚子園。
10:06 續行至【十三層四號】民宅。
10:16 走出民宅抵,路口為【定福幹56號】,往右去牡丹車站,取左行貂山古道及燦光寮舖遞古道。
10:33 循產道沿著牡丹溪而行,過三貂橋,附近的一處河邊涼亭乘涼,這時清風徐來,感覺真好。續行到達十三層有幾戶民宅。抵叉路1,往左產道上【貂山古道】,直行往【燦光寮舖遞古道】。
11:03 沿牡丹溪右股而行,現在路口已被理成一條大路,抵達小型攔水壩。壩旁右側入口出現一些登山路條,應是直接通往【黃吉祠】,此路不取。古道之路,原本在其左側。不過因幾次颱風的關係,山徑前段已坍蹋了,因此繼續溯溪找路花了一些時間。接上了古道正路,寬敞好走,過廢棄的採礦事務所。
11:23~11:55 到達三叉路口前最後水源地,在此清涼一下,並午餐休息。
12:02 三叉路口,往左大崙腳聚落遺址,可出草山戰備道,取右而行。
12:10 過牡丹溪右股上源,頓時出現吊椅頭石柱遺址,續上路旁遺有廢棄的大同馬達,資料顯示這裡就是燦光寮的舊聚落遺址.
12:13 續行出現大量的石階駁坎,抵達古石厝。一路上有不少的廢棄梯田耕作遺跡。.
12:15 叉路2,左往廢軍營遺址,亦可接草山戰備道,取右往黃吉祠。
12:17 過溪1,此為牡丹溪另一股上源,水質清澈,可見不少的溪蝦,優游在其中。
12:23 過溪2,古道的石階遺跡依然明顯。
12:30 石階沿著溪3並行,此段風景堪稱一絕 。
12:45 叉路3,右下牡丹通往小型攔水壩,取左上往【黃吉祠】。
12:50 接上從草上戰備道過來道路。
12:57 黃吉祠,旁立有石碑上有捐贈人的名單,字跡有些不明,無法辨識,
13:19 再循著廟旁一條不明的山徑,先過小溪崩蹋處,資料顯示可穿越草山南峰南側鞍部,到達另一處老舊的福壽宮的土地公廟,不過一路上找路,不久竟然又再度接上原來的產道,續行遇叉路口取左,來到一處看似已人去樓空的【燦光寮12號】民宅,由其宅旁後有一條明顯的山徑,不知是否就是通往福壽宮的捷徑? 不巧這時突來的大雨,打亂了原先的計畫。不得已先入民宅內躲雨,再作商討。決定由此下撤。
13:50 退回到產道續下,抵達路的盡頭,此路居然不通。只好原路退回,發現有一處登山口,GPS導航由此去庚子寮山不遠,決定一試。
14:30 剛開始路跡明顯,抵達小溪後,倒木阻斷去路,使路跡變得有些不明,再此趑躕一會兒,決定續往。
14:34 續行不遠,路跡頓然變得明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扺叉路4,往左南草山,取直行往石笋。
14:45 過福安宮,路旁一座小土地公廟,續下出現箭竹林石蹬路徑,此應是所謂的石笋古道上來之路。若由此下山到達石笋尖出牡丹車站,因車班較少,所以只好原路退回。
14:51 再度轉往南草山叉路,下山時出現二路,往右和直行似乎都可相通。取右下路過【燦光寮6號】。
15:05 由6號民宅往上的產道,可通昭北寺下三叉港,路口有指標牌說明往大觀寺出雙溪車站。先過小溪,路經一處廢棄的古厝。
15:15 踏過一片泥濘的野薑花,就來到【庚仔寮山】 礦務課基石408號,H315M。
15:19 續行扺【庚子寮山西南峰】,礦務課基石860號,H310M,位於路的右邊,一不小心很容易就錯過。GPS H325M。
15:22 叉路5,取左往大觀寺約60分,右往石笋出石笋大橋。
15:32 上坡箭竹林路,左側依稀可見一水池,池面廣闊無涯,暫稱為庚子寮池。
15:52 續行轉為泥土大路,寬敞好走,一路上輕鬆直下,最後變成水泥路面。
16:09 經大觀寺。
16:31 抵達雙溪車站。

 

後記:

關於牡丹古道的稱呼,本人認為並不恰當,因為此路並不是通往牡丹,民國67年以前是屬於燦光寮村,現雖為牡丹里,但不是我們當地人所稱的牡丹,此地舊稱庚子寮,接近南草山,所以叫作庚子寮古道或南草山古道,比較適當.講到牡丹古道人家還以為是在講石筍古道,石筍古道是通往牡丹,說成牡丹古道還說得過去

參考資料
1.金字碑古道,大塊厝山,三貂嶺舊隧道 [2004/7/11] by 蕭郎 獨步山林間:319
http://myweb.hinet.net/home1/kennyhpk/
2.瑞芳.九份.三貂嶺.燦光寮山區 健行登山路線圖 台灣交通出版社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6/05/07
人員:獨自一人
天氣:晴午轉雷雨

前言:原本以為由三水潭到泰平國小(現已廢除),這條古道是一條新興的路線,不過後來參閱《北台灣踏青去處》戶外生活民國77年出版 當中有篇《北勢溪健行》居然有提到此條行徑路線,在當時應該是條熱門的路線,不過後來為什麼變得冷門,甚至不為人知。據該書描述闊瀨為起點,過闊瀨吊橋後,沿北勢溪南方小徑而行後來到達三水潭,再分二路線前進,一由灣潭經坪溪走象寮古道下到外澳,這條路線就是岳界上有名的三水潭越嶺外澳,至今仍是熱門的路線。該路線曾八年前去過一次,當時還不知道有石空古道。另一路則由三水潭沿泰平溪(現在改稱北勢溪),到達泰平國小,經辭職嶺古道出三叉坑。泰平距離雙溪約有十三/四公里之遠,而灣潭則有二十公里遠,除自行開車外此區,無任何的公車,交通上非常的不方便。在往昔在雙泰產道未通之前,唯一到達的方法,只有靠雙腿,因此山徑四通八達,古道特別的多,如辭職嶺古道、三叉坑古道、丁蘭坑古道、崩山坑古道、烏山古道、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等等,此區高度約在320-400公尺間,山光水色景色迷人,為消暑的勝境,非常值得來此露營和踏青。

建議路線:
1.石空古道連走象寮古道仍回外澳車站,惟外澳小站車班不多須注意時間。
2.石空古道連走梗枋古道下龜山車站,車班較多。
3.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可和烏山古道連走, 惟要考慮兩地接駁問題。
4.灣潭古道.石空古道連走,可從坪林雇車前往三水潭。

注意事項:
1.雙溪鄉泰平村,目前並沒有公車可到達。必須要由雙溪車站搭計程車進入。
2.由越嶺點到達石空聚落路跡較不明,路口並無指示牌。雖週三隊已經補上了不少的路條,基本上應無迷路之虞,惟在叉路口仍須小心要注意以免錯過。

行程紀錄如下:
07:09 瑞芳搭06:15 電聯車下宜蘭頭城的外澳站,H30m。
07:14 整裝出發,鐵路的對面有石空古道的指示牌。
07:17 緩坡而上過蓮霧果園接上農路,取右上。左往石空產道出外澳接天宮。
07:24 新立的說明牌「榕嶺」里程標示為0.71k,H135m。
07:28 「榕嶺舊土地公廟」里程標示為0.88k,古道狀況良好,H127m。
07:33 「青潭」,里程標示為1.04K,H131m。說明牌:<潭水青青,清澈潺潺,古道居民,多在此休息>。此處真是不愧是一處夏日清涼的休息的好去處。
07:38 往右不知通往何處? 續行。
07:44 「店仔地」,里程標示為1.42K,H172m。一座古早味茅草亭,供人休息。
07:52 「五叉路說明牌」路前,最左之路不知通往何處? 不一會兒,「五叉路說明牌」,左右都有路布條,最右的沒有布條。先取左上,不久到達「黃金嶺福德祠」,里程標示為1.65K,H225m。一座古老的石砌土地公。有特殊的對聯,「次天子位一,首諸侯寶三」。續行。
07:58 接上石空的產道,左下外澳接天宮。取右行,不遠看到紅色的「金頂接天廟」,心想不知產道要走多久? 原路退回。還是依照「週三隊」的路徑,由五叉路取右下過溪。
08:10 循腰繞山路而行,下方的傳來隆隆的溪水聲,不久接上07:58過來的產道,經孔橋,取右上,下方的梗枋溪上游的溪水景色相當的迷人。
08:14 產道盡頭,就是「金頂接天廟」,里程標示為2.2K,H209m。一座玄天上帝廟,相傳在道光二年建(1822年)。遇管理人告知,說往後路少人行。 取廟旁左側而入,發現很多的路條。
08:22 過第一道小溪流,往後路較難行。
08:25 過第二道小溪流。
08:30 「石空聚落」,里程標示為2.6K,H247m,目前只剩下傾圯的牆壁,根據歷史資料:該聚落是在民國62年山洪為患的緣故,造成民宅的流失,聚落因而廢止。說明牌解釋:「原居民係由烏山遷徙而來,以種大菁為業」。續行路,不遠即遇叉路,石空古道,似乎到此為止,往左下路,可能回到石空產道。取右行,發現「賤腳隊」的路條,不一會卻不見了,續下行便到達梗枋溪的上游。原路退回。
08:35 回頭找路,原來在叉路口就要取右行,「週三隊」資料上提到的要走一條廢棄產道。上行後出現大量的路條,推測路應從「石空聚落」直接上來的。
08:52 上行路,雜草叢生,路跡尚明,跨過倒木。
09:05 穿越竹林地,今日悶熱難耐,不時的走走停停,H363m。
09:22 續行,仍是竹林路,發現樹上有一碩大的鳥巢蕨。
09:29 扺一處竹林地休息,H491m。
09:48 一路直行這次又擺個烏龍,竟然錯過叉路口,沿溪而行,到達溪邊為止,發現不對徑,這是要往鶯子嶺的路徑,原路退回。
09:50 找到叉路口取左,陳舊的指示牌,有模糊不清。心想往這個方向就對了,一路直行腰繞路,過人造杉木林。
10:10到達越嶺點,右下往象寮(匠寮)古道/石坑(石空)山,取左往坪溪。象寮的舊地名叫做「匠寮」,改名是取兩者台語的發音相同,好比「石空」改「石坑」也是同樣的道理。「匠寮」,是地名來源,是昔日軍工匠寮所在地;而石空,是由於此區的山壁因河蝕而多孔。
10:14 杉木林參天且路徑寬大,走起來頗為舒服。
10:18 過灣潭溪上游的一條支流"坪溪,"此處溪水不僅清澈平緩,也是夏日玩水的好去處。
11:23 右叉有路下往梗枋古道出龜山站。
10:25 再次過溪。
10:31 扺烏山62號,簡性人家,是間雜貨店,H493m。
10:46 過烏山54號,前面有間土地公廟,叉路口直行路可通往灣潭和泰平,取左行去探往灣潭的舊越嶺路,再續行烏山64號,由此可登坪溪山和鶯子嶺。
10:52 到達水泥橋前,參照藍天圖集(四)頁180 2002.07.14 藍天隊.崇稜隊所繪地圖上,顯示路就在附近,找了許久沒有發現可疑的登山口。原路回到烏山54號,問通往灣潭的舊路,說在橋頭必須要過溪。再度前往橋頭有路可下溪,沿溪走未發現可疑的上切路。在2004/08/21 和ㄚ賢前輩爬鶯子嶺下坪溪,而ㄚ賢前輩則下打鐵寮山,再翻越舊越嶺路,到達此地。不過在等候他之時,並未問他起出口處。只好在回到烏山54號,已是11:22,還是乖乖的踢馬路吧。(後記:參閱其他的紀錄入口在烏山64號附近並不是在水泥橋旁,該地圖有誤或是路徑已有些更改)。
11:35 一路上杉木林夾道,加上這時氣溫已不熱,踢起道路就不覺累了,取左行抵達石龜橋,前有叉路右行往泰平。
11:52 抵達舊越嶺入口,有禁止進入的指標牌。
12:01 打鐵寮山入口,休息午餐,H452m。
12:10 福德宮,過橋取右可登烏山古道。續行,指標寫往「泰平村17鄰」。
12:15 過灣潭橋,為灣潭溪和南勢溪兩溪的會流處,此南勢溪是發源於鶯子嶺下南勢坑的溪流,不同於哈盆越嶺的南勢溪。
12:21 遇叉路路口是「灣潭福德廟」,取左叉路沿灣潭溪的左側而行,H404m。
12:23 叉路過橋往右有「私人地勿入」的標語,仍沿著溪的左岸下灣潭營地,星期日卻空無一人。
12:29 續行,路旁一間石造的小廟,可能是座有應公。
12:32 扺小瀑布,踏石而過。一路上欣賞灣潭溪溪水水光瀲灩,景色優美,這裡真是個夏日消暑的聖地。
12:48 左有石階路,續行。
12:58 過小溪流,溪中岩石濕滑,小心通過,轉為陡上山路。
13:07 遇廢棄的烏山19號石厝,從旁而過,這裡還留有三個大的鐵儲水桶,沒有帶走,H392m。
13:11 過小溪流,眼前有如「鹿堀坪」的梯田草坪,煞是美麗。資料顯示這裡有顆礦務課的基石673號,匆匆而過,就沒有仔細去找。
13:26 過上方民宅,續下。
13:28 接上產道,取右續下。
13:38 過水泥橋,發現右下路條由此石階而下,路過浴室,續行,路口現已綁有許多的路條。
13:47 古道仍沿溪而行,出泥土產道。續行轉為水泥路。
13:49「雙溪口福德宮」,灣潭溪和北勢溪在此會合,此地稱為「三水潭」,H321m。潭面廣闊,山光水色,顯得相當的靜謐。資料顯示:由此續行,過多孔橋,有一座有應公,位於右岩壁下。但過了多孔橋,卻沒有發現有應公的蹤跡,直出就是往闊瀨的產業道路。在此又浪費了不少的找路一些時間,因沒有再回到福德宮,可能在福德宮前就要過多孔橋,而我卻是過了福德宮,剛好哪裡也有一座新建的多孔橋。
14:20 好在剛過多孔橋不遠,有一取右泥土產道,決定試試,循產道而行。
14:32 接上水泥產道,往左民宅,取右續下,叉路再取左就是料角坑38號,H360m。
14:35 下已廢棄的梯田,循梯田路而行。
14:54 過小木橋。
15:06 踏石而過,小瀑布,小巧可愛。
15:10 路旁大裸石,稍作休息。
15:12 可看到遠方的水潭,北勢溪古道,因較少人行,路面除較濕滑,沿途有不少的深潭可觀察,景色相當的原始,亦是消暑的聖地。
15:15一路過來,時而走山路,時而沿溪行,再過一座小木橋。
15:25 過溪,見中正古橋,已橋斷一半,民國五十五立,距今已40個年頭,H322m。
15:33 一路上開始有打雷的聲音,加快腳步,終於接上產道,過料角坑26-1號,H353m。
15:34 扺「三水潭」叉路,直行往料角坑,右往雙泰二號橋,兩路皆可通雙泰產道。剛好下起傾盆大雨,找到一處搭建的工作亭避雨,原本要從料角坑下崩山坑古道,改變行程決定由泰平下山。
16:19 不久下雨即停止,取料角坑方面而行,到達料角坑橋。叉路口,取左可登崩山坑古道,沿右續行。
16:27 過料角坑1號民宅續下。
16:29 接上泰平產道攬車。坐上一位住在料角坑4號的謝先生,他是年紀和我相當,但是小我一屆的國中學弟,正要回內湖,幸運載我到瑞芳車站。談到崩山坑古道的出口就在他家附近,在雙泰產道未通前,他們都是走這條古道下柑腳搭車,大約一個半至二個小時就可到達。

史料補述:
1.石空古道:
在「噶瑪蘭廳志」紀事「入蘭孔道」上有記載: 「茲查有一路,地甚寬坦,毋庸多涉深溪、重經峻嶺;只由頭圍砲臺外,斜過石空仔山,六里至鹿寮(一名待牛寮),再十二里至大溪,又十二里至大坪,二十里至雙溪頭,雙溪頭二十里出淡屬之水返腳,再二十五里便抵艋舺矣。統計自頭圍至艋舺九十五里,自蘭城至艋舺一百二十五里。凡所經過內山,素無生番出擾,一概做料煮栳、打鹿、抽籐之家。而大溪、大坪、雙溪頭一帶皆有寮屋,居民可資栖息。現安溪茶販入蘭往返,皆資此途。惟中有溪流數處,深廣五、六尺許,必須造橋五、六座,設隘一、二寮,方足以利於行人」。此古道在形成約在清道光年間,是安溪茶販入蘭的孔道,在明治37年(1904)台灣堡圖的「梗枋」分中已見此路線和石空聚落。但是到了大正十五陸地測量度的頭圍五萬之一的地圖,已清楚的標示其路徑可能由外澳接天宮至金頂廟附近通往象寮古道,經平溪,到三分之二、烏山、溪尾寮,由料角坑和保成坑附近。東路出大埤,可扺三叉坑或崩山坑,西北循戆仔坑、豹子廚扺中坑頂,尤其嶺頂有間大正十一年的「福安宮」,祠前的大正元年的方向碑刻有「北頂雙溪行,南往闊瀨行,西石碇行」。在清代大坪與北勢溪上游的一帶居民,運茶、大菁,俱由二孔道出入。
2.灣潭古道:
此古道路線由三水潭到灣潭福德廟。雖不見歷史記載,不過卻是當地人來往的途徑,在產道未通前重要的交通路線,可能被安溪茶販的當作運茶的備用路線。在一張明治時代的「古頂雙溪支廳的地圖」稱此路徑通往可通往鷺鷥岫。
3.北勢溪古道
古道路線由三水潭到泰平國小。明治37年(1904)台灣堡圖文山堡「烏山庄」有標示其路徑,但未見相關的史料記載。清朝時該地盛產大菁和茶,以往料角坑的學童,由經此道往泰平國小,單趟大約就要2小時。
參考資料:
1.獨步山林間424:網形山烏山古道(西段),網形山,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 [2005/6/5] by 蕭郎
http://myweb.hinet.net/home1/kennyhpk/
2.蘭陽屋脊縱走(四之1)-外澳頭城段–石坑山、鶯子嶺、礁水坑山 by simon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5283
3.藍天圖集(四180) 台北縣雙溪鄉打鐵寮山、坪溪山 2002.07.14 藍天隊.崇稜隊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649
4.新編【雙溪鄉志】 唐羽著 2001 9.1
5.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 臺灣省文獻會 2000.7.1.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石笋和燦光寮聚落,是我老家的後山。清澈的石笋溪,以往有不少的毛蟹和魚暇,是童年常去地方。隨時時光的飛逝,毛蟹沒有了,一戶一戶的人家也紛紛的搬離。在民國67年以前,這裏還曾置有燦光寮一村,後來倂入了牡丹村。在清時以種茶葉和大菁為主,茶葉部分人稱三貂茶。到了日治時期,九份、金瓜石、武丹坑的金礦業興起,當地人成為受雇礦工的來源,等到戰後牡丹坑的煤礦的大量的開採,自然又轉變為煤礦工人的身分。好景不常煤礦停採後,也使得兩聚落加速的衰落,目前只剩下幾戶人家。今日之行,算是一趟舊時的回憶,所以感觸特別的深刻。而雞母嶺,對我來說並不陌生,遠在國中時期這裡住了幾位的同學,曾經來此遊玩。這裡觀賞東北角海岸的風景好地點。目前交通尚稱便利,加上可走楊廷理古道和雞母嶺古道,非常值得來此一遊。

日期:2006/05/21
人員:獨自一人
天氣:晴

建議路線:
1. 石笋古道登南草山再走牡丹古道
2. 石笋古道燦光寮6號O行路線。
3. 楊廷理古道雞母嶺段、雞母嶺古道8字路線。
4. 楊廷理古道雞母段、三叉港古道。

行程紀錄如下:
07:01 牡丹車站出發。
07:03 過福壽橋。
07:07 牡丹國小的福德宮叉路取右,若取左往貂山古道。
07:13 牡丹街牡丹18鄰產道取左上。
07:19 叉路口,產道右往民宅取取上不久即為登山口,有新立基隆朝陽隊澗水藍指標:往石笋尖約20分。
07:33 沿石階緩上,兩旁樹林夾道,開始有古道的味道。
07:35 鞍部叉路口,藍天指標:左上石笋尖,直行石筍、南草山。
07:37 上石笋尖,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269m。林中遮蔽,無視野。原路退回。
07:45 過小溪流1。
07:47 寬敞的空地,原來這裡有間廢棄的石厝,取右下過獨木橋。
07:49 遇石笋溪,溪水清澈,非常適合夏日來此一遊。看一下地圖,這是往石笋30號民宅的路和我今天要走的路不同。原路退回。
07:51 回到廢棄石厝,原來叉路在此,剛才沒有注意到,往右而行。
07:59 沿途有不少的野薑花,不過尚未開花,要不然景象一定會很美。過小溪流2,此為剛才獨木橋的溪流的上源。
08:07 過小溪流3,沿路傳來石笋溪的潺潺的流水聲。
08:14 沿石笋溪而行,不久二度過溪取上,走石階步道,不愧為古道。此為07:49石笋溪上源。
08:21 遇廢棄石厝,取左上,左右都有路條,原來是兩路相通的。石笋聚落,在道光末年間,開始有張姓的墾戶移入。光緒元年,史料上才出現石笋地名。到了日治初期,有69戶人口達700多人。這裡和燦光寮都以種植茶葉為主,人稱"貂山茶",在日治時代牡丹還設有茶葉公司。
08:32 過崩塌處,小心通過無礙。
08:39 三度過石笋溪的的更上源。過此出現不少的廢棄的梯田遺跡。
08:47 又遇一處廢棄的石厝,取右行路徑變窄。
08:55 再過一處竹林間的小溪流。
09:03 上箭竹林的石磴步道,不久即到"福安宮"的小土地公廟。若直行可通往草山戰備道或黃吉祠,取右行。
09:10 過小蓮花池,到達燦光寮6號,大門深鎖。我剛才所走的路線林宗聖前輩叫做牡丹坑古道,有些山友稱作石笋古道。續上有叉路指標右下往雙溪大觀寺或出石笋大橋,取左上南草山。
09:15 踢草山產道,一路欣賞雙溪好風光。遇燦光寮6號的林姓屋主,現已搬到瑞芳,不過有時還會常回到老家走動。原先以為這裡是我國中的家,不過發現是我記錯了,他家應該在下面的石笋地方。
09:27 叉路口,右往昭北寺,取左續上。
09:31到達南草山登山口。續行可出草山戰備道,取右上。
09:42 南草山頂 聯勤陸補 201號 H652m。再往前行約20公尺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站再大石上有360度的展望。遠從福隆到鼻頭角的海岸進入眼簾,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三山並列,還有雙溪諸山歷歷在目。
09:50 告別了南草山,開始往草山南峰的稜線邁進。
10:32 開始找路,根據張茂盛前輩的地圖,已經2年半多沒人走過,至於情況如何未可知? 心想只好自行開路吧!。一路前來,好不容易才發現幾條陳舊路條,再補上幾條。循稜而行,剛開始芒草還不算很多,行進容易,只要抓準大樹一路而過,大概沒問題,不久進入樹林。
10:58 路況變壞,使得行進緩慢,幾無路跡,加上天氣酷熱,走走停停,再度進入樹林休息。
11:19 抵達桂竹林區,不知如何通過,只好硬開路而過,再度發現前輩的舊路條,不覺的就心安了不少。
12:16 續行,此段最難行,芒草高過人頭,芒萁纏身,如入泥沼之地,無法自拔。
12:48 再陷高大的芒海,游泳而過,遠望前方的草山南峰,近在呎尺。
13:06 終於下到越嶺鞍部,稍獲舒緩。此越嶺路就是楊廷理古道,由雞母嶺過來穿越到黃吉祠的路線。若左下福壽宮,越嶺路應可能通到燦光寮12號的廢棄民宅,待來日再作探查。取右下路剛開始路況還算不錯。
13:15 再取右下沒有路條,只好自行判斷。
13:28 到達箭竹林區,續行有塊大石,往上路似乎不對。只好往下一試,有陳舊的路條。
14:00 來到崩塌處,根據資料顯示:"下崩榻陡坡,再沿溪谷而行"。不過此崩塌陡坡甚高並不好下,費了一番功夫,終於下到地面。眼前是一片芒草,開始找路。
14:57 好不容易過了芒草區,往前一看根本是沒有路,只好沒路找路,沿溪溝而行,此溪溝,也是長滿了芒草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非常難行。這時看到下方的泥土產道,似乎離路已不遠。走著走著接上疑似古道的路徑,至此路況較好,一路而下又來到一處芒草地取右行。
15:20 往後路徑雜亂,還是邊走邊找路,不過幾乎都是往下行就對了,聽到遠處的人聲,這次真的離產道已不遠了,最後下到泥土產道旁的一處菜園。
15:44 取右前行有一戶雞母嶺街42-1號的方姓人家,方家在此已經五代超過百年。據歷史資料記載:雞母嶺開墾時間大約在道光年間,自清光緒後期,因金瓜石和九份的礦業興起,礦區的消費力強,當時澳底的婦女,挑經雞母嶺、草山路線來此販魚,因此即有可能就是利用楊廷理古道或稱燦光寮汛塘古道,當作販魚者出入的路徑,如此自然又成為了一條不為人知的"魚路古道"。
16:00 方家目前交通出入,是藉由草山戰備道,經方老先生的指點,從他家左側的可通到雞母嶺街上大約要1小時。由於我下到產道的地點偏後,若要走到楊廷理古道入口,必須要往回走,且加上比原先預估的到達的時間晚了很多。因此接受方家的建議,改走他家常出入雞母嶺的山路。沿著方家所指點的路線,暫稱為”雞母嶺古道”。一路而行,路跡蠻明顯,不久就來到一處廢棄的石厝,續行到達竹林地,路到此為止,回頭找路。
16:12 找到叉路取右下,發現”台北自然永樂登山隊”的舊路條。
16:22 下竹林地。
16:26 過雞母嶺溪之後,路沿溪而行。根據資料的研判:楊廷理古道在此附近和這條雞母嶺古道交會,過溪而通往雞母嶺、慈願寺,再下到打鐵寮的102甲線7K附近。此段路線的前段,我在六七年前曾走過,不過當時稱作"雞母嶺古道"。而後段部分則不過溪走到雞母嶺街37號。
16:35 過一間鐵皮屋,似乎是一間牛寮。
16:38 叉路取右,取左不知通往何處?
16:48 下到溪邊找路,原來路要沿溪而行一小段就要往左上。
16:50 再遇一間鐵皮牛寮。
16:53 叉路往上菜園無路,退回續行。
16:59 遇到一位耕作的老伯寒暄幾句,指點路必須要經過他家。不久到達雞母嶺37號,一間土角厝的旁屋,轉往雞母嶺、慈願寺。
17:09 到達一戶民宅問路,剛好該戶的女婿古先生正要回汐止,就坐它的車到雙溪車站搭17:31電聯車回家。

參考資料:
1.藍天圖集(二033) 牡丹登石筍尖。南草山出雙溪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962
2.藍天圖集(五012) 牡丹-石尖-南草山-三叉港-雙溪車站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5918
3.楊廷理古道與燦光寮舖遞古道之今與昔 林宗聖 台灣山岳 第61期
4.台灣最早山區官道 200年歷史 楊廷理國家古道 林宗聖 野趣生活家 2005 8月號
5. 雙溪鄉誌 唐羽著 2001 9.1
6. 貢寮鄉誌 唐羽著 2003.12.31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6/06/04
日員:獨自一人
天氣:晴轉午後有雨

行程紀錄如下:
07:03 電聯車抵雙溪,早了一班。其實可搭晚一點06:24 從台北開來電聯車就可以,到達雙溪時間是07:32,剛好可搭上往柑腳的國光客運是07:45。
08:05 威惠廟的廣場,旁有柑林國小,這裡是屬於雙溪長源村的範圍,客運的終點站,客運在此迴車後往回雙溪撘載乘客。威惠廟,是同治九年的一座祭拜開漳聖主廟宇。相傳在咸豐三年(1853年),吳磋、林汶英起兵作亂,攻佔蛤仔難(宜蘭)三十多天,後來失敗後。其首領之一的吳磋,曾逃亡到此,建有「柑腳城」。
08:14 整裝出發,由廟前方右側的階梯小路而下往回走,過「錦城橋」。
08:17 崩山坑產道入口取右,有綠色標示牌寫往「崩山坑」。
08:22 循產道沿著「崩山坑溪」而行,先過第一座水泥橋,到達第二座水泥橋。
08:27 過第三座水泥橋,到達崩山一號橋,橋頭取右是通往「太平/泰平」的古道,我們當地人叫「大坪/大平」,而不稱作「太平/泰平」。大坪/大平是古地名,較適合原意,相傳黃千總,夜夢有平原一片,後來果不出其然,找到了此地。此條古道現在山友都稱作「崩山坑古道」或「柑虎越嶺路」或「大平古道」。續行往前參拜有一座明治辛亥年間的小土公廟名叫聚和宮,又稱「崩山坑福德宮」。
08:26 原路退回,由橋頭沿溪左側而行,抵達廢棄的梯田。
08:34 一路而來,盡是大小不一的梯田草坪,景色相當的優美,過一處水泥小橋。
08:43 古厝,只剩下壘石的地基。
09:08 上石階步道,有點濕滑,此古道除雜草較多外,路況良好,平緩而上。心中突有奇想,若民國60年的那三位前往泰平國小任教的老師,能改走此條古道,大概也就不會想辭職的念頭,當然也就沒有所謂「辭職嶺古道」。過路旁古厝,只剩下殘留的牆壁。
09:25 過小木橋,此處有些被小的坍榻,但不礙事。
09:46 叉路空地,左往東山(外柑腳山)、大埤、柑林國小三叉坑分校,現在路口沒有發現指標牌,是否已經掉落了? 取直行柑腳山。
09:56 往後古道,路況更加的良好,雜草也少了許多,過一處牛欄。隨後再過一處牛欄。
10:02 叉路口,右上柑腳山約30分,直行虎豹潭約60分、東柑腳山(後寮山)約80分鐘,取直行。
10:10 古道腰繞路,走一段小溪溝而上,再度接上古道。
10:12 下溪溝,拉繩而下。
10:22 扺越嶺鞍部U型的風孔,中有叉路左往東柑腳山,出風孔後有右叉路往柑腳山。取直行往料角坑。
10:54 往料角坑的路,前段路面寬大好走,後段沿料角坑溪,小溪潺潺,走起來相當的舒服。不久來到就接上料角坑溪的產道取左下。
10:58 到達料角坑5號,隔壁就是4號,原本想去拜訪我國中的謝學弟,不過今天似乎沒有回老家,遂續往前行。
11:06 叉路口,左上產道不知通往何處? 仍取右下行。
11:08 扺料角坑橋,取左行,若往右可去北勢溪古道。
11:11 過路旁左側有一池塘。
11:15 經料角坑1號,接上雙泰產道,取左行往虎豹潭,右往烏山、灣潭。
11:21 過泰平派出所、泰平村衛生所,上方的泰平國小,扺虎豹潭入口。現建有觀光步道,此處也是後寮溪和泰平溪的交會處,都是大台北北勢溪的最上源,水源保護區。虎豹潭,是雙溪的一處有名的觀光景點,假日這裡會有不少的人潮,在此玩水。至於虎豹潭的由來,據說和「潭邊兩座山丘,形似猛虎與雲豹霸守有關。」一般的遊客大都只要潭前面的石床上野餐,其實可以再往後走一段山路,哪才是精華所在。
11:42 根據資料上的地圖的顯示通往「橫山」的路,是在土地公廟的斜對面過去。找了一下,在虎豹潭前面有階梯狀的攔水壩,踏過一階又一階的攔水壩,到達對岸後。果然有水泥路,循水泥路而行,遇叉路口右有往太平34號,私人民宅勿入。取左有階而上。發現少許的登山路條,確定這是通往橫山之路,
12:06 山路轉向沿著泰平溪上源而行,此段路平緩好走極像古道,不失為踏青的好地方。途中遇到一位熱心的當地人,循問通往橫山之路,說道:「前去不遠有一小水泥橋,過後約50公尺,取右沿溪而行有一段石階步道,不過到了上頭,記得要往左山路上山。」不久即遇他所說的小水泥橋。
12:08 到了叉路口,路口綁了不少的登山路條,往左似乎也有路,待來日再作尋訪查。循石階而上,這裡路旁植了不少的杉木林。再取左上行,接上山路,往右石階路不知通到何處?
12:32 剛開始路徑頗為清楚,心中暗自高興。不過好景不常,路況變壞了,開始找路。上了一處稜頂,再取右循稜而上。
12:48 不久來到一處雜草叢生、林木茂密,恰巧開始下起大雨來,在此找了許久,發現路是往右上,來到此地林木變得更加的茂密,糟糕幾乎無路跡。硬切左上稜,有一條陳舊的路條。循右續行,上稜發現幾條較新的路條。
13:22 拉繩下鞍部,然後再取上。
13:33 再循稜而行,此處路況變得稍好些,雜草也少了許多。
14:06 一路沿稜線而行,到達上頭,芒草雜木混合林,長的很稠密,只好硬闖而過,往後稜線上盡是高大的雙扇蕨擋道,緩步的通過。此處未見任何路條,大概是山友到此能夠走過就算萬幸,已沒有時間再去綁路條。不過因方向上判斷無誤,就勇往直前,終於見了一條陳舊的路條。
14:20 進入陰濕的泥地,此處蕨類相當的茂密,好在路條增多了。
14:30 再循稜往上扺達橫山/三方向的叉路口,往前一看蕨類多到數不清,這下可糟了。因橫山又稱竹子山已去過了,加上路況不佳,決定不去,往左朝三方向山前進。
14:55 現在山路已成為一條「蕨路」,雖不是「絕路」,但也相差不遠。這裡夏季真的不適合到此。踏蕨而行,蕨海中游泳,真是苦不堪言。擺脫的蕨路,又進入了芒路,高大的芒海,找路真辛苦,幾次都在原地打轉。
16:11 一路而來蕨路、芒路,弄得我精疲力倦,扺石盤寮太平越嶺鞍部十字路口,稍作喘息。石盤寮太平越嶺路是南北走向和三方向山連稜東西走向在此交會,此路徑似乎已近荒廢了,待來日再作踏查。
18:10 往後仍是蕨類充斥,路況並沒有轉好,因此想加快腳步哪是不可的事,比起2004/9/25曾反向走此連稜,路況有如天壤之別,邊走邊找路,好不容易終於到達三方向山,此段路又耗了近2小時,比預估的時間晚了許多。
19:00 開始下山,有摸黑的準備。又在途中的劍竹林小迷了一番,抵達尪子嶺土地公鞍,稍為鬆了一口氣,這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19:32 取左轉下內寮127號,雖摸黑不過有螢火蟲可觀賞,算是苦中作樂的意外的補償。
20:09 續踢產道往貢寮邁進,途中遇到一位好心的內寮林先生,將我載往貢寮車站,省下踢10公里的路途,在此由衷的感謝他

史料補述:
崩山坑古道,又稱「柑虎越嶺路」或「大平古道」
此古道由泰平通往柑腳,該路線始見在「噶瑪蘭廳志」紀事「入蘭孔道」,「...又十二里至大坪,二十里至雙溪頭,雙溪頭二十里出淡屬之水返腳。」雙溪頭:疑似的盤山坑,並非是石碇的雙溪口,為安溪茶販行經的路線。而柑腳位崩山坑古道的終點,自清末以來,因茶市而繁榮。由柑腳出盤山坑,可到平溪的火燒寮,再轉往水返腳(汐止),或由赤皮寮出十分寮,取道至暖暖,兩路接可到達艋舺。
參考資料:
1.藍天圖集(二022) 虎豹潭登橫山.三分二山.740峰.橋板湖山,梗枋山出龜山車站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951
2.藍天圖集(五013) 平水登東山、柑腳山、下坑山出長源村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5919
3. 雙溪、貢寮、福隆、草嶺山區健行登山路線圖 台灣交通出版社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后番子坑溪是屬於台北縣雙溪鄉上林村,行政院在2003年選定為生態工法博覽會地點。生態作家劉克襄曾為雙溪鄉后番子坑溪生態工法一文,對其清澈見底的小溪和純樸的田園風光,讚譽有嘉。雙溪鄉的后番子坑和平溪鄉的蕃子坑只有一山之隔,兩地之間似乎存有某種的密切的關係。番子坑,顧名思義,往昔有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后番子坑曾是三貂社的鹿場,其在嘉慶17年(1812),由連元喬和何厥為首所組成「九股二十四佃」為開發之始。

據1936年的《基隆郡平溪庄要覽》所記,大約在乾隆20年(1755)左右,有閩人從南港及汐止,以採取藤蔓、鋤材曲木等為目的,而翻越上下三里的肉板卡山地進入平溪。自此平溪有零星的開發,其中十分寮地區則在嘉慶25年,由汀州府學教授胡克修的「金拹福」墾首向金雞毛三社(金包里、大鷄籠、毛少翁社)取得合法的開墾權,在<淡新檔案><清賦>篇文獻中,記載「東至三貂山、石壁坑、苧子潭倒水為界;西至南港山、大湖隔、嶺腳寮倒水為界;南至芊蓁林大山盡水為界;北至暖暖大山、蛇子形倒水為界。」由此檔案內容中可得知大雞籠社和十分寮地區內外的關係至為密切,暖暖至十分寮之間,古道往來時間形成甚早。

日人杉山靖憲所著的「台灣名勝舊蹟誌」中的三貂嶺の險中記載: 「乾隆末年,曾有土人白蘭氏,踏查出由暖暖經十分寮、楓子瀨、頂雙溪,至蛤子難(宜蘭)山路」。其中暖暖至十分寮之古道,由<淡新檔案>的往來的公文中可觀之端倪。至於十分寮至楓子瀨(一說柑子瀨),現在的瑞芳鎮的柑坪社區,此種迂迴的走法似乎有些不近合理。因后番子坑和番子坑,往昔似有原住民居住,白蘭氏藉由此孔道進入頂雙溪的可能性甚高。其中平湖森林遊樂區(舊稱番子坑),其產道未修前可能是條古道,途中有二間土地公廟,並平緩的沿溪而行,若由此下后番子坑到達雙溪的不失為一條捷徑。

日期:2006/06/24
天氣:酷熱難耐
人員: 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32 雙溪下車,改搭07:45 往柑腳的國光客運至番子坑站,車資24元。
07:58 下番子坑站後往回走,路口有『雙溪后番子坑 生態工法教學園區』由此而入。
08:01 一路上欣賞后番子坑溪的傲人的生態工法。
08:03 叉路口,取左上有藍天的路條,上方有間土地公廟。雙溪鄉志稱此為「后番子坑口土地公」,此土地公廟為少見石材建築物。廟後即是往東內平林山約15分的路。藍天隊在95.04.16 打通到平湖遊樂區的東二步道,接上番子坑越嶺古道或稱后番子坑古道,形成一個完美的O形路線。
08:11 循稜而上,途中有左叉路應是保線路,取右往東內平林山。不一會兒就登頂,東內平林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122m,竹林間無展望,原路退回。
08:21 回叉路,取左產道續行,經廢棄民宅。
08:26 過橋,路口直行往「上林村18鄰」,可往仙公廟/頂雙溪煤礦舊路,上星期才從那裡下山。取左行「上林村20鄰」。
08:32 產道沿溪的右側而行,一路上有『后番子坑 生態工法教學園區』說明牌,不久溪一分為二,取右股溪流,扺產道轉彎處,藍天新立指標「番子坑越嶺古道/平湖遊樂區 約90分」。
08:39 沿溪右側而行,至水泥涵管附近,過到溪的左側。
08:46 續沿溪的左側而行,路旁上方有間廢棄的木屋,之後再過到溪的右側。
09:09 古樸的「后番子坑土地公」,將它清理一番。
09:19 續上仍沿溪右側而行,扺廢棄的梯田地,已是雜草叢生,快速通過。
09:26 山徑漸偏離溪流,遇叉路口,取直行有舊的路條(我已將它拆除),發現不對徑,原路退回。再改取左上,循藍天新路條上爬至越嶺點,自此為平緩的腰繞路。
09:43 再遇叉路,往右路可能接上09:26的直行路,取左行仍是平緩的腰繞路,路中雜草多了起來。
10:04 平緩路至此取左下過溪(此溪不同08:39的溪流,可能是后番子坑溪的另一股支流)。
10:26 過溪後,循階梯狀的廢棄農耕地而上,此處古早應有人在此居住,不過我沒有仔細去找廢棄的民宅。
10:46 到達最後的廢棄農耕地,此處相當的寬敞,且附近不遠就有水源,是一處不錯的午休地。
10:53 續上,過小溪溝過到左岸,此溪溝應是10:26溪流的另一處源頭,溪裏還留有黑色的水管。
11:02 不久過石壁乾溝。
11:15 上行再度出現小溪溝,應是10:53小溪溝的上源。不久脫離了溪溝,路旁出現不少的野薑花。續上,終於到達了展望平台,若往左走為東步道可經平林山回到東內平林山或往下內平林山,取右行往西步道可下平湖森林遊樂區或登內平林山。
11:31 往西步道剛開始便是一片芒草,往內平林山的右叉路口,一時錯過。
12:10 回頭找到登山口,循之字行的步道,再度上內平林山 三等三角點 1117號 H502m,不過今日烏雲罩頂,似乎不久即將下雨,還是趕緊下山為妙。
12:08 下山取右往番子坑山前進,經腰繞路過大石岩底,今日依然是酷熱難耐,帶來了3000cc的水,已剩不多。
12:16 上到越稜點。
12:32 扺叉路口,右上粗坑山,取直行路。
12:41 路經石板椅。
12:50 再遇石板椅休息。
13:11 腰繞步道轉右上。
13:26 左下西一步道出平湖森林遊樂區,沿稜而上
13:36 叉路口,右下「南山社區/千階步道/十分車站」。取直行往番子坑山約10-15分。
13:52 過二個山崙,扺番子坑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476m。若續行往平湖村大厝登山口。
14:08 回到叉路口,取左下千階步道。
14:35 叉路口,左下產道可往十分車站,續行上小山頭。上頭可展望到薯榔尖、五分山連稜,下方的基隆河上源的平溪一帶的聚落。
14:48 再遇叉路,左下產道往十分車站,腰繞山頭,上頭挿有國旗。
14:54 青色帆布為頂的涼亭小休,附近有陳舊的指示牌”頂峰步道接平湖森林遊樂區約4.5KM”。
15:02 扺路旁木椅,步道分左右二線,取左線而下。
15:12 過籃球場,接上產道路口有青色的指示牌「頂峰步道/千階嶺/接平湖森林遊樂區」。今日原本要走到大華再接幼坑古道出三貂嶺,不過已經熱昏頭了,還是踢往十分車站去吃碗剉冰好了。
15:30 取左走產道扺十分車站,剛好火車剛進站,因此剉冰也省了,回到家裡時還不到下午五點。

後記: 關於這條番子坑更早先的資料,可參考"石加鹿的故事"的原作者的網站上有更詳細的說明:
http://blog.xuite.net/ccy1217/Formosa/6947512

參考資料:
1.藍天圖集(三021) 十分寮-平湖森林遊樂區-東內平林山-上林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736
2.藍天圖集(六007) 十分風景區.粗坑山.番子坑山.千階嶺步道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台北縣雙溪鄉泰平村烏山的開發歷史,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間頭圍千總「黄廷泰」,意外的發現「大坪」這塊山中的世外桃源,因而帶動不少人前往烏山開墾。加上後來的安溪茶販,竟由頭圍砲台外,經石空仔山、坪溪、烏山、大坪、雙溪頭(盤山坑)、水返腳(汐止)走出了另一條非官方的「淡蘭古道」,絡繹不絕的商旅,使得烏山為往來必經的要站。其中坪溪到烏山間的山徑,現已被產道所取代,此段仍可稱為烏山古道。有別於我們今日所走的烏山古道。
據張茂盛前輩所繪的地圖中,完整的烏山古道,是由橫山和三分之二山的十路口鞍部,至灣潭福德廟。因雙泰產道的切割,以「雲霄精舍」為界,可分成東西兩段。東段部分,在明治37年(1904)台灣堡圖的「文山堡烏山庄」的地圖已有標示,可見此路年代相當久遠。目前此段久未人行,網站上唯一的紀錄,是由台林登山隊的葉倫芳校長,在2003/04/27的經典之作「烏山古道越嶺石盤寮瀑布出大溪」,待來日再踏查。至於西段部分,台灣堡圖並未標示,直到大正十五年(1926)的五萬分之一的陸測部「頭圍」地圖中才見顯示。另據烏山42號民宅連老先生的敘述,此條舊路好幾代前已使用,在日治時代轉變為「保甲路」的功能,且因每年整修路徑的關係,當時的路況相當的良好,大約50分鐘就能走完全程。但隨著雙泰產道的開通,除登山隊伍外已少有人行。遂使此古道路徑多為蔓草淹沒,因而能保持著相當原始的風貌。目前越嶺鞍部下第一道溪澗間,路徑變得較差外。整體而言古道路徑尚明,是一條值得前去尋幽探古的路線。
 
日期:2006/08/31
天氣: 晴
人員:zax、jamil、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8:28 雙溪循雙泰產道約在16.5K,烏山雲霄精舍前路旁停車。
08:45 整裝出發,前行有個「拹聖堂」的牌子,由此取右柏油路進入。遇叉路,先取左,有幾間民宅,但沒有看到烏山42號,此路不對。改往右上,一面撞來,竟是一座古怪如大頭的山峰,這就是鼎鼎有名的「烏山尖」。此峰剛好在雲霄精舍的背面,顯得特別的突兀。
08:55 扺烏山43號,門前懸有「協聖堂」的堂號,堂號似乎是客家的特徵,難道此家是客家人?隔壁就是42號,經阿婆的指點,走到屋內深處,不久出了門,接上黃土大路,這就是古道的開始,路的兩旁圍起一道黑色的籬笆。
09:02 續行古道路跡尚明,惟雜草叢生,似乎最近少有人來。
09:04 過濕泥的小溪澗。
09:16 一路上路面頗寬,經zax大哥認為此路可當做牛路使用。續行穿越一段芒草和竹子林。
09:43 抵越嶺鞍部。右上往灣潭山路口有座山字水泥柱,樹幹上藍天陳舊的89.4的指標約120分,直下灣潭約60分,左往網形山約25分。先取左上網形山。
09:47 往網形山的路徑還不錯,循著雜木林前進,繞過芒草區,此芒草區,似乎是塊廢棄的農耕地。
10:02 網形山 圖根點 H693m,林木遮蔽無視野,循原路下山。
10:30 回越嶺鞍部,改往灣潭方向。
10:58~11:15 往下之路,雜草茂盛,路況較差,邊走邊砍路,終於理出一條明顯的路徑來。可聽到下方溪古傳來潺潺的流水聲,抵達一處較大的溪澗休息,此溪澗中蝦子頗多,讓人目不暇給。且溪水相當的清涼,是一處不錯的沖涼地。
11:25 沿乾溝而續行,有些濕滑,漸漸的接近小溪,對岸有間工寮,附近有不少的廢耕地。
11:28 再過一小溪澗,山路緊貼小溪而行,路面變得有些狹窄,下方則是深邃的溪谷,小心慢行。
11:30 過樹幹的小橋,不久即出現一座福德廟,該廟雖小,蓋得卻相當的艷麗豪華。
11:36 經小段的雜草林就到達林媽墓。
11:38 叉路口,右上有石階路不知通往何方? 取左下。(事後烏山28號的男主人告之上面是番薯園,路到此為止)
11:40 直行路有牛欄圍住,取左陡下。
11:43 烏山28號宅後的水塔。
11:44 叉路,左往田螺山露營地,取右路口一根灣潭70右之2的電桿。
11:46 接上灣潭的產道,斜對面有間福德宮。左往烏山、坪溪,取右往路口有「太平17鄰」。
11:52 灣潭橋前,北聯隊新立往鶯子嶺約180分的指標。
11:54~13:30 灣潭福德廟,在此午休。
13:43 原路返回,烏山28號民宅,詢問有關古道的問題。果然不出我們所料11:40被牛欄所圍住的路,才是通往灣潭的正路,後因產道的開通後而遭到廢棄。
13:58 回到11:28的小溪澗。
14:20~14:45 回到10:58的的較大的溪澗,今日仍是悶熱,大夥的上身,早已全身溼透了。再次清涼一下。
15:18 回到越嶺鞍部,半點風都沒有,還是休息吧!
15:57 回到烏山42號,與男主人連老先生閒聊,說起古道的歷史,日治時代,他們每到中秋節前後,必須要花上好幾天去整修這條保甲路。但在公路開通後就很少走了。另外談到寬廣路面的「坪溪古道」的由來,竟然和民國40幾年的「十八軍」為了要伐木理由,硬從梗枋開出一條產道,到達此處。當時只用簡單的工具鏟子,一鏟一鏟,居然也能鏟出大路來,真是料想不到的答案,原本還以為那是林務局的傑作。
16:30 拜別了連老生生,轉往虎豹潭去繞了一圈後就驅車回家。

後記: 是後查證黃廷泰是屬於客籍,所以這裡有客家人是頗合理的。再次參閱大正十五年陸測部的五萬分之一的頭圍地圖,發現烏山古道的舊路,是在灣潭古道的對面,該路徑遠達到"灣潭山"的距離才接回灣潭古道。現在的烏山古道的路徑可見內政部的經建版。
人文歷史補述:
1.臺灣府輿圖纂要/噶瑪蘭廳輿圖纂要記載如下
附載頭圍後山黃總大坪一則
噶瑪蘭未入版圖以前,為生番藪;設官定制後,又以地廣人稀,未能悉墾。邇年來聖澤覃敷,番黎向化,人口日漸稠密、土地日漸開拓;凡遐陬僻壤之區,無不開闢周遍。如黃總大坪者,當人力未及之時,棄為荒埔;迨道光年間,有黃千總始招佃入其地,除蕪穢、翦荊榛,堵截泉源、引流灌溉,墾得田地百數十畝,內皆農民耕作。路由頭圍北關內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嶺,轉北五里為內石硿嶺,越嶺東北支分小路一條,七里至烏山溪尾寮,則為黃總大坪矣。其間土地平曠,田園溝渠
流灌,阡陌交通。唯僻處偏隅,經由之路雜沓,蠶叢險偪,難容輿馬。
2.噶瑪蘭志/武秩篇記載如下:
頭圍守備:舊設千總,道光五年奉文改五圍守備,缺移至建頭圍。
黃廷泰:閩縣人,廣東籍,由行伍,艋舺(嘉慶)二十年十月拔補。
3.黃廷泰,粵東鎮平客屬,署頭城守備,領兵千人,人稱「黃千總」。道光年招佃入墾雙溪大坪,築「千總第」於今黃總大坪,被稱為大坪開基祖。千總墓建於咸豐2年(1852 年),在今雙溪泰平村黃總大坪的大坪山麓,「千總夫人墓」在同村破仔寮之地。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6/09/19
天氣: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6:30 打鐵寮山登山口出發,H451m。路口有個「禁止進入」警告牌,及附近灣潭電信幹58號。
06:36 保安林水泥柱,路徑寬敞明顯。
06:57 抵打鐵寮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602m,基點位於路旁山肩處。
07:02 直行無路,取右有藍天新立指標,往鷹子嶺約100-120分;坪溪山約60-70分 95.08.5。
07:16 緩坡上稜路,蕨類多了起來,上至一小山頭。
07:31 續行,鶯子嶺/坪溪山叉路口,H706m。取右.上,左下往坪溪山路,因少人行,路跡不明。
07:37 遇芒草林,已被北聯隊砍出一條大路,鑽行不難。遠望鶯子嶺近在呎尺。
07:43 通過小灌木林。
07:50 再度進入芒草林,通過容易。
08:08 上爬過一段雜木行,就來接上頭城大修宮循稜過來的路,叉路口有藍天指標後往坪溪山約120分;打鐵寮山約90分;右上鷹子嶺約15分;左下石坑山、礁水坑山。取右上。
08:12~08:25 鶯子嶺(鷹嘴嶺),三等三角點 1130號,H942m。2004/08/21第一次登頂,雲霧繚繞,什麼也沒有看見。這次如願以償,360度的展望,久久讓人不忍離去。
08:31 叉路口,取左往鶯子頂,右往灣潭國小。開始芒草路。
08:53 一路往下至一小鞍部,隨後上行,再下至一鞍部。
08:56 過小灌木林。
09:08 眼前一看一片芒海,尋找路跡,路在右側,發現光哥”台灣莫仕登山隊”的路條,順利的通過此境。
09:22 進入的雜木林,此處的和”三角崙和烘爐地山連稜”的林相相類似。
09:31 下至小灌木和芒草的混合林。
09:59 上至一小山頭,附近都是芒草,遠方有一高大的山頭。
10:10 一上一下,又來一小芒草山頭。
10:33 鞍部上稜處,路口”台灣莫仕登山隊”的路條,此處路徑不清,找了一會兒,發現路在左側,進入陰濕的雜木林,路徑轉往右側,抵稜邊可看到下方的鞍部。
10:53 陡上稜路,下方可以清楚地看到蘭陽平原。
11:01 腰繞山頭,此山頭高大擋住了鶯子頂的身影。
11:07~11:20 下鞍部後續上有一雜木林午餐。
11:40 續上行,終於到達鶯子頂,H1001m。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及「內政部青潭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也是360度的展望,展望之好不在話下。對面山頭就是著中華電信的天線區。
12:02 下行路,繞過轉播站的天線區的圍牆,再稍往上行。
12:20 下至乾溝處,勿往右下行,取左腰繞路,上至叉路口,往右上之路,似乎是通往北宜古道梳妝樓山之路,未見登山路條。取偏左下路。
12:37 沿溪溝而行,發現水箱,已經錯過了往北宜古道之路。
12:56 離開的溪溝,轉左上山路,出了四堵戰備道7.2K的登山口。
13:20~13:30 取右下來到5.6K的北宜古道的入口。原本要由此再走古道接竹子山東稜回灣潭。評估的結果,時間不夠。決定轉往九股山下靈光塔出頭城。
13:46 續下,4.6K九股山登山口,H819m。
14:06 沿黑色的水管路而行,路徑明顯,抵九股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643m。林木遮蔽無視野。兩次下靈光塔,都走九股山另一個登山口,在4.6K下行約50公尺的腰繞路,所以也就沒有刻意的去登頂,這次算是無心插柳。
14:21 接上九股山另一登山口的腰繞山路,改往左行。
14:25 到達靈光塔,H545m。接近靈光塔之路,已是雜草叢生,似乎最近較少人來。
16:13 出了靈光塔,往左行路過吉祥寺,一路下行走出福德路,取左接上吉祥路,終於到達頭城車站。搭上16:33莒光號回家。

參考地圖:
1.雙溪.貢寮.福隆.草嶺山區健行登山路線圖 1:25000 台灣交通出版社
2.石曹.頭城.礁溪.烘爐地山區健行登山路線圖 1:25000 台灣交通出版社
3.平溪.石碇.坪林.四堵山區健行登山路線圖 1:25000 台灣交通出版社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去年9月3日登聯隊的烏山古道、灣潭古道、北勢溪古道之行。回家以後發現北勢溪古道有條通往南豹子廚山的越嶺路,若能連走北豹子廚山下柑腳山,應該是條不錯的O行路線。一方面可解決交通接駁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將古道和登山路線串聯。其中南豹子廚越嶺路這一段,感謝藍天隊的江隊長,提供實際的路況。此路線藍天隊曾在91年走過,不過往後幾乎很少有山友走過,以致於古道再度遭受荒廢,非常可惜。今日到此地踏查,幸運越嶺路正由雙溪鄉公所委託的憨子坑的居民,在整修當中。使得在這段越嶺路的踏查,很輕鬆就通過。目前除保成坑古道這一段路況較差,全程路路況尚稱良好,非常值得撥空前往一遊。

古道介紹:
1.豹子廚越嶺古道:
該古道由豹子廚的居民出入柑腳、泰平、雙溪的舊路,於稜上十字路往左通往畚箕湖或經中坑鞍部方向碑可到平溪,往右下三水潭接北勢溪古道,可通泰平、雙溪。
2.保成坑古道:
該古道是保成坑居民出入柑腳、憨子坑的舊路。由保成坑上柑腳山和黃德宮的叉路,出黃德宮可下柑腳的古道,現在大致被北42鄉道取代;或出畚箕湖,再走中坑鞍部方向碑,可出闊瀨或平溪。
3.北勢溪古道:
該古道為三水潭和泰平當地居民的出入舊路、大致沿北勢溪而行。由泰平可出雙溪,或由三水潭可下外澳。


建議路線:
1.由豹子廚9號起登,走南北豹子廚山連走柑腳山下崩山坑古道尾段到虎豹潭再走北勢溪古道O行。或由柑腳山叉路口下保成坑古道,再走北勢溪古道O行。
2.闊瀨四星接豹子廚越嶺路再走闊瀨古道大O行,省去接駁的問題。


日期: 2007/05/25
人員: 獨自一人
天氣: 悶熱

行程紀錄如下:
09:10 回雙溪處理一些事情,順便去一探豹子廚越嶺三水潭的古道。由北38鄉道到柑腳左轉北42鄉道往坪林、闊瀨,到達豹子廚9號,此為南豹子廚山登山口。
09:22 取右繞過宅後右方上山,此路線並無路條,到達叉路口。往右下有一山路來會,事後才知道哪是通到宅的左邊,現在大多由此上山。取左上行。
09:35 十字路口,有藍天隊 91.08.25 的指示牌: 左往雙平(坪)公路約40分、北豹子廚山約70分;右往南豹子廚山約5分,直行偏右往保成坑三水潭。
09:38 上到南豹子廚山頂,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93m。多芒草,展望不佳。原路退回十字路口。
10:23 轉往三水潭越嶺路,路口似乎有人鋤草過,一路上路況良好。之後遇到住在雙溪泰平村14、15鄰的憨子坑鄉親,告知此古道是鄉公所委託他們清理的。預計還到2-3天才能大功告成。往後林蔭路遮蔽,古道相當的清楚好走,開始出現了石階路陡下。
10:31 續下經小段箭竹林。
10:35 料角坑39號,古道結束。為不破壞古道原始景觀,沿途只在重要的叉路,綁有路條。
10:48 下到叉路口,看似曾相識的道路,原來是2006/09/03 登聯隊的活動接上的水泥路。
10:52 取往左叉路到達料角坑38號,接上北勢溪古道。
11:03 下廢棄梯田,沿梯田而行。
11:05 過第一小木橋。
11:19 過第二小木橋。
11:37 小瀑布,北勢溪古道最佳的泡茶休息地,上次活動戲稱為「荒漠甘泉」。
11:44 過深潭景觀點。
11;47 過第三小木橋。
11:54 民國五十五年的中正古斷橋,這裡立有一個石碑。此古斷橋,斷橋部分已經接上了木橋,不用再下溪底了。
12:01 來到料角坑26-1號,接上了產道。
12:03 叉路口,右往三水潭,此標示牌有誤,實際上可走到雙泰二號橋。此道路是無法通到三水潭。取直行往料角坑。
12:10 叉路口,取左往保成坑,右下虎豹潭或崩山坑古道。
12:14 新建保成坑福德宮,在此午餐。
12:34 直行來到料角坑14號,問民宅阿婆通往柑腳的路,此段稱為保成坑古道。圓開兄的紀錄中提到,此古道約20.30年為保成坑越嶺柑腳的舊路。按照照阿婆的指示,由民宅的左側,過小溪,再取右沿溪而行,往後連過二小的多孔橋。
12:43 第二多孔橋有分叉路,取右路徑較明,結果通到一戶廢棄的民宅,原路退回,取左有明顯的小徑,開始上山。
13:10 路徑還算明顯,不過少有人走,沿途只有少許的紅色的路條,邊走邊砍路,可見在路中的倒下的舊電纜線和礙子。
13:23 續上往左山腰路,此段路況較差,砍了許久終於到了上稜處。此處為一分叉路,往左可通到憨子坑/畚箕湖,此段古道已經荒廢了,待來日再探。取右上稜。
14:49 上稜路,並非真正的沿稜而行,有些腰繞。因少人行,沿途長滿了高大的蕨類,好不容易來到叉路口,右往柑腳山,取左往黃德宮。
15:12 黃德宮,一座石頭土地公廟,剛好是在柑腳山的登山口,由此接上北42鄉道,取左上,右下柑腳。
15:19 續上,叉路口右上北豹子廚山,取左下北雙016農路,此路通往畚箕湖。
15:30 踢水泥產道,扺分叉路口,取右泥土產道,直行雙溪泰平村14、15鄰畚箕湖。
15:44 泥土產道終點,此產道原本要通往料角坑39號,後因經費不足而到此為止,使得古道能夠保存。
15:56 取右陡上回到早上09:35 十字路口。
16:10 回到豹子廚9號,和遇到屋主王老先生,說到此越嶺路的種種情事。

參考資料:
雙溪鄉柑腳村走【崩山坑古道】 by uank 2006/03/31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5550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5/25日踏查豹子廚越嶺古道和保成坑古道,回來以後收到山友William 兄所提供一條上憨子坑到的快速的私房密徑,在此感謝他的無私的分享。此次攜同久未見面的好友阿旺兄前往踏查,發現此條保甲路的路況非常的良好,接上先前的踏查豹子廚越嶺古道,和北勢溪古道的成為一個完美的O型路線,可節省了不少的時間,且非常適合一般的大眾前往。憨子坑古道是一條憨子坑居民出入泰平的捷近路。料角坑17號附近的居民亦可利用此古道下柑腳,不用繞道崩山坑古道。由此上去到達現今北42線道,取右走下坑,此古道現大致被北42線取代。若續行上大正元年中坑鞍部的方向碑,亦可取右下中坑舊路到柑腳,取左下闊瀨,直行下平溪。

建議路線:

1.料角坑橋→崩山坑古道→柑腳山→北豹子廚山→南豹子廚山→北勢溪古道O

2.料角坑橋→崩山坑古道→柑腳山→保成坑古道→ 憨仔坑古道→南豹子廚山→北勢溪古道8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2006年5月 曾從石空古道逆向想走到柑腳,到料角坑因遇雷雨而作罷。此次利用保成坑的捷近路徑,原本以為時間上應該很充足,沒想到路程之遠,超出我的預估範園內,最後造成坪溪古道下石空古道,因趕車班的關係一路急奔而下外澳,使得原先想遊山玩水的美意大打折扣。柑腳越嶺外澳,可說是北台灣最佳的消暑路線,沿途有多處深潭及水源,是個夏日泡澡和清涼的好場所。不過一次連走路途遙遠,非一般大眾所能承受。因此建議山友可從中選擇不同古道作O行走或多條古道連走時間,不要超過7.8小時為佳,這樣才能達到夏日消暑的效果。


日期:2007/07/14
天氣:晴
人員: zax、jamil、楊榮華、徐老師、mori

行程紀錄:
07:37 區間車台北06:22 至雙溪車站下站後,搭國光號07:45 至終點站威惠廟。
08:03 好心司機讓我們在錦城橋崩山坑入口下車。
08:10 整裝後出發。
08:19 崩山一號橋右轉入崩山坑古道。
08:28 一路前來,有不少的廢棄的梯田的景觀,過小水泥橋。
09:16 竹林地大埤叉路口,藍天隊 2007.07.01 新立指標: 左往東山 三叉坑分校;直行1.越嶺虎豹潭泰平分校2.柑腳山3.東柑腳山;後往柑腳城 威惠廟約90分。取直行。
09:40 過二處牛柵欄,叉路口,藍天新立指標: 右上柑腳山;直行1.越嶺料角坑虎豹潭約60分2.東柑腳山約80分;後往1.東山2.三叉坑、大埤3.崩山坑、柑腳。取右上。
09:50 叉路,藍天新立指標:右下柑腳城山(下坑山),取左上柑腳山。
09:53 腰間叉路左往崩山坑古道越嶺料角坑虎豹潭。續行。
09:58 柑腳山 二等三角點 NO.1150 H615m。山頂太熱,下方林間休息。
10:33 藍天新立指標往保成坑,取左下,直行往北42線入口黃德宮。此叉路口和我05.25所走的保成坑古道不同,相差約有三百公尺遠。前些時日江啟祥隊長來電告之,他們已經開闢下保成坑的山徑,不過和我描述保成坑古道有所不同。今日取新闢路徑,一探其究竟。
11:05 江隊長所開闢的路線,看來雖不像古道,不過比我所走的保成坑古道路況好了許多,請山友多加利用。一路直下在保成坑溪的上游水源,此水源地溪水相當的冰涼,是個不錯的午休地。
11:25 沿溪床而行,不久取左過溪,走竹林路,就來到料角坑10號和16號,一屋兩個門牌號碼,頗為奇特。此民宅我在05.25 踏查時曾走到此,不過沒有繼續深入。續下小多孔橋,這裡是個分叉點,取右接上保成坑古道,因入口不明,因此在補上紅色的路條。
11:34 沿溪而行,再過一小多孔橋,取左過溪,來到料角坑14號。江隊長的路線似乎不過溪續行。
11:45 保成坑福德宮,對面有條小水泥橋。可看到江隊長的指示牌由此出口。
11:49 接上往北勢溪古道的水泥產道,取右上。
11:55 禁止進入的進入指標牌,右上憨子坑古道,續下。
11:57 三水潭指標叉路,往左料角坑17號民宅,續下。
12:00 經料角坑26-1號,進入北勢溪古道。
12:11 中正古斷橋。
12:18 過小碧潭。
12:30 「荒漠甘泉」小瀑布,在此瀑下泡澡,真清涼。午餐休息。
13:36 過料角坑38號。往前叉路往右上豹子廚越嶺路,取左下。
14:00 三水潭雙溪口福德宮。取左上水泥路往灣潭古道。
14:35~14:55 夢潭,這裡大夥下潭游泳,游得不亦樂乎。
15:35 藍天指標右上竹子山約180分,續行。
15:38 到達灣潭營地,此處露營地,已人聲鼎沸。不久抵灣潭福德廟休息。
15:53 過灣潭橋頭,右上藍天指標往鷹子嶺 約180分。
15:58 田螺山福德宮,左叉路往烏山古道,取右續行。
16:07 來到打鐵寮山入口,續行。
16:19 越嶺路入口評估時間不夠,仍走產道。
16:36 過石龜橋往上爬,真辛苦。
16:50 產道叉路,左往泰平,取右往坪溪。
17:00 烏山54號叉路口,取直行。往右接先前的越嶺路。
17:13 烏山62號,續行營地,也是充滿了人潮。進入坪溪古道。
17:22 第一次過溪,左往梗枋古道。
17:39 第二次過溪,越嶺鞍部,直行往鷹子嶺,取左下象寮古道。
17:55 竹林叉路,直行象寮古道下慶天宮,取右下象寮劉宅古厝通往石空古道。
18:06 過古厝後,接上泥土產道,取右過溪接石空古道,若續下仍可接回象寮古道。
18:25 再度上坡,有點吃不消,到達金頂接天廟,往後就是石空古道,因趕車關係,不作久留。隨即加速馬力下山。
18:55 終於抵達外澳車站,還好能趕上19:04 的區間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通往石笋聚落上方的燦光寮6號民宅,其有路三:一由牡丹車站登石笋尖過去(牡丹線);二可由石笋大橋過去(石笋大橋線); 三亦可從雙溪車站走大觀寺過去(大觀寺線)。其中相互間有叉路可相通。多年來這裡的古道的叫法,非常的紊亂和讓人感到困擾不已。站在我這個在地人的看法,通通稱作石笋古道就可以,再將它分各支線,既簡單又明瞭。其實這裡的古道沒有那麼多,只不過是石笋聚落相互間的通路
而已。


日期:2007/07/21
人員:謝啟清、楊純熙、許銘雄、林良民、褚麗華、蘇芳玫、程寶珠、Mori
天氣:酷熱難耐

行程紀錄如下:
07:39 先一班車到達牡丹車站等候良民兄和麗華姐。
07:42 出發過福壽橋。
07:45 叉路口,牡丹國小的福德宮取右行,左往貂山古道。
07:47 續行,牡丹街18鄰產道取左上,直行可通牡丹車站。
08:18 遇叉路口,取左上石笋尖,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269m。林中遮蔽,無視野。原路退回。
08:20 過小溪澗。
08:37廢棄的石厝,直行往燦光寮6號,取右下過獨木橋。
09:00 至石笋溪,溪質清澈,再此清涼一下。
09:21 續行古道石階明顯,輕鬆好走。過菜園路到達石笋30號民宅。由民宅取直上,若往右行經石笋28號可下石笋大橋出雙溪或牡丹。
09:26 再遇叉路,取左行水管路,右往石笋公媽 。
09:33 沿石笋溪而行,此水管路應該是石笋30號取水所架設的。取左下過小水泥橋。
09:42 這裡有幾間廢棄的石頭厝。
09:43 接上08:37 過來的路,路口有間石厝,取右上燦光寮6號。
09:52 過崩璧,小心通過無礙。
09:59 過石笋溪的更上源,溪中小歇。發現不少的溪蝦。附近有廢棄的梯田遺跡。
11:14 再遇一廢棄的石厝,取右行路徑變窄,續行竹林有小溪澗。來到竹林的石磴步道,不久即到"福安宮"的小土地公廟。若直行可經燦光寮12號往草山戰備道或黃吉祠,取右行。
11:29 過小蓮花池,到達燦光寮6號。續上有右叉路往雙溪大觀寺,發現北岳的大隊人馬已陸續到達。在此和台林的人馬會合,午餐休息。原本要由昭北寺打通楊廷理古道,因氣候酷熱難耐,改下楊廷理古道(雞母嶺古道)。
13:00 往草山戰備道出發,熱不可當。
13:21 南草山登山口,差點錯過了。
13:28 南草山 上有二顆基石,一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二為聯勤三等三角補點,No.201,H562m。可以展望福隆海水浴場、燦光寮山、草山等處。
14:22 叉路口,取左下黃吉祠可通燦光寮迅塘古道,續上。
14:30 再遇叉路,附近有路可登草山南峰。取右下土石路往太子宮,續行草山戰備道。
15:13 太子宮,雞母嶺42號之2。一年多前曾來過,主人的兒子居然認出我來,真神奇。
15:15~15:45 於太子宮下端陰涼處,瀕臨溪邊,泡茶、小休。往下楊廷理古道(雞母嶺古道)。古道開始,沿溪而行,偶爾經過田埂、農舍,我們沿途綁了不少布條。
17:10 雞母嶺37號,我們要切往慈願寺,一時找不到路,經阿婆好心指點。取右下水泥小徑。
17:15 接上產道,雞母嶺52.53號。若取左續下可到打鐵寮,雙澳公路7K,為古道的終點。
17:18 取右產道,有右上叉路往慈願寺,不取。續下。
17:30 再遇叉路,右往土地公嶺,不取。
17:48 接上102縣道,右往雙溪,左往貢寮,取左。
17:50 「雙溪觀日登山步道」,上行石階通往觀景台(約20分鐘。取右側下方石階下三叉港捷近路。
18:22 續行往雙溪火車站。一片綠油油的荷花田,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枝招展,與夕陽餘暉相互輝映,美不勝收。
18:45 大觀寺入口。
19:00 雙溪火車站。
19:16 搭乘回台北。

後記:
7/29日和8/4已由燦光寮12號開闢捷近路至黃吉祠。路口約在南草山登山口續行約5分鐘,路口綁有路條請山友多加利用。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7/09/16
人員:獨自一人
天氣:晴

古道介紹:
1.遠景古道: 原稱三叉港古道的主線,由青雲路0.5K附近為古道的入口,通往昭北府至"游家古厝"接上土地公嶺古道或直接通往昭北府叉路口接上草山戰備道。
2.青雲古道:原稱三叉港古道的支線,在青雲路0.5K附近和遠景古道分出,經青雲路5號,往竹林石階路,至"游家古厝"接上遠景古道。
3.土地公嶺古道: 由三叉港青雲路口上嶺頭觀日至雞母嶺52號通往昭北府叉路,前段已被水泥路所取代,後段在日治時代為販魚.採金的要道。

行程紀錄:
08:10 雙澳公路(102甲線)過2.5K指標,左轉入竹林路。
08:12泥土路叉口,有藍天新立指標,右上往,遠景古道、昭北府。若直行過竹林橋往坑仔內。取右下往三叉港基石,未列名二九號 ,此基石頗大的,H75m。原路退回。
08:24 往遠景古道前行,循水泥小徑緩上,接上青雲路,左往三港村7鄰。原路退回。騎車轉由青雲路進入。
08:32 青雲路0.5K前斜對面,「遠景古道」的入口,此古道原是三叉港古道的主線,當地人稱作「遠景古道」。有藍天新立指標牌。
08:37 騎車續上,三港村15.16.17鄰泥土產道叉路口,右上往青雲路5號。開始踢泥土路,此路現可通往昭北府。
08:41 叉路口,右往輪胎階梯路,直行仍是泥土產道。左下接上08:32古道上來的路。取右上,不久出現古樸的石階路,一階接一階,相當的古意盎然。
08:47 古道右側大石厝。遇到古厝主人簡老先生,現已搬至下面的三叉港入口。不過常會來此,難怪此古道會整理的如此的乾淨。
08:52 續上,路旁釘有「遠景古道」的指示牌,再度接上先前的泥土產道。路旁有「小庚仔寮」的指標。
08:59 叉路口,接上水泥產道,直行往燦光寮6號、南草山,取右行昭北府。
09:02 路旁蓮花池民宅,和屋主簡先生閒聊。簡先生說當地稱作「簡阿寮」或「簡阿尾」,此處原有四五十戶人家,因山上生活辛苦,目前已剩幾戶人家。小時後,他曾多次由此經雞母嶺前往澳底。
09:16 昭北府,青雲路4號。今日再度遇到程主持。程主持說道非常歡迎山友來此泡茶賞景。此處又稱「遠景」,顧名思義是路途遙遠且視野良好之意。此處果如其名,雙溪、貢寮群山盡收眼底,視野之好不在話下。
09:25 拜別了程主持,由廟的右側進入,過小石板橋。
09:32 穿越芒草區,扺達廢棄的古厝。
09:40 續上出現一些石階路,隨後進入桂竹林。
09:46循桂竹林而行,抵藍天隊96.09.15指標牌:直行往「紅磚古厝」,後往昭北府、遠景古道。取直行。
09:55 沿途腳下有石階路。遇叉路,取左往紅磚古厝,原路退回。再改取直行。
10:14 再遇叉路口,取右下行,此路先前踏查並沒有走過,結果是往三叉港、青雲路。途中有叉路可往「石磨古厝」,原路退回。此叉路口,稱為第一叉路。續行又有一叉路,稱第二叉路,左往「紅磚古厝」,取右往「石磨古厝」。在此新立指標牌。
10:56 四叉路口,左上往「山中水池」、燦光寮6號、南草山;左下:慈願寺、雞母嶺52.53號,右往「石磨古厝」,由此下三叉港、青雲路。
11:30 走桂竹林石階路至廢橋。
11:38 續行走一小段雜草路,再度進入桂竹林。
11:42 過第二山中水池,再走石階路。
11:47 石階路結束至古道口,改走產道。
11:52 鑽過鐵鍊,續下行發現產道的右側上還有石階路,於是就往上一探,結果可接到先前古道下來的’產道。可多走一段古道,少走一段產道。
12:12 到達青雲路5號,張家大古厝,此處舊地名為「頂崁子」。張家日治時代前往九份、金瓜石採金致富,現廢棄雙層古厝,原是其「夏屋」。
12:15 回到三叉村15、16、17鄰叉路口,取車回家。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7/11/17
天氣: 晴天
人員: 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9:06 瑞芳撘自強號至雙溪下車,再轉搭08:45國光客運車價29元至柑腳威惠廟,H82m。
09:10 整裝後,沿北42鄉道前進,過長源村四鄰叉路,續行,H93m。
09:17 經下坑站牌,抵28K處,H124m。
09:26 盤山坑叉路,往右行。若續行北42鄉道往坪林,H123m。
09:30 過雙坪一號橋,取右上。左往盤山坑,H117m。
09:40 至產道終點,下方有一戶長源村7號盧姓民宅,H199m。續上一點就是登山口,有藍天指標牌95.05.07左往盤山坑山約20分,先取左行;直行土地公山、上內平林山。
10:10 一路陡上,沿途有不少倒下的黃藤、竹林,小心緩慢。經一處拉繩,終於到達盤山坑山 無基點 H309m,四周林木遮蔽無視野。原路折回,轉往土地公山。
10:50 路徑明顯,可能是昔日的農路或越嶺路,只是路中長滿了雜草。經竹林路,往後出現大片野薑花,路面泥濘難行。過此,路況變佳。遇叉路,往右1分鐘土地公山 礦務課第二百八十七號 H230m。基石,已接近倒塌的地步,原路回叉路,續上。
11:26 仍是舊農路,途中有不少的叉路。隨後路左往盤山坑方向而去。取右直上,倒竹林多了起來,鑽行,抵達盡頭,改為上稜路,H345m。
12:18 爬上一處陡岩,後有大片的山林投纏繞路難行,好不容易抵達474峰三叉路,有山水雲前輩的標示牌,H484m。另立藍天指示牌95.09.03:左往石硿子農路5分,越嶺灰窯、慶和;直行循稜線往上內平林山約30分。取直行。
12:22 過新立電塔,H472m。
12:37 叉路口,藍天隊指標:左往和尚尖約120分、石硿子農路約10分,取直行往上內平林山3分。
12:40 上內平林山 三等三角點 九七四號,H532m。前上有一小缺口,可看到一尖峰,猜測應是內平林山。若續行有山水雲前輩指標可通往下內平林山。原路折回至先前叉路口,取右下。
12:50 下到石硿子農路,右往雙平公路(北38鄉道),左往善覺寺。取右行。
13:11 來到和尚尖登山口,取左下,直行往雙平公路。路口藍天指標牌:往和尚尖約70~80分,H486m。
13:16 循山腰路而行,左下有叉路似乎可通往石硿子,仍採續行,H484m。
13:23 腰繞小山頭,上方有大片山林投,H494m。
13:38 透空點坍塌處,可看到下方的雙平公路,H446m。
13:43 拉繩下鞍部,H408m。可看到前方一尖聳的山頭,應是和尚尖。
13:51 隨後往上後,再下至一處十字鞍部,H408m。左右似乎有路可至石硿子和雙平公路。
14:16 沿稜續上,扺和尚尖 無基點,H457m。林隙中可看到右側高聳的畝畝山和後方的上內平林山,取右下。
14:29 經一處小崩盤,拉繩橫過。一路陡下,再上稜經小山頭,H443m。
14:36 三叉路口,藍天指標 94.9.4:後往尚尖約20分;直行番子坑口、土地公山;左切灰窯番子坑產道約10分、司公碗帽山約40分,取左下,H396m。
14:47 下山谷走山腰路,來到番子坑產道,H396m。此番子坑產道右可通往平湖森林遊樂區和雙平公路,左接上灰窯慶和產道。
15:00 取左上行,車道轉彎處,稍作休息。路口有藍天指標牌:往司公碗帽山約25~30分。
15:18 沿小溪谷而上,路旁有大岩洞。往後路先往左上行,再切右上稜。抵叉路口,藍天指標:右往石後山基點約10秒;後往和尚尖約60分、灰窯番子坑產道25分;左下灰窯慶和產道1K處約60分,取右不到一分鐘就是石後山,又稱司公碗帽山,有一圖根點 H445m。在此可看到五分山明顯的白色的巨塔和下方十分寮聚落。若續行往平湖蝙蝠洞約120分。原路折回叉路口,取右下。
15:27 路經藍天指標牌: 前往慶和圳口站約30分,後往司公碗帽山約20分,H429m。
15:32 陡降路,拉繩而下,H387m。
15:51 循稜而下,抵達灰窯慶和產道1K附近,再取右往望古車站。
15:59 過灰窯二號橋。
16:04 叉路口取左下水泥階梯路,灰窯產道右行出圳口站。
16:08 經民國五十六年十月慶和廢吊橋遺址,H202m。
16:10 下到106縣道,稍往左下行,再取右過慶和新橋,至望古車站等車回瑞芳。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在此感謝藍天隊、崇稜隊、北聯隊的前輩,將牡丹松仔嶺到遠景古道的舊保甲路,重新整理出來,如此使得石笋古道的路線,變得更加的豐富且多變化。石笋、燦光寮、三叉港之間,往昔因牡丹、九份、金瓜石的礦業興盛,當地居民前往礦區工作,形成了不少的聯絡山徑,在日治時代這些往來的通路,同時兼具著保甲的功能。今日所行的是連絡三叉港、石笋、牡丹的聚落間的保甲舊路。此路線以往三叉港居民前往牡丹工作,可不用繞道雙溪。其路徑相當的平緩爬升不大,是條非常適合古道健行的路線。

日期:2008/01/20
天氣:晴
人員: 前段:獨自一人;後段隨中華山岳藍天隊和台北市山岳協會的隊伍

行程紀錄如下:
08:58 102線道轉牡丹國小前叉路取右,再取左上牡丹村18鄰,至石笋尖登山口前叉路停車,H96m。
09:04 直上往石笋尖,取右產道到達松仔嶺協天宮,H133m。
09:06 由廟的右側續行,叉路左上路為明顯的水溝路,但不是正路。應取直行路口有藍天指標牌:越嶺石笋、石笋分校 2007.10.14。
09:09 往上行兩旁桂竹林,路跡稍不明顯,H156m。
09:31 續行越過鞍部後出現寬大的路面,應是昔日的越嶺保甲路無誤,可見少許的石階鋪設,H160m。
09:40 下坡路,可聽到下方石笋溪隆隆的流水聲,路經一處廢棄的古厝,H147m。
09:58 下到產道路旁有間豪華的別墅,石笋12號游姓人家,閒聊之下原來和母親是舊識,H93m。石笋12號左往石笋23、30號可通燦光寮6號,取右行出石笋大橋。
10:02 叉路口有藍天隊指標,取左過水泥橋,往牡丹村29鄰石笋14號,右往石笋分校、石笋大橋可通102縣道,H90m。
10:05 上坡路到達路抵為石笋14號,沿屋旁明顯的石階路上行,H106m。
10:46一時不察往直行,結果走了不少的冤枉路,原路折回。找到正路,沿石階路過溪,H111m。
10:48 接上由大觀寺過來的產道,石笋18號在路左,H127m。切過產道取直上。路口有藍天隊指標:後往石笋14號、石笋分校;前往石笋21號、坑仔內 2007.10.14。
10:55 上行一小段路後取右過小池塘,不久又有藍天指示牌,H154m。
11:05 再過一小溪流,H129m。
11:07 T形叉路,藍天指標:後往石笋18、14號、石笋大橋;右下石笋20號、大觀寺;左上石笋21號、庚子寮、南草山,取左上石階路2007.10.27,H135m。
11:12 再度接上產道,石笋21號在其左側。往右行不久叉路,再取左上庚子寮、水池、燦光寮6號、南草山,右下大觀寺、雙溪、102甲線雙澳公路,H170m。
11:17 左叉路不知通往何處? 取右上。
11:19 叉路口,直行水池、庚子寮;取右坑仔內、遠景古道,H212m。
11:27 先走一段平緩路,往後轉上稜後陡下路抵叉路。藍天指標:右下坑仔內、三叉港、竹林路6號;取右上遠景古道、昭北府。去年9/16 走遠景古道時,遇當地人告知坑仔內到石笋之間有條保甲路,應該是指這一條。
11:40 由此沿溪溝而行,不久轉上稜蕨類叢生,路況變差。遇叉路口,直上往右都有路,取直上路。
11:45 稜上叉路,左往庚子寮、水池、燦光寮6號、南草山;取直下路越嶺過小溪、遠景古道、昭北府,H276m。
11:51 過小溪,此溪為三港溪的支流的上源,連日下雨的緣故水量頗豐。
12:06 續行,路面寧泥濘,下坡窄腰繞路,過古早小橋。
12:13 叉路口,藍天指標牌:左上經舊保線路往昭北府;取右行經石厝出產道、遠景古道中段,H264m。
12:16 路旁廢棄石厝,只剩半面牆,續行接上黃土產道。
12:24 往左上昭北府轉彎處,捨黃土路取直行接上遠景古道走石階路,再度接上先前產道,經民宅。
12:25 產道叉路,直行接草山戰備道,取右往昭北府。
12:27 青雲路4號紅色大屋昭北府,H316m。
12:53 由昭北府右側出發,過石板橋。
13:08 經廢棄古厝,轉上竹林路。
13:20 到達山中水池,H344m。有山水雲前輩新立「山中塘」指標,續上遇到中華山岳藍天隊、台北市山岳協會聯合舉辦活動。原本要走燦光寮6號O型路線,臨時改變行程轉跟江啟祥隊長回遠景古道。
13:34 參觀紅磚古厝,內有槍眼。此戶游姓人家,當時應該是戶大戶人家。
13:58 回到昭北府休息,轉下遠景古道。在此認識了郭文龍前輩,還有舊識如西三阿寶、AMILY、張峰明、阿滿姐。因認識的人不多,沒有點出者,在此說聲抱歉!
14:30 大石厝,拍照留念,H215m。
14:37 下輪胎路穿過產道,再接石階路,過水泥小橋。
14:46 來到青雲路0.5K古道口,H107m。
14:48 續下過三港村七鄰指標。
14:50 路過三叉港基石。
14:56 出竹林橋口,約102甲線(雙澳公路)2.5K附近,H71m。在此等候接駁車輛,感謝台北山羚隊的山友,載我一程到牡丹,再步行到登山口取車回家。

參考資料:
增列:牡丹松仔越嶺石笋越嶺坑仔內、越嶺遠景古道三叉港 2007/10/27
by 藍天隊.崇稜隊.北聯隊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1554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根據台灣堡圖上的顯示,大平(今泰平)到內寮和大溪之間,曾有一條越嶺古道,此古道因通過三方向山腰下,所以稱作三方向山古道。此三方向山古道,顧名思義是通往大平、內寮、大溪三方向的道路。在大平部分,古道由虎豹潭沿溪,循芊蓁坑上源越過三方向山北稜鞍部,腰繞接往尪子嶺。惟此處北勢溪最上源古道,因相關的可參考資料不多,無法一窺其面貌。所幸2004.02.28蕭郎兄留下紅壇往太平山資料及藍天隊江隊長,提供有關大平10號到三方向山的狀況,使得這次的踏查能夠圓滿順利。今日所行的由紅壇出發下大平10號前水泥橋的古道,實際上台灣堡圖並未標示,應可獨立稱作紅壇古道。往後才是真正的三方向古道路徑。下山途中有無意的發現一條往芊蓁坑昔日越嶺內寮的古道,如此O行的路線,免去接駁的問題,非常值得前去一遊。

日期:2008/04/26
天氣: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7:42 基隆走102縣道至雙溪高中後不久,取右往雙泰產道扺芊蓁坑叉路。
07:44 總爺祠,一座紀念大坪開發始祖黃廷泰的小廟。
07:48 到達紅壇大平山登山口,剛好主人回來,指點古道的途徑。屋旁有電線桿三叉坑高分181,H412m。
08:21 通過民宅後,原本古道應不過溪,而循著溪右側的路徑而行。不過其路徑已是雜草叢生。只好先試著過溪後,發現路跡尚明,取右沿溪而行不久後,又到過到溪的對岸,接上寬敞土路,一路上循溪下行,過小水泥橋,H411m。
08:26 過橋後續行經小支流,有分叉路,直行路況非常良好,不知是否是通到虎豹潭之路?帶來日再探。取左踏石過溪,有些舊石階路,走一段路發現不對折回,應取左不過溪。隨後發現草刀不見了,折回找刀浪費一些時間,H416m。
09:15 續上走疊石路,兩旁有小溪流水,頗為奇特。過簡易樹枝橋,已無法使用,遂走下面石階路,直行上了廢棄梯田,發現不對徑。只好原路折回,原來前有叉路,應取右下。
09:24 石階舊路明顯好行,不久接上T形寬大造林路,右下不知通往何處? 取左上,H448m。
09:33 叉路,續行仍為造林路。取左上發現有石階舊跡。
09:38 叉路口,先取左行發現路跡不明,折回後改取右行。
09:52 空地叉路,先取直行,往右不明?
10:03為一廢棄的民宅,只剩圍牆。原路退回空地叉路,取右行。
10:18 沿宅邊竹林有路可循,途中有不少的叉路,判斷上大費周章,大致沿左行,最後又上先前的造林路。
10:23 到達四叉路口,有藍天舊的指標牌: 右上往大平山約20分,右前下橫山約100分、三方向山約80分,直行往破子寮山約60分。換上新的指標牌,H513m。
11:22 往大平山(大坪山)出發。一路上不見任何的登山路條,可見此山的冷門。且路跡不明,砍路綁路條,費了不少的時間,在山林投樹下,終於找到圖根點 H575m。原路折回。
12:00 回到四叉路口午餐。取右下橫山、三方向山。
12:20 下行石階路保持的相當的完好,只是因少人有些濕滑,最後下到芊蓁坑溪,這裡有座水泥橋,橋下碧綠清澈溪水,環境相當的清幽,真是夏日消暑的好去處。過橋前往右沿溪路應可到虎豹潭,過橋前或後往左也發現有路,不知通往何處? 取過橋後往右上舊石階路,H457m。(由紅檀到此亦可稱為紅壇古道,此古道路徑台灣堡圖並未標示。而是標示由虎豹潭沿溪過來到越嶺鞍部)
12:31 抵已廢棄大平10號(大平30號),有幾間大土角厝組成民宅。未上民宅前路有叉路可去橫山或下石盤寮瀑布,但未注意到。由民宅左側探行,發現有路遂行,H482m。
12:56 山腰路路跡尚明,只是少行人,意外發現桃園長青隊向陽竹的路條,古道往下行漸漸聽到溪的流水聲。
13:06 叉路,往左有路來會,是否先前12:20 過橋往左的沿溪過來的路? 根據台灣堡圖三方向山古道,應該是這條路線,而非大平10號過來的路。取右下。
13:07 過溪,溪水很淺,此為芊蓁坑溪的中股支流,溪的對岸有舊的石階路。
13:12 續行下到溪旁廢棄的梯田,梯田長滿了短草通過容易,H490m。
13:30 走到梯田的盡頭無路,退回叉路有下溪路到對岸仍是梯田,此段梯田長滿了雜草較難行,只好循梯田邊緣而行,隨後梯田消失,改沿溪邊走石階路。
13:38 續行石階路往上,又出現了梯田,下方仍是溪流,抵梯田空地。此處是個不錯的午休地。
13:48 通過小段的芒草林,但不礙事。梯田上方有一廢棄的石頭厝。
13:58 梯田的最後盡頭,往上無路,遂往左下過溪有路,再稍往上行有舊路的遺跡,至此上稜脫離了溪流,H508m。
15:14 往後古道路跡不明,只好邊找邊砍路,終於接上往丁蘭山的路徑上,此和太平尪子嶺越嶺鞍部上方,相差約有100公尺遠,H567m。
15:27 抵太平尪子嶺越嶺鞍部,往丁蘭山前進。
15:40 過 610箭竹峰,H618m。
15:52 580峰前叉路,原本要由往破子寮下山。一個恍神竟取左下行,正確是應往右上。發現新的砍痕且路況不錯,心想只好將錯就錯一路往下。
16:14 下行路經一墳墓,隨後就來到廢棄梯田,梯田盡頭無路,取左下過溪到左側,此溪為芊蓁坑溪的右股支流,H517m。
16:32 古道梯田沿溪而建,情況和三方向山古道雷同,再過溪到右側。
16:36 接上芊蓁坑產道,入口下方有間工寮,附近芊蓁高分35分11。
16:49 脫離公路下大平28號盧姓民宅,指點昔日通行舊路,H492m。
17:00 循舊路而行,再度接上產道,往右下踢行。
17:03 左側路口有禁止進入的指標,此為10:23大平山往破子寮的造林路續行,往右下行。
17:18 過泰平四鄰和一鄰叉路取左行,經路旁土地公廟。
17:22 接上雙泰產道芊蓁坑入口,H428m。取左行往紅壇途中不期而遇到山友良民和信堯兄等四位,告知東柑腳山基石已找到。

路況:
由雙溪鄉泰平村紅壇通往大平山的古道, 路況比預期的好. 隨後往三方向山下溪過水泥橋經大平10號, 其屋後有路可通往芊蓁坑的中股, 再沿著上源的梯田路而行, 路跡尚明,到達梯田的盡頭過溪上山徑, 此段古道已無路跡可循, 因此只好循稜砍路,接上往丁蘭山的路徑(離越嶺鞍部約100公尺),回程無意中下到一條往芊蓁坑的古道, 此古道亦沿溪而行, 路況相當的良好, 這裡小溪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非常適合夏日消暑。


參考資料:
1.獨步山林間271:破子寮山 [2004/2/28]
http://kennyhpk.myweb.hinet.net/index271.html
2.藍天圖集(三018) 紅壇-大平山-破子寮山越嶺丁蘭谷出雙溪車站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733
3.藍天圖集(三117) 芊蓁坑橋-破子寮山、三方向山、大平山o型連走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832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幾次踏查的結果,對於紅壇古道支流和造林路叉路,是否可通往虎豹潭? 今日特地再跑一趟去釐清實際情況,發現此路到虎豹潭,遠比高繞路近的許多,且路況更加的良好。原本要由大平10號下石盤寮瀑布,此路已經荒廢,鑽行許久無功而回。再改由虎豹潭登橫山心想能夠下石盤寮瀑布,結果此段路況依然是很差,只好作罷折回。

日期: 2008/05/18
天氣:晴
人員: 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12 紅壇古道(大平山) 新登山口,雙泰產道9.9K,電幹:三叉坑高分182號,由此進入。
07:21 沿江家菜園邊緣,隨後轉循泰平溪上源溪流而行,過小水泥橋。
07:26 支流叉路,左往大平山、破子寮,今取右行一探是否此路可通往虎豹潭?
07:40 接上產道,此產道右應往雙泰產道過來。取左行。
07:44 過產道左上方有戶大平20之5號,賴姓人家好意邀至飲茶。
07:49 循產道續行路,路右下方有幾間民宅,這裡的狗兒似乎不歡迎我這個不速之客,抵達產道終點有間鐵皮倉庫。
07:53 由鐵皮倉庫旁右邊上去,接上山林小徑,隨後下至大平21之1號民宅,此民宅已經大門深鎖,民宅的左右側似乎都有路。
08:04 取右邊路試試,發現有石階路遂行,到達一水泥拱橋,此橋應該是嚴健甡前輩所述的「樓仔二號橋」,取右過橋後續行遇到民宅前,此處狗兒狂吠不已,於時原路退回至橋頭叉路。(跟據terry兄的航跡圖,過民宅前還要過一小水泥橋,此應為「樓仔三號橋」,可從舊林務局護管所出來)
08:10 取直行又過一水泥拱橋,此橋應該是「樓仔一號橋」,過橋後取右,再取左上。
08:36 接上四叉路口。右往虎豹潭,左下過溪似乎接上07:53往左之路,取直行路往大平10號水泥橋。
08:52 途經越嶺點、十字路口,來到廢棄的民宅。
09:34 來到大平10號水泥橋,途中路況可參閱我先前的紀錄,在此不再多述。
09:39~10:06 取右過上大平10號(大平30號),10號前叉路取右舊路可通石盤寮瀑布,在此鑽行許久,卻不見任何的路跡,此路似乎已經荒廢了,遂放棄原路退回到先前水泥橋。
10:19 過水泥橋,循石階上到大平山四叉路口。取左行下紅檀造林路。
10:29 沿造林路而行,途中有左叉路下廢棄古厝不取,到達叉路口。若右下可往紅壇,取直行寬大造林路好行。
10:37 此造林路結果下到大平20之5號,因被民宅擋住,從門前發現不易後方的路。取左走產道。
10:42 過07:40 紅壇過來的路,續行。
10:45 叉路口,取右上,往左似乎是通往民宅?
10:52 接上雙泰產道,路口有個指標牌往泰平3鄰,取右下。
11:00 到達早上紅壇新登山口,整裝後往虎豹潭出發。
11:06 虎豹潭入口,雙泰產道12K。
11:24 過欄水壩水泥柱到對岸,沿溪上游古道而行,過小土地公廟、水泥橋,扺橫山叉路口,取右上橫山,直行古道可到08:36四叉路口可往三方向山、紅壇。
11:28 沿杉木林石階路而上,有台北縣野外的新條子,應該是最近上橫山踏查。抵叉路,左上稜往橫山,先取右一探廢棄古厝,此古厝往後不見路徑,原路回叉路,取右上。
11:50 台北縣野外,路徑整修相當的清楚,來到一處雜木林。
12:11 續上,雜木林邊午餐。
12:17 往下行,有舊繩索可拉,隨後又往上行。
12:43 往後有大片的雙扇蕨,混生芒草和黃藤,小心慢走。
12:59 過陰濕地,直行上稜。
13:10 叉路口,蕨類叢生,左往三方向山、石盤寮瀑布,右往橫山。
13:31 再登橫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714m,位於芒草叢中近崖邊。原路退回轉往石盤寮瀑布。
13:55 一路上仍蕨類茂生上芒草區。
14:10 隨後下箭竹林,往後路況依然很差,加上時間太晚,原本要大平10號過來的鞍部下石盤寮瀑布的計畫,只好作罷,循原路折回。
14:44 回到虎豹潭叉路口。
15:54 回到橫山叉路口。
16:13 回到虎豹潭入口清洗。回程順探舊林務局護管所的產道,原來裡面還住了不少的人家。


後記:
關於雙溪鄉泰平地區的冷門山岳,如橫山、大平山等八座,往昔因交通不便,所留下的登山資料不多,目前以中華健行登山會的嚴建甡前輩資料最為詳細,以下是早期的登山路徑供大家參考:
1.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由中華健行登山會和台銀登山隊王宏彥、廖鴻演、謝四川、嚴建甡四位前輩首先踏查完成虎豹潭橫山路線。路線由灣穹過清水橋,循三叉坑越嶺路至後寮經太平橋、林務局料角坑護管所,到達虎豹潭過溪後,循石階路到達今廢棄古厝,由其後方循支稜脊登上橫山(此段和現在稍有不同,今路線在廢棄古厝前切上稜線),再循原路折回,總計全程約32公里,耗十一小時另二十分。
2.民國六十九年元月六日,嚴建甡前輩再與林其秋、汪榮庭、王宏彥三人,路線由柑腳走崩山坑古道,先登柑腳山至虎豹潭,循古道至四叉路口,過「樓仔一號橋」、「樓仔二號橋」(此二橋應該是現在二座小拱橋),往後似乎由現在大平21之一號上面的鐵皮倉庫,循稜上登山大平山。再循原路下山,改走「樓仔二號橋」,經「樓仔三號橋」(似乎應該是Terry兄民宅前的小水泥橋),由此接上鐵牛車路(泰平產道的前身),循辭職嶺古道接上正在興建中的泰平產道(民國68年開始動工)出雙溪,總計全程約32公里,耗時九小時四十五分。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紅壇上石盤寮瀑布的地圖,可見於藍天圖集(三)117頁,由崇稜隊林俊宏前輩 90.03.11所繪。由於此地圖距今已超過七年了,加上此路線未見任何紀錄可供參考,無形中踏查方面的困難度增加了不少。所幸06/14 terry兄走虎豹潭上行橫山下大平O型提供了航跡檔,在此感謝!此次利用其航跡檔,將部份路段稍作修正。目前由此到石盤寮630十字鞍部,往上應可縮短90分鐘以內;往下大約60分。此路線開通加上藍天隊7/12已整修三方向山到橫山全稜。使得橫山、三方向山、石盤寮瀑布,和虎豹潭古道、紅壇古道可作O型或8字型的搭配,路線變化任君選擇。

日期:2008/07/13
天氣: 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58 雙泰產道約10.1K, 取左轉入泰平3鄰產道,途中叉路取左。
08:05 扺大平20-5號賴家前水泥橋停車,往前叉路左往紅壇,取直行至賴家,由其屋後右側上造林路,若續行可往虎豹潭,H412m。
08:15 叉路口,左下往紅壇,直行造林路。續行前有右叉路往廢棄古厝不取,仍取直行路。
08:25 叉路口,接上廢棄古厝上來的路,取續行造林路。發現有新藍天指標牌2008.07.12。
08:28 四叉路口,右上往大平山,右下往大平10號水泥橋,直行往破子寮山,取右下石階路,H503m。
08:41 至大平10號前水泥橋,過橋後左往三方向山水路經合流瀑布,直行往大平10號(30號)亦可往三方向山,二路最後相接。取右往虎豹潭,H447m。
08:58 此處為泥淖梯田路,重新整修路徑,路改沿溪邊而行,隨後過到對岸。
09:20 過溪後廢棄梯田,本想由此直接切往雙溪河口(芊蓁坑溪右股),無奈芒草高過人,只好原路折回到先前的過溪點,由此往下順溪而行,找到一適合左上之路,H445m。(若不過溪,沿梯田而行此處亦是一片泥淖,由此開路並不可行)。
09:40 接上了明顯山徑,此路的情況和往三方向水路古道一樣,一面沿著小溪,另一面是廢棄梯田,不過此處都是旱田。循梯田邊緣而行,路跡還算明顯,來到一處溪邊的大石床處稍作休息,H448m。
09:52 經過幾處旱梯田,往後過溪,溪邊清涼一「夏」,H452m。
10:11 過溪後,取右走旱田路,發現此路不對,原路退回。原來路往左上有明顯石階路。續上,遇叉路,往左有緣溪的小徑,待來日再探? 取右上稜。
11:11 上稜路路跡不明,雜木林中邊找邊開路。接上正路,且可見石階。途中發現相機不見了,心想這下又要花大錢了。續上來到一處旱梯田叉路口,此處梯田有三層,取右走最底下一層,H546m。
11:33 沿梯田而行,穿越小段芒草林,路底轉上至第二層,隨後再轉至第三層,取右來到一處寬廣的梯田地,此處適合午休,下方可聽到潺潺的流水聲,H549m。
11:38 沿著梯田續行,來到小溪澗處,此處水源,水量並不大,H551m。
12:06 往後不見任何的路跡,於是就沿溪澗旁右側找路。由溪的右側若往上相當的陡峭,左側較緩,猜測路比較有可能從左側上去。在此開路找路費了不少的時間,終於發現一條可左上之路,H576m。
12:45 左上之路,附近蕨類叢生,開路大費周章。不過大致上沿溪谷邊緣而上,遇到竹林叢,往後路跡稍明,H606m。
13:20 一路鑽行,好不容易終於接上三方向山往橫山的稜線路上。往前一看此處並非往石盤寮瀑布的630十字鞍部,而是往後約20公尺處,H636m。
13:23 往前行到達630十字鞍部,原本以為藍天隊已整修下往石盤寮瀑布的路。事後江隊長告知尚未。十字鞍部,直行路往橫山;左下往石盤寮瀑布;後往三方向山,取右往紅壇、虎豹潭。看似時間不早加上要回頭找相機,所以只好取右下,H634m。
13:33 一路往下隨後往右山腰路,接上早上的路徑。看看為什麼會偏離,原來此處叉路應取右,而我卻取左。
13:49 續下回到12:45的竹林叢。
14:45 回到12:06小溪澗左上登山入口,早上路徑稍作修正。
15:27 回到10:11過溪處,一路上仍未見相機的蹤影,看下禮拜還要再來一趟? 苦也!
16:24 回到09:20的溪邊上切點。過溪到對岸,由此另闢一新路接上通往虎豹潭的路徑,此處無樹可釘指標牌,遂取往右約10公尺處,立指標牌於此。
16:50 循早上路回水泥橋停車處。取車回基隆。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上禮拜(7/13)由紅壇630鞍部下石盤寮瀑布未果。今日再訪一次,一方面檢回自己遺失的相機,另一方面順道一探下石盤寮瀑布上源溪谷路線。此路線原為崇稜隊所開發,目前唯一可見的紀錄是台林隊2006.11.19由大里天公廟→桃源谷→三方向山→石盤寮瀑布→大溪川連稜縱走的意外卡山行。在藍天圖集(二)22頁標示此路線約為50分,今日卻花費了5小時,探究其原因是舊路太久無人行已荒廢加上往下探溪谷找路,地形判斷不易。此路線目前仍待修正,山友切勿由此下行。近日內北聯隊會重新整理開路,屆時應該會變的好行些。此溪谷路線危險性頗大且不好行,原則上目前要去石盤寮瀑布建議仍由610鞍部下去較為理想。但若站在夏日消暑的角度,此溪谷路線仍不失為一條可開發的路線。

日期:2008/07/19
天氣: 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23 雙泰產道約10.1K, 取左轉入泰平3鄰,途中叉路取左下。
07:28 至大平20-5號賴家前水泥橋停車,往前叉路左往紅壇,取直行至賴家,由其屋後右側轉上造林路,若續行可經大平21-1號往虎豹潭。
07:48 叉路口,左下往紅壇,直行造林路。續行前有右叉路,今取廢棄古厝路徑。
07:52 叉路口,接上造林路,取右續上。路口有藍天2008.07.12的指標牌。
07:56 四叉路口,右上往大平山,直行往破子寮山。取右下石階路往大平10號(30號)前水泥橋。
08:18 過大平10號前水泥橋,左往三方向山水路經合流瀑布,直行往三方向山經大平10號(30號),二路相接。取右往虎豹潭。
08:38 過溪後再取新闢路過溪往石盤寮630鞍部,若直行往虎豹潭。新闢路過溪因前日颱風的關係溪水頗大,差點過不去,心想此路不甚理想。若能從第一次過溪前沿田埂過來,應該比較適合,此路徑留待北聯前輩開發。
08:54 沿著廢棄旱梯田而行,路的右側是芊蓁坑溪右股,隨後取右下過溪後,再取左上石階路上稜。
09:07 途中有往左沿溪山徑不取,取右上稜,再次整修上禮拜的山徑,過倒木。
09:24 續上途中上禮拜相機失而復得,抵稜中第一旱梯田。
09:32 過稜中第二旱田地,取右往走溪溝路。
09:46 沿溪溝路右側而上,今日溪溝路溪水變大隆隆作響,循上禮拜左上路上稜。
10:10 稜中過竹林叢,續上走山腰橫切路。
10:29 抵石盤寮630鞍部稍歇,左往三方向山,右往橫山沿著梯田續行,取直下石盤寮瀑布。
12:20 下石盤寮瀑布路,先沿著黃土乾溝而下,隨後往右稍有路跡,之後不見路跡,只好往左沿乾溝下切。
13:10 下切不久即有水源,若續下溪的左側有竹林叢,由此過去困難,遂越過溪溝到右側,沿山腰路而行。往後山腰路不像路且已無著力點,只好硬切下溪陡降約有10公尺高。此時溪溝已變為小溪,切過溪到左側有明顯路跡,H521m。
13:12 往後走了一段又路跡不明,只好再切到溪的左側亦是山腰路。山腰路再行一段難行通不過,於是又下切溪的左側有小坍方有棵大樹被連根拔起。爬過大樹,走兩溪中間的路,H503m。
13:21 往後沿溪忽左忽右,有時走兩溪之間路。最後在地上發現有藍色的帆布碎片,此碎片是往昔香菇寮所留下的遺跡,尤其是三分二山這一帶山域隨處可見。最後過到溪的左側有廢棄的梯田,H478m。
14:28 循梯田續行來到一處佔地甚廣廢棄梯田約有三、四層,附近且有不少的高大竹林叢。再此繞行很久居然找不到出口,於是就退回到先前的渡溪點,發現溪的右側有路,H475m。
15:00 通過二座稜角般的大石,再循泥濘的梯田路,沿溪邊而行。再過到溪的左側,有廢棄梯田,途中出現舊布條,是今日全程唯一所見的。
15:16 循梯田路而行,取右下過到溪的右側,H446m。
15:38 終於到達藍天88.12.05往630鞍部叉路,左下石盤寮瀑布,取右上610鞍部,H374m。由630鞍部至叉路口GPS直線導航800多公尺,卻足足花了5個小時,以前只要50分鐘。原因是舊路時間太久無人行已荒廢加上往下溪谷找路,地形不易判斷,且危險性頗高,下次還是不要輕意嘗試為妙。
17:05 時間不早了,快馬加鞭抵610鞍部。有藍天2008.07.05新指標:左下三分二山,右上橫山各約60分,直行往雙泰產道16.5K烏山青山雲霄精舍。取右上路。
17:22 往橫山路徑初為雜木林,往後有箭竹夾雜,隨後過小段芒草林。
17:25 叉路口,藍天新指標 :右上橫山45分,左往壽山宮約120~150分,後往610鞍部約15分;三分二山約70-80分,取左行。
17:36 抵地圖上681峰。橫山又稱竹子山,故名思義附近山峰都是展滿了箭竹林。不過此路徑經北聯前輩砍開路後,並不難行。
17:51一路前來路徑多平緩下行,連過到第二個平緩的小山頭,H660m。
18:08 續上小山頭附近有不少的雙扇蕨,H595m。
18:17 藍天新指標牌: 後往虎豹潭、橫山,前往壽山宮,H575m。
18:33 藍天新指標牌: 後往虎豹潭、橫山,右下壽山宮約45~60分,H493m。
18:54 續下陡降路,來到小溪邊,往後沿溪邊而行,不久脫離溪流改走林道路。
19:03 下到登山口接上產道,右可通往虎豹潭,因天黑還要經過天一精舍內有猛狼犬,遂取左往壽山宮,H388m。
19:08 叉路口,左上壽山宮,右出雙泰產道約13K。壽山宮為雙溪鄉泰平地區,最古老的廟宇,成立於清咸豐十年(1860),以主祭天上聖母。往昔因泰平地區交通不便,媽祖迎轎通常會在雙泰產道9.9K紅壇過一夜,紅壇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19:10 出壽山宮大門,左往烏山、灣潭,取右往虎豹潭、紅壇,H382m。
20:16 到達雙泰產道10.1K泰平三鄰叉路,轉小徑至水泥橋取車回家。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坑聚落,根據雙溪鄉志記載:「道光末,安溪籍來此開墾,多張姓居,分為水尾與水頭,各奉土地公祠一座。大正間有戶二十一,人口一百二十五人,以山耕為主。」中坑古道,位於昔日通往淡蘭古道的捷近路上,清代安溪販(商)古道聯絡柑腳和盤山坑的一條重要的舊路,其資料僅見於民國七十年代謝永河前輩登枋山坑山的紀錄中,略有簡單的文字描述,往後近三十年未有其他資料可供參考。到了民國六十年代這裡還住有二鄰的人家,不過自廢耕後,居民分紛紛外移。目前只剩下中坑2號一戶民宅。由於此處資料闕如,在踏査上幾無前跡可循,但卻出乎意料之外,其舊徑仍保存著相當的良好,且沿途有綠草如茵般美麗的梯田草原,是一條非常值得懷古和踏青健行的優質路線。
◎安溪茶(商)販古道,根據「噶瑪蘭廳志」紀事上的記載,約形成於清道光年間,由茶販無意中走出一條非官方的淡蘭古道。其路線為:「頭圍砲臺-石空仔山-鹿寮(一名待牛寮)-大溪-大坪-雙溪頭-水返腳(今汐止)-艋舺(今萬華)。」其中大坪(今泰平)至雙溪頭(今盤山坑)段,此路線除了可能東路由泰平過崩山坑經柑腳到盤山坑外,本人和江隊長認為更有可能是走西北路由憨子坑到中坑頭鞍部下盤山坑。其理由是一為此路線比前述路程更加縮短,二為中坑頭鞍部,有間大正十一年翻修的「福安宮」,又稱「水頭土地公」和大正元年八月五日所建「方向碑」刻有「北頂雙溪行;南往闊瀨行;西石碇行」。同時在八月三十一日往盤山坑的古道的途中,北聯隊又發現另一座大正十三年(1924)的「福安宮」。除此之外中坑、盤山坑向來為泉州安溪人的地盤;有別於柑腳是漳州人的居住的區域。在當時漳泉械鬥的時代中,安溪茶販(商)行走在偏遠的山區為安全的考慮下必經過自家人的區域,因而推測其正路應由中坑頭鞍部到盤山坑較為合理。至於中坑頭鞍部,因位於四方古道交通的要衝,其重要性不可言語,尤其到了日治時代其地位更加顯著,遂建立一座「方向碑」以玆紀念。


注意事項:
此處梯田草原,有牛隻出沒,最好能結伴同行。

建議路線:
1.中坑古道左右線O型。
2.盤山坑古道、枋山坑山O型或中坑古道O型。
3.崩山坑古道、柑腳山、北豹子廚山、中坑古道O型。


日期: 2008/09/06
天氣: 晴天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鄧達春、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
郭文龍、柯一鴻、曾仁傑、葉淑梅、黃福森、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柑腳威惠廟集合,走雙坪產道,再取右往盤山坑方向。
08:07 抵林務局中坑護管所舊址,入口外柑腳高分電桿#45,由此取左順產道下中坑溪,此溪中正在整治當中。
08:16 過溪後有叉路,往左猜測應是中坑古道,取右續上產道。
08:25 中坑2號民宅,江隊長詢問中坑古道近況。原路折回,途中有叉路取右。
08:36 經鐵皮工寮通過果園,發現此路無法越到溪的對岸,只好折回至中坑古道正路往右上。
08:53 循古道前進路徑相當寬敞,沿途有不少的柚子園,路的左側發現有一土地公廟。此廟在雙溪鄉志稱:「中坑福德祠」,昔稱水尾土地公,看似年代久遠,但實際年份已無法辨識。(鄉志記載:修建明治三十八年(1905))
09:04 續行古道路徑崩塌,過溪踏石到岸,往後路跡仍然明顯。
09:13 再度越溪到左岸,有個彷彿鹿堀坪般的大梯田草原,大夥在此休息片刻。
09:35 循草原而上,有牛隻活動的遺跡,過溪到右岸,仍是一片梯田草原。循此溪的支流而行,突有陣陣異味衝鼻,往溪一看原來這裡有條死牛。續行過小水池,取右循溪溝而上(中坑古道右線),往左仍是梯田草原(中坑古道左線)。
09:52 循溪溝路上稜,來到一處小梯田草原。
10:11 續行經第二處小梯田草原。
10:30 抵第三處小梯田草原,由此梯田下溪溝,循坑谷而行,隨後又繞回到原先梯田處休息。判斷方位,最後還是決採坑谷路線前進。
11:10 過一處竹林叢,往後坑谷路有些崩塌,只好往右上高繞,再後過到的左側,續行一點發現已無路可進,遂直接切往上稜,此稜線路頗為陡峭。不久即接到往盤山坑古道的路上,改取右下行,左往中坑頭鞍部土地公、枋山坑山。
11:14 遇叉路口,左下盤山坑,取右下。
11:17 抵一寬敞的梯田草原。一部分人在此午餐休息。另一部份人則續沿梯田盡頭往下探路。
11:28 一路上路跡明顯,此路應該才是古道正路,先前硬切上稜路並不是。沿途可見只剩殘壁的石頭古厝和寬闊的梯田草原,最後下到10:11第二小梯田草原。綁完路條後循原路折回到11:17的梯田草原。
12:02~12:53 享受北聯隊前輩的所帶來豐盛的午餐。
13:00 往11:14叉路,取右下往盤山坑,一睹北聯隊8/31新發堀出土地公廟,此廟雙溪鄉志並未記載。經我們再次清理的結果,清楚見到該廟建於大正十三年(1924),名為「福安宮」,拍完照後。循原路往中坑頭鞍部。
13:25 一路上古道路況良好,經一墳墓遺跡。
13:51 到達梯田草原叉路,續行往中坑頭鞍部的福安宮、方向碑,取左下探中坑古道左線。
14:02 又是一處梯田草原。
14:19 路旁石頭古厝矮牆遺址。
14:34 古厝遺址,留有一高大的門牆,門前則是一大片的梯田草原。
14:57 往下續行,過溪到右岸。
14:59 往後是層層下降的大梯田草原,此處佔地非常遼闊,爬山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嘆為觀止!
15:15 過溪到左岸,仍是梯田草原,不過面積較小。途中驚見幾隻水牛出現,經我們吆喝,最後卻躲得無影無蹤! 已沉寂近30年的古道,一路有綠草如茵和美不勝收的梯田草原風光,實際上要感謝水牛們的每日例行公事的鋤草活動!
15:30 接上09:35的叉路。因要躲過死水牛的異味,不走原路回去。而是直接往下行,再過溪到右側,溪的兩側都是梯田草原。
15:35 回到09:13的梯田大草原。往後循早上來的路原路折回。
16:23 抵登山口,整裝後取車至雙溪車站旁香味小吃店,感謝北聯前輩豐盛的晚餐。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雙溪鄉志記載:「丁子蘭坑,居民多從植種茶或種稻。日據臺初,有戶一百一十三,人口六百餘人,有陳、簡、詹、邱、鄒諸姓氏」。其溪水清澈,山色清蔥,為雙溪八景之一,素有「蘭溪消夏」的美譽。丁蘭谷古道,是丁子蘭坑居民往來芊蓁坑的一條舊路,古道大致沿溪腰繞而行,沿途山光水色,風景秀麗,行走其中不禁讓人滌盡俗慮。不過自從90.01.24 江隊長帶隊以來,大約有五、六年鮮有人行,使得古道漸至荒廢,有鑑於此,遂有重新整理的想法。所幸08.24 李伯仁兄,意外從丁蘭山循古道舊路出山,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無形中對我們踏查計劃注射一劑強心針。由於這幾年颱風帶來的災害,使得部分古道的山徑有所流失和改變,和當時所記憶的情況差異甚大,因而在判斷上難免有所偏誤。在誤打誤撞情況下,卻也踏出另一條丁蘭谷古道的副線,如此主線和副線O型走,一來可免去接駁的問題,二來可增添變化和樂趣,非常值得撥空前往一遊。

日期: 2008/09/20
天氣: 晴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許俊仁、鄧達春、郭文龍、柯一鴻、 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林春滿、范姜美容、張譯、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往柑腳的隧道口集合。
08:10 走102縣道過雙溪高中,往貢寮方向。右轉舊路至丁子蘭坑,再右轉經幾戶民宅,過橋直走產道,遇叉路有右上雙泰產道約3.6K不取,取左下二次過橋經老農夫農場,再右上至產道盡頭,原雙溪國小丁蘭分班舊址,占地廣闊,停車方便。現為為鄒家民宅,H165m。
08:27 整裝後,循先前產道往回走,過丁蘭生態園區步道第一登山口,續下有間石厝,丁子蘭坑47號,拍照留念。
08:34 抵步道第二登山口,由此取右進入,沿丁子蘭坑溪而行,H140m。
08:43 至步道盡頭往後不沿溪續行,轉為右上接第一登山口過來的路,改取左行,H167m。
08:51 廢棄的泥土產道,路面寬闊,踏石過溪,在此遇到一位當地人,詢問有關通往芊蓁坑的路況,H158m。
08:57 上坡路過路邊大石,取其左側而下,第二次過溪,H159m。
09:03 古道石階路明顯,路旁的右側有顆丁子蘭坑 鑛物課基石 NO.288 H160m,經過江隊長一番的清理後,頓時已換然一新,大夥迫不及待的全體拍照留念。
09:30 過廢棄古厝,已剩底牆,H236m。
09:34~10:05 下小溪休息,一路上悶熱,在此吃西瓜和泡茶好不快活,H236m。
10:24 續行,有往右下叉路,取山腰路,往後路跡不明,遂往下行”土石流乾溝路”,接上先前右下路,此路為正路,H264m。
10:30 取左行下廢棄的梯田,路旁遺棄的鐵製水塔,H252m。
10:37 梯田盡頭已無路,遂往右下走溪溝路,過溪到對岸,H246m。
11:16 循溪旁稜線而上,有些舊的耕作遺跡。續行,遇一大片山作旱田層層而上,H298m。
11:25 找到一處平坦旱田沿左而行,到達盡頭已無路。再取上走山腰平行路,有舊路痕跡,H298m。
12:06~13:05 遇路坍方,遂切往上稜路,隨後腰繞再取左下接上舊路痕跡,抵丁子蘭坑溪的上源午餐休息,H333m。
13:16 開路上稜,又見層層山作旱田,H375m。此旱田的最上層已是芒草林無法通過,遂沿左側田的邊緣而行,舊石階路下方為丁子蘭坑溪的最上源。
13:39~14:05 續上過溪到左側,來到民宅的雞舍,此處已圍上網無法通過。遂取左沿溪溝而上出絲瓜棚,再往右走菜園路,抵達大平27號民宅休息,H418m。此處住了一對年邁的盧姓夫婦。等候多時盧姓夫婦終於出現,問起此古道的路況,告知自從芊蓁坑產道開通以來,已二十幾年沒有走過。江隊長曾在90.01.24 帶隊走此古道出丁蘭谷,在此還留有指標牌。今日上來之路雖非正路,但沿途可見耕作的遺跡。時候不早了,原路退回,今日的重點就是將正路找出來,這樣就才算功得圓滿。
14:12 叉路取右,往平坦廢棄梯田,續下亦有路,但路跡不明,遂原路折回。(事後郭文龍兄,在下方正路發現石階,追蹤而上,發現居然可相通),H401m。
14:23 退回叉路口續下,至竹林叢叉路取右下發現羅大哥以往留下的舊路條,此路大多被雜草給覆蓋,經我們清理之後,石階路一一浮現。古道大致沿丁子蘭坑溪上源,水平腰繞而行。
15:24 此處伯仁兄在08.24紀錄中的溪谷。不過他由此”溪谷緩慢下行,旁畔有竹叢、舊墾地等”。而我們卻過溪續上走平坦廢棄梯田,H324m。
15:30 叉路口,若取右上伯仁兄在紀錄中有” 廢棄古聚落,尚稱完整的石厝群”,續行可通往丁蘭山,取左下不明顯路跡,雜草茀茀。
15:58 過廢棄的水塔,有水管一路伴行,終於接到早上”土石流乾溝路”。
16:55 續下,扺丁子蘭坑基石稍作短暫休息,隨後經步道第一登口回到鄒家。由其家的右側的路也可出丁蘭谷,然後轉左上接雙泰產道3.6k,由此回雙溪車站旁香味小吃店,感謝北聯前輩的豐富晚餐。


參考資料:
破子寮山、芊蓁坑古道、丁蘭山、丁子蘭古道與大埤山-滄海桑田的古厝群迷航之行 by brownlee 2008/08/24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096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