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坪林山區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期:2013/01/06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 陰偶有小雨

領隊:江啟祥

嚮導:曾仁傑、郭文龍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3/01/27

隊伍:台北市山岳協會、台北市健行登山會、新峰登山會、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雨午後轉陰天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忠政、王輝福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參加千岳俱樂部為期二天的山岳活動─坪林三星輕鬆行,有幸和一群來自千岳、週三、北聯、藍天等各路英雄好漢與女中豪傑會面相識。原本的三星之行,因夏日氣候火傘高張、暑氣蒸人,只好放棄源茂山 ,取山腰路下登山口,享受豐盛午餐。

 

日期:2014/07/12

隊伍:千岳俱樂部、週三隊、北聯隊、藍天隊

天氣 : 晴天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牌舊稱為湖底嶺(1),地處於北宜公路的最高點,原為默默無聞的小地名。直到明治31年(1898)10月日人為軍事需要,開闢了「宜蘭新道」(2),次年五月完成。隔年(1900),當時的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在此豎立「湖底嶺開路碑」,即今的「金面大觀碑」(3),自此湖底嶺才廣為人知。

        大小金面山,位於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處」,自古即享盛名。據《葛瑪蘭志》紀載:「金面山,在廳志北二十六里,以靠近二圍莊地,早經通道,木拔、顏如渥豬,故名,山有兩峰相峙,故又號曰大、小金面山。」由於此山居高臨下,蘭陽平原旖旎風光盡收眼底,昔日騷人墨客莫不以此為吟詠讚頌的題材,如楊廷理「金面翠開雲吐納」、「天然佳境開金面」、李康寧「山開金面石碑崇,俯瞰蘭陽入眼中」、盧世標「巍巍金面鬱籠蔥,俯瞰重洋眼界空」,如此山川勝景,民國四十三年,被選定新蘭陽八景之一。

 

日期:2014/09/24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台北市健行會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虎寮潭、虎寮潭山、虎寮潭山南峰

       2022.07.30由北42公路(雙坪公路)4.5k下虎寮潭橋,過後往左步行不遠即是虎寮潭山登山口。虎寮潭以狗齒地形及吊橋聞名,虎寮潭舊稱為「虎尾寮潭」,簡化為「虎寮潭」,即簡易工寮之義,台灣對於簡易工寮多稱「湖尾寮起 」。

     在清道光年間「噶瑪蘭輿圖」中「頭圍後山通艋舺小路」即現今所稱「北宜古道」,內文描述「蘭境開闢之初,曾議由內山增設備道一條,以防緩急之用。… 路由頭圍新闢小路,山程九十餘里,可一日抵艋舺。路由頭圍後山土地坑北行,越嶺十五里樟崙,東轉下嶺至炭窯坑。遶山西行十五里銃櫃(此處最為險要),樹林陰翳,障避天日。循嶺而下,穿林度石,八里為虎尾寮。」其中銃櫃即在湖桶鞍部附近,八里(約4公里)處為虎寮潭,為北宜古道必經之路。(註1)由登山口上爬剛開始有些陡峭,隨後循緩稜而行,此山稜線頗為冗長,上亂石坡,抵虎寮潭山 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H567m。續行虎寮潭山南峰,海拔564公尺,為一山字水泥柱。密林無展望,附近有右下路往虎寮潭12號民宅。 

枋腳坑山與柑腳坑山之辨誤

      往湖桶古道前進,抵枋腳坑山,有一山字水泥柱 H750m。並有一「柑腳坑山」的山牌。查此處無論是舊地名和古地契皆稱為「柑腳坑」,且日治時代的地圖也只出現「柑腳坑」,並無「枋腳坑」的名稱,惟光復後「經建版地圖」始出現「枋腳坑」地名,柑腳坑和枋腳坑應為同一地名或是因讀音不同而誤植,續往前行往左有路下粗石斛。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枋山坑古道:昔日的「土匪大道」

    枋山坑,為道光年間安溪郭、周二姓所開闢,因地有懸崖,經常崩塌,乃名為崩山坑,嗣俗寫為枋山坑。而枋山坑古道,為昔日闊瀨、楣子寮居民出入平溪火燒寮、雙溪中坑的舊路,因地處偏僻易於匪徒藏匿,到了日治前期一度成為林慶、王秋逢等人出入平溪地區進行「和庄」的必經要道(1),在當時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土匪大道」

中坑頭「方向碑」:往昔淡蘭重要的衢道

    中坑古道,為道光年間安溪茶販行經路線(2),是一條非官方的淡蘭古道。其頂端越嶺鞍部佇立了一座大正元年八月五日的「方向碑」,刻有:「南闊瀨行;北頂雙溪行;西石碇行。」顯示此處曾為重要交通衢道。雖來訪多次,對於為何在此設立此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參閱《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及《台灣總督府檔案》等資料,提供自己一個思考方向。據其書記載:日人曾於明治32(1899),因水返腳附近的王秋逢、林慶等匪徒騷擾不止,遂從921下達了大掃蕩行動,搜索範圍從暖暖到平溪,甚至遠達到雙溪內盤山坑、中坑山區一帶(3)。此次行動也無意中發現中坑頭重要性,遂十年以後在此立下「方向碑」以資紀念。

豹子廚古道:舊時人煙罕石虎繁盛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