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堡圖顯示,往昔大平(今泰平)到內寮和大溪之間,曾有一條越嶺古道,此古道因通過三方向山腰下,所以稱作三方向山古道。此三方向山古道,顧名思義是通往大平、內寮、大溪三方向的道路。在大平部分,古道又可分為主線虎豹潭主線,和紅壇支線。但從紅壇過來古道,台灣堡圖實際上並未標示,亦可獨立稱作紅壇古道。兩線過芊蓁坑上源水泥橋會合後越過三方向山北稜鞍部,腰繞接往尪子嶺。主線至尪子嶺後可右下內大溪,可出(外)大溪,左下往內寮,通往貢寮。支線則腰繞睏牛山下、經鹿窟尾尖,接上另一條大溪蕃薯寮越嶺內寮的古道,二條主要的古道形成一個完整內寮、大溪、大平的昔日重要的交通網絡。其中在尪子嶺和鹿窟尾尖、蕃薯寮山附近,現還留有土地公祠,可見證昔日古道的歷史。

日期: 2008/04/19
天氣: 陰雨
人員: 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7:16 由基隆出發,還是陰天。往雙溪至貢寮已是細雨綿綿。到了貢寮取右循往桃源谷指標牌的產道而行。
07:14 經尖山窟叉路(往右不取)、吉林派出所,到達獅山叉路(往右不取)小休。
07:29 續行過大山鉧叉路(往右不取),經龍山園。抵叉路直行往赤皮寮不取,取左行桃源谷、吉林國小。
07:30 在遇叉路取右往內寮,直行往桃源谷、吉林國小不取。
07:46 循內寮(尪子嶺)指示牌,途中有叉路皆不取,過3.5k里程牌,不久即是內寮127號,產道最後民宅。由民宅右側有三路,左路:應是通往睏牛山之路;右路:路不通,取右中路為昔日越嶺古道,H351m。
07:57 越嶺路最近少人行,為路跡還算明顯,過小溪,H356m。
08:22 尪子嶺,有藍天2008.04.12 新立解說牌 山字水泥界樁 H435m。新立指標牌:左往睏牛山約50分、鹿窟尾尖約80分,直行越嶺舊路往內大溪此段已不通,新路往右一點再取左下。有新立指標牌:往大溪川約30分,大溪車站約80-90分。取右上往三方向山。
08:35 經過芒草、箭竹混合林,此段較易迷路,再綁上一些路條,H483m。
08:51 陡上拉繩,雨天黃土路濕滑,H556m。
09:05 過密箭竹,此處在第一次登三方向山,在此鑽行十多分鐘才找到路。現在已經被砍出一條明顯的路徑來,再補上一些路條。續上 三方向山,又稱大溪山 三等三角點 NO.1126 H620m。仍是陰雨濛濛不作多留,在下方樹枝上釘下指標牌。
09:19 叉路,左往橫山、三分二山,取右下丁蘭山,H612m。
09:33 大平尪子嶺越嶺鞍部,H573m。先往左大平方向,剛開始路跡尚明,可見到一些石砌路跡,往後不見蹤跡。根據堡圖的顯示,古道先腰繞後再切往溪谷,不過往下路不易找路下切點,下次應由大平過來找路,成功率可能高些。
10:12 回到鞍部,往尪子嶺下探。
10:41 往尪子嶺似乎最近有人探過,剛開始路跡相當的明顯,不過好景不常。往後就沒有路跡,抵一處疑似叉路先取右腰繞路,往後已雜草蔓生無法再行。退回叉路,取左下行路,過溪溝,(336216 2762482),此溪溝應該是07:57的小溪的上源。
11:02 往後出現廢棄的梯田,(336279 2762504),此梯田約有三、四層,H488m。心想居然有人在此耕作,就有下山的路,說也奇怪,居然找不到下山路。其中有發現台灣莫士登山隊的舊路條。梯田旁可下至先前小溪溝的下游,原本以為循小溪旁應有小徑可下山,結果並沒發現。若從梯田直接往下切相當的陡峭,似乎有些不可能。只好原路退回鞍部午餐。
12:36 往三方向山前進,途中發現往左山腰路,決定一探,H548m。
13:09 山腰路好行,似乎是以前登三方向山的舊路,到達一處寬敞空地。往後就路跡不明。舊路似乎由空地取右切往三方向山。因不想再登三方向山,只好改取直行路,此處為稀疏的箭竹並不礙事,過小水池( 336918 2762282),H566m。
14:10 過小水池後發現方向不對,原路退回空地,再取左下行,下行路不久即遇到陡峭的危崖,只好沿其邊緣而行,結果又接上先前小水池過來的路。由此進入開始鑽行過密箭竹。此密箭竹就是早上09:05那一片,終於接回傳統路,H604m。
15:02 回到內寮127號民宅,取車回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