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埤據傳早期這裡有口天然陂塘,岸邊多古樹,曾遭受雷擊焚燒,故名「雷公陂」,後來訛化為「雷公坡」。加上「陂」和「埤」義同,所以現多稱為雷公埤。其開發甚早,遠在道光十七年(1837)已有安溪人楊手財、王文吉、張新宗、高弁垵、高金寸、厥土厚等人向秀朗社番業戶韓敬元承租這一帶山林埔地。至於車閂寮地名來源,為往昔居民以車閂子(車桑子)搭建木寮所形成的聚落。五郎寮的地名由來不祥,據說和有一位叫做「五郎」日本人來此山間蓋了一間木寮有關,不過在台灣堡圖卻標示為「五朗寮」,後期陸測部地圖則稱為「五榔寮」,此地名在清朝的墾契中並未出現,其取名應在日治時代。
根據昭和年代陸測部日本古地圖,以車閂寮為中心,對外出入的舊路主要有二:一沿雷公埤溪而上到達雙溪口,往右走540峰山腰到秀峰茶園,往後走現今秀峰路可到十六分,即所謂的『車閂寮古道』,目前部份路段已改為保線路和產道;續上沿溪到『雷公坡福德祠』,路再一分為二,直行路可到蕃薯寮,此段即張茂盛前輩所稱『蕃薯寮古道』;往右舊路可出栳寮一帶,即所謂的為『雷公埤古道』。另一路沿雷公埤溪而下再右轉竹坑出土巷,此路部分已為翡翠水庫所淹沒,部分則改為竹坑產道。


日期:2011/06/19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晴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忠政
人員:25人

記錄如下:
08:20 北宜公路19.6K左下轉秀峰路過1.5K到101號『秀峰茶廠』旁107號門前停車,繞屋旁左側小徑上山H460m。
08:33 循溝渠有分岔路,左上山稜路,取右行 H476m。
08:51 進入綠竹園,往右下探路,發現前方才是正路,原來不用繞過竹園。再往左行路跡明顯,沿溪溝舊石階陡下通往車閂寮聚落,隨時往右轉腰繞山徑,路旁上方可見一娟秀小瀑布 H496m。
09:13 山腰路蜿蜒而行,看似一條的舊越嶺路,不久抵540峰支稜下鞍部稍作休息 H461m。
09:40幾名大漢自願前往540峰一探究竟,大部份人留在鞍部休息。朝稜線開路,途中沒有遇什麼困難地形,只有少許礙腳的山林投,一路衝到540峰山頭,展開開地毯式的搜索,可惜毫無所獲,大夥有些失望 H541m。
10:14 取道回到鞍部,再往前續探行。頓時浮現幽美舒坦山徑,讓人有不虛此行之感,隨後路轉左下行到達【深美-龍潭】055號高壓電塔H414m。
11:03~12:12 電塔往後已無路跡,於是只好再揮刀開路而下,發現路徑有些右偏離,修正後改往左陡下山谷,所幸有竹林枝幹可拉,不偏不倚剛好下到雙溪口。左側溪旁可見一座石疊圍牆,過溪到對岸有廢棄梯田平台,在此埋鍋造飯 H327m。
12:26 午餐過後沿溪畔古道上行,來到一處岩巖下有座石砌有應公廟,廟前有掛紅布條『有救百應』 H335m。
12:30 續上行再度過溪到左岸,有分岔路,往右行不遠有座石砌『福德祠』舊廟,已被當作燒金紙的火爐使用。再往前行為改建後的新廟,門前掛有『神靈顯赫』布條,其旁有一斑剝石碑,其上方刻有『雷公坡』三字清晰可辨,往下捐獻人名單,則字跡模糊不清 H360m。
13:44 續行有分岔路,直行沿溪而上往『雷公埤山第二鞍部』,取右過溪後再沿溪溯上行。接到往雷公埤山傳統路,有分歧路左往秀峰路、雞心尖、中嶺山,取右上雷公埤山 H441m。
14:14 雷公埤(坡)山,又稱五郎寮山 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海拔548公尺,山腹寬廣毫無展望。
14:25 循原路折回遇岔路,右可出北宜公路栳寮站的『二格公園』,取左轉下行 H545m。
15:07 回到先前『雷公坡福德祠』岔路,取直行腰繞山稜路,到達疑似第二鞍部岔路口 H469m。
15:12 往左上坡路抵竹林園有分岔路,右可出蕃薯寮山到北宜公路先帝宮站,取左往秀峰路101號、雞心尖、中嶺山 H485m。
15:21 接上寬敞泥土產道 H472m。
15:24 循產道而行到達Y字岔路,左右二路接通秀峰路75巷,取左上行 H482m
15:34 遇分岔路,左下可接08:33溝渠路,取右下秀峰路75巷 H497m。
15:45 抵75巷口轉左上行回到秀峰路107號停車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