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坑聚落,根據雙溪鄉志記載:「道光末,安溪籍來此開墾,多張姓居,分為水尾與水頭,各奉土地公祠一座。大正間有戶二十一,人口一百二十五人,以山耕為主。」中坑古道,位於昔日通往淡蘭古道的捷近路上,清代安溪販(商)古道聯絡柑腳和盤山坑的一條重要的舊路,其資料僅見於民國七十年代謝永河前輩登枋山坑山的紀錄中,略有簡單的文字描述,往後近三十年未有其他資料可供參考。到了民國六十年代這裡還住有二鄰的人家,不過自廢耕後,居民分紛紛外移。目前只剩下中坑2號一戶民宅。由於此處資料闕如,在踏査上幾無前跡可循,但卻出乎意料之外,其舊徑仍保存著相當的良好,且沿途有綠草如茵般美麗的梯田草原,是一條非常值得懷古和踏青健行的優質路線。
◎安溪茶(商)販古道,根據「噶瑪蘭廳志」紀事上的記載,約形成於清道光年間,由茶販無意中走出一條非官方的淡蘭古道。其路線為:「頭圍砲臺-石空仔山-鹿寮(一名待牛寮)-大溪-大坪-雙溪頭-水返腳(今汐止)-艋舺(今萬華)。」其中大坪(今泰平)至雙溪頭(今盤山坑)段,此路線除了可能東路由泰平過崩山坑經柑腳到盤山坑外,本人和江隊長認為更有可能是走西北路由憨子坑到中坑頭鞍部下盤山坑。其理由是一為此路線比前述路程更加縮短,二為中坑頭鞍部,有間大正十一年翻修的「福安宮」,又稱「水頭土地公」和大正元年八月五日所建「方向碑」刻有「北頂雙溪行;南往闊瀨行;西石碇行」。同時在八月三十一日往盤山坑的古道的途中,北聯隊又發現另一座大正十三年(1924)的「福安宮」。除此之外中坑、盤山坑向來為泉州安溪人的地盤;有別於柑腳是漳州人的居住的區域。在當時漳泉械鬥的時代中,安溪茶販(商)行走在偏遠的山區為安全的考慮下必經過自家人的區域,因而推測其正路應由中坑頭鞍部到盤山坑較為合理。至於中坑頭鞍部,因位於四方古道交通的要衝,其重要性不可言語,尤其到了日治時代其地位更加顯著,遂建立一座「方向碑」以玆紀念。


注意事項:
此處梯田草原,有牛隻出沒,最好能結伴同行。

建議路線:
1.中坑古道左右線O型。
2.盤山坑古道、枋山坑山O型或中坑古道O型。
3.崩山坑古道、柑腳山、北豹子廚山、中坑古道O型。


日期: 2008/09/06
天氣: 晴天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鄧達春、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
郭文龍、柯一鴻、曾仁傑、葉淑梅、黃福森、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柑腳威惠廟集合,走雙坪產道,再取右往盤山坑方向。
08:07 抵林務局中坑護管所舊址,入口外柑腳高分電桿#45,由此取左順產道下中坑溪,此溪中正在整治當中。
08:16 過溪後有叉路,往左猜測應是中坑古道,取右續上產道。
08:25 中坑2號民宅,江隊長詢問中坑古道近況。原路折回,途中有叉路取右。
08:36 經鐵皮工寮通過果園,發現此路無法越到溪的對岸,只好折回至中坑古道正路往右上。
08:53 循古道前進路徑相當寬敞,沿途有不少的柚子園,路的左側發現有一土地公廟。此廟在雙溪鄉志稱:「中坑福德祠」,昔稱水尾土地公,看似年代久遠,但實際年份已無法辨識。(鄉志記載:修建明治三十八年(1905))
09:04 續行古道路徑崩塌,過溪踏石到岸,往後路跡仍然明顯。
09:13 再度越溪到左岸,有個彷彿鹿堀坪般的大梯田草原,大夥在此休息片刻。
09:35 循草原而上,有牛隻活動的遺跡,過溪到右岸,仍是一片梯田草原。循此溪的支流而行,突有陣陣異味衝鼻,往溪一看原來這裡有條死牛。續行過小水池,取右循溪溝而上(中坑古道右線),往左仍是梯田草原(中坑古道左線)。
09:52 循溪溝路上稜,來到一處小梯田草原。
10:11 續行經第二處小梯田草原。
10:30 抵第三處小梯田草原,由此梯田下溪溝,循坑谷而行,隨後又繞回到原先梯田處休息。判斷方位,最後還是決採坑谷路線前進。
11:10 過一處竹林叢,往後坑谷路有些崩塌,只好往右上高繞,再後過到的左側,續行一點發現已無路可進,遂直接切往上稜,此稜線路頗為陡峭。不久即接到往盤山坑古道的路上,改取右下行,左往中坑頭鞍部土地公、枋山坑山。
11:14 遇叉路口,左下盤山坑,取右下。
11:17 抵一寬敞的梯田草原。一部分人在此午餐休息。另一部份人則續沿梯田盡頭往下探路。
11:28 一路上路跡明顯,此路應該才是古道正路,先前硬切上稜路並不是。沿途可見只剩殘壁的石頭古厝和寬闊的梯田草原,最後下到10:11第二小梯田草原。綁完路條後循原路折回到11:17的梯田草原。
12:02~12:53 享受北聯隊前輩的所帶來豐盛的午餐。
13:00 往11:14叉路,取右下往盤山坑,一睹北聯隊8/31新發堀出土地公廟,此廟雙溪鄉志並未記載。經我們再次清理的結果,清楚見到該廟建於大正十三年(1924),名為「福安宮」,拍完照後。循原路往中坑頭鞍部。
13:25 一路上古道路況良好,經一墳墓遺跡。
13:51 到達梯田草原叉路,續行往中坑頭鞍部的福安宮、方向碑,取左下探中坑古道左線。
14:02 又是一處梯田草原。
14:19 路旁石頭古厝矮牆遺址。
14:34 古厝遺址,留有一高大的門牆,門前則是一大片的梯田草原。
14:57 往下續行,過溪到右岸。
14:59 往後是層層下降的大梯田草原,此處佔地非常遼闊,爬山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嘆為觀止!
15:15 過溪到左岸,仍是梯田草原,不過面積較小。途中驚見幾隻水牛出現,經我們吆喝,最後卻躲得無影無蹤! 已沉寂近30年的古道,一路有綠草如茵和美不勝收的梯田草原風光,實際上要感謝水牛們的每日例行公事的鋤草活動!
15:30 接上09:35的叉路。因要躲過死水牛的異味,不走原路回去。而是直接往下行,再過溪到右側,溪的兩側都是梯田草原。
15:35 回到09:13的梯田大草原。往後循早上來的路原路折回。
16:23 抵登山口,整裝後取車至雙溪車站旁香味小吃店,感謝北聯前輩豐盛的晚餐。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雙溪鄉志記載:「丁子蘭坑,居民多從植種茶或種稻。日據臺初,有戶一百一十三,人口六百餘人,有陳、簡、詹、邱、鄒諸姓氏」。其溪水清澈,山色清蔥,為雙溪八景之一,素有「蘭溪消夏」的美譽。丁蘭谷古道,是丁子蘭坑居民往來芊蓁坑的一條舊路,古道大致沿溪腰繞而行,沿途山光水色,風景秀麗,行走其中不禁讓人滌盡俗慮。不過自從90.01.24 江隊長帶隊以來,大約有五、六年鮮有人行,使得古道漸至荒廢,有鑑於此,遂有重新整理的想法。所幸08.24 李伯仁兄,意外從丁蘭山循古道舊路出山,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無形中對我們踏查計劃注射一劑強心針。由於這幾年颱風帶來的災害,使得部分古道的山徑有所流失和改變,和當時所記憶的情況差異甚大,因而在判斷上難免有所偏誤。在誤打誤撞情況下,卻也踏出另一條丁蘭谷古道的副線,如此主線和副線O型走,一來可免去接駁的問題,二來可增添變化和樂趣,非常值得撥空前往一遊。

日期: 2008/09/20
天氣: 晴
人員: 江啟祥、陸適中、許俊仁、鄧達春、郭文龍、柯一鴻、 魏秀琴、林昌欽、賴素嫣、林春滿、范姜美容、張譯、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往柑腳的隧道口集合。
08:10 走102縣道過雙溪高中,往貢寮方向。右轉舊路至丁子蘭坑,再右轉經幾戶民宅,過橋直走產道,遇叉路有右上雙泰產道約3.6K不取,取左下二次過橋經老農夫農場,再右上至產道盡頭,原雙溪國小丁蘭分班舊址,占地廣闊,停車方便。現為為鄒家民宅,H165m。
08:27 整裝後,循先前產道往回走,過丁蘭生態園區步道第一登山口,續下有間石厝,丁子蘭坑47號,拍照留念。
08:34 抵步道第二登山口,由此取右進入,沿丁子蘭坑溪而行,H140m。
08:43 至步道盡頭往後不沿溪續行,轉為右上接第一登山口過來的路,改取左行,H167m。
08:51 廢棄的泥土產道,路面寬闊,踏石過溪,在此遇到一位當地人,詢問有關通往芊蓁坑的路況,H158m。
08:57 上坡路過路邊大石,取其左側而下,第二次過溪,H159m。
09:03 古道石階路明顯,路旁的右側有顆丁子蘭坑 鑛物課基石 NO.288 H160m,經過江隊長一番的清理後,頓時已換然一新,大夥迫不及待的全體拍照留念。
09:30 過廢棄古厝,已剩底牆,H236m。
09:34~10:05 下小溪休息,一路上悶熱,在此吃西瓜和泡茶好不快活,H236m。
10:24 續行,有往右下叉路,取山腰路,往後路跡不明,遂往下行”土石流乾溝路”,接上先前右下路,此路為正路,H264m。
10:30 取左行下廢棄的梯田,路旁遺棄的鐵製水塔,H252m。
10:37 梯田盡頭已無路,遂往右下走溪溝路,過溪到對岸,H246m。
11:16 循溪旁稜線而上,有些舊的耕作遺跡。續行,遇一大片山作旱田層層而上,H298m。
11:25 找到一處平坦旱田沿左而行,到達盡頭已無路。再取上走山腰平行路,有舊路痕跡,H298m。
12:06~13:05 遇路坍方,遂切往上稜路,隨後腰繞再取左下接上舊路痕跡,抵丁子蘭坑溪的上源午餐休息,H333m。
13:16 開路上稜,又見層層山作旱田,H375m。此旱田的最上層已是芒草林無法通過,遂沿左側田的邊緣而行,舊石階路下方為丁子蘭坑溪的最上源。
13:39~14:05 續上過溪到左側,來到民宅的雞舍,此處已圍上網無法通過。遂取左沿溪溝而上出絲瓜棚,再往右走菜園路,抵達大平27號民宅休息,H418m。此處住了一對年邁的盧姓夫婦。等候多時盧姓夫婦終於出現,問起此古道的路況,告知自從芊蓁坑產道開通以來,已二十幾年沒有走過。江隊長曾在90.01.24 帶隊走此古道出丁蘭谷,在此還留有指標牌。今日上來之路雖非正路,但沿途可見耕作的遺跡。時候不早了,原路退回,今日的重點就是將正路找出來,這樣就才算功得圓滿。
14:12 叉路取右,往平坦廢棄梯田,續下亦有路,但路跡不明,遂原路折回。(事後郭文龍兄,在下方正路發現石階,追蹤而上,發現居然可相通),H401m。
14:23 退回叉路口續下,至竹林叢叉路取右下發現羅大哥以往留下的舊路條,此路大多被雜草給覆蓋,經我們清理之後,石階路一一浮現。古道大致沿丁子蘭坑溪上源,水平腰繞而行。
15:24 此處伯仁兄在08.24紀錄中的溪谷。不過他由此”溪谷緩慢下行,旁畔有竹叢、舊墾地等”。而我們卻過溪續上走平坦廢棄梯田,H324m。
15:30 叉路口,若取右上伯仁兄在紀錄中有” 廢棄古聚落,尚稱完整的石厝群”,續行可通往丁蘭山,取左下不明顯路跡,雜草茀茀。
15:58 過廢棄的水塔,有水管一路伴行,終於接到早上”土石流乾溝路”。
16:55 續下,扺丁子蘭坑基石稍作短暫休息,隨後經步道第一登口回到鄒家。由其家的右側的路也可出丁蘭谷,然後轉左上接雙泰產道3.6k,由此回雙溪車站旁香味小吃店,感謝北聯前輩的豐富晚餐。


參考資料:
破子寮山、芊蓁坑古道、丁蘭山、丁子蘭古道與大埤山-滄海桑田的古厝群迷航之行 by brownlee 2008/08/24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096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8/09/27
天氣:狂風大雨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5:35 由水田林道登那結山,此路線已想了很久。薔蜜颱風來臨前夕,看看新竹還天氣不壞,早晨4點多起床,決定轉進。基隆出發,走國道三下竹林交流道,往竹東方向走120縣道經內灣、尖石。
07:23 過尖石後仍採直行(勿右轉過橋),至約35.5K左經新樂大橋進入水田部落,改走竹58縣道,循往鴛鴦谷瀑布指標牌行駛。(到達內灣時,還太陽微露,心想好兆頭,那知一到山上天氣全變,這下苦也!)
07:32 約3K處過水田大橋後,右轉水田林道支線約1.6K,轉彎處右側有鐵門。此鐵門已用鏈條被鎖住,僅可容機車通行。回車於下方找空地停車,附近有間名為鴛鴦谷休閒農場。
07:46 整裝後往回走進入鐵門,此林道全長3.61公里,大致已舖成水泥路,H633m。
07:54 經馬武督山、蓮包山登山口,H654m。
08:05 經外鳥嘴山第一登山口,H733m。
08:18 路面整修,這裡留置有一怪手,H778m。
08:20 經外鳥嘴山第二登山口,H784m。
08:21 經坍方地,路面已清除H791m。
08:42 取右下路有路條下至水田(拉庫)溪底,途中可看到對面白鍊般的瀑布,此處應為鴛鴦谷瀑布的男人瀑布。據資料說明,還有「女人、勇士和玉女」總共有四大瀑布。
08:45 轉彎處往右有路條,似乎是往「鰻潭」。舊資料說明:鴛鴦谷早期以「鰻潭溪谷」聞名,並有一珠廉瀑布,此瀑布現有人稱作「鰻潭瀑布」,是否是四大瀑布的女人瀑布? 因未實際探訪就不得而知。
08:47 續上,路的左側也有路條進入一看,遠方樹林間隱約也可見到一座瀑布,是否就是勇士和玉女瀑布?原路退回。
09:05 續上過小溪往後林道轉為泥土路,H945m。
09:23 扺廢棄工寮,裡面還停有一機車,H1028m。
09:28 穿越小段茅草林,抵林道盡頭有一開闊地,H1038m。
10:00 轉右上山溝小徑,到達頂端後上方有大片岩壁。
10:02 取左行,此處岩壁連綿不斷,經路旁大斷木頭。路徑多亂石,並不好行。
10:13 上方出現一巨大斜坡石壁,蔚為奇觀,H1100m。
10:23 抵叉路口,有藍天指標94.04.15:左往那結山約100分,右往貴妃山,取左行,H1130m。
10:31 上稜山凹有不明顯叉路,立有指標通往關西鳥嘴山和那結山。有疑似獵徑交叉來會,取右續上稜。
10:57 循稜而行,注意取左下走腰繞路,過滑石到最低處。此腰繞路路條並不多,補充路條。
11:27 腰繞路面狹窄,加上有上下起伏,使得行進不快。遇小溪,此溪水因今日下雨的緣故,水量頗大的,H1232m。
11:34 過溪到對面,再沿溪邊而行,由此取水帶至那結山午餐,頗為理想。脫離了溪流,續往上稜中突然狂風大作,雨勢加劇,本想放棄登頂。心想颱風在家閒閒無事,何苦來此? 但「既來之,則安之」。 抵叉路,有藍天指標:左往關西鳥嘴山約90分;右往那結山約40分、尖石鳥嘴山約2.5-3H;後往水田林道、鴛鴦瀑布,取右上,H1300m。
12:01 再遇叉路,有紅色的指標牌:前往那結山;右往貴妃山(無立基石) (尖石)內鳥嘴山 李棟山;後往竹頭角山 高繞山 (關西)外鳥嘴山,取直續上,H1445m。
12:28 往後鑽箭竹林經一小山頭,隨後下鞍部,即抵復興三尖老么 那結山 二等三角點 NO.1532 H1520m,第三次登頂。第一次從嘎色鬧,第二次從大灣,每線各有特色。也許下次從榮華或內奎煇上來也說不定。此時短暫風雨中的寧靜,看看遠山多嫵媚,靜坐其中讓人豁然開朗、滌盡俗慮。循原路下山。
14:07 本想走往外鳥嘴山O型,下山途中又是風又是雨。 只好下水田林道回到那結山、貴妃山叉路口。
14:37 回到廢棄工寮,雨已停了。
15:33 出林道鐵門,回停車處,居然出起太陽,難得這麼早打道回府。


相關紀錄:
1.那結山連走拉號山:一條讓人回味無窮的桂竹林大餐路線 2005/12/18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4421
2.由嘎色鬧登那結山 2004/02/14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5561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在9/20丁蘭谷古道踏查後,經當地的耆老告知,這裡還有一條通往大埤山附近的往昔出入大平的舊路,後來查閱台灣堡圖果然證實有此路線,引起我們高度的興趣。此舊路除了兩地聚落通行之用外,還兼具著迎媽祖遶境的功能。遠在雙泰產道13K的大平壽山宮的媽祖廟,成立於清咸豐十年(1860),是雙溪鄉第二古老的廟宇。百年以來這裡每年舉辦迎媽祖遶境活動,都是由丁蘭谷抬轎進來,循古道至雙泰產道約8K附近,現有個「蘭平千里」的展望台附近,再走到壽山宮。有時因路途遙遠,會在途中搭建一個臨時的宮壇,媽祖在此待上一夜,隔日再到壽山宮。這就是在雙泰產道9.9K 附近會有「紅壇」地名的由來。此古道後因民國七十年代,雙泰產道的開闢,而告荒廢。今日踏查的結果,雖因部分的路段因山崩而多所流失,無法完全依照舊堡圖所示,但也相差不遠。若近日內由大平27號,循527峰另闢新路過來,如此能和丁蘭谷古道,形成一個完美的O行,非常值得撥空前往。

日期: 2008/10/5
天氣:晴
人員:踏查人員加上丁蘭谷消遙遊的隊員人數眾多

行程紀錄如下
08:43 抵丁蘭生態步道第二登山口,由此取右進入,沿丁子蘭坑溪而行,H140m。
08:56 步道盡頭右上接第一登山口過來的路,改取左行。
09:06 循廢棄的泥土產道過溪。
09:08 過後大石分叉路,取其右上,若左下丁蘭谷古道。
09:50 上坡路路跡明顯,扺一層接一層的山作旱田,循田埂找路。
10:05 取左沿溪谷邊上行。
11:12 仍是山作旱田,H305m。
11:24 上方有土石崩塌,此處一路上可見舊石階路,自此不見其蹤跡,H322m。
11:34~12:30 抵大平台,此仍是廢棄的山作旱田留下的傑作,不過已是雜草叢生,大夥附近清理一番,就此午餐,H345m。
12:54 往後無舊路痕跡,循稜緩上開路,過竹林叢附近應該有住家下寬稜,H390m。
13:20 續上接上主稜,稜下有明顯的山腰路(看似舊古道路),往後路面變得寬大看似像高速公路,(此處應是古道往後擴寬的結果)。
13:44 接上雙泰產道,附近有三叉坑高分144電桿,續下一點可登大埤山,H485m。
13:46 雙泰產道約8K「蘭平千里」展望台,今日提早收工。原要從「啞吧嶺」下大茶園到鄒家,只好待來日再探。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8/10/10
天氣:晴偶有小雨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紀錄:
09:15 基隆出發,早上原想走北宜高速公路下坪林,沒想到太晚出發塞車改下新店交流道,走北宜公路,一路上車輛稀少, 到達48.2K左轉入尖山湖產道。
09:42 過美山佛祖寺,往後道路4K有崩塌折回至尖山湖4號旁停車,往後行有藍天指標牌: 刣牛寮古道 四堵戰備道 風空子溪山鞍部 約180分2008.01.15,H353m,由此進入。
10:05 柳杉木上稜處,H497m。
10:20 平坦地,H600m。
10:32 小瀑布,H605m。
10:36 第一次過溪,刣牛寮溪上源,H606m。
10:39 廢厝地,此處路跡不明找路,H609m。
10:49 再度過溪澗,H626m。
10:58 第三次過溪澗,H651m。
11:04 第二小瀑布,H672m。
11:08 第四次過溪澗,H686m。
11:37 第五次過溪澗,H729m。
11:45 第六次過溪澗,H834m。
12:03 稜上空地。
12:14 已是雜草叢生找路,來到叉路口,藍天指標:左往風空子溪山10分、北宜古道20分;右往四堵山 2008.01.15,取左行,H899m。。
12:25 芒草山頭 風空子溪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908m。
12:32 接上北宜古道,右下四堵戰備道,取左行,H869m。
12:43 下風空子鞍部,芒草水溝路,至過小溪,H850m。
13:06 古道上第一小瀑布,H829m。
13:20 古道上第二小瀑布,H808m。
13:25 過小溪,H826m。
13:43 平坦地,H856m。
13:46 過小溪澗,H858m。
13:49刣牛寮鞍部,大正十二年一月專賣局造林地 NO.4,直行往胡桶、梳粧樓山約150分,後往風空子溪山約80分;往四堵戰備道5.4K約90分。右循稜往鶯子頂山約70分,左下刣台牛寮、尖山湖約90分。取左下,H845m。
14:07 幽美山徑,路況出奇好,山稜下坡路,H751m。
14:34 此路徑寬大好行,一路緩下,H661m。
15:03 過刣牛寮溪,好在溪水不大,踏石而過。
15:07 尖山湖14號,H482m。
15:13 接上尖山湖產道取左,H473m。
15:17 回到停車處取車回家。

更進一步的資料: 可參考本人的湖桶古道和北宜古道探討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8/11/08
人員:北聯隊等23人
天氣: 寒風苦雨

行程紀錄如下:
07:30 雙泰二號橋後叉路口停車。因離會合時間尚早,遂往前過橋約50公尺,取左下有座古色古香的和平古拱橋。
07:40 跨越北勢溪上和平拱古橋,為北勢溪古道的真正入口,橋後立有民國四十六年的紀念牌,上有捐獻人名單,不過字跡模糊無法辨認,拍照後原路回停車處。
07:50 時間仍早,再往前駛至雙泰產道13K附近壽山宮牌樓前,等候北聯隊的夥伴。
08:10 北聯隊的車隊終於出現了,一同驅車至雙泰二號橋,雙泰產道約13.2K。轉搭隊友車輛往網形山新登山口。
08:30 過雙泰產道17.5K叉路,取右往灣潭,若往左可去大溪。前行約500公尺,路的右上方,有間古樸的福德祠,由此闢稜至網形山,H460m。此路線原為崇稜隊,在十多年前,上網形山所走的路線,後因較少人行,遂告荒廢。今日將此連稜重新打通,讓登網形山路線增添變化,可一改從烏山古道十字鞍部原路來回單調的情況。
09:15 今日加上桃園長青隊的林滄淯前輩五人小組,全體共23人。循雜木林稜脈而行,此時天空雖灰濛濛一片,不過天氣涼爽,卻是一個登山的好日子。人多好辦事,一路推進速度頗快,至小山頭H537m。
09:37 續行,路邊多黃藤和可見山豬掘食所留下的遺跡,又抵達第二小山頭,H559m。
10:53 好景不常開始下起小雨,但不礙事。這時高度已超過600公尺,前方烏黑網形山的山頭已近在呎尺,再一股作氣,終抵達網形山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693m。這時雨居然停了,大伙全體拍照留念,並享受豐盛的餐點。
11:35~12:54 烏山古道西段十字鞍部,有藍天89.4舊指標,直行往灣潭山(豎旗山)約120分;左下灣潭約60分;後往網形山約25分;右下烏山 協聖堂,H627m。此時又下起雨來,搭起外帳午餐。林滄淯前輩五人,因有事,午餐過後先行從下協聖堂。
13:25 循直行路往西北稜而上,天雨路滑,步步為營。隨後路偏東北,抵稜上,再轉西北稜,H738m。
13:54 抵800峰,鑽越小段芒草林,H797m。
14:06 三叉路,藍天舊指標,前往灣潭山(豎旗山)約50分;烏山尖約50分;後往網形山約60分,旁有一「山」水泥柱,H812m。
14:59 往後沿稜線上行走,這時雨勢突然加劇,一陣陣的寒風苦雨迎面而來,加上穿梭在層層芒草林,讓人備感辛苦。好不容易終於來到了灣潭山 又稱豎旗山或大湖尾山 三等三角點 NO.946 H814m,此時卻不見基點。經過幾番的搜索,原來已被埋藏在芒草林下,清除了雜草,再度重見天日。大雨中全體合照,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15:45 往回行約4分鐘,取左下烏山農路。一路陡降過綠竹林,沿溪溝路而下,鑽越小段的箭竹林,往後走循平緩的土路,終於接上020烏山農路路底,上方有個大水塔,H760m。
16:29 順烏山農路支字形而下,經一戶民宅卻大門深鎖,續下通過鐵門,接上雙泰產道約14.8K處。再取左至雙泰二號橋回雙溪晚餐。


網形山和豎旗山早期登山紀錄補述:
一、網形山又稱烏山尖山:
1.中華健行登山會,由林其秋夫婦、謝四川、廖鴻演、嚴建甡,在民國68年雙十節,從大溪走內大溪產道,先登三分二山,再由烏山協聖宮附近的農家,循稜登網形山下烏山古道,循原路回大溪,全程約32公里。 
2.同年11月4日,由謝水河、高珍樹、簡聰明等三人,由頭城搭計程車至內大溪下車,開始步行經三分二到土地公廟,再循稜至網形山下烏山古道回大溪,全程約20公里。其中土地公廟上網形山所走的稜線路,應該和我們今日所闢的路線相同。
二、豎旗山又稱灣潭山:據謝水河前輩的資料,當時上面豎有一面國旗,豎旗的名稱,應該是這樣的由來。
1.中華健行登山會,謝四川.嚴建甡二人,在民國68年3月4日,由龜山下車走梗枋古道至坪溪到烏山,由資料判斷大概也是從烏山農路附近上去,不過直接循稜至三叉峰(750峰)再走灣潭山,直接下山再接回烏山農路,由此循雙泰產道舊路出雙溪,全程約40公里。
2.同年10月29日,由謝水河、高珍樹、吳繼昌,李德芳等四人,由頭城搭計程車至內大溪下車,開始步行從三分二至烏山,大致也是循烏山農路原路來回,由此走溪尾寮出料角坑下柑腳,全程約33公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台北縣雙溪鄉泰平村以豎旗山(灣潭山)為中心的獨立山塊,西臨北勢溪、南隔灣潭溪、東到烏山雙泰產道、北至料角坑、溪尾寮,這一片廣大的冷門山嶽,以往除了灣潭山、網形山、烏山古道西段,有少許的資料外,其他部分幾乎是一片空白。所幸在11/8日北聯隊在網形山、豎旗山(灣潭山)連稜縱走,回程下山至溪尾寮2號民宅換裝衣物。由屋主簡老先生哪裡得知一條昔日從溪尾寮經藤寮坑至張家莊到三水潭的越嶺舊路,單趟只要四十幾分即可到達。此路線對於灣潭山的西、南稜部份的了解,有極大的幫助,因而引起我前往踏查的念頭。今日探勘的結果,此山腰古道路況相當良好,且途中相當水源充足,是條值得推薦的古道路線。若來日再開闢灣潭山北、西北稜,結合灣潭古道、烏山古道,那將又是登山者的另一項福音。

日期: 2008/11/22
天氣: 晴
人員: 獨自一人

08:00 基隆出發,經瑞芳、侯硐、牡丹至雙溪,再走雙泰產道。
09:30 過產道13K壽山宮後不遠即是和平古橋入口,H373m。
09:40 取右下階梯路過和平古橋,橋旁有民國四十六年的紀念碑,H380m。續行,接上13.2K雙泰二號橋過來的產道,此產道往右續行可通到北勢溪古道的入口。取左續上。
09:42 扺溪尾寮1號民宅,阿婆剛好在家,詢問有關通往藤寮坑的舊路。指示由其屋旁左側柏油產道而上,H390m。
10:00 踢柏油產道,遇叉路口,先往右一試,結果鐵門上標示”此路不通”。退回叉路口,取左上行,H441m。
10:06 再遇叉路口,取右行水泥路,H484m。往左不知通往何處?
10:16 沿水泥山腰路而行,路旁有黑色電桿烏山幹23支34,H524m。
10:24 續行,又有黑色電桿烏山幹23支49,H567m。往後轉為泥土造林路。
10:32 造林路底,H557m。取右下路轉為狹小古道路徑。
10:38 經路旁黑色電桿烏山幹23支70,H567m。
10:44 過第一次小溪澗,H504m。
10:50 蔓草中有舊宅基座,續行看似仍有路跡不取,取右下路明顯,H488m。
10:55 出現潺潺小溪流,在此杳無人跡深山中居然有會如此小巧的水泥橋,過橋後山邊有有明顯的古道開鑿痕跡,H477m。
10:58 續行過第二次小溪澗,H487m。
11:10 遇大倒木,勉強從旁通行。往後有出現大片倒塌竹林,大費周章清理一番,無意中發現一條”中華山岳太平隊”的路條,H543m。
11:20 廢棄的土角厝,此屋應該阿婆所說,朱家舊居。朱家現已搬至下面的料角坑,不過有時還會來此整理舊家園,H544m。
11:27 過第三次小溪澗,H548m。
11:39 下坡溪溝路有些坍方,一時看不出路來,不過路旁可見黑色電桿,告訴了我此為正路無誤。不久離開小溪溝,取左接上古道,路中電桿烏山幹23支137,H521m。
11:48 過第四次小溪澗,往右穿越小段的芒草林,H473m。
11:55 抵烏山24號陳宅,在這偏遠深山中還住了一對年邁的夫婦,好心邀我去用餐,並告知此離三水潭不遠,H467m。
12:11 謝過陳家二老後,循其家菜園路續下,來到一處多孔橋。頓時陷入五里霧當中,此多孔橋看似不像三水潭的那座,H351m。
12:21 過多孔橋之後,沿水泥路而行,接上產道。往前一看,終於了解原來這裡就是張家莊。在灣潭古道上左往夢潭,取右行往三水潭,H352m。
12:25 到達廁所,此處來過多次,路況熟悉,快步轉往三水潭。
12:38 到達三水潭,又稱作「雙溪口」,北勢溪和灣潭溪會流處,此處有一新舊的兩座福德宮。左往黑龍潭、闊瀨,取右下先過灣潭溪的多孔橋。
12:53 沿此而型再過北勢溪的多孔橋,通往料角坑。
12:58 遇叉路,若取左上往豹子廚越嶺路,往右經紅色屋宇料角坑38號,鐵門已經敞開,通過無礙,下北勢溪古道。
13:14 古道越嶺點,H364m。
13:19 過第一木橋,H339m。
13:28 小瀑布,連日下雨水勢磅礡,H328m。
13:36 過第二小木橋,木橋已毀,H346m。
13:44 中正斷橋,原先接通的木橋,已不知去向,下橋過溪,H352m。
13:52 經料角坑26-1號,H383m。
13:55 叉路口,2008.01.27藍天指標牌:右往:壽山宮、雙泰公路約25分;直行:往保成坑、料角坑、泰平國小;後往:三水潭、北勢溪保甲路古道,取右行經料角坑17號,H387m。
13:59 過多孔橋,過橋後取左行,H358m。
14:28 回到雙泰產道和平古橋入口,取車回家。


後記: 二星期後(2008.12.07) ,再和江隊長去走溪尾寮古道,因到達雙泰產道13K壽山宮的時間尚早,遂先到處晃晃,過牌樓是雙泰一號橋,往左有下溪的路,看似路況尚佳,遂就前往一探究竟,結果無意中發現一座小土地公廟,拍照後原路折回。等了很久,仍未見到江隊長的車隊,所以先轉往雙泰二號橋停車,因而先行去和平橋,當上到料角坑的產道時,才看到江隊長的隊伍已經來了,於是就原路退回。發現他們隊伍卻往我先前的土地公廟的方向出發。原來江隊長,也要找土地公廟。而這個土地公廟雙溪鄉志稱作「鯉魚山福德祠」。根據記載:「剙建年代,可溯於黃總大坪移墾時期,列南境大平第一福德祠」。也就是說是大約在道光年間就有,年代應超過一百五十年,泰平最古早的土地公廟,另外鄉志也提到第二福德祠,就在其對面的壽山宮下的福德祠。溪尾寮是泰平村最早開發的地方,難怪壽山宮和二座最古老的土地公廟都在附近。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往昔雙溪鄉三叉坑地區,通往大平(今泰平)的舊路有二,一路為大埤越嶺路,路由舊柑林國小三叉坑分班,經大埤柯宅後方山路上崩山坑古道,再下虎豹潭可到泰平;另一路為三叉坑越嶺路,或稱四分子、後寮仔古道,路由三叉坑橋附近叉路,往右經四分子到後寮仔,抵雙泰產道11K附近,再往泰平。今日踏查的結果,大埤越嶺路已大部分為產道所取代,使得古道感覺盡失,此行途中雖走錯路,但卻意外訪得「大埤福德祠」。三叉坑越嶺路,此古道路況極佳,但兩地接駁極不方便。因此建議可連走溪尾寮山、東柑腳山、柑腳山下大埤越嶺路,兩登山口步行約2公里,是條值得推薦的古道健行路線。

日期:2008/11/30
人員:獨自一人
天氣:晴午後轉陰

行程紀錄如下
06:30 基隆出發走經瑞芳、侯硐、牡丹至雙溪中正路(102縣道)。
07:48 取左過隧道往雙柑公路(北38縣道)至彎穹附近,再取左入三叉坑(農北雙014)產道,H85m。
07:49 過清水橋,取直行路,若往左可去大瀨,H72m。
08:02 循產道而上至三叉坑橋。根據地圖的研判舊柑林國小三叉坑分班,已經騎過頭了,原路折回,H160m。
08:21 至一處民宅問阿伯,告知在前方外柑村12鄰的叉路。遂轉往此路口有”三叉坑高分46"電桿,取右上開始步行,此就是大埤舊越嶺路,不過現為柏油產道所取代,H129m。
08:30~09:04 上行不久即有一舊廢的林道,好奇往右一探,途中叉路取左有明顯的路徑,一路追蹤過去,路底有山林耕作的遺跡,此路不通,只好原路回叉路口。
09:22 再沿產道蜿蜒續行,爬坡路真是又熱又累人! 途中又發現一廢棄林道,於是決定取右由此進入。若續行仍是產道,H292m。(其實產道路才是正路)
09:25 意外發現一座雙溪鄉志上提到但未找到的「大埤福德祠」。心想既然有了土地公廟,應該是古道的正路? 遂循泥土林道續行,H298m。
09:38 扺三叉路口,H319m。先取中路,結果路通到綠竹林叢小溪旁,往後就無路,於是又原回叉路口。再改走右上坡路,一路陡上又接上一條廢棄林道,先往右行不遠,發現離大埤叉路口位置越偏越遠,於是退回改往林道左行此盡頭亦無路可行。只好再下撤至三叉路,取左下路,過一段芒草林,到達溪邊這裡有鐵製的大水桶,應該是下方民宅的集水所用的,又白忙一場,於是只好再走回右上坡路。
10:18 先前廢棄林道往右之路當中,注意到一明顯的上稜路,H360m。因在此耗費不少的時間,又不想走回頭路的情況下,於是就打定主意由此開路而上,據地圖判斷此山稜應可通到東山(外柑腳山)那條稜線。
11:45 一路陡上途中並沒有什麼困難地形,除了一處濃密的山林投較難行外,就輕鬆上到508峰。右下往東山,取左往崩山坑古道。
12:08 此條稜徑清幽,一路陡上至572峰,沿途可見北岳和三重山岳的路條。
12:23 陡下路,往後路徑平緩,H510m。
12:31 接上崩山坑古道,四叉路口有2007.07.01藍天指標牌,左下三叉坑分校;回往東山;左上1.越嶺虎豹潭泰平分校2.柑腳山3.東柑腳山;右下柑腳城 威惠廟約90分。取左上行。
12:44 高繞一新崩坍地,不久到達叉路有藍天指標牌2007.07.01 右上柑腳山;直行1.越嶺料角坑虎豹潭約60分2.東柑腳山約80分;後往1.東山2.三叉坑、大埤3.崩山坑、柑腳。取直行,H515m。
12:54 一路上可看到對面東山連稜的高聳的572峰和508峰,抵風口鞍部,取左陡上,若直行往虎豹潭泰平分校。
14:51 由此循稜而行,路跡尚在,但沿途幾無路條,邊找路兼砍路、綁路條至叉路口,直行往溪尾寮山,取左上才是東柑腳山又稱後寮山 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56m。上有藍天新立指標 2008.11.01:後往溪尾寮山約60-70分、泰平分校約90分;右下大埤山約180分,這時忽然天色暗了下來,飄下幾滴雨來,看看情況不對徑,原本想由此縱走至溪尾寮山經泰平分校再走三叉坑越嶺路下深庫佛寺,咸感時間不夠。遂取右下越嶺鞍部往大埤山方向。
15:07 往後重開路徑明顯,途中T型叉路,有新立指標牌:後往東柑腳山;左下大埤山,H492m。
15:16 三叉坑古道越嶺鞍部,有二根紅色的木柱,藍天新立指標:左下深庫佛寺(待探);直行大埤山(待探);右下後寮;後往東柑腳山。取左下越嶺路往深庫佛寺,H457m。
15:38 下行路越嶺古道(蕭郎兄稱作四分子古道),路面寬敞,像似條林蔭大道,隨後路面變窄,雜草叢生一時看不出路來,砍開以後果然往下路跡明顯,過路蕭郎兄紀錄中的「江公墓」,不過此處芒草蓬勃,已無法看到墓園,H316m。
15:53 經路旁圓木座椅,H292m。
16:08 到叉路口,發現此古道有上下二路,蕭郎兄當時應是走下方路,途中可見傾圮的廢棄古厝,H206m。
16:27 下到登山口,右旁有二個碩大水泥涵管,並佇立著一根木柱上面寫道「三叉坑(現在位置)往大平後寮仔古道整修整修中至泰平公路約五公里」,隨後過水泥橋,過橋後叉路口「四分子高分8」電桿,右入鐵門可往「慶山慈惠堂」。取左上,H169m。
16:34 來到三叉坑橋,右往泰平,取左行三叉坑分班。
16:46 過「深庫佛寺」三叉坑產道3K處,H145m。
16:55 產道2K,H132m。
16:58 回到三叉坑分班叉路口,取車回家。


參考資料:
1.東柑腳山,四分子古道,東柑腳山,溪尾寮山,辭職嶺古道,大埤山 [2005/5/7]
http://www.yougoipay.com/kenny/w415/index.htm
2.台北線雙溪鄉溪尾寮山.東柑腳山舊路重開 2008/11/01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849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往昔由柑腳到憨子坑,除了走「下坑古道」最為便捷外(此路現為北42鄉道取代),亦可由中坑經「下坑越嶺路」到憨子坑。九月初中坑古道重現,意外探得層層的梯田美景,不久即造成一股參訪的熱潮。有鑑於此江隊長又把焦點轉移到下坑越嶺路上,由此打通稜脈到北豹子廚山,亦形成另一條完美的O型路線。今日踏查的路線,大致和大正十五年(1926)的日本陸測部的古地圖越嶺路相仿,途中可見層層高昇的廢棄梯田遺跡及古老的石階路,一路走來讓人感受到先民篳路藍縷開闢荒野的艱辛!

日期:2008/12/21
天氣:晴
人員:藍天隊友等多人

行程紀錄如下:
07:45 柑腳威惠廟等候藍天夥伴,巧遇蘋果隊亦要走中坑古道。
08:32 抵中坑古道入口,外柑高桿45號,H152m。
08:38 下泥土產道過新建的水泥橋,遇叉路右往中坑2號,取左過溪。
08:42 中坑尾土地公廟,再次鋤草清理一番。
08:52 過溪踏石到對岸。
08:56 跨過牛欄下溪,抵第一處梯田草原休息,H206m。
09:12 叉路過溪往左線,續行仍是梯田草原。
09:19 抵第二處梯田大草原,H230m。
09:28 續上雜木林,由此取左過溪探下坑越嶺路,H238m。對面有一綠竹林叢,由此上去太陡。於是兵分二路,一路江隊長等人往下,我和許俊仁兄往上。
09:38~10:15 往上有層層的廢棄的山田,由此循稜而上,看似有路但不像是越嶺路,於是就下右邊的小溪溝,亦無路跡,原路退回。後面的小天下鄭兄,發現往溪溝更右下方,似乎有舊路痕跡,於是就追蹤過去,果然有一舊厝遺址。於是往上又有一大片的綠竹林叢,此應為正路無誤。續上第二片綠竹林。到此又陷入無里霧當中,我和曾仁傑兄,靠溪溝的邊緣找路,這時右側有隊友,喊道找到舊石階路,遂就往右行,此處也是一層接一層的廢棄山田。
10:25 循梯田旁石階路而上,往後不見蹤影。開始找路,過右側路又有一溪溝,但無路跡。於是退回改左上稜路,路的上方有顆大石,H304m。
10:40 取腰繞橫切路,往右下溪溝,抵岩壁最後水源,在此休息,H328m。
11:51~12:53 續上轉右支稜而上,不久鄭忠政又意外的發現了少許的石階路,大家喜出望外,仍是走在正路上。不過好景不常自此未再找到任何石階,隨後由曾仁傑和許俊仁兄,輪番上陣的打前鋒,循幾近45度的斜坡一路開路上去,終扺越嶺鞍部。再此午餐休息,今日是冬至加菜吃大窩湯圓,H458m。
13:47 午餐過後許俊仁兄作先鋒,循右稜而上,有造林路的舊跡,開上一小山頭,往後不走稜線路,改山腰而行多芒萁難纏。原本想一直沿腰繞路到下一個鞍部。結果路況不如預期,遂改右上切稜線路
14:07 上稜後轉左稜下鞍部小歇,H561m。
14:19 往後路曾仁傑兄轉作前鋒走瘦稜路,爬上小岩壁,小心通過無礙。續行第二岩壁,側身拉樹枝,輕鬆通過。抵叉路,喜見一條康莊大道(事後江隊長告知那是條造林路),一路好行。
14:49 接上北42鄉道大茶壺第一登山口上來的路,取右上。
15:03 北豹子廚山又稱怣子坑山(憨子坑山),土地調查圖根點 H627m。
15:16 下北42鄉道19.6K第二登山口。
15:18 過北42鄉道19.5K竹林第三登口。
15:22 北42鄉道19K處叉路取右轉豹子廚1-2號產道,左往坪林闊瀨,H552m。
15:28 叉路,左往中坑頭土地公廟,續行產道。
15:35 叉路,左亦往中坑頭土地公廟,續行不遠取右下中坑古道,H540m。
16:01 草原叉路,右下中坑古道左線,左往內盤山古道/中坑古道右線,H370m。
16:10 過一梯田草原,抵廢棄古厝,只剩門楣,
16:29 過溪,此處的梯田大草原,最為壯觀!
16:40 接上早上往下坑越嶺路分岔口。
17:12 隨後循早上來的路回到登山口,取車打道回府。

相關紀錄:
1.火燒寮古道登枋山坑山連走北豹子廚山、柑腳山下崩山坑古道回程順訪盤山坑古道O形路線 2006/07/02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6500
2.沉寂近三十年的雙溪中坑古道再展風華 2008/09/06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5230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8/12/13
天氣: 晴天
人員:許重成、江啟祥、陸適中、鄧達春、許俊仁、魏秀琴、范姜美容、林昌欽、賴素嫣、 郭文龍、柯一鴻、林春滿、林滄淯夫婦
紀錄: 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8:03 至雙泰產道7.1K處,辭職嶺(大樟嶺)古道口和北聯隊會合,右下產道可通三叉坑。
08:20 整裝後出發,循古道階梯前進,路口有間明治四十二年(1909)冬重興的土地公廟。
08:33 大樟嶺,又稱大埤山、三叉坑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515m。
08:49 叉路口,江隊長在此新立指標牌:後往大樟嶺(大埤山)7K入口;右下破子寮泰平一鄰;左下8K蘭平千里觀景台,取右下。
09:12 腰繞古道路況良好,經一風孔,就下到蓄水池。遇叉路,若左下泰平一鄰,取右行有明顯的路徑,於綠竹林下卻就不見蹤跡。
09:37 改切右上稜至頂,再轉西北開路上去,抵達一小山頭休息。在此聯絡江隊長,由於剛開始沒有溝通好,以致於他們取稜線路。
09:56 往東行下鞍部與江隊長會合。
10:30 全員回到先前小山頭休息。
10:44 取西南行下小鞍部,H510m。
10:53 ~11:25遇林投遍野的山頭,看似難纏遂不走主稜。改往右下腰繞,此路太陡峭過不去,再往左路,亂莖交叢,讓人寸步難行,過此轉為雜木林,續行小支稜路,發現不對,折回取左山腰路接主稜轉西行。
11:45~12:53 行至一處肩稜樹林叢中,午餐休息。
13:03 下稜路,過大片綠竹林叢,再轉右上接由主稜,此處繞大彎,H484m。
13:23 循寬稜而行上第一小山頭,H504m。
13:53 仍沿西行,抵第二小山頭,此處可展望下方第三叉坑溪谷、苕谷坑山和大樟嶺,H501m。
14:36 此主稜脈,由於樹林茂盛遮蔽的緣故,時常無法看出清楚真正稜脈走向, 不時切錯小支稜,因而浪費了不少的時間,續下鞍部,H449m。
15:02 往後主稜判斷較不困難,加緊腳步,抵第四小山頭,此離下方越嶺鞍部不遠,H488m。
15:31 一股作氣抵達三叉坑越嶺鞍部,達陣成功,H447m。若直行往東柑腳山,右下深庫佛寺,取左行後寮仔,雙泰產道11K。
15:43 循水圳路而行。
15:45 過大魚池水塘。
15:50 沿水田路過,小水泥橋。
15:52 腐朽的小木橋,小心通過。
15:58 大平38號,往後接水泥產道,H405m。
16:00 叉路右上大平39號民宅,取左下。
16:01 上坡路經大平41、31號,一戶兩門牌。
16:02 叉路,右往紫音蓮舍,取左下。
16:08 後寮仔福德祠,H133m。
16:09 接上雙泰產道約11K處,取左行,右往虎豹潭。
16:29 過大平登山口雙泰產道約9.9K。
16:31 過總爺祠。
16:34 叉路口,右往芊蓁坑,續行。
16:42 過破子寮福德祠。
16:45 泰平一鄰叉路,左上大樟嶺(辭職嶺)古道,取右行。過此不久搭上北聯隊友的車回早上停車處,結束此行。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