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雙溪山區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前言:上禮拜(7/13)由紅壇630鞍部下石盤寮瀑布未果。今日再訪一次,一方面檢回自己遺失的相機,另一方面順道一探下石盤寮瀑布上源溪谷路線。此路線原為崇稜隊所開發,目前唯一可見的紀錄是台林隊2006.11.19由大里天公廟→桃源谷→三方向山→石盤寮瀑布→大溪川連稜縱走的意外卡山行。在藍天圖集(二)22頁標示此路線約為50分,今日卻花費了5小時,探究其原因是舊路太久無人行已荒廢加上往下探溪谷找路,地形判斷不易。此路線目前仍待修正,山友切勿由此下行。近日內北聯隊會重新整理開路,屆時應該會變的好行些。此溪谷路線危險性頗大且不好行,原則上目前要去石盤寮瀑布建議仍由610鞍部下去較為理想。但若站在夏日消暑的角度,此溪谷路線仍不失為一條可開發的路線。

日期:2008/07/19
天氣: 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23 雙泰產道約10.1K, 取左轉入泰平3鄰,途中叉路取左下。
07:28 至大平20-5號賴家前水泥橋停車,往前叉路左往紅壇,取直行至賴家,由其屋後右側轉上造林路,若續行可經大平21-1號往虎豹潭。
07:48 叉路口,左下往紅壇,直行造林路。續行前有右叉路,今取廢棄古厝路徑。
07:52 叉路口,接上造林路,取右續上。路口有藍天2008.07.12的指標牌。
07:56 四叉路口,右上往大平山,直行往破子寮山。取右下石階路往大平10號(30號)前水泥橋。
08:18 過大平10號前水泥橋,左往三方向山水路經合流瀑布,直行往三方向山經大平10號(30號),二路相接。取右往虎豹潭。
08:38 過溪後再取新闢路過溪往石盤寮630鞍部,若直行往虎豹潭。新闢路過溪因前日颱風的關係溪水頗大,差點過不去,心想此路不甚理想。若能從第一次過溪前沿田埂過來,應該比較適合,此路徑留待北聯前輩開發。
08:54 沿著廢棄旱梯田而行,路的右側是芊蓁坑溪右股,隨後取右下過溪後,再取左上石階路上稜。
09:07 途中有往左沿溪山徑不取,取右上稜,再次整修上禮拜的山徑,過倒木。
09:24 續上途中上禮拜相機失而復得,抵稜中第一旱梯田。
09:32 過稜中第二旱田地,取右往走溪溝路。
09:46 沿溪溝路右側而上,今日溪溝路溪水變大隆隆作響,循上禮拜左上路上稜。
10:10 稜中過竹林叢,續上走山腰橫切路。
10:29 抵石盤寮630鞍部稍歇,左往三方向山,右往橫山沿著梯田續行,取直下石盤寮瀑布。
12:20 下石盤寮瀑布路,先沿著黃土乾溝而下,隨後往右稍有路跡,之後不見路跡,只好往左沿乾溝下切。
13:10 下切不久即有水源,若續下溪的左側有竹林叢,由此過去困難,遂越過溪溝到右側,沿山腰路而行。往後山腰路不像路且已無著力點,只好硬切下溪陡降約有10公尺高。此時溪溝已變為小溪,切過溪到左側有明顯路跡,H521m。
13:12 往後走了一段又路跡不明,只好再切到溪的左側亦是山腰路。山腰路再行一段難行通不過,於是又下切溪的左側有小坍方有棵大樹被連根拔起。爬過大樹,走兩溪中間的路,H503m。
13:21 往後沿溪忽左忽右,有時走兩溪之間路。最後在地上發現有藍色的帆布碎片,此碎片是往昔香菇寮所留下的遺跡,尤其是三分二山這一帶山域隨處可見。最後過到溪的左側有廢棄的梯田,H478m。
14:28 循梯田續行來到一處佔地甚廣廢棄梯田約有三、四層,附近且有不少的高大竹林叢。再此繞行很久居然找不到出口,於是就退回到先前的渡溪點,發現溪的右側有路,H475m。
15:00 通過二座稜角般的大石,再循泥濘的梯田路,沿溪邊而行。再過到溪的左側,有廢棄梯田,途中出現舊布條,是今日全程唯一所見的。
15:16 循梯田路而行,取右下過到溪的右側,H446m。
15:38 終於到達藍天88.12.05往630鞍部叉路,左下石盤寮瀑布,取右上610鞍部,H374m。由630鞍部至叉路口GPS直線導航800多公尺,卻足足花了5個小時,以前只要50分鐘。原因是舊路時間太久無人行已荒廢加上往下溪谷找路,地形不易判斷,且危險性頗高,下次還是不要輕意嘗試為妙。
17:05 時間不早了,快馬加鞭抵610鞍部。有藍天2008.07.05新指標:左下三分二山,右上橫山各約60分,直行往雙泰產道16.5K烏山青山雲霄精舍。取右上路。
17:22 往橫山路徑初為雜木林,往後有箭竹夾雜,隨後過小段芒草林。
17:25 叉路口,藍天新指標 :右上橫山45分,左往壽山宮約120~150分,後往610鞍部約15分;三分二山約70-80分,取左行。
17:36 抵地圖上681峰。橫山又稱竹子山,故名思義附近山峰都是展滿了箭竹林。不過此路徑經北聯前輩砍開路後,並不難行。
17:51一路前來路徑多平緩下行,連過到第二個平緩的小山頭,H660m。
18:08 續上小山頭附近有不少的雙扇蕨,H595m。
18:17 藍天新指標牌: 後往虎豹潭、橫山,前往壽山宮,H575m。
18:33 藍天新指標牌: 後往虎豹潭、橫山,右下壽山宮約45~60分,H493m。
18:54 續下陡降路,來到小溪邊,往後沿溪邊而行,不久脫離溪流改走林道路。
19:03 下到登山口接上產道,右可通往虎豹潭,因天黑還要經過天一精舍內有猛狼犬,遂取左往壽山宮,H388m。
19:08 叉路口,左上壽山宮,右出雙泰產道約13K。壽山宮為雙溪鄉泰平地區,最古老的廟宇,成立於清咸豐十年(1860),以主祭天上聖母。往昔因泰平地區交通不便,媽祖迎轎通常會在雙泰產道9.9K紅壇過一夜,紅壇的名稱就是這樣來的。
19:10 出壽山宮大門,左往烏山、灣潭,取右往虎豹潭、紅壇,H382m。
20:16 到達雙泰產道10.1K泰平三鄰叉路,轉小徑至水泥橋取車回家。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坑聚落,根據雙溪鄉志記載:「道光末,安溪籍來此開墾,多張姓居,分為水尾與水頭,各奉土地公祠一座。大正間有戶二十一,人口一百二十五人,以山耕為主。」中坑古道,位於昔日通往淡蘭古道的捷近路上,清代安溪販(商)古道聯絡柑腳和盤山坑的一條重要的舊路,其資料僅見於民國七十年代謝永河前輩登枋山坑山的紀錄中,略有簡單的文字描述,往後近三十年未有其他資料可供參考。到了民國六十年代這裡還住有二鄰的人家,不過自廢耕後,居民分紛紛外移。目前只剩下中坑2號一戶民宅。由於此處資料闕如,在踏査上幾無前跡可循,但卻出乎意料之外,其舊徑仍保存著相當的良好,且沿途有綠草如茵般美麗的梯田草原,是一條非常值得懷古和踏青健行的優質路線。
◎安溪茶(商)販古道,根據「噶瑪蘭廳志」紀事上的記載,約形成於清道光年間,由茶販無意中走出一條非官方的淡蘭古道。其路線為:「頭圍砲臺-石空仔山-鹿寮(一名待牛寮)-大溪-大坪-雙溪頭-水返腳(今汐止)-艋舺(今萬華)。」其中大坪(今泰平)至雙溪頭(今盤山坑)段,此路線除了可能東路由泰平過崩山坑經柑腳到盤山坑外,本人和江隊長認為更有可能是走西北路由憨子坑到中坑頭鞍部下盤山坑。其理由是一為此路線比前述路程更加縮短,二為中坑頭鞍部,有間大正十一年翻修的「福安宮」,又稱「水頭土地公」和大正元年八月五日所建「方向碑」刻有「北頂雙溪行;南往闊瀨行;西石碇行」。同時在八月三十一日往盤山坑的古道的途中,北聯隊又發現另一座大正十三年(1924)的「福安宮」。除此之外中坑、盤山坑向來為泉州安溪人的地盤;有別於柑腳是漳州人的居住的區域。在當時漳泉械鬥的時代中,安溪茶販(商)行走在偏遠的山區為安全的考慮下必經過自家人的區域,因而推測其正路應由中坑頭鞍部到盤山坑較為合理。至於中坑頭鞍部,因位於四方古道交通的要衝,其重要性不可言語,尤其到了日治時代其地位更加顯著,遂建立一座「方向碑」以玆紀念。


注意事項:
此處梯田草原,有牛隻出沒,最好能結伴同行。

建議路線:
1.中坑古道左右線O型。
2.盤山坑古道、枋山坑山O型或中坑古道O型。
3.崩山坑古道、柑腳山、北豹子廚山、中坑古道O型。


日期: 2008/09/06
天氣: 晴天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鄧達春、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
郭文龍、柯一鴻、曾仁傑、葉淑梅、黃福森、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柑腳威惠廟集合,走雙坪產道,再取右往盤山坑方向。
08:07 抵林務局中坑護管所舊址,入口外柑腳高分電桿#45,由此取左順產道下中坑溪,此溪中正在整治當中。
08:16 過溪後有叉路,往左猜測應是中坑古道,取右續上產道。
08:25 中坑2號民宅,江隊長詢問中坑古道近況。原路折回,途中有叉路取右。
08:36 經鐵皮工寮通過果園,發現此路無法越到溪的對岸,只好折回至中坑古道正路往右上。
08:53 循古道前進路徑相當寬敞,沿途有不少的柚子園,路的左側發現有一土地公廟。此廟在雙溪鄉志稱:「中坑福德祠」,昔稱水尾土地公,看似年代久遠,但實際年份已無法辨識。(鄉志記載:修建明治三十八年(1905))
09:04 續行古道路徑崩塌,過溪踏石到岸,往後路跡仍然明顯。
09:13 再度越溪到左岸,有個彷彿鹿堀坪般的大梯田草原,大夥在此休息片刻。
09:35 循草原而上,有牛隻活動的遺跡,過溪到右岸,仍是一片梯田草原。循此溪的支流而行,突有陣陣異味衝鼻,往溪一看原來這裡有條死牛。續行過小水池,取右循溪溝而上(中坑古道右線),往左仍是梯田草原(中坑古道左線)。
09:52 循溪溝路上稜,來到一處小梯田草原。
10:11 續行經第二處小梯田草原。
10:30 抵第三處小梯田草原,由此梯田下溪溝,循坑谷而行,隨後又繞回到原先梯田處休息。判斷方位,最後還是決採坑谷路線前進。
11:10 過一處竹林叢,往後坑谷路有些崩塌,只好往右上高繞,再後過到的左側,續行一點發現已無路可進,遂直接切往上稜,此稜線路頗為陡峭。不久即接到往盤山坑古道的路上,改取右下行,左往中坑頭鞍部土地公、枋山坑山。
11:14 遇叉路口,左下盤山坑,取右下。
11:17 抵一寬敞的梯田草原。一部分人在此午餐休息。另一部份人則續沿梯田盡頭往下探路。
11:28 一路上路跡明顯,此路應該才是古道正路,先前硬切上稜路並不是。沿途可見只剩殘壁的石頭古厝和寬闊的梯田草原,最後下到10:11第二小梯田草原。綁完路條後循原路折回到11:17的梯田草原。
12:02~12:53 享受北聯隊前輩的所帶來豐盛的午餐。
13:00 往11:14叉路,取右下往盤山坑,一睹北聯隊8/31新發堀出土地公廟,此廟雙溪鄉志並未記載。經我們再次清理的結果,清楚見到該廟建於大正十三年(1924),名為「福安宮」,拍完照後。循原路往中坑頭鞍部。
13:25 一路上古道路況良好,經一墳墓遺跡。
13:51 到達梯田草原叉路,續行往中坑頭鞍部的福安宮、方向碑,取左下探中坑古道左線。
14:02 又是一處梯田草原。
14:19 路旁石頭古厝矮牆遺址。
14:34 古厝遺址,留有一高大的門牆,門前則是一大片的梯田草原。
14:57 往下續行,過溪到右岸。
14:59 往後是層層下降的大梯田草原,此處佔地非常遼闊,爬山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嘆為觀止!
15:15 過溪到左岸,仍是梯田草原,不過面積較小。途中驚見幾隻水牛出現,經我們吆喝,最後卻躲得無影無蹤! 已沉寂近30年的古道,一路有綠草如茵和美不勝收的梯田草原風光,實際上要感謝水牛們的每日例行公事的鋤草活動!
15:30 接上09:35的叉路。因要躲過死水牛的異味,不走原路回去。而是直接往下行,再過溪到右側,溪的兩側都是梯田草原。
15:35 回到09:13的梯田大草原。往後循早上來的路原路折回。
16:23 抵登山口,整裝後取車至雙溪車站旁香味小吃店,感謝北聯前輩豐盛的晚餐。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雙溪鄉志記載:「丁子蘭坑,居民多從植種茶或種稻。日據臺初,有戶一百一十三,人口六百餘人,有陳、簡、詹、邱、鄒諸姓氏」。其溪水清澈,山色清蔥,為雙溪八景之一,素有「蘭溪消夏」的美譽。丁蘭谷古道,是丁子蘭坑居民往來芊蓁坑的一條舊路,古道大致沿溪腰繞而行,沿途山光水色,風景秀麗,行走其中不禁讓人滌盡俗慮。不過自從90.01.24 江隊長帶隊以來,大約有五、六年鮮有人行,使得古道漸至荒廢,有鑑於此,遂有重新整理的想法。所幸08.24 李伯仁兄,意外從丁蘭山循古道舊路出山,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無形中對我們踏查計劃注射一劑強心針。由於這幾年颱風帶來的災害,使得部分古道的山徑有所流失和改變,和當時所記憶的情況差異甚大,因而在判斷上難免有所偏誤。在誤打誤撞情況下,卻也踏出另一條丁蘭谷古道的副線,如此主線和副線O型走,一來可免去接駁的問題,二來可增添變化和樂趣,非常值得撥空前往一遊。

日期: 2008/09/20
天氣: 晴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許俊仁、鄧達春、郭文龍、柯一鴻、 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林春滿、范姜美容、張譯、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往柑腳的隧道口集合。
08:10 走102縣道過雙溪高中,往貢寮方向。右轉舊路至丁子蘭坑,再右轉經幾戶民宅,過橋直走產道,遇叉路有右上雙泰產道約3.6K不取,取左下二次過橋經老農夫農場,再右上至產道盡頭,原雙溪國小丁蘭分班舊址,占地廣闊,停車方便。現為為鄒家民宅,H165m。
08:27 整裝後,循先前產道往回走,過丁蘭生態園區步道第一登山口,續下有間石厝,丁子蘭坑47號,拍照留念。
08:34 抵步道第二登山口,由此取右進入,沿丁子蘭坑溪而行,H140m。
08:43 至步道盡頭往後不沿溪續行,轉為右上接第一登山口過來的路,改取左行,H167m。
08:51 廢棄的泥土產道,路面寬闊,踏石過溪,在此遇到一位當地人,詢問有關通往芊蓁坑的路況,H158m。
08:57 上坡路過路邊大石,取其左側而下,第二次過溪,H159m。
09:03 古道石階路明顯,路旁的右側有顆丁子蘭坑 鑛物課基石 NO.288 H160m,經過江隊長一番的清理後,頓時已換然一新,大夥迫不及待的全體拍照留念。
09:30 過廢棄古厝,已剩底牆,H236m。
09:34~10:05 下小溪休息,一路上悶熱,在此吃西瓜和泡茶好不快活,H236m。
10:24 續行,有往右下叉路,取山腰路,往後路跡不明,遂往下行”土石流乾溝路”,接上先前右下路,此路為正路,H264m。
10:30 取左行下廢棄的梯田,路旁遺棄的鐵製水塔,H252m。
10:37 梯田盡頭已無路,遂往右下走溪溝路,過溪到對岸,H246m。
11:16 循溪旁稜線而上,有些舊的耕作遺跡。續行,遇一大片山作旱田層層而上,H298m。
11:25 找到一處平坦旱田沿左而行,到達盡頭已無路。再取上走山腰平行路,有舊路痕跡,H298m。
12:06~13:05 遇路坍方,遂切往上稜路,隨後腰繞再取左下接上舊路痕跡,抵丁子蘭坑溪的上源午餐休息,H333m。
13:16 開路上稜,又見層層山作旱田,H375m。此旱田的最上層已是芒草林無法通過,遂沿左側田的邊緣而行,舊石階路下方為丁子蘭坑溪的最上源。
13:39~14:05 續上過溪到左側,來到民宅的雞舍,此處已圍上網無法通過。遂取左沿溪溝而上出絲瓜棚,再往右走菜園路,抵達大平27號民宅休息,H418m。此處住了一對年邁的盧姓夫婦。等候多時盧姓夫婦終於出現,問起此古道的路況,告知自從芊蓁坑產道開通以來,已二十幾年沒有走過。江隊長曾在90.01.24 帶隊走此古道出丁蘭谷,在此還留有指標牌。今日上來之路雖非正路,但沿途可見耕作的遺跡。時候不早了,原路退回,今日的重點就是將正路找出來,這樣就才算功得圓滿。
14:12 叉路取右,往平坦廢棄梯田,續下亦有路,但路跡不明,遂原路折回。(事後郭文龍兄,在下方正路發現石階,追蹤而上,發現居然可相通),H401m。
14:23 退回叉路口續下,至竹林叢叉路取右下發現羅大哥以往留下的舊路條,此路大多被雜草給覆蓋,經我們清理之後,石階路一一浮現。古道大致沿丁子蘭坑溪上源,水平腰繞而行。
15:24 此處伯仁兄在08.24紀錄中的溪谷。不過他由此”溪谷緩慢下行,旁畔有竹叢、舊墾地等”。而我們卻過溪續上走平坦廢棄梯田,H324m。
15:30 叉路口,若取右上伯仁兄在紀錄中有” 廢棄古聚落,尚稱完整的石厝群”,續行可通往丁蘭山,取左下不明顯路跡,雜草茀茀。
15:58 過廢棄的水塔,有水管一路伴行,終於接到早上”土石流乾溝路”。
16:55 續下,扺丁子蘭坑基石稍作短暫休息,隨後經步道第一登口回到鄒家。由其家的右側的路也可出丁蘭谷,然後轉左上接雙泰產道3.6k,由此回雙溪車站旁香味小吃店,感謝北聯前輩的豐富晚餐。


參考資料:
破子寮山、芊蓁坑古道、丁蘭山、丁子蘭古道與大埤山-滄海桑田的古厝群迷航之行 by brownlee 2008/08/24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096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在9/20丁蘭谷古道踏查後,經當地的耆老告知,這裡還有一條通往大埤山附近的往昔出入大平的舊路,後來查閱台灣堡圖果然證實有此路線,引起我們高度的興趣。此舊路除了兩地聚落通行之用外,還兼具著迎媽祖遶境的功能。遠在雙泰產道13K的大平壽山宮的媽祖廟,成立於清咸豐十年(1860),是雙溪鄉第二古老的廟宇。百年以來這裡每年舉辦迎媽祖遶境活動,都是由丁蘭谷抬轎進來,循古道至雙泰產道約8K附近,現有個「蘭平千里」的展望台附近,再走到壽山宮。有時因路途遙遠,會在途中搭建一個臨時的宮壇,媽祖在此待上一夜,隔日再到壽山宮。這就是在雙泰產道9.9K 附近會有「紅壇」地名的由來。此古道後因民國七十年代,雙泰產道的開闢,而告荒廢。今日踏查的結果,雖因部分的路段因山崩而多所流失,無法完全依照舊堡圖所示,但也相差不遠。若近日內由大平27號,循527峰另闢新路過來,如此能和丁蘭谷古道,形成一個完美的O行,非常值得撥空前往。

日期: 2008/10/5
天氣:晴
人員:踏查人員加上丁蘭谷消遙遊的隊員人數眾多

行程紀錄如下
08:43 抵丁蘭生態步道第二登山口,由此取右進入,沿丁子蘭坑溪而行,H140m。
08:56 步道盡頭右上接第一登山口過來的路,改取左行。
09:06 循廢棄的泥土產道過溪。
09:08 過後大石分叉路,取其右上,若左下丁蘭谷古道。
09:50 上坡路路跡明顯,扺一層接一層的山作旱田,循田埂找路。
10:05 取左沿溪谷邊上行。
11:12 仍是山作旱田,H305m。
11:24 上方有土石崩塌,此處一路上可見舊石階路,自此不見其蹤跡,H322m。
11:34~12:30 抵大平台,此仍是廢棄的山作旱田留下的傑作,不過已是雜草叢生,大夥附近清理一番,就此午餐,H345m。
12:54 往後無舊路痕跡,循稜緩上開路,過竹林叢附近應該有住家下寬稜,H390m。
13:20 續上接上主稜,稜下有明顯的山腰路(看似舊古道路),往後路面變得寬大看似像高速公路,(此處應是古道往後擴寬的結果)。
13:44 接上雙泰產道,附近有三叉坑高分144電桿,續下一點可登大埤山,H485m。
13:46 雙泰產道約8K「蘭平千里」展望台,今日提早收工。原要從「啞吧嶺」下大茶園到鄒家,只好待來日再探。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8/11/08
人員:北聯隊等23人
天氣: 寒風苦雨

行程紀錄如下:
07:30 雙泰二號橋後叉路口停車。因離會合時間尚早,遂往前過橋約50公尺,取左下有座古色古香的和平古拱橋。
07:40 跨越北勢溪上和平拱古橋,為北勢溪古道的真正入口,橋後立有民國四十六年的紀念牌,上有捐獻人名單,不過字跡模糊無法辨認,拍照後原路回停車處。
07:50 時間仍早,再往前駛至雙泰產道13K附近壽山宮牌樓前,等候北聯隊的夥伴。
08:10 北聯隊的車隊終於出現了,一同驅車至雙泰二號橋,雙泰產道約13.2K。轉搭隊友車輛往網形山新登山口。
08:30 過雙泰產道17.5K叉路,取右往灣潭,若往左可去大溪。前行約500公尺,路的右上方,有間古樸的福德祠,由此闢稜至網形山,H460m。此路線原為崇稜隊,在十多年前,上網形山所走的路線,後因較少人行,遂告荒廢。今日將此連稜重新打通,讓登網形山路線增添變化,可一改從烏山古道十字鞍部原路來回單調的情況。
09:15 今日加上桃園長青隊的林滄淯前輩五人小組,全體共23人。循雜木林稜脈而行,此時天空雖灰濛濛一片,不過天氣涼爽,卻是一個登山的好日子。人多好辦事,一路推進速度頗快,至小山頭H537m。
09:37 續行,路邊多黃藤和可見山豬掘食所留下的遺跡,又抵達第二小山頭,H559m。
10:53 好景不常開始下起小雨,但不礙事。這時高度已超過600公尺,前方烏黑網形山的山頭已近在呎尺,再一股作氣,終抵達網形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693m。這時雨居然停了,大伙全體拍照留念,並享受豐盛的餐點。
11:35~12:54 烏山古道西段十字鞍部,有藍天89.4舊指標,直行往灣潭山(豎旗山)約120分;左下灣潭約60分;後往網形山約25分;右下烏山 協聖堂,H627m。此時又下起雨來,搭起外帳午餐。林滄淯前輩五人,因有事,午餐過後先行從下協聖堂。
13:25 循直行路往西北稜而上,天雨路滑,步步為營。隨後路偏東北,抵稜上,再轉西北稜,H738m。
13:54 抵800峰,鑽越小段芒草林,H797m。
14:06 三叉路,藍天舊指標,前往灣潭山(豎旗山)約50分;烏山尖約50分;後往網形山約60分,旁有一「山」水泥柱,H812m。
14:59 往後沿稜線上行走,這時雨勢突然加劇,一陣陣的寒風苦雨迎面而來,加上穿梭在層層芒草林,讓人備感辛苦。好不容易終於來到了灣潭山 又稱豎旗山或大湖尾山 三等三角點 NO.946 H814m,此時卻不見基點。經過幾番的搜索,原來已被埋藏在芒草林下,清除了雜草,再度重見天日。大雨中全體合照,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5:45 往回行約4分鐘,取左下烏山農路。一路陡降過綠竹林,沿溪溝路而下,鑽越小段的箭竹林,往後走循平緩的土路,終於接上020烏山農路路底,上方有個大水塔,H760m。
16:29 順烏山農路支字形而下,經一戶民宅卻大門深鎖,續下通過鐵門,接上雙泰產道約14.8K處。再取左至雙泰二號橋回雙溪晚餐。


網形山和豎旗山早期登山紀錄補述:
一、網形山又稱烏山尖山:
1.中華健行登山會,由林其秋夫婦、謝四川、廖鴻演、嚴建甡,在民國68年雙十節,從大溪走內大溪產道,先登三分二山,再由烏山協聖宮附近的農家,循稜登網形山下烏山古道,循原路回大溪,全程約32公里。 
2.同年11月4日,由謝水河、高珍樹、簡聰明等三人,由頭城搭計程車至內大溪下車,開始步行經三分二到土地公廟,再循稜至網形山下烏山古道回大溪,全程約20公里。其中土地公廟上網形山所走的稜線路,應該和我們今日所闢的路線相同。
二、豎旗山又稱灣潭山:據謝水河前輩的資料,當時上面豎有一面國旗,豎旗的名稱,應該是這樣的由來。
1.中華健行登山會,謝四川.嚴建甡二人,在民國68年3月4日,由龜山下車走梗枋古道至坪溪到烏山,由資料判斷大概也是從烏山農路附近上去,不過直接循稜至三叉峰(750峰)再走灣潭山,直接下山再接回烏山農路,由此循雙泰產道舊路出雙溪,全程約40公里。
2.同年10月29日,由謝水河、高珍樹、吳繼昌,李德芳等四人,由頭城搭計程車至內大溪下車,開始步行從三分二至烏山,大致也是循烏山農路原路來回,由此走溪尾寮出料角坑下柑腳,全程約33公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台北縣雙溪鄉泰平村以豎旗山(灣潭山)為中心的獨立山塊,西臨北勢溪、南隔灣潭溪、東到烏山雙泰產道、北至料角坑、溪尾寮,這一片廣大的冷門山嶽,以往除了灣潭山、網形山、烏山古道西段,有少許的資料外,其他部分幾乎是一片空白。所幸在11/8日北聯隊在網形山、豎旗山(灣潭山)連稜縱走,回程下山至溪尾寮2號民宅換裝衣物。由屋主簡老先生哪裡得知一條昔日從溪尾寮經藤寮坑至張家莊到三水潭的越嶺舊路,單趟只要四十幾分即可到達。此路線對於灣潭山的西、南稜部份的了解,有極大的幫助,因而引起我前往踏查的念頭。今日探勘的結果,此山腰古道路況相當良好,且途中相當水源充足,是條值得推薦的古道路線。若來日再開闢灣潭山北、西北稜,結合灣潭古道、烏山古道,那將又是登山者的另一項福音。

日期: 2008/11/22
天氣: 晴
人員: 獨自一人

08:00 基隆出發,經瑞芳、侯硐、牡丹至雙溪,再走雙泰產道。
09:30 過產道13K壽山宮後不遠即是和平古橋入口,H373m。
09:40 取右下階梯路過和平古橋,橋旁有民國四十六年的紀念碑,H380m。續行,接上13.2K雙泰二號橋過來的產道,此產道往右續行可通到北勢溪古道的入口。取左續上。
09:42 扺溪尾寮1號民宅,阿婆剛好在家,詢問有關通往藤寮坑的舊路。指示由其屋旁左側柏油產道而上,H390m。
10:00 踢柏油產道,遇叉路口,先往右一試,結果鐵門上標示”此路不通”。退回叉路口,取左上行,H441m。
10:06 再遇叉路口,取右行水泥路,H484m。往左不知通往何處?
10:16 沿水泥山腰路而行,路旁有黑色電桿烏山幹23支34,H524m。
10:24 續行,又有黑色電桿烏山幹23支49,H567m。往後轉為泥土造林路。
10:32 造林路底,H557m。取右下路轉為狹小古道路徑。
10:38 經路旁黑色電桿烏山幹23支70,H567m。
10:44 過第一次小溪澗,H504m。
10:50 蔓草中有舊宅基座,續行看似仍有路跡不取,取右下路明顯,H488m。
10:55 出現潺潺小溪流,在此杳無人跡深山中居然有會如此小巧的水泥橋,過橋後山邊有有明顯的古道開鑿痕跡,H477m。
10:58 續行過第二次小溪澗,H487m。
11:10 遇大倒木,勉強從旁通行。往後有出現大片倒塌竹林,大費周章清理一番,無意中發現一條”中華山岳太平隊”的路條,H543m。
11:20 廢棄的土角厝,此屋應該阿婆所說,朱家舊居。朱家現已搬至下面的料角坑,不過有時還會來此整理舊家園,H544m。
11:27 過第三次小溪澗,H548m。
11:39 下坡溪溝路有些坍方,一時看不出路來,不過路旁可見黑色電桿,告訴了我此為正路無誤。不久離開小溪溝,取左接上古道,路中電桿烏山幹23支137,H521m。
11:48 過第四次小溪澗,往右穿越小段的芒草林,H473m。
11:55 抵烏山24號陳宅,在這偏遠深山中還住了一對年邁的夫婦,好心邀我去用餐,並告知此離三水潭不遠,H467m。
12:11 謝過陳家二老後,循其家菜園路續下,來到一處多孔橋。頓時陷入五里霧當中,此多孔橋看似不像三水潭的那座,H351m。
12:21 過多孔橋之後,沿水泥路而行,接上產道。往前一看,終於了解原來這裡就是張家莊。在灣潭古道上左往夢潭,取右行往三水潭,H352m。
12:25 到達廁所,此處來過多次,路況熟悉,快步轉往三水潭。
12:38 到達三水潭,又稱作「雙溪口」,北勢溪和灣潭溪會流處,此處有一新舊的兩座福德宮。左往黑龍潭、闊瀨,取右下先過灣潭溪的多孔橋。
12:53 沿此而型再過北勢溪的多孔橋,通往料角坑。
12:58 遇叉路,若取左上往豹子廚越嶺路,往右經紅色屋宇料角坑38號,鐵門已經敞開,通過無礙,下北勢溪古道。
13:14 古道越嶺點,H364m。
13:19 過第一木橋,H339m。
13:28 小瀑布,連日下雨水勢磅礡,H328m。
13:36 過第二小木橋,木橋已毀,H346m。
13:44 中正斷橋,原先接通的木橋,已不知去向,下橋過溪,H352m。
13:52 經料角坑26-1號,H383m。
13:55 叉路口,2008.01.27藍天指標牌:右往:壽山宮、雙泰公路約25分;直行:往保成坑、料角坑、泰平國小;後往:三水潭、北勢溪保甲路古道,取右行經料角坑17號,H387m。
13:59 過多孔橋,過橋後取左行,H358m。
14:28 回到雙泰產道和平古橋入口,取車回家。


後記: 二星期後(2008.12.07) ,再和江隊長去走溪尾寮古道,因到達雙泰產道13K壽山宮的時間尚早,遂先到處晃晃,過牌樓是雙泰一號橋,往左有下溪的路,看似路況尚佳,遂就前往一探究竟,結果無意中發現一座小土地公廟,拍照後原路折回。等了很久,仍未見到江隊長的車隊,所以先轉往雙泰二號橋停車,因而先行去和平橋,當上到料角坑的產道時,才看到江隊長的隊伍已經來了,於是就原路退回。發現他們隊伍卻往我先前的土地公廟的方向出發。原來江隊長,也要找土地公廟。而這個土地公廟雙溪鄉志稱作「鯉魚山福德祠」。根據記載:「剙建年代,可溯於黃總大坪移墾時期,列南境大平第一福德祠」。也就是說是大約在道光年間就有,年代應超過一百五十年,泰平最古早的土地公廟,另外鄉志也提到第二福德祠,就在其對面的壽山宮下的福德祠。溪尾寮是泰平村最早開發的地方,難怪壽山宮和二座最古老的土地公廟都在附近。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往昔雙溪鄉三叉坑地區,通往大平(今泰平)的舊路有二,一路為大埤越嶺路,路由舊柑林國小三叉坑分班,經大埤柯宅後方山路上崩山坑古道,再下虎豹潭可到泰平;另一路為三叉坑越嶺路,或稱四分子、後寮仔古道,路由三叉坑橋附近叉路,往右經四分子到後寮仔,抵雙泰產道11K附近,再往泰平。今日踏查的結果,大埤越嶺路已大部分為產道所取代,使得古道感覺盡失,此行途中雖走錯路,但卻意外訪得「大埤福德祠」。三叉坑越嶺路,此古道路況極佳,但兩地接駁極不方便。因此建議可連走溪尾寮山、東柑腳山、柑腳山下大埤越嶺路,兩登山口步行約2公里,是條值得推薦的古道健行路線。

日期:2008/11/30
人員:獨自一人
天氣:晴午後轉陰

行程紀錄如下
06:30 基隆出發走經瑞芳、侯硐、牡丹至雙溪中正路(102縣道)。
07:48 取左過隧道往雙柑公路(北38縣道)至彎穹附近,再取左入三叉坑(農北雙014)產道,H85m。
07:49 過清水橋,取直行路,若往左可去大瀨,H72m。
08:02 循產道而上至三叉坑橋。根據地圖的研判舊柑林國小三叉坑分班,已經騎過頭了,原路折回,H160m。
08:21 至一處民宅問阿伯,告知在前方外柑村12鄰的叉路。遂轉往此路口有”三叉坑高分46"電桿,取右上開始步行,此就是大埤舊越嶺路,不過現為柏油產道所取代,H129m。
08:30~09:04 上行不久即有一舊廢的林道,好奇往右一探,途中叉路取左有明顯的路徑,一路追蹤過去,路底有山林耕作的遺跡,此路不通,只好原路回叉路口。
09:22 再沿產道蜿蜒續行,爬坡路真是又熱又累人! 途中又發現一廢棄林道,於是決定取右由此進入。若續行仍是產道,H292m。(其實產道路才是正路)
09:25 意外發現一座雙溪鄉志上提到但未找到的「大埤福德祠」。心想既然有了土地公廟,應該是古道的正路? 遂循泥土林道續行,H298m。
09:38 扺三叉路口,H319m。先取中路,結果路通到綠竹林叢小溪旁,往後就無路,於是又原回叉路口。再改走右上坡路,一路陡上又接上一條廢棄林道,先往右行不遠,發現離大埤叉路口位置越偏越遠,於是退回改往林道左行此盡頭亦無路可行。只好再下撤至三叉路,取左下路,過一段芒草林,到達溪邊這裡有鐵製的大水桶,應該是下方民宅的集水所用的,又白忙一場,於是只好再走回右上坡路。
10:18 先前廢棄林道往右之路當中,注意到一明顯的上稜路,H360m。因在此耗費不少的時間,又不想走回頭路的情況下,於是就打定主意由此開路而上,據地圖判斷此山稜應可通到東山(外柑腳山)那條稜線。
11:45 一路陡上途中並沒有什麼困難地形,除了一處濃密的山林投較難行外,就輕鬆上到508峰。右下往東山,取左往崩山坑古道。
12:08 此條稜徑清幽,一路陡上至572峰,沿途可見北岳和三重山岳的路條。
12:23 陡下路,往後路徑平緩,H510m。
12:31 接上崩山坑古道,四叉路口有2007.07.01藍天指標牌,左下三叉坑分校;回往東山;左上1.越嶺虎豹潭泰平分校2.柑腳山3.東柑腳山;右下柑腳城 威惠廟約90分。取左上行。
12:44 高繞一新崩坍地,不久到達叉路有藍天指標牌2007.07.01 右上柑腳山;直行1.越嶺料角坑虎豹潭約60分2.東柑腳山約80分;後往1.東山2.三叉坑、大埤3.崩山坑、柑腳。取直行,H515m。
12:54 一路上可看到對面東山連稜的高聳的572峰和508峰,抵風口鞍部,取左陡上,若直行往虎豹潭泰平分校。
14:51 由此循稜而行,路跡尚在,但沿途幾無路條,邊找路兼砍路、綁路條至叉路口,直行往溪尾寮山,取左上才是東柑腳山又稱後寮山 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56m。上有藍天新立指標 2008.11.01:後往溪尾寮山約60-70分、泰平分校約90分;右下大埤山約180分,這時忽然天色暗了下來,飄下幾滴雨來,看看情況不對徑,原本想由此縱走至溪尾寮山經泰平分校再走三叉坑越嶺路下深庫佛寺,咸感時間不夠。遂取右下越嶺鞍部往大埤山方向。
15:07 往後重開路徑明顯,途中T型叉路,有新立指標牌:後往東柑腳山;左下大埤山,H492m。
15:16 三叉坑古道越嶺鞍部,有二根紅色的木柱,藍天新立指標:左下深庫佛寺(待探);直行大埤山(待探);右下後寮;後往東柑腳山。取左下越嶺路往深庫佛寺,H457m。
15:38 下行路越嶺古道(蕭郎兄稱作四分子古道),路面寬敞,像似條林蔭大道,隨後路面變窄,雜草叢生一時看不出路來,砍開以後果然往下路跡明顯,過路蕭郎兄紀錄中的「江公墓」,不過此處芒草蓬勃,已無法看到墓園,H316m。
15:53 經路旁圓木座椅,H292m。
16:08 到叉路口,發現此古道有上下二路,蕭郎兄當時應是走下方路,途中可見傾圮的廢棄古厝,H206m。
16:27 下到登山口,右旁有二個碩大水泥涵管,並佇立著一根木柱上面寫道「三叉坑(現在位置)往大平後寮仔古道整修整修中至泰平公路約五公里」,隨後過水泥橋,過橋後叉路口「四分子高分8」電桿,右入鐵門可往「慶山慈惠堂」。取左上,H169m。
16:34 來到三叉坑橋,右往泰平,取左行三叉坑分班。
16:46 過「深庫佛寺」三叉坑產道3K處,H145m。
16:55 產道2K,H132m。
16:58 回到三叉坑分班叉路口,取車回家。


參考資料:
1.東柑腳山,四分子古道,東柑腳山,溪尾寮山,辭職嶺古道,大埤山 [2005/5/7]
http://www.yougoipay.com/kenny/w415/index.htm
2.台北線雙溪鄉溪尾寮山.東柑腳山舊路重開 2008/11/01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849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往昔由柑腳到憨子坑,除了走「下坑古道」最為便捷外(此路現為北42鄉道取代),亦可由中坑經「下坑越嶺路」到憨子坑。九月初中坑古道重現,意外探得層層的梯田美景,不久即造成一股參訪的熱潮。有鑑於此江隊長又把焦點轉移到下坑越嶺路上,由此打通稜脈到北豹子廚山,亦形成另一條完美的O型路線。今日踏查的路線,大致和大正十五年(1926)的日本陸測部的古地圖越嶺路相仿,途中可見層層高昇的廢棄梯田遺跡及古老的石階路,一路走來讓人感受到先民篳路藍縷開闢荒野的艱辛!

日期:2008/12/21
天氣:晴
人員:藍天隊友等多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柑腳威惠廟等候藍天夥伴,巧遇蘋果隊亦要走中坑古道。
08:32 抵中坑古道入口,外柑高桿45號,H152m。
08:38 下泥土產道過新建的水泥橋,遇叉路右往中坑2號,取左過溪。
08:42 中坑尾土地公廟,再次鋤草清理一番。
08:52 過溪踏石到對岸。
08:56 跨過牛欄下溪,抵第一處梯田草原休息,H206m。
09:12 叉路過溪往左線,續行仍是梯田草原。
09:19 抵第二處梯田大草原,H230m。
09:28 續上雜木林,由此取左過溪探下坑越嶺路,H238m。對面有一綠竹林叢,由此上去太陡。於是兵分二路,一路江隊長等人往下,我和許俊仁兄往上。
09:38~10:15 往上有層層的廢棄的山田,由此循稜而上,看似有路但不像是越嶺路,於是就下右邊的小溪溝,亦無路跡,原路退回。後面的小天下鄭兄,發現往溪溝更右下方,似乎有舊路痕跡,於是就追蹤過去,果然有一舊厝遺址。於是往上又有一大片的綠竹林叢,此應為正路無誤。續上第二片綠竹林。到此又陷入無里霧當中,我和曾仁傑兄,靠溪溝的邊緣找路,這時右側有隊友,喊道找到舊石階路,遂就往右行,此處也是一層接一層的廢棄山田。
10:25 循梯田旁石階路而上,往後不見蹤影。開始找路,過右側路又有一溪溝,但無路跡。於是退回改左上稜路,路的上方有顆大石,H304m。
10:40 取腰繞橫切路,往右下溪溝,抵岩壁最後水源,在此休息,H328m。
11:51~12:53 續上轉右支稜而上,不久鄭忠政又意外的發現了少許的石階路,大家喜出望外,仍是走在正路上。不過好景不常自此未再找到任何石階,隨後由曾仁傑和許俊仁兄,輪番上陣的打前鋒,循幾近45度的斜坡一路開路上去,終扺越嶺鞍部。再此午餐休息,今日是冬至加菜吃大窩湯圓,H458m。
13:47 午餐過後許俊仁兄作先鋒,循右稜而上,有造林路的舊跡,開上一小山頭,往後不走稜線路,改山腰而行多芒萁難纏。原本想一直沿腰繞路到下一個鞍部。結果路況不如預期,遂改右上切稜線路
14:07 上稜後轉左稜下鞍部小歇,H561m。
14:19 往後路曾仁傑兄轉作前鋒走瘦稜路,爬上小岩壁,小心通過無礙。續行第二岩壁,側身拉樹枝,輕鬆通過。抵叉路,喜見一條康莊大道(事後江隊長告知那是條造林路),一路好行。
14:49 接上北42鄉道大茶壺第一登山口上來的路,取右上。
15:03 北豹子廚山又稱怣子坑山(憨子坑山),土地調查圖根點 H627m。
15:16 下北42鄉道19.6K第二登山口。
15:18 過北42鄉道19.5K竹林第三登口。
15:22 北42鄉道19K處叉路取右轉豹子廚1-2號產道,左往坪林闊瀨,H552m。
15:28 叉路,左往中坑頭土地公廟,續行產道。
15:35 叉路,左亦往中坑頭土地公廟,續行不遠取右下中坑古道,H540m。
16:01 草原叉路,右下中坑古道左線,左往內盤山古道/中坑古道右線,H370m。
16:10 過一梯田草原,抵廢棄古厝,只剩門楣,
16:29 過溪,此處的梯田大草原,最為壯觀!
16:40 接上早上往下坑越嶺路分岔口。
17:12 隨後循早上來的路回到登山口,取車打道回府。

相關紀錄:
1.火燒寮古道登枋山坑山連走北豹子廚山、柑腳山下崩山坑古道回程順訪盤山坑古道O形路線 2006/07/02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500
2.沉寂近三十年的雙溪中坑古道再展風華 2008/09/06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230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8/12/13
天氣: 晴天
人員:許重成、江啟祥、陸適中、鄧達春、許俊仁、魏秀琴、范姜美容、林昌欽、賴素嫣、 郭文龍、柯一鴻、林春滿、林滄淯夫婦
紀錄: 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8:03 至雙泰產道7.1K處,辭職嶺(大樟嶺)古道口和北聯隊會合,右下產道可通三叉坑。
08:20 整裝後出發,循古道階梯前進,路口有間明治四十二年(1909)冬重興的土地公廟。
08:33 大樟嶺,又稱大埤山、三叉坑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515m。
08:49 叉路口,江隊長在此新立指標牌:後往大樟嶺(大埤山)7K入口;右下破子寮泰平一鄰;左下8K蘭平千里觀景台,取右下。
09:12 腰繞古道路況良好,經一風孔,就下到蓄水池。遇叉路,若左下泰平一鄰,取右行有明顯的路徑,於綠竹林下卻就不見蹤跡。
09:37 改切右上稜至頂,再轉西北開路上去,抵達一小山頭休息。在此聯絡江隊長,由於剛開始沒有溝通好,以致於他們取稜線路。
09:56 往東行下鞍部與江隊長會合。
10:30 全員回到先前小山頭休息。
10:44 取西南行下小鞍部,H510m。
10:53 ~11:25遇林投遍野的山頭,看似難纏遂不走主稜。改往右下腰繞,此路太陡峭過不去,再往左路,亂莖交叢,讓人寸步難行,過此轉為雜木林,續行小支稜路,發現不對,折回取左山腰路接主稜轉西行。
11:45~12:53 行至一處肩稜樹林叢中,午餐休息。
13:03 下稜路,過大片綠竹林叢,再轉右上接由主稜,此處繞大彎,H484m。
13:23 循寬稜而行上第一小山頭,H504m。
13:53 仍沿西行,抵第二小山頭,此處可展望下方第三叉坑溪谷、苕谷坑山和大樟嶺,H501m。
14:36 此主稜脈,由於樹林茂盛遮蔽的緣故,時常無法看出清楚真正稜脈走向, 不時切錯小支稜,因而浪費了不少的時間,續下鞍部,H449m。
15:02 往後主稜判斷較不困難,加緊腳步,抵第四小山頭,此離下方越嶺鞍部不遠,H488m。
15:31 一股作氣抵達三叉坑越嶺鞍部,達陣成功,H447m。若直行往東柑腳山,右下深庫佛寺,取左行後寮仔,雙泰產道11K。
15:43 循水圳路而行。
15:45 過大魚池水塘。
15:50 沿水田路過,小水泥橋。
15:52 腐朽的小木橋,小心通過。
15:58 大平38號,往後接水泥產道,H405m。
16:00 叉路右上大平39號民宅,取左下。
16:01 上坡路經大平41、31號,一戶兩門牌。
16:02 叉路,右往紫音蓮舍,取左下。
16:08 後寮仔福德祠,H133m。
16:09 接上雙泰產道約11K處,取左行,右往虎豹潭。
16:29 過大平登山口雙泰產道約9.9K。
16:31 過總爺祠。
16:34 叉路口,右往芊蓁坑,續行。
16:42 過破子寮福德祠。
16:45 泰平一鄰叉路,左上大樟嶺(辭職嶺)古道,取右行。過此不久搭上北聯隊友的車回早上停車處,結束此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此區在陸測部的日本古地圖上,有二條東西向的舊路,一是通過豎旗山的北稜到張家莊古道,此處附近原有個「大湖尾」的聚落,因而暫稱為「大湖尾古道」;二是由溪尾寮橫越過北勢溪古道到南豹子廚附近的「豹子廚舊越嶺路」。2006.9.2和30日,北聯隊分二次由灣潭古道打通了竹子山到中心崙,形成了一個完美O型古道登山健行路線。當時突有奇想豎旗山、灣潭古道、烏山古道,何不也來個O型路線有多好? 所幸在11/8登網形山和豎旗山連稜,意外得知有條溪尾寮下張家莊的舊路。今日利用此舊路,循西北稜打通到豎旗山,沒想到這二年來的夢想居然成真。目前新路的開通,一改以往單調的登山途徑,現由網形山新登山口或張家莊過來,可作不同路線的登山組合安排。待來日再打通北稜路,亦和北勢溪古道O型連走。總之,此新路線的開通,對往後的登山者可說是一項歲末的最佳饗宴。



日期: 2008/12/27
天氣:陰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許俊仁、郭文龍、柯一鴻、
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林春滿

紀錄: 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50 雙泰一號橋後壽山宮牌樓前集合。
08:00因較早到達遂往雙泰一號橋前,左側直行有明顯的山徑前往一探究竟。若往下溪路,有泰平地區最古老的「鯉魚山土地公廟。」
08:09 進入山徑後路況良好,沿料角坑溪而行,過廢棄的水圳,附近有崩盤,小心通過無礙!經小段芒草林,接上產道,往左前一看,居然是料角坑橋。由此直上可去崩山坑古道往柑腳,左往北勢溪古道,右出雙泰產道柑子店。原路退回。
08:25 隨後北聯隊伍到來,車停雙泰二號橋,往前行下水泥階梯上民國四十六年建的和平古橋,H373m。
08:52 過橋後,經溪尾寮1號左側產道步行,到達第二叉路取右,往左有一戶民宅。
09:11 到達豹子廚舊越嶺路口,附近有烏山23支48電話桿。根據日本陸測部古地圖,往下穿越過北勢溪古道可到南豹子廚山,往上有明顯的路跡,今日北稜線擬由此下來。
09:35 過小水泥橋,拍照留念。
09:48 抵朱家廢棄古厝,23支111電話桿休息,H540m。原本擬由下方路23支125電話桿,闢稜上豎旗山。之前聽簡老生說這裡也有路上豎旗山,遂改由此上山。
10:20 由古厝右上方循舊農耕路而上,一開始就遇倒塌桂竹林,一路清理大費周章,續上有層層廢棄梯田,沿梯田旁石階路而行。
11:30~12:30 往後石階路突然消失,往右進入難纏的芒草林,硬開而過,下廢棄梯田,一路直行到底有泥濘地下綠竹林叢,附近留有的水管。此處駁坎太高上不去,稍往後退上駁坎,又是一層的梯田,續往右行到達山邊,往左上出現一階接一階的石蹬,過大片綠竹林叢,取右闢稜而上,到達主稜空地午餐。江隊長釘上新指標牌:後往溪尾寮古道約30分,續往豎旗山約60分。
12:34 寬稜路,路旁發現一保安林水泥柱。
12:45 雜木林,推進速度頗快,下鞍部,H685m。
13:31 上陡稜路,H771m。
14:00 二度進入寬稜路,通過小段芒草,終於到達豎旗山,又稱灣潭山或大湖尾山,三等三角點 NO.946m H814m。西北稜新途徑大功告成,2008年歲末最佳的饗宴,往後要連走網形山、灣潭古道、烏山古道,將不是夢!
14:40 續闢北稜路,往下行多雜木林遮蔽,主稜判斷不易。偏離主稜原路退回,找到正路。
14:54 續行,要下乾溝。北稜線,地圖標示為一寬稜路,原本以為一路推進到48號電桿,應該不致於摸黑。實際上不然,途中有些小的地形,地圖上並未標示,這時剛好下起了霧雨,看看時間不夠,江隊長決定原路退回。
15:17 回到豎旗山,往網形山方向續行,取左下烏山農路,H487m。
15:45 下山路陡峭濕滑,小心翼翼慢行,接上烏山農路水泥路盡頭,附近有一大水塔。由此續探大湖尾古道,不過舊路似乎已經消失難尋,原路退回。
15:55 循水泥路下行,途中遇李伯仁兄的吉普車,恰巧今日也要單攻豎旗山。扺叉路上有一石頭厝,大門已深鎖,H604m。取左下。
16:18 烏山農路口,雙泰產道約14.8K,附近有烏山幹67號電桿,H444m。
16:20 扺「埤底福德祠」,民國九十三年重修,H446m。關於埤底地名的由來,簡老先生提到,這裡以昔有個大埤,山路無法這裡過,必須要繞道走竹子山(橫山)那邊,後來埤水外洩,只剩埤底。
16:22「有應公廟」,也是民國九十三年重修,旁有個石碑,碑文模糊不清無法辨識。
16:40 回到雙泰二號橋整裝,不久李伯仁兄也登頂回來了。

相關紀錄:
1.雙溪鄉網形山、灣潭山連稜重勘 2008/11/08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883
2.雙溪鄉泰平「溪尾寮古道→北勢溪古道」O型走 2008/11/22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001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大埤古道為三叉坑銜接崩山坑古道到泰平的一條越嶺舊路,此路江隊長在十多年前曾走過,不過年代上有些久遠,遂有重新踏查之想法。在2008/11/30,曾由反向踏查,但未至「雙溪小築」佛寺,就轉入舊林道,在誤打誤撞下,意外發現舊的「大埤福德祠」。目前由此佛寺以上的古道,路況尚佳,且可觀賞「大埤」遺址,非常值得一遊。在雙溪鄉志記載,「大埤」附近有一山崙,形似鯉魚,有長泰籍柯氏昆仲到此開墾,因地靈而人傑,不久即族盛致殷富。後有安溪籍人來此,竭澤而漁,埤水外洩而涸,下游氣亦斷。故鄉野流傳:「溪頭敗大埤,溪尾敗鯉魚。」自此大埤地區,遂告沒落杳無人住。

建議路線:
可走全段的後寮仔古道至雙泰產道11K,左轉至虎豹潭,由泰平分校轉登溪尾寮山和東柑腳山連登柑腳山下大埤古道,全程約9小時。

日期:2009/01/04
人員:藍天夥伴共13人
天氣:陰有小雨

行程紀錄如下:
08:46 大埤古道登山口,外柑村12鄰產道叉路口上去,有”三叉坑高分46"電桿,續行三叉坑分校遺址後方路邊空地停車,隨後搭隊友的車至三叉坑橋取右路至後寮仔古道登山口。
09:11 循水泥階梯路而上,不久接上寬敞的越嶺路,林蔭蔽天,過路邊放有圓木,可當作椅。
09:30 續行到達江公墓旁,有小段芒草林,多把山刀齊揮,不一會兒砍出康莊大道來。
09:57 抵越嶺鞍部,意外的發現原來路邊埋有一顆民國76年的雙溪水源基石,江隊長將此命名為「後寮仔嶺」。藍天指標牌:直行路往後寮仔、虎豹潭、泰平分校;左上大埤山約120分;後往三叉坑深庫佛寺,取右上東柑腳山約45分,H448m。
10:22 指標牌,後往大埤山,取右續行東柑腳山,H488m。
10:41 再登東柑腳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56m。左下往溪尾寮山約60-70分、泰平分校約90分,取直行沿稜另闢新徑。
11:20 接上舊路,原舊路是採山腰路行進,再迂迴上東柑腳山。先前有山友找不到基石的原因,可能誤認東柑腳山在正路上,實際上是途中分叉路的上頭,若不注意很容易就過頭就直往溪尾寮山,H535m。
11:45~12:35 抵寬稜地,午餐休息,H528m。
13:30 循11/30所綁的路條,沿路清理雜草,終至風孔鞍部,下此鞍部路過陡,江隊長綁上新扁帶。左往虎豹潭、泰平分校、保成坑古道、柑腳山腰繞路;取右走崩山坑古道下柑腳威惠廟,H545m。
13:37 下陡溪溝,H524m。
13:40 叉路口,左上柑腳山,直行仍是崩山坑古道,H517m。
13:51 竹林三叉路口,直下往柑腳威惠廟,後往柑腳山、虎豹潭、泰平分校,取右上東山(外柑腳山);右下三叉坑分校(大埤古道)。
14:24 下濕滑古石階路,小心慢行,不久來到廢棄梯田,沿田邊而行,此時往右一看這不是「大埤」嗎? 原來「大埤」還在,只是現在乾涸了,看似約有二、三分地廣。
14:30 往後路況良好,遇叉路口,發現有舊路條遂取左下,右路不知通往何處?
14:36 過綠竹叢路往左下,經小溪有一小水泥橋,續行又有一小木橋。
14:42 出古道,碰到一高聳的圍牆,繞到前面,原來是一座宏偉的建築,一問之下居然是間佛寺,名叫「靈巖山雙溪小築」,往後都是水泥產道。續沿左上行有一間新的土地公廟,應是大埤新「福德祠」。
14:56 續行過二間民宅,轉彎上坡叉路口,有一泥土路,由此而入觀賞舊「大埤福德祠」,隨後循原路折回,H301m。
15:24 續下產道回到早上的停車處,再載隊友至後寮仔古道登山口取車回家。


相關紀錄:
1.雙溪鄉三叉坑地區古道踏查順登東柑腳山 2008/11/30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138
2.雙溪鄉大樟嶺古道縱走三叉坑越嶺路舊路重勘 2008/12/13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287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傳統的農業社會,人們和土地最親近的神,莫過於土地公廟,所謂的「田頭田尾土地公」。台北縣雙溪鄉居民早期大多以農為主,根據鄉志記載,境內土地公廟就有一百多間,數量之多,讓人嘖嘖稱奇。而其中又以泰平村,居全鄉之冠有19間之多,實際上應超過此數目。這半年以來在泰平地區古道踏查,意外的和土地公廟結下了良緣。今日最主要的目的要踏查大樟嶺古道後寮仔段,並找出料角坑越嶺泰平國小的二座土地公廟。一路走來屈指一算土地公廟竟然達7座,讓人嘆為觀止。

日期: 2009/01/17
天氣: 陰轉晴
人員: 江啟祥 陸適中 許俊仁 魏清海

行程紀錄:
08:23 蘭平千里,雙泰產道8k,斜對面起登。
08:32 叉路口,接上大樟嶺古道,右往大樟嶺(大埤山) ,雙泰產道7K﹔取左往破子寮.泰平。
08:39 循古道腰繞行,過一隘口,再遇叉路,右往東柑腳山稜線;取左下破子寮泰平。
08:51 下蓄水池,往左沿北勢溪的最上游源頭而行,過箭竹林。
09:01 下溪底走小段路,接上古道往上,過拱形小水泥橋過到溪右岸。
09:19 接上水泥產道,附近民宅有高大鐵絲圍住,無法進入(古道的正路應由此過去)。循產道下行就來到雙泰產道約9K處,入口有"泰平一鄰"的指標牌,右側有一廢棄的泥土產道。
09:25 沿此產道前進,抵達古道舊路口,由此往右下去可接先前的民宅,往後古道已被寬敞的產道所取代。
09:29 遇叉路口,取右一探結果來到一處小溪水源,路到此原路退回。
09:39 回到叉路口改取直行,產道縮減為小徑只剩一小隘口可過。
09:51 過此風口,左側又變回寬廣的產道路,但我們不由此而行,而是取直下有些舊石階遺跡,此應為古道正路。不一會兒二路相接,續行扺一蓮花池,往上方一看原來這裡就是「紫音蓮舍」,這時可聽到狗兒的狂叫聲,卻也不見半個人影。往右叉路觀察內有三間的佛堂,應是一處私人禪修的處所。
10:01 續行過一水泥橋,不久來到一處叉路口,往左一看有小橋和石階路,應是古道正路,先取右接後寮仔古道回程再探。
10:05 續行過後寮一號橋,到達「紫音蓮舍」入口,循原路折回。
10:13 回到先前的叉路口,取左行過拱形小水泥橋,橋頭”後寮二號橋”的鄉長”曹正男”題的小字。
10:21 循石階路上有耕作地,再往下行泥濘地,有山豬嬉戲留下的遺跡,一時看不出路來,過此接上水管路,路況良好,沿此而行下到一處民宅卻無門牌號碼,續下有一土角的儲藏室,看似至少超過五十年。續下在此遇到屋主黃老先生,老先生提到這條保甲路(大樟嶺古道),以前經他家門前(大平42號)往大平可說是人來人往。
10:39 拜別了黃老先生,沿產道續行過後寮仔福德祠(1)的後方,經"大平43號"接上雙泰產道11K,入口有個日治時代的郵筒。取右踢產道往虎豹潭,左往紅壇。
10:47 經路旁有應公。
10:50 叉路取左下往「龍鳳宮」舊路,過橋抵曲流上方土地公廟,此廟在雙溪鄉志稱作「後寮仔溪畔福德祠」(2)。
10:58 經民國五十七年後寮橋紀念碑。
11:01 經五姓王公,亦是一有應公廟。
11:03 雙泰產道12K虎豹潭, 亦有一福德祠(3), 目前正在興建停車場。
11:08 廢棄的泰平國小午餐。
12:03 國小左側水泥階梯路,往上一探結果有一"翡翠水庫"的雨量計,原路折回
12:16 繞過左側教室後方,先經一水池,往後有叉路取左又有一雨量計,不過這是"中央氣象局"所屬,原路退回,再往前行又有一叉路,右上往溪尾寮山,取左越嶺路往料角坑。
12:46 越嶺路路跡尚明,只是久未人行雜草叢生,一路整修過去,石階下溪路,抵"料角坑第一福德祠"(4)。
12:55 過料角坑溪古樸小水泥橋,接上產道,入口有”烏山幹11支30”電桿,取右上往”料角坑4號、崩山坑古道”;左往”料角坑橋、壽山宮” 。
13:16 抵料角坑4、5號民宅,遇5號民宅謝老先生指點另一土地公廟,由他家菜園往溪下行,由此而行果然有層層的石階路,不久即看到”料角坑第二福德祠”(5) 。
13:45~14:20 續行下溪路,路徑不明開路又接回產道,在此稍作休息。有幸在此遇到"4號民宅"的謝老先生,此老先生即是謝永河前輩紀錄中的提到”謝阿在” ,本名”謝火在” 。謝老先生在民國60年代剛好擔任泰平國小的校工,對於"辭職嶺"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提供了我們第一手的真實資料。告知"辭職嶺"是在崩山坑古道的往東柑腳風口鞍部上,對於雙溪鄉公所誤認為"大樟嶺"感到不解?
14:25 續下叉路口,右往北勢溪古道;左往料角坑橋、壽山宮,取右上水泥階梯路有一雙溪鄉志作者"唐羽"所撰"雙泰公路闢建懷頌德碑",故事有關保生坑人氏曾任制憲國代簡文發家族的開拓史。循原路折回。
14:53 取左過料角坑橋,再取右經小段芒草林,續行沿料角坑溪行走廢棄水圳路,此有小坍方,最後抵達"雙泰一號"橋前。
14:59 不過橋,沿溪下行,途經右叉路到達"鯉魚山福德祠"(6),鄉志記載泰平地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退回叉路取左循北勢溪下游探路至雙溪河口(北勢溪和料角坑溪會流處) ,原擬由此接往北勢溪古道,發現不可行。循原路退回至雙泰一號橋後壽山宮牌前,續往前壽山宮下亦有一"福德祠"(7),取車回家。

相關紀錄:

1.雙溪鄉辭職嶺,一嶺鬧三包?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285
2.雙溪鄉野奇譚 ~【後寮仔古道→大埤古道】踏查行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678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9/03/22
天氣: 晴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8:01 雙柑公路平水取左有”無量光寺”的指標牌,由此進入, H89m。
08:07 隨後過橋再取左行,將車在路旁開始步行,經民宅遇叉路,取右上行。
08:17 續行抵”無量光寺”門前,取右行,實際上應該是直行路才對。
08:32 經菜園腰繞路到綠竹林,遇叉路口,直行和左行都有路,取左上接上東山稜線路, H191m。
08:43 過新建高壓鐵塔,H229m。
08:45 叉路,直行往外柑腳山1分鐘, 左下無量光寺。續直行抵外柑腳山又稱東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227m, 原路折回。
08:52 叉路,右下接08:32直行路,取稜直行。
08:58 叉路,右下右路跡,取左上。
08:59 循腰繞路,直行似乎有路,可通到大埤古道,待探? 取右陡上稜,H265m。
09:20 抵稜頂,取右行肩稜路中休息,H380m。
09:30 續行平緩山頭,H420m。
09:48 抵地圖上462峰,H440m。
10:08 抵地圖上508峰附近多山林投,H496m。
10:19 下行路抵鞍部,H484m。
10:38 陡上山腰橫切路,抵地圖上572峰,H558m。
11:01 大埤四叉路口,右下威惠廟;左下大埤古道、三叉坑分校;左上崩山坑古道、柑腳山、虎豹潭,小休10分鐘,H443m。
11:17 跨過牛欄走溪溝路,H491m。
11:21 叉路,右上柑腳山,取直行路泰平分校、虎豹潭, H504m。
11:31 風口鞍部, 左上東柑腳山,直行虎豹潭。續下不久叉路,右上山腰路往柑腳山,取右下保成坑古道 H537m。
11:50 保成坑古道一路好行下到小溪,H408m。
11:59 緩上腰繞路有坍方慢行,抵料角坑10.16號一戶有二個門牌, H382m。
12:00 續下第一小多孔橋至第二多孔橋,往右上有路可通柑腳山和憨子坑,取左下料角坑,H372m。
12:04 循保成坑溪而行,經菜園小水泥橋,抵保成坑福德祠,H368m。
12:07 改踢產道至叉路口,左往崩山坑古道、虎豹潭、壽山宮;取右上北勢溪古道,H360m。
12:12 經憨子坑古道口,入口有禁止進入的標示牌 H390m。
12:14 料角坑17民宅,原本和江隊長約在此會合,H377m。再此午餐。
12:37 卻久不見江隊長到來,遂往北勢溪古道前行,不一會兒見到他們的登山隊伍。江隊長今日帶隊走南豹子廚山、北勢溪古道、憨子坑古道、保成坑古道、柑腳山,。由於天氣燠熱,他們先行在途中午餐。
13:14 往後跟隨江隊長隊伍同行,往憨子坑古道。發現自己的相機卻不見,遂往回尋找,終於在17號民宅哪裡找到,往回趕路隊伍已走遠了,抵叉路左為料角坑36號民宅,取右憨子坑,H438m。
13:19 過小木橋, H425m。
13:28 抵叉路, 終於見到戴先生夫婦、 許俊仁,在此道別。藍天指標牌:直行:豹子廚產道北42鄉道、南豹子廚山、料角坑31.33.35號 約10分鐘,取右上保成坑、柑腳山 H420m。
13:42 經舊電線桿路 再遇叉路右下路往保成坑(接12:00 第二多孔橋) ,取直上柑腳山、 北42鄉界,H494m。
13:56 循稜而上抵平坦地,H529m。
14:08 叉路,左往北42鄉道黃德宮,右往柑腳山,H588m。
14:15 叉路,右下亦可往保成坑,取左上柑腳山,H579m。
14:18 叉路,右往風口鞍部,取左上柑腳山,H581m。
14:27 柑腳山,二等三角點 NO.1150, H615m。一路上追趕卻不江隊長的隊伍,事後他們告知在13:42叉路下保成坑10.16號轉保成坑古道。
14:32 續行叉路無指標牌,右下風口鞍部,取左下 H612m。
14:35 叉路,右下威惠廟,取左下柑腳城山(下坑山) 約120分, H583m。
14:39 一路陡下, H557m。
14:48 路旁金毛杜鵑,H549m。
15:06 陡峭山頭,555峰。
15:25 稜轉西北行 下石壁抵鞍部, H482m。
15:35 抵540峰,H543m。
16:08 經504峰下鞍部,H460m。
16:25 十字鞍部,左往下坑,右下崩山坑古道無路條,取直行往下坑山,H384m。
16:38 橫切上山頭,循稜而下,抵叉路,直行下坑山2分鐘,右下上坑口。取直行,H384m。
16:40 柑腳城山又稱下坑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348m。原路折回。
17:11 陡下路濕滑,循溪而行經菜園,抵柑腳43號,H160m。
17:13 續行出鐵皮屋,此為上坑口抵42鄉道,取右下柑腳威惠廟,H121m。
17:28 柑腳威惠廟,H119m。
17:54 續踢產道到平水,終抵早上停車處取車回家。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下坑古道往昔為柑腳、中坑、盤山坑居民通往下坑、憨子坑的一條舊路,此路在北42鄉道開通後遂告荒廢。此條古道的資料除在民國七十年代謝水河前輩攀登北豹子廚山紀錄中,留下一些隻字片語外,此區在登山登料庫中仍是一個處女地。今日取石階路而上,實際上應已偏離了古道路線,不過卻也意外發現了”下坑舊聚落”,由此打通到柑腳山的新途徑,為往後的山友由威惠廟藉走崩山坑古道登柑腳山,另一個不錯的下山O型路線。

日期: 2009/03/28
天氣: 陰有小雨
人員:江啟祥、陸適中、鄧達春、許俊仁、郭文龍夫婦、
葉淑梅、柯一鴻、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林春滿、
記錄:mori

行程紀錄:
07:50 柑腳威惠廟集合,沿北42鄉道(雙坪公路)前進,遇叉路取右往盤山坑,左往下坑。
08:14 抵中坑古道口 ,H157m。
08:16 沿新建產道而下,遇叉路直行往中坑古道,取左行過水泥古橋 H146m。
08:19 叉路取右舊中坑護管所, H145m 往後無路原退回,叉路取右下過斷水泥橋。
08:30 爬上斷橋直行看見上方的水圳路上切,沿水圳取左行 H144m。
08:37 此圳為”長源一圳” , 續行過水泥橋 H144m。
08:42 過柑腳50號民宅 H146m。
08:45 出北42鄉道約27.5K處,左下叉路即往盤山坑 H144m。
08:56 取右上踢公路,過”下坑一號橋” H151m。
09:01 北42鄉道27K處, H156m。
09:08 北42鄉道26.5K處, H164m。
09:09 過”下坑二號橋”,H166m。
09:11 過”下坑三號橋”,H174m。
09:14 下坑第一福德祠(雙溪鄉志:下坑中游福德宮), H195m。
09:23 下坑第二福德祠(雙溪鄉志:下坑內福德宮), , H225m。
09:26 北42鄉道約25.5K處轉彎處,由此"下坑古道"開始踏查,可發現舊路遺跡 H236m。
09:44 沿溪邊而行,這裡層層的廢棄的梯田 H251m。
10:24 續上梯田上種有不少芭樂樹,由此而入遇上濃密芒草林,此段砍路頗為辛苦,出雜木林下溪至雙溪口,在此一時找不到明顯路徑,就在此刻發生隊友”柯一鴻”不慎失足滑倒,而右手受傷之憾事,隨後由”郭文龍”陪同下山救醫,H273m
10:59 由雙溪口右上探路,此為泥淖的廢梯田,路況甚差加上駁坎甚高,無此直接上切,只好改往山邊高繞路循造林舊路,經大片香蕉林,往左過溪 H295m。
11:46 過溪後往上行亦是梯田地,由此往左行發現明顯的路跡並有石階,這裡應該才是正路。一路追蹤過去,終於接上先前踏查的路, 原路折回到梯田地,取左上 H292m。
12:11~13:05 上行到達溪溝邊午餐 H318m。
13:12 續上出現大量的石階路,數量之多,嘆為觀止,此路漸偏離溪流,往西南行,H321m。
13:35 抵下坑廢棄古厝聚落,佔地甚廣,約有十多戶,H395m。
14:18 由古厝後方找路不見路跡,只好沿著綠竹林叢之字行上切,此段頗為陡峭接上稜後,又發現了石階路 由此往右下行這裡留有遺棄的”天燈”,原路折回。若由此往南行亦可接上柑腳山傳統路,此路似乎較近, H454m。改取東北行而去亦有石階,往後一路循稜而上,舊路似乎往山腰路而去?
14:53 接上柑腳山的支稜在此稍歇,H557m。
14:57 由此往西南行 終於接通到柑腳山的傳統路,由此往左上柑腳山約2分鐘,取右下黃德宮,H587m。
15:25 經風口鞍部叉路,H581m。
15:29 經保成坑第一叉路,H579m。
15:35 經保成坑第二叉路,H588m。
15:51 抵黃德宮小土地公,北42鄉道 約20.8K, H531m,結束此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幾個禮拜前,中華山岳長青隊、小天下鄭忠政兄,探得了"后番子坑"的礦務基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遂在6月14日帶領本隊前往踏查,並將基石重新煥然一新。今日再度光臨,補足大平林山山徑未清理部分,順探"台灣堡圖"上后番子坑古道主線部份。意外的發現昔日的「武達礦坑」聚落遺址,此聚落雖已荒廢許久,仍可看出當時繁華的景象。后番子坑古道,有如中坑古道般綠草如茵層層的梯田草原,堪稱平雙交界的世外桃源。可順登內平林山、大平林山作O型漫遊,和參觀生態園區,可說是一舉數得,非常值得山友撥空前往。

后番子坑生態園區網站:
http://swcclassroom.swcb.gov.tw/swcb_02/default.asp

建議路線:
由雙溪后番子坑生態園區進入較理想,車可停在主支線會口附近,由此產道至后番子坑支線進入登大平林山.內平林山回程下主線后番子坑10號O行,梯田附近水源充足。

日期: 2009/06/21
人員:藍天隊員共19人
天氣:偶有雨午後轉晴

行程紀錄如下
07:55 基隆經瑞芳走106縣道至十分,於南山社區轉往雙溪,再取左下往平湖森林遊樂區,至內平林山第一登山口停車,整裝後往前步行至第二登山口, H381m。
08:04 至第二登山口全隊集合後開始起登,H365m。
08:16 平台叉路口,右下往后番子坑古道,取左上,H429m。
08:21 先遇叉路往”西步道”,可下大華車站,續上指標牌往內平林山 2分鐘,右走山腰路往大平林山,取上行,H491m。
08:26 內平林山 三等三角點 NO.1117 H502 m,幾近360度好展望,五分山、基隆山、半平山、燦光寮山、草山、雪山尾稜諸山,盡收眼底。
08:47 取右循稜開路而下,沿途多山林投,經小段芒草,接上08:21過來的山腰路,H450m。
09:10 山腰路多岩壁有樹枝可攀,行進並不困難,不時可聽到遠處山羌的叫聲, H407m。
09:45 叉路口,取直行往大平林山,右下往后番子坑古道,此路回頭再探, H401m。
09:52 叉路口,右下往后番子坑古道,本隊6月14日新闢上來的路線,取直行路。
10:05 叉路口,無指標牌,左往地圖上 H430m 大平林山,由此可下至幼坑山南峰,取右下大平林山基點峰(東南峰) H382m。
10:15 扺基點峰 有建設廳礦務補點 NO.2135 H420m,原路折回。若續行往新路尾山。
10:45 回到09:45 往后番子坑古道探路。
10:52 一路下坡過乾溝後改走腰繞路, H331m。
11:04 來到一處舊厝地,這時卻飄起小雨來,稍作休息, H321m。
11:10 續往上可見古厝殘牆,過小溪澗, H349m。
11:12 又有一廢棄古厝,H348m。
11:38~12:43 抵林中開闊地,一時找不到舊路跡,往下稜尋找有新砍痕,遂循此而行,終於接上后番仔坑古道。原本這裡的廢棄梯田,現在卻種上了不少的檳榔苗,於是大夥選擇再此午餐 H291m。
13:02 午餐過後雨勢已歇,取左續下后番仔坑古道,若往右出平湖森林遊樂區。一路而下四周盡是廢棄梯田,行行復行行,扺最新出爐的”后番子坑” 礦務課 NO.283 H190m。
13:21 續行,沿梯田層層而降,出現明顯的牛路,一路追尋過去,路轉沿溪邊,這裡仍是梯田密佈,H171m。
13:26 不久來到溪底,兩岸高聳山丘夾峙,卻不見兩邊有明顯的路跡,這下苦也?遂先往左邊梯田搜尋許久,無功而返! 退回溪底,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13:36 就在這時猛然抬頭一望,溪的右側似乎的舊路痕跡,於是往上一看究竟,原來這裡有間廢棄古厝,頓時喜出望外!既然有古厝,自然就會有出路,這時才放下心來! H160m。
14:26 循此而進,接而連三的大片古厝,讓人驚嘆不已!還有紅磚砌成的,想必這裡以往應該是個大聚落!事後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原是「武達煤礦」的礦場。沿寬敞的路徑一路挺進,此路應是昔日的台車道,一開始頗為行進順利,但後來發現植被越來越濃密,難不成途中有下溪路? 就在這時遇上了大崩壁,於是就順理成章,闢路而下,到達溪底,大夥清涼一「夏」,一解先前的悶熱,H121m。
14:31 過溪後幸運的接上水圳路,沿此而行,路旁亦有廢棄古厝 H121m。
14:36 經小水塘、菜園路,扺后番子坑10號李宅 H120m。根據台灣堡圖先前的路段應是"后番子坑古道的主線",據當地人告知日治時代也是一條「陸軍路」。
14:42 轉踢產道經番子坑古道支線入口,H103m。
14:53 進入后番子坑生態園區叉路口,左往仙公廟,取右出神農橋出后番子坑,轉搭接駁車回平湖森林遊樂區,H86m。

相關記錄:
1.平溪鄉粗坑山連走內平林山、大平林山下后番子坑酷熱行 2006/06/17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304
2.后番子坑古道再登內平林山循平湖森林遊樂區西步道下千階嶺出十分寮 2006/06/24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381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在三年前與好友二人,由大華車站登內平林山縱走大平林山,原想繼續往新路尾山前行下三貂嶺車站搭車。那知過大平林山不遠,便遇高大的芒草林,無法強行通過,當時酷熱難耐的天氣有如今日的翻版,三人因不想走回頭路,所以只好硬切下后番子坑,至今仍是個難以忘懷的經驗。最近江隊長重新踏查后番子坑區域,勾起了我昔日的痛苦記憶,加上前些時日自然永樂的前輩,想由梯田草原上行,卻無功而返。今日將此二路線重新踏查串聯,往後山友參訪此區,可作不同的變化選擇。惟此附近有牛隻出沒,最好能結伴同行。


日期:2009/07/05
人員: 藍天隊員23人
天氣: 晴午後有雷雨

行程紀錄如下:
08:23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園區,過農神橋左側停車場,整裝後出發,直行路往仙公廟。
08:34 后番子坑古道交會處,取右線上行,左線往后番子坑10號李宅,H73m。
08:39 有岩石濕滑,小心緩下溪! 再沿溪溯行小段,隨即取右,不久又往左陡上,H77m。
08:48 經古樸石造土地公廟,已被清理的乾淨,H114m。
09:03 連過二處小梯田,山谷中行進,天氣悶熱難耐,大夥看來似乎意興闌珊,H159m。
09:07 扺叉路口,左上平湖森林遊樂區/內平林山,取右開始我們的踏查行,H159m。
09:24 再遇叉路,左可往6月14日新闢往大平林山的路徑,取右續探,H186m。
09:36 綠草如茵的梯田,在此休息吃西瓜,享受難得的涼風! 前些時日自然永樂的前輩,在此附近遇上了牛隻,雙方僵持了許久過不去,不得已轉進繞道而行。今日牛群似乎已經察覺到人馬雜遝聲,來此卻不見任何的蹤跡!
10:14 接續的梯田草原,已成為牛隻快樂的澡堂,來到接近山緣邊寬廣的梯田草坪,往上行發現廢棄已久的古厝,退回;往右行有明顯的路徑,這不是我三年前下后番子坑的路徑嗎? 再取左上行,H215m。
10:25 續行有右叉路可往仙公廟,此路待探。直行有一民國78年完工建造的許公墓,由其旁循稜闢路, H227m。
11:13 上稜路,有舊路底可循,惟久未人行,路跡相當不明,找路大費周章。就在這時發生嚮導陳金城兄,不幸遭受到蜂隻螫刺到頭部,一時無法起身之情事。經過一段休息和敷藥後,看似已無大礙! 江隊長幾經思量,最後決定繼續前進。
11:43~12:32 扺離大平林山下約80公尺有處小平地,午餐休息! 不久居然下起雨來,隨後雨勢漸至加大,還是趕緊提早上路吧!
12:48 超陡路加上傾盆大雨,考驗著登山者的毅志,好不容易到達大平林山有一建設廳礦補 NO.2135,H420m。遠處的雷聲,依然隆隆作響,打斷今日原本要闢稜往新路尾山的想法,只好原路退回,留待下次!
11:31 回程陡下坡,山路變得更加的泥濘濕滑,走來戰戰兢兢!如履深淵!如履薄冰!許久終於來到往后番子叉路上。
14:00 續下竹林路,附近地圖上有個舊「頂雙溪煤礦遺址」,無暇去探。由於路況良好,一路不知不覺就下到產道上,路口對面有后番幹28的電桿。左往仙公廟,取右往后番子坑生態工法園區。在此巧遇三位山友,告知我們已踏查完成的路徑,趁早前去應不至於摸黑。
14:35 回到神農橋前,取左下溪清理一番。隨後轉往園區內的大正拾一年(1922)的福德祠,祠內有深具哲理的門聯:「福田宜種德,正氣自通神」。回家路上,帶領隊友前往東內平林山下的福德廟,不知什麼原因,此廟已上鎖,且土地公不知去向? 道別了山友,順道一探竹寮坑往牡丹的產道,意外發現路旁有間「竹寮坑福德祠」,補照留念。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9/07/26
天氣: 晴午後有雨
人員: 50多人

行程紀錄如下:
08:52 扺雙泰產道12K前,車開進右側的新建停車場。
09:09 停好車後,走到斜對面,進入虎豹潭風景區,旁有間香火鼎盛的福德宮,H389m。
09:12 沿步道而下,遇叉路若往右過水泥樁面對則是「虎豹潭古道」,取直行往北勢溪的上源行。
09:17 叉路,右往虎豹潭營地,這裡的有個深潭實際上才是真正的虎豹潭,一般遊客誤以為前面石床部分就是虎道潭,取左上有藍天指標牌寫道:往「樓仔厝古道」,此路為日治時代大平地區警官巡視的兩條重要的保甲路之一。
09:48 到達太平21、22、.23、24號的簡姓人家。此地原為樓仔厝,據說是昔日大平地區的傳奇人物,「曹田」蓋給細姨的房屋,已不復存在,在此稍作休息。(按曹田,曾因協助日人討伐土匪有功,擔任過大平區長、雙溪庄長)。
09:56 往左下古道倚溪開鑿,小心貼身慢行,下菜園路,聽到狗叫聲,這裡便是大平26號賴宅,H414m。
10:03 由其宅下通過,不久過一小水泥橋,往前不遠又有一拱型橋,此為民國68年建的「樓仔二號橋」,這裡有個叉路,取左上行,若往右到四叉路口,可接上先前的「虎豹潭古道」。
10:11 走石階路,又有一個叉路,往左大平21-1號,取直行山腰古道。
10:20 此古道實為台灣堡圖上虎豹潭往內大溪古道的正路,去年來此附近踏查,因未找到,本以為此路已經崩燬。沿途可見零星的杉木林,古道亦緊鄰溪崖而建,居高臨下俯瞰北勢溪上源美麗的旖旎風光,H428m。
10:43 接上四叉路過來的「虎豹潭古道」。
10:58 沿溪旁廢棄的梯田而行,兩旁的野牡丹花朵已凋謝,有些可惜! 踩石過溪,到對岸。
11:04~12:01 經泥淖梯田地,來到大平10號的附近水泥橋,此午餐休息。橋下溪畔,大夥在此享受難得的泡腳之樂。這裡是個重要的四叉路口,往左過橋往大平山;右往大平10號;後往虎豹潭;直行往「合流口小瀑布」,H465m。
12:16 取直行往北勢溪更上源的流芊蓁坑溪,到達「合流小瀑布」,因久旱未雨的關係,氣勢大不如前!
12:19 過溪後,路一分為二,右股溪流可往三方向山,取左股溪流而行,續行又有一叉路往右亦可通往三方向山,仍採取直行。
12:44 這裡的溪谷,因更接近溪的上源,淺淺的灘流,美不勝收,悠游其中,乃人生一大享樂也! 連續左右涉溪數次,取左往上過鐵柵門終於接上大平28號過來的山徑,再取左行,H481m。
12:59 來到芊蓁坑產道,這時天空已是烏雲密佈,在此稍作休息後取左下。
13:02 轉彎處,取左上踢造林路,右出雙泰產道約9.5K。
13:16 大平山下四叉路口,今日不上大平山,左下接10號前水泥橋,取前行紅壇,H527m。
13:25 這時下起雨來,換上雨衣,不過雨勢不大,遇叉路口,右下紅壇,取左下。
13:33 造林路盡頭,大平20-5號,右出雙泰產道約10.1K處,取左行水泥路,H442m。
13:46 水泥產道盡頭鐵皮屋,沿水管路而行,經大平21-1號,往後接上早上過叉路取右下。
13:50 回到早上的「樓仔二號橋」前,取左行。
13:54 過「樓仔一號橋」拱型橋,上到四叉路口,取右行往虎豹潭,直行回到大平10號水泥橋。
14:08 雨勢未歇,無暇欣賞河岸風光,不知不覺已來到虎豹潭過來的第二水泥橋。
14:13 經橫山登山口過第一水泥橋,後有一明治甲辰年(1904)福德祠,來過幾次多未曾仔細觀察建造年份,6月2日Tony兄果然眼尖注意到。
14:25 續行右下又有一福德祠,此土地公廟很容易被錯過。
14:36 過欄水泥樁,回到虎豹潭入口,結束這次悠遊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新路尾山,瑞芳鎮和雙溪鄉交界的冷門山岳。近幾年除少數山友由竹寮坑採單攻的留下紀錄外,從大平林山或頂坑山縱過來紀錄寥寥可數。本隊自貫通內平林山和大平林山連稜後,興起繼續打通到新路尾山的想法,加上若能串聯附近的古道,往後登臨此山,應可增加樂趣,不會索然無味

日期:2009/08/30
人員: 藍天隊員15人
天氣:晴

行程紀錄如下:
08:31 由后番子坑生態工法園區,過神農橋,直行經后番幹28,大平林山新闢登山口,不遠即是「仙公廟」。
08:46 整裝後出發,踢產道,至分叉路,遇到當地人問路,告知右下沿溪路,為昔日的保甲路,此至新路尾較近。因不是今日踏查路線,待來日再探。遂取左上行,再遇叉路,直行后番子坑3號蔡宅,亦可通往大平林山。取右下過水泥橋,先前右下路,應可在此相接。
08:55 此處小橋流水,山谷景色幽美,仿如世外桃源,往右上方望去有間華麗的別墅。別墅的主人,對於我們這群不速之客,表示不歡迎之意,幾經溝通,勉強放行。沿其宅後產道盤旋而上,到達產道盡頭。
09:06 轉為泥土路,此路雜草叢生,經一番清理,頓時浮現出寬大的路面,經一儲水池,應是下方別墅的取水用處。
09:25 續行產道崩坍成為小徑,往後看似無路,遂取右上稜,又接上另一條產道,此產道從右方延伸過來,是否是先前產道途中有叉路過來,就不得而知? 往左行扺產道盡頭,在此休息。今日燠熱難耐,大夥的戰鬥力,已消去大半。加上素有的「自來水廠長」之稱黃明石兄,今日去帶領哈哈隊,一時間供水吃緊,泡茶量大為縮減。
10:41 休息完畢後,進入芒草山凹地,鑽身進入由此硬切上稜,鞍部處接上正路,左往大平林山,取右往新路尾山。
10:59 來到另一處鞍部,往右下應是昔日往仙公廟的舊路,看似已經荒廢,取直行路。
11:08~12:13 來到竹林叢下空地午餐,享受難得的習習涼風。本隊於7/25日由仙公廟,經后番子坑3號上大平林山,本想一舉光復到新路尾山,無奈此路段久未人行,所耗費的時間,超乎我們的預估甚多,至此已下午四點多,為安全起見,不得已原路折回。
13:03 午餐過後,大夥的已恢復高昂的戰鬥力,今日無論如何一定要到新路尾山。一路上零星殘破不堪的路條,每隔許久才見一條,找路修路頗費時間,下至一處鞍部。
14:11 在先前路徑上,已可看到近在呎尺的新路尾的山頭,原本以為很快就會抵達該處。其實不然,此稜脈在此轉個大彎,由此到新路尾山還要經過一個山頭,糟糕的!盡是密不透風的桂竹林,加上颱風過後七零八落橫落一地,鑽行期間又悶又熱,真是苦不堪言!為理出路徑,讓人砍到精疲力竭,手腳俱酸! 多虧,力臂驚人的曾仁傑兄作先鋒,硬是殺出一條路徑來! 終於突破重圍抵達新路尾山 有殖產局圖根補點 H315m。地上留有藍天舊指標牌 92.08.24。
14:28 下稜路有涼風吹佛,緊跟著賤腳隊(姜榮盛兄)的路條,下到一個寬廣的鞍部,往後就不見路條,應是被當地人給拆光了!
14:37 往左行過一舊厝地,上稜路,來到十字叉路口,此處無指標牌,左往新路尾,右往竹寮坑,取直行往頂坑山。
14:42 沼澤地,此處昔日應有口池塘。續行除可往頂坑山外,亦可接上本隊7/19日所新闢往牡丹尪子崙的舊保甲路。
14:47 循原路退回,沿沼澤的邊緣而行,由此往上越嶺。
15:09 接上先前往竹寮坑的舊越嶺路,取左下。
15:21 下去最後農家,無門牌,大門深鎖,在此聯絡雙溪計程車司機簡先生。
15:37 開始踢產道到竹寮坑,經竹寮坑幹50叉路口,有一右上的水泥路,續行。
15:41 來到竹寮坑產道越嶺點,路口有竹寮坑幹42,左下牡丹下坑,取右下竹寮坑,簡先生已在此等候多時,搭上其車轉往后番子坑仙公廟取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以往由新路尾山縱走大竹林山出雙溪車站,多都由平林休閒農場(原慈暉農場)下山。今日將此路線延伸至中正隧道前,以便山友往後前往雙溪車站搭車方便。目前已剩下大竹林山下牡丹-竹寮坑越嶺鞍部這一小段,近日內會前往清理,如此雙溪縱走十分或大華就能全線貫通。

日期:2010/03/21
天氣:晴
人員:共19人

行程紀錄如下:
08:30 雙溪車站過中正隧道後,不遠右側有一水泥車道,此今日的新登山口 H31m。
09:00 循水泥路進入,這裡有幾戶頂坪的民宅,走到盡頭,穿越農圃地。向老伯請教有關如何到達前方的電塔? 經其指點,續行轉為廢棄的梯田路,長滿雜草,有些泥濘,過此轉入溪澗路,溯行小段,往左上走寬大保線路,不久進入竹林,往上爬到第一座電塔:『菁桐-雙溪 第083號』H76m。
09:08 續走保線路山腰中繞行,路況相當良好,到達第二座電塔:『菁桐-雙溪 第082號』H76m。
09:19 續探保線路終點,有一舊厝遺址,有石階路往下,此路已偏離主稜,原路折回 H81m。
09:29 不遠處有一往左上的舊農耕路,循此往上探行 H75m。
09:33 通過大片的綠竹園,往後已無路徑。只好之字行往上闢稜 H106m。
10:09 發現舊路痕跡,沿跡追蹤,來到一處山頭下方空地,大夥決定在此稍作休息 H208m。
11:00 直上山頭遇難纏的山林頭,只好稍往左行竹林間有山腰路,過此山頭。對面出現一黝黑的山峰,兩山間隔著一道深不可測山谷。此山並非大竹林山,大竹林山還在後頭。循稜慢速推進過芒萁區,抵達第三座電塔: 『龍門-深美線 020號 98年3月建設」』,是一座剛建不久尚未通電的電塔 H220m。
11:12 通過小段芒草路,接上『平林休閒農場』的寬敞的環山步道 ,沿此步行來到一大空地,有指標標示往『健康亭』。
11:28 由空地往左行有路徑,於是就好奇前往探行,遠方可見一電塔,此路亦是保線路,此保線路一路往下,離大竹林山越來越遠,只好到此為止,折回先前空地午餐到12:37。
13:26 往右上看似有路跡,砍開之後出現寬敞的路徑,此為十多年來慈暉農場時代所開闢的環山步道,當時是條康莊大道可直達大竹林山頂。不過近幾年來由新路尾山縱走過來的山友寥寥可數,路徑早已荒煙蔓草。循此舊步道慢速清理,隨後進入桂竹林,此段費力不少 H294m。
13:44 出桂竹林後,頓時豁然開朗,原來已到大竹林山 三等三角點基點 NO.988 H303m。往左行10公尺亦有一鑛務課基石 NO.863。
14:26 續下行亦是難纏的桂竹林,橫七八豎擋竹去路,清理頗費周章。過此通過檳榔園,就下到產道路上,對面有竹寮15高分24電桿,往左有指標往『牡丹玄元宮』 H247m。
14:50 來到產道才發現,下錯路線了! 應往走往牡丹竹寮坑越嶺鞍部哪一線,只好將錯就錯,往右循產道而下,經過盧宅,就來到竹寮坑-牡丹的越嶺公路,取左下 H134m。
15:12 經過二座土地公廟,到達竹寮坑口,往左走雙柑公路 H49m。
15:28 經坪林休閒農場大門 H44m。
15:46 回到早上的新闢登山入口。

相關紀錄:
雙溪采風行 (一):大竹林山、柑腳山、內平林山、上內平林山踏查行 2004/03/07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6660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0/04/25
天氣: 陰涼
人員: 約70多人

行程紀錄如下:
08:58 后番子坑生態工法園區牌出發。
09:04 過神龍橋左轉產道至番子坑古道主支線分叉口 H76m。
09:27 往右走支線,不久過溪到右岸有一廢棄木屋,再往左過溪,沿途有廢棄的梯田,鑽過牛柵欄,到達石造土地公 H128m。
09:31 經一處廢棄梯田草坪 H158m。
09:43 過二處通往內平林山叉路,抵綠草如茵的梯田草坪,旁有不少的油桐花綻開,大夥在花下吃西瓜,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H230m。
10:05 續上過一溪溝,可見層層而降的梯田草坪,走梯田上端繞過廢棄的許宅古厝,下行穿過竹林,來到寬敞綠油油的大梯田草坪,由此上頭望去,盡是滿山遍野的五月雪,煞是美麗!
10:09 有叉路,右往仙公廟出后番幹28電桿,取左上稜線路 H236m。
10:33 續行不遠又一叉路,右可往后番子坑3號亦可出仙公廟,取左上經許公墓,一路上稜抵山腰小平地,稍作休息 H366m。
10:59 續上陡坡路,大隊人馬塞車耗時,終抵大平林山 有一建設廳礦補NO.2135 H420m。不遠有右叉路可往新路尾山,取左稜線路。
11:20~12:15 過一往后番子坑的左叉路,往前行片刻有一開闊地,在此午餐休息。
12:18 又經一往后番子坑的左叉路 H404m。
12:53 走山壁腰繞路,到達山林頭環繞的內平林山 有一三等三角點 NO.1117 H502 m。遠方的五分山、基隆山、半平山、燦光寮山、草山、雪山尾稜等諸山,一目了然。
13:05 下至平湖森林遊樂區涼亭休息 H426m。
13:46 續下走后番子坑古道,梯田檳榔園,有叉路左可接回12:18叉路口,取右下 H289m。
13:57 叉路口,左下古道支線,往右走主線路 H206m。
14:07 過溪溝,到達后番子坑山 有礦務課 NO.283 H190m。
14:31 續行,沿廢棄梯田層層蜿蜒而下,路往右沿溪邊而行,路面泥濘有些難行。下溪濕滑慢行,往右接山徑通過「武達煤礦」的礦場。沿寬敞舊台車道而行H132m。
14:53 下岩壁過溪轉走水圳路,經廢棄古厝,扺后番子坑10號李宅,H103m 。
14:56 踢產道回番子坑古道主支線分叉口。
15:10 回到早上后番子坑生態工法園區牌。

相關記錄:
1.平溪鄉粗坑山連走內平林山、大平林山下后番子坑酷熱行 2006/06/17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304
2.后番子坑古道再登內平林山循平湖森林遊樂區西步道下千階嶺出十分寮 2006/06/24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381
3.平雙交界的世外桃源~內平林山連走大平林山下后番子坑古道新路徑 2009/06/21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8711
4.后番子坑古道右線梯田草原上大平林山新途徑 2009/07/05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8824
5.雙溪后番子坑上新路尾山下竹寮坑舊路勘查行 2009/08/30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9469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