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雙溪山區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北市雙溪區平林地區的開發,始於嘉慶年間由連元喬和何厥所組成的「九股二十四佃」招佃入墾,因開拓初時此處森林密佈,地勢平亢,故稱為「平林」。其境內左岸近雙溪市區,稱為「外平林」,現屬平林里管轄,右岸鄰柑腳地區,稱為「內平林」,現屬上林里管轄。而位於平林里境內的東和步道,完成於民國99年10月16日,路分A、B兩段,A線長1200公尺,B線長1100公尺,全線總長2300公尺。其名稱取自於昔日的此處的「東和煤礦」,此礦場原稱為「東發煤礦」,在民國35年原由徐火木所經營,至民國56年,轉讓給王振德,改稱為「東和煤礦」,往後到民國63年復轉于陳國忠,改稱為「東莊煤礦」。不過當地人仍稱為「東和煤礦」。

       由台二丙線(基福公路)約18.5K附近涼亭,其旁有一「樂活雙溪」風車水車,由此產道步行進入,看到A線指標牌往左進入水泥路,通過第一往左岔路,續行第二岔路,直行往上水泥階梯路,途中木棧橋左岔路三不取,到達頂點再繞行回來往下,有一分岔路,暫稱岔路四,續行到達指標牌:前往停車場/景觀池,後往步道A/木棧橋,由此退回到岔路四,往左下回到岔路二,再折回到岔路一,繞上行出岔路三,再往上回到先前指標牌,這次續往前行,哪知水泥路相當的濕滑,好不容易回到停車場,其左側有個紅磚建築物,應該是以前東和煤礦的卸煤櫃,前方即是個景觀池。總體而言,A步道沿途風景乏善可陳,加上鋪設水泥化步道路面相當濕滑,可想而知會到這裡登山健行應該是少了又少。

      走完了A步道心裡難免有些失望,那就到B步道看看情況如何? 由停車往前行幾度就看到看到B步道入口,往右行一路沿溪上爬,到達頂頭有座涼亭,此處可展望整個平林地區風光,隨後路轉下行途中有個岔路往右通到一處民宅,此路面更加濕滑,幾次差點跌倒,只好壓低身子小心慢行,好不容易回到停車場前,幸運在路的右側上方有間古樸石砌的福德廟,大概是此行的唯一收穫吧! 今日原想去一探「東和煤礦」情況,但不得其門而入。下山後聽步道入口民宅的阿婆說,此坑口原位於土地公廟上方,現已經坍方填平,如此聽來有些可惜! 

      以目前「東和步道」使用的情況,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為另一條「蚊子步道」,若將它能串連到大竹林山 ,我想也許還能帶來一線生機?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蝙蝠山 海拔252公尺,上有一圖根點,因山形酷似蝙蝠展翅模樣,故而稱之。在民國74年雙溪鄉長洪進益,在鄉民的建議下於山頂上設立了一尊國父銅像,自此改名為逸仙山。蝙蝠山,另有一「枕溪山」的稱呼? 此命名來源不詳? 待查。不過一般雙溪人習慣上還是比較喜歡稱作蝙蝠山。

        由雙溪老家展望蝙蝠山,模樣極為逼真,且旁還有兩座小蝙蝠山相稱。今日心血來潮,二十多年沒上蝙蝠山,不知蝙蝠山變得如何? 於是就迫不及待驅車前往,將車停在「逸仙山風景區」旁的鐵道高架橋下。由此開始步行,經過「明天宮」,是一座祭祀關聖帝君的廟宇,穿過廟的左側護龍,踏上嶄新的木板步道,通過菜園地,即見到「逸仙山登山步道導覽圖」,往左上行轉為水泥階梯步道,階梯步道有些陡峭,爬了了十分鐘到達0.5K的里程樁,續上「逸仙亭」稍作休息,這裡可以看到整個雙溪市區和名剎聖南寺,再走十分鐘就到達中山瞭望亭,亭的上方立有國父銅像,前方廣場上水泥柱的上方,基石豎立在哪裡。爬上了瞭望亭,四周的風景果然不同凡響,擁有360度的好風光,雙溪和瑞芳交界的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雪山尾稜的荖蘭山,隆隆山、福隆山及柑腳諸山,還有雙溪河口盡收眼底。

       飽覽的山光水色,轉由另一路下山,下山階梯路面狹小,小心慢行,走石壁山腰路,來到「觀海亭」,觀海亭實際上沒有任何展望,不要說是看到海,連看到下方的雙溪溪河都成問題,至於為何取名為「觀海亭」就不得而知,往後轉下行過1.5K里程碑,不久又接回到步道口。

          逸仙山步道,是條輕鬆的健行步道,繞一圈大約1小時,不過上頭的廁所已髒亂不堪,荒廢無人管理,是此行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4.5參加中華山岳藍天隊活動,首站清理工作為「頂湖土地公廟,由雙泰公路約5.2K進入後,不一會兒功夫即見到該土地公廟,該廟建於光緒12年(1886),至今已超過130年,有精美花紋燕尾式屋脊,為雙溪百年土地公廟中難得一見。ec30fcc504c1c43654b50c2ea8a27051.jpg     「頂湖屬丁子蘭坑烏塗窟庄,位於昔日雙溪通往大平保甲路上,在【雙溪鄉志】將此段稱作「烏塗窟古道」,後因雙泰公路開通,偏離原古道路線,使得此廟除當地人外少有人知。而烏塗窟(烏土壑)庄,該庄首見於1897年《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地圖,境內除「頂湖」,尚包括「鹿窟」及「下湖」小聚落,此處土地多為連泰和墾號所有,昔日這裡茶園廣布,並種有大菁,農民生活尚屬富裕,因此才有能力建此華麗之土地公廟。

a38551143a6b2c912528bb96105283fa.jpg(上圖:1897年《日治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地圖 已標示烏土壑即烏塗窟,近頂雙溪的料角坑即寮角坑,卻未見苕谷坑地名)

         拜訪了土地公廟後,續沿著公路到約6.1k處苕谷坑山登山口。而「苕谷坑」開發,始於清嘉慶22年(1817),當時連歧山由艋舺移至此處開墾向三貂社番土目五合陞已仝眾番耆白番等,承租「寮角坑」一帶山林埔地,範圍「東至大尖山分水為界;西至崙分水為界,南至盡水烏泥挖(烏塗窟)分水為界,北至大溪為界」。該山林埔地原稱為「寮角坑」,可能連員外到此開墾後發現滿山滿谷盡是蘆葦花,因而改稱為「苕谷坑」。嗣後廣置田宅專心墾務,設連泰和墾號成為三貂首戶,並建了雙溪有名【泰和樓】。而【苕谷觀瀑】列為雙溪八景之一。2773b6643a002bcc0902a405b75a2379.jpg(上圖:1904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地圖 已標示出苕谷坑地名烏土壑(烏塗窟)及料角坑(寮角坑)地名卻消失)

        由登山口進入後,一路除草到分叉路口,左下有路可通大瀨、外崩山、清水橋彎穹站,其旁有個乾涸埤塘,走上行路過465峰後斷稜,轉腰繞路過450鞍部,續上來到苕谷坑山 三等三角點 No.1039 海拔479M。此基石約在1903年為測量技手名為久保茂吉所埋設,至今已120年。山頂往右有路經水管路可通麻竹坑山,並可展望五分山到姜子寮山連稜及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等山,循原路下山。回到登山口往下至5.2K開車到約7K處有個【福興宮】土地公廟午餐

cbe1c717797ca4181885c63b9e664c41.jpg         江隊長臨時加碼走「大樟嶺古道」,大樟嶺古道為昔日雙溪通大平之重要保甲路入口約在7.4K有個雙溪鄉公所「辭職嶺」的解說牌,剛上不遠處可見一座明治四十二年(1909)建造的石砌福德祠,續上來到大樟嶺,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515M,又稱「大埤山」。走下坡路土路,往左分叉路,可通8K「蘭平千里」續行又有右分叉舊路可往後寮仔嶺、東柑腳山      e2198aceb63ad3fa14e876787fa355d2.jpg        往左行路面寬敞約6尺保甲路,不久即一新建「大埤」壩堤,2月27日來時埤塘為滿水位,今日幾乎乾涸見底。續行遇分岔路,左下有舊路往雙泰產道9k到破子寮,通過一人工鑿痕之風口,經「廣欽禪林」禪院,續走水泥產道,再取左下過舊小板橋接回保甲,經一民宅上方菜園地,過小處芒草林,循此來到「大平42號」黃宅,續下公路11K後寮處,幸運攬到車回到大樟嶺附近取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5/9/6

天氣

人員:獨自一人

注意事項南勢坑溪為大台北水源特定保護區範圍,到此請勿汙染水源,並將垃圾袋走,因要過溪多次最好能另外再攜帶一雙溯溪鞋,此河面寬廣下雨天請勿前往。

交通基隆到暖暖走基福公路(台2丙線)約16K附近(灣穹),右轉三叉坑產道接7.4K處雙泰產道續行到17.5K,再右轉彎潭福德廟(5公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方向山了無新意還是宛如初見?

     三方向山,海拔620公尺,又稱大溪山,三等三角點一一二六號,位於新北市雙溪區、貢寮區與宜蘭頭城鎮大溪交界處的一座山峰,係屬雪山山脈。山頂為芒草,腹地不大,但展望絕佳,有360度的展望可遠眺橫山、鶯子嶺、窖寮山、灣坑頭山、桃源谷、五分山、燦光寮山、草山、中央尖、薯榔尖等山峰。

       當一座名不見經傳,芒草、箭竹充斥的山頭,已經來了幾十次,下次你還會再來嗎保持《宛如初見》的新鮮感並不容易,隨著來的次數越來越多,即產生經濟學上所說的邊際效用遞減,因為你已經孰悉周遭的一草一木、山川景色了,讓人覺得了無新意、毫無悸動可言但隨著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不同景色,和不同的人相聚同行,自是一種緣份,你說不是嗎?

尪仔嶺山路蜿蜒,有如人偶上天

       尪仔嶺,有一顆山字水泥柱,當地人俗稱「土地公鞍」,有百年以上福德祠,祠柱聯刻:「天地千古在,日月萬年光」。貢寮鄉誌記載:「山嶽名,在大牛埔之西,地屬境壤極南鄉界,早年有張氏、郭氏墾於此。日據時期曾有二架軍機,先後撞山嶺峰;其後,日人於此立慰靈碑。」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