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屈尺群,清朝稱「馬來八社」,大約在200多年前從南投旁斯博干(Pinsban),今仁愛鄉瑞岩發祥村,北移到烏來福山附近建立了塔拉南(Tranan)、李茂岸(Rimgoan)、札亞孔三個社,隨後往外發展一度到達屈尺和乾溝一帶。今日所登林望眼山,山名取林望眼社,是李茂岸的另一種漢譯。清朝文獻稱福山部落為林望眼社,日治文獻則稱李茂岸社。而現稱利茂岸山,其實就是李茂岸的另一種譯法。札孔山,山名取自札亞孔社,另種譯法為茶墾。

日期 : 2013/02/03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陰天

領隊:江啟祥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再度前往雙溪灣潭尋找石龜山和南勢坑山,感謝謝文達和鄭國棟兩位前輩前來鼎力相助。石龜山依然還是槓龜,所幸找到灣潭南勢坑山,2小時的車程,算是值回票價。 

日期:2013/02/16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陰天

領隊:江啟祥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安瀑布,又稱草濫瀑布,位於基隆市七堵區泰安里境內,溪旁兩岸綠意盎然,環境幽雅清爽,美景天成。草濫地名源於此處水源豐沛,草木繁盛,田地多濫窟之意。民國62年因其名不雅故改為泰安里。
姜子寮古道,為往昔汐平公路未開通前,汐止姜子寮居民往來石底的一條古道,可說是汐平公路的前身。目前找到月雅泉農莊經天峰谷渡假山莊到8.2K廢產道這一段,比對台灣堡圖應為古道正路,往後前往主稜路路徑,已偏離堡圖標示路線。
泰安保甲路又稱草濫古道,為昔日草濫尾居民出入七堵的舊路。目前山徑多為泰安產道所破壞,只剩姜子寮步道登山口至學人步道這一小段。
學人步道,為二十多位中研院多位學者集資興建「學人社區」所設立的一條自然步道,此步道大致沿旗尾崙山腰而行。

日期:2013/07/28
隊伍:山通大海登山隊
人員 :獨自一人

紀錄如下:
08:19車行七堵明德一段於「草濫站」前左轉過「泰安地下道」,沿泰安路前行,約1.5K到達「泰安瀑布」入口廣場停車 H158m。
08:23 由此步道,分左右二路而上,取左路而行,上頭有幾個涼亭 H182m。
08:25 往左續行,可見「泰安瀑布」,此瀑布不大,加上連日來放晴的緣故,一道白練只剩下涓涓細流 H178m
08:33 往上走步道繞行一圈又回到涼亭處,往回走小一段路,找到越嶺路入口 H195m。
08:49 轉成原始山徑,往上攀行,片刻功夫,就來到越嶺鞍部,有新製木板指標:右往石門山;左往旗尾崙,沿鞍部下行 H307m。
09:08 過小段不明顯山徑,往後山徑明朗許多,一路下行,經一處老舊民宅 H236m。
09:19 山徑轉為水泥小路,過小橋,路底有處鐵柵門,可見往姜子寮山的指標牌 H187m。
09:22 沿水泥路續下行,接上姜子寮路,左側即是「福興宮」土地公廟 H170m。
09:26 往前直行,有指標左往「姜子寮絕壁」不取,再前行幾步,到達「月雅泉農莊」H172m。
09:29 通過農莊,左往下行走溪畔堤防小徑,路旁多雜草,續行不遠就看到姜子寮古道入口 H181m。
09:36 取右之字形上坡路,經過一座許墓,進入天峰谷渡假山莊下口。
09:41 經光緒年間李家百年古厝,來到大汗蒙古包,取左行石板步道 H267m。
09:46 天峰谷渡假山莊入口附近,近汐平公路6K處,往左進入樹林,上行找到正路 H290m。
10:02 續上沿途可見古樸石階,遇橫向叉路,右往汐平公路5分鐘,取左往姜子寮古道 H381m。
10:14 平坦腰路,有崩塌下乾溪谷 H384m。
10:30 過駁坎往上行,接上廢棄產道,右出汐平公路8.2K,取左行 H418m。
10:33 抵石砌土地公廟福順宮,拍照後折回到叉路,往左改走泥土廢產道 H404m。
10:43 叉路,直行往姜子寮山步道,取右上姜子寮古道主稜、越嶺平溪、石硿子 H418m。
11:25 第一段陡上,途中作簡易午餐 H513m。
11:50 第二段陡上,看到疊石護牆,接上主稜,右往石硿子山,取左往姜子寮山 H653m。
12:06 主稜多芒草,所幸鑽行不難,經小山頭,就到達姜子寮山 又稱三腳架山,三等三角點1047號 海拔729公尺 擁有360度展望。今日天氣有些陰霾,四周視野受阻。在此遇到一群台北來自的山友閒話家常。
13:18感謝他們的水煎包和鵝肉大餐,告別後循枕木步道下行,接上汐平公路8.2K廢棄產道過來的路,續往下行 H569m。
13:19 叉路,右往拔西猴山,續行 H569m。
13:21 叉路,左往旗尾崙、石門山,續下行 H574m。
13:38 抵姜子寮步道入口,泰安產道盡頭,寬敞停車場 H457m。
13:42往右續下水泥步道,穿越泰安產道再稍往左上行,見到護欄缺口,有指標牌往泰安保甲路,取右下切山徑 H453m。
13:47出山徑穿越泰安路往下行,於草濫高分119電桿附近再接保甲路 H391m。
13:56保甲路後段沿小溪而行,出現舊石蹬路,於草濫高分103電桿附近再接上產道。往右行不遠,又找到下行路入口,循石階下行再接上產道,出口有草濫高分92電桿 H355m。
13:58往左產道而行,於草濫高分91電桿附近,進入學人步道 H329m。
14:10 此步道沿山腰開鑿,平緩好行,最後接上旗尾崙山稜線,往前不遠即是越嶺鞍部。
14:30 往右下走越嶺路回到早上泰安瀑布入口。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灣潭,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境內,舊屬文山堡烏山庄管轄,地名取自南勢坑溪和彎潭溪交匯處,在此形成一道彎曲的水潭。灣潭開發甚早,在一份立給定墾界永耕古契文中,提到道光貳年(1822),吳匏、施武二人,向秀朗社番業戶韓敬元,承租灣潭大湖尾山林墾地,「東至揠山嶺頭,即平溪大崙脊倒水為界;西至竹子崙脊倒水為界;南至馬鞍崙脊倒水為界;北至烘爐塞山為界。」(1)    

      灣潭,因山多平原少,往昔居民大多以山產、水稻和種植番薯為生。到了同治末年間,才陸續引進大菁栽種,日治36年(1903)泰平傳奇人物曹(南)田,曾在現今灣潭分校舊地,即灣潭福德廟左側民宅,設立烏山製藍場。因位居淡蘭交界,交通四通八達,日治初期,有抗日志士林李成等人,與日本警察周旋於此。(2)而灣潭古道,位於新北市泰平里和坪林區漁光里交界處,是一條灣潭通往三水潭之間的古道,古道飛瀑處處、美景天成,為夏日消暑的好去處。古道因近宜蘭頭城,早期居民多藉由此路出入龜山(走坪溪、象寮古道)。

     夢潭,在民國73年未劃入北市溪台北水源特定保護區之前,是個熱門溪釣和露營的場所,當時稱為「門口潭」。其旁烏山19號田壟上在民國43年灣潭分校最早設立在此,到民國47年春天為止,搬離到灣潭福德廟旁。當時烏山19號還曾開設雜貨店,販賣麵食冷飲和柴火給遊客。夢潭取名於附近地名網形,因「網」和「夢」台語發音相同。民國93年山友Tony、蕭郎等人,因看到此處潭水碧綠清翠,讓人如夢似幻,故取名為「夢潭」。    

     烏山路,並不是通向烏山的道路之意,現已無人居住。此地名在清朝的墾契和日治地圖未曾出現。直到經建版地圖標註出「烏山路」名稱。早期烏山、灣潭、張家莊、赤皮寮等地,因屬於烏山庄的範圍。光復後門牌號碼編列為「烏山路」,往後戶政單位將「路」去掉,就成為現在烏山幾號。「烏山路」名稱應是經建版自己添加上去的。比對日治初期總督府檔案地圖,此地可能是「橫坪尾」庄。而其旁七股,即七人合資開墾之意,以上二地名出現清光緒年間的墾契。

   張家莊,因此處住有一張新春農家而得名。早期當地人稱作「水管腳」,因過去灌溉水田,曾在此溪上流架設一條水管。更早之前,此處稱為跳石汀,在一份同治十一年(1872)杜賣盡跟契字,提到陳柳、陳紹等人向秀朗社番業戶潘光輝承墾水是溪頭大小坪溪跳石汀等山林,「東到沙子潭分水為界;溪至坑為界;南至大崙頂分水為界;北至大溪為界。」(3)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新北市泰平里(1)虎豹潭東南方的竹子山山區,根據清朝舊墾契記載,此處往昔有「香碓坑」、「石皮坑」、「猴洞坑」三個小聚落,而今日所拜訪的「十三茶行遺址」,就位於「猴洞坑」境內。據《雙溪鄉誌》提到,該茶行因位於安溪茶販(商)古道來往要衝(1),加上到光緒年間大坪各庄盛產茶葉,當時茶販往返於水返腳間,竹子山十三茶行遂興起(3),不過到了日治初期,由於土匪的侵擾,竟然遭受到焚毀的命運,茶行自此沒落(4)。

日期:2013/09/08

天氣:晴午後轉陰

人員:獨自一人 

行程記錄: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五四縱走是基隆市朝陽健行協會,每年必舉行登山的盛事,預定在9月28日舉行,有興趣的山友可前往參加。今日所走汐止縱走菁桐,算是五四縱走行前的開胃小菜,由於此種走法是平生第一次,雖然全段都已經分段走過。此路線山徑起伏不大,路況尚稱良好,是條值得推薦的優質健行路線。 

日期:2013/09/15

隊伍: 基隆市朝陽健行協會

領隊: 張文添

嚮導: 林瑞杉、陳賜福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3/09/22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台北市山岳協會、台北市健行登山會、新峰登山會

天氣: 天兔颱風雨

領隊:江啟祥

嚮導:郭文龍、王輝福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雙交界「林」字輩的山峰總共有七座,若由高度來排列:依次為上內平林山(H532m)下內平林山(H504m)內平林山(H502m)大平林山H420m)、大竹林山(H304m)、平林山(H210m)、東內平林山(H122m)。幾年前山友東山人,忽有奇想,是否可以來個「五林縱走」,目前最可行的走法就是從東內平林山走到大竹林山。

    從東內平林山到新路尾山的山徑,雖然去年和藍天隊重新整修過,可惜不到一年的光景,路況卻每況愈下,探其原因:一來可能是拜訪的山友不多,二來可能是前些時日強颱入境,雙溪山區首當其衝,竹林、樹木傾倒不計其數。今日原本想從整修此段路徑,但在平林山往東三步道,遇傾倒難纏竹林,耗費太多時間,以至於事與願違,待來日再整修大平林山至新路尾山段,如此「五林縱走」已不是夢!

 

日期:2013/10/13

天氣: 陰天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由鼻頭角(1)經南雅山到苦命嶺連稜,山徑超過十年舊路未勘,如今又重回自然原始風貌,今日短短3公里稜線路,竟耗費7個小時,讓人始料未及。此路線東北角看山看海的絕佳路線之一,希望打通後山友能撥空前往一遊。 

日期:2013/10/20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 晴天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洞,舊稱為嘮洞撈洞(1),台語音念為「林動」,其地名疑似源於三貂社平埔語。而夾於鼻頭角和龍洞岬之間的「撈洞坑」,當地人稱「坑仔內」,其坑谷內有崁頂、礦頂、烏塗窟等小地名,原住有二、三十戶,後因山中謀生不易,今已悉數外移。而貫穿其內撈洞坑古道,早期台灣堡圖(1904)已劃出南北二線,北線由龍洞一號橋進入,即一般山友所說的「龍洞坑古道」,南線由龍洞二號橋,此路又有山友稱為「蚊子坑古道」,此古道為往昔居民前往九份、金瓜石,或甚至更遠的暖暖,挑運茶葉、大菁及從事礦業工作的一條交通舊道。

        苦苓嶺,在清嘉慶中墾契,稱作「柯柃嶺」,同治中喚作「栲柃嶺」(2),到了光緒以後至今日,皆名為「苦苓嶺」,山名由來應是此處早期山嶺長滿了苦苓(苦楝)樹之意。當時「苦苓嶺」的範圍可比現在大很多,尚包括到「苦命嶺」這一帶區域,非單指現在地圖上的299峰。而苦命嶺,海拔428公尺,此山名未見於日治時代地圖,戰後建版地圖則稱作「紅毛山」。此名稱來源,探其原因可能和早期居於北勢坑、南勢坑、龍洞坑住民,前往九分、金瓜石、暖暖從事買賣或工作,必須早晚辛苦攀登此嶺和草山兩大嶺,當地居民稱為「苦兩嶺」,久而訛化為「苦命嶺」

       南雅山,海拔約270公尺,因此山近南雅而得名。南雅,舊稱為「南仔吝」,後因其名不雅,故改稱之,其地名應來自三貂社平埔語,惟其實際意義不詳。而南仔吝社,曾為三貂四大社之一,另三社分別為舊社、福隆、遠望坑社 。在一份嘉慶拾四年(1809)年的三貂社番土目朗肴仝番耆棕仔瑤等給漢人林秀峰立給招墾永佃批字可得証,提到其山林埔地範圍「東至過大坑石梯尖,直透大崙分水流內為界﹔西至大坑石笋尖,直透半朋山﹔南至過大坑柯柃嶺,直透草山尖大崙分為水流內為界,北至大海為界。」(3) 

日期:2013/10/26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