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弦 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內中港溪口附近,二等基石 1042號, GPS(231947 2728344) H64M,三等已被挖走在台中測量隊。交通:由台1線往後龍方向至談文派出所左轉,經綱弦橋過保安宮前方不久有一“神龍本海產店”前方的巷口左轉 GPS(231134 2728615),再續行50公尺叉路左轉即為已廢棄的警備隊部 GPS(231568 2728381),循其餐廳後方小徑而上,先過一相思林之後取左線,有不少林投樹基點在小土丘的上頭,展望欠佳。

2. 公司寮 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內後龍溪口附近,一等基石 GPS(225318 2721839) H114M ,另有三等 八三號。交通:由台1線至台六線左轉往龍港方向,過1.5K處不久即左轉"龍津幹78電桿" 入口 GPS(225757 2722427),由此進入至登山口為一上坡土路,至叉路口右往基石為紅棕色的大理石為遮蓋,其旁刻有“一等三角點、衛星點、重力點、一等天文點”的字樣,其前方亦有立有一個牌子上面寫到“中央地球科學研究所地殼變動基準點”,左為三等基石兩者相距不遠。龍港舊名稱公司寮往昔為苗栗和大陸來往的要港,後因泥沙淤積自此一蹶不振,目前已變成沒沒無聞的小港。

3. 塗崁頂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離新埔車站和邱茂園不遠,三等基石 二七號,GPS(219554 2714944) H162M。交通:由台1線往通霄方向在126K處附近左轉入口離"新埔橋"不遠,路口有"協詮家俱大賣場"的招牌 GPS(218471 2715364),由此進入續行至一叉路口 GPS(219115 2715123),取右上行至一電桿上有紅色的三角點噴漆,由此上爬不久即可到達基點。目前此山已被大火燒過,整座山已是童山濯濯。

4.虎頭山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市區內的小山丘上,上有二等基石 1149號 另有三等127號。交通:由台1線轉苗128縣道過"通霄國小"(中正路)左轉接中興路於"通霄國中"右邊的道路上山,至叉路口左右兩邊的山路皆可到達“台灣光復紀念碑”下方有停車場,循階梯上行兩顆基點位於”台灣光復紀念碑”的後方。上有的碑文記載著在日俄戰爭時虎頭山的重要的史績,日軍藉由此地取得情報,因而擊敗了遠來的波羅艦隊。上面展望極佳視野呈360度,不過今日霧氣稍重,遠方的山巒看得不是很清楚,往沿海方向望去則為"通霄火力發電廠"。

相關網址:
公司寮古港 http://content.edu.tw/local/mauli/chushin/4/14-6-2.htm
虎頭山公園 http://content.edu.tw/local/mauli/chushin/4/7-6-4.htm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4/02/15
人員:mori
天氣:晴

糖窩 位於苗栗縣通霄鎮, 三等基石 五O號, GPS(221620 2710765) H122M。
交通:由台1線轉苗128縣道過”通霄交流道”往銅鑼方面約4.7K處有一內湖站站牌GPS(220177 2711129),前方約100公尺為烏眉國中。由此左轉過內湖橋,一路上直行至底發現路通往高鐵涵洞 GPS(221155 2710697),折回前方有一小叉路為"內湖幹34支2" GPS(221099 2710690),由此左上經過民宅抵菜園,路過一伯公廟,由此往下至高鐵鐵絲網循其旁往上行,越過隧道上方到達另一山頭,再接上一土路路底為一農舍,由其後方山坡硬切至山頂,心想距離糖窩不遠,奮戰許久意外的見到”東港博岳”的登山條子,因而登頂。下山順其另一條山路而下,至叉處路取左至見到登山口”內湖枝27右10左引6”(此為真正的登山口) GPS(221395 2710663)。 循其產業道路而下見到正在興建的高鐵,遇叉路左切至涵洞轉往菜園取車。回程去找真正的入口”內湖幹27右分10”,折返回家之路不久遇一叉路取左,由高鐵橋下方經過找到真正的入口 GPS(221377 2710479),轉往至苗36縣道最後接回苗128縣道。

高埔 位於苗栗縣通霄和西湖鄉的交界處的牛埔附近,上有二等基石1040號和三等150號。交通:由苗128縣道過牛埔不久約9.6K處,取左上行過"紫雲寺"大門,到達"紫雲寺"由其旁兩側的山路皆可到達登山口”筧竹排枝22”,由此登頂不用10分鐘。

石頭山 位於苗栗縣造橋鄉內,三等基石 118號 GPS(233828 2725014) H112M。交通:由台1線往後龍方向左接台13甲線於6.8K附近,右轉入口 GPS(234225 2724855),路口有”思源焰火公司”的招牌,由於進入登山口在其路旁循此而上不需5分鐘可達基點。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老山、基那吉山為大霸北稜上的中級名山,一般多採取一日單攻的方式,原因是路途遙遠即使是從新竹出發也要2.5-3小時,加上縱走時間要8-9小時,因此採取縱走者少。為了能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幾次前往都因氣候和找錯登山口的關係,而不得入其門而入。本次找到更詳細的登山資料和地圖,加上 hunter5兄的鼎力相助,評估縱走兩座名山實際上並不難。很慶幸的我們很快的就找到養老山的登山口,但始料未即的,一開始我們將右邊的獵徑誤判為登山口,而真正的登山口卻在紅色圓形水塔的後方,為水塔擋住不易察覺。當我們行走許久發現路有不對徑時,已經浪費很多時間,因而後來決定利用獵徑和開路,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找到養老山的基點,不過使原先預估只要一小時就能輕鬆登頂,竟然要花費近三小時,如此耗費了我們不少的體力和時間,因而我們只走到往基那吉山稜線2350峰山下就不再前進,回程之時赫見養老山下巨木成林,美不勝收,讓我們久久而流連忘返,能見到巨木也算是這次未能完成目標,老天給我們的最好的補償吧。

日期:2004/02/21
天氣:晴
人員:hunter5 & 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540 新竹出發。
0730 秀巒檢查哨。
0800 養老部落入口。
0805 循產業道路到達叉路口未有任何的登山布條,旁停有一台廢棄的車輛,由此右轉直上過一竹林和圓形的水塔,上次由此叉路口直行於路底發現錯誤。
0840 到達登山口,為一紅色的圓形的水塔。一路上直行剛開始為水泥路後轉為土路,不過路況還不錯,唯道路狹窄會車不易。
0850 整裝出發,登山口有三條的登山布條,剛好位於右側的獵徑旁邊因而誤判。
0908 錯誤的開始一路上沿著”獵徑1”,路徑寬大而樹林成蔭,但未見任何登山條子,過一會兒轉入細小山徑沿著山腰邊行走,高度未見任何變化,感覺路有些不對徑。
1002 來到一用帆木搭的遮雨蓬,暫稱”獵寮1”,為路的盡頭,這時確定是誤入獵徑。探頭一看再下去就山谷了,右側似乎沒有任何地路跡,為分出的另一條稜線。拿出GPS 和地圖研判,左上的路稍有路痕,因浪費太多時間,不想回頭再找路,決定採直接切往稜線,看是否能接上往養老的登山路徑。
1014 沿著”獵徑2”,往養老山稜線方向,一路上作GPS的訊號的接收,但接收不良,很難了解自己的位置。
1045 一路上都在找路兼開路,找到左方的一條”獵徑3” 。
1058 路突然又不見了,往右找又有一條”獵徑4”。
1110 由獵徑4 ,到達路的盡頭,為一 “獵寮2”
1125 看看獵寮2 旁是否有路可去養老基點,當時直線距離約130公尺,發現無法由這裡硬開出一條路,退回至一空曠地,直走爬上一小山丘,這時GPS 顯示距離約60公尺,穿過一茅草區和松木林,最後終於接上登山步道。
1130 到達養老山基點,三等三角點 6267號,標高 2259公尺 無展望。在登養老山之前有一叉路指標牌上寫到“往養老山1分鐘,基那吉山三小時”,在此稍作休息後,便去一探養老—基那吉的縱走稜線,心想登基那吉山已是不可能。
1200 來到芒草區位於”2210峰”附近,由養老山下來盡是松樹的針狀落葉,加上這條路徑似乎已經很有沒有人走過,路跡雖然還很明顯,不過疏鬆的落葉因著地力很差,一路上走起來備感吃力。
1208 上了窄小的瘦稜有些驚險刺激,需步步為營,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1215 來到2240峰前的小平台。
1224 下到最低鞍部,由此山徑轉為陡上。
1233 路過小段的箭竹林。
1300 到達2350峰山腰前在此休息補充食糧,決定不再前進。
1330 回程一路慢行又要上上下下。
1505 見巨木5。
1516 見一特諸造型的倒木從其中穿過。
1536 一路上有很多巨木 。其中以巨木1腰圍最大, 可稱得上神木其實不遜於鎮西堡、司馬庫斯的神木,巨木2是ㄧ對巒生兄弟,今天能見到這一群巨木天然林,雖 一路上舉步有點顢頇的情況,頓時已一掃而空,算是走錯路老天給我們的一種補償吧﹗
1539 來到工寮2。
1548 來到工寮1。
1555 回到登山口見到紅色的圓形的水塔。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流民窩山 位於新竹縣關西鎮內接近新埔鎮的交界處 三等基石 四八號 H302M。
交通:由竹118縣道往關西方向於六股附近右轉過”雲埔橋”,然後左接竹16線或由關西交流道轉入竹118縣道於”石光”時左轉”坪林大橋”再右接竹16線,登山口位於6K-6.5K之間,有一”民安橋”旁的轉產業道路,其橋旁有紅色的三角點噴漆,沿此產業道路而行,一路上電桿上多有三角點的噴漆,最後行至一民宅前有路燈”關西鎮公有路燈南和里083”,沿後山果園道路而行,不用15分鐘即可至基點,上面展望欠佳,右側有一山路來會,但不知通往何處?

2. 沙坑山 位於新竹縣芎林鄉和橫山鄉的交界處 三等基石 4169號 H398M。交通:由竹120縣道轉竹26縣道往”五龍工業區”方向行至”華龍橋”時左轉,橋邊有指標標示往”華龍村第4、5鄰,往太平地、沙坑”,過橋後為3K處, 一路直行遇叉路取右,行過1.5K處後不久為一上坡的三叉路口(叉路2)路中間有棵大樹,此時應取右直上,過一山坡時左邊之路是通往民宅,取右邊之路行至路底此為”登山口”,路口沒有任何的登山路標,但是路跡明顯,沿途盡是五結芒,循此路前進至一”叉路口”可見登山布條,取右緩坡而上約5分鐘即可登頂。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竹縣五峰鄉麥巴來溪上游,巍峨聳立著三座中級的名山—油羅山、麥巴來山和霞山,其中以霞山無論是高度和氣勢方面,遠遠在二山之上,唯其距離較遙遠因而登臨者較少。傳統的登山路線是由羅山林道南線9K處啟登,其峭壁窄稜和碎石坡是中級山中少有的,若遇上大雨或下山摸黑時,颇為危險。有鑑於此北聯的登山前輩,從羅山林道北線新闢另一登山路線,由此接上油羅—霞山的稜線,雖然路途較遠些,卻是較安全的。本次決採此路線,在hunter5兄熱心的提供詳細資料的情況下,他已來此區多次,算是這邊的管區。加上參考北聯前輩的資料,這次能夠順利的登頂,在此由衷的感謝他們。在評估時間上有些不足,因而打消了連走油羅山的想法。

日期:2004/02/28
天氣:晴
人員: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400 第一次這樣早從新竹出發。
0530 由竹122縣道(南清公路)轉竹63線,過花園派出所鐵門深鎖,還未起床。右轉至10.5K處不遠即左轉入羅山林道入口。
0545 路過油羅山第一登山口。
0630 到達油羅山第二登山口,將車停在附近開始步行。不久即是果園第一登山口的出口。羅山林道北線段段續續有幾處鋪有水泥,其他部分大都是泥土路,路況還算不錯,不過有幾處有些泥濘,小心開車應可通過。
0710 小瀑布1,為道路的終點,至此道路轉為羊場小徑。
0735 小瀑布2,一路上多是芒草和雜木林,人造杉木到此反而很少,路跡明顯,有幾處小的崩盤但是通行無礙。
0800 羅山林道北線新闢登山口,上有指標寫到往“1950峰約90分,霞山約220分”。 
0846 一路都是陡上,好在有樹枝可攀,沒有什麼展望,到達1730公尺的高度。
0910 油羅—霞山叉路口,由此右轉油羅山140分,取左沿稜線而行。
0935 一路上上上下下來到1930峰。
0954 到達1950峰之前,稍可展望到對面的霞山山容,登頂後山徑直轉而下。
1006 來到最低鞍部後,沿著平坦的鞍部而行,到處都是雜木林和一些倒木,行進有些受阻。
1037 山徑又漸漸往上爬升高度到達1972公尺的小山頭。
1046 過小山頭之後,稜線偏向左方而行,山路有些往下低降而後又開始往上爬升到達1970公尺的高度。
1054 到達三叉路口,右下是通往羅山林道南線的出口,取直行往霞山約30分。
1120 沿著山腰邊而行,不久接上稜線,見到由二顆樹所架成的奇特的樹洞。
1130 霞山基點,二等三角點 1554號,其旁為樹林所遮住展望不開,旁有一顆”頭前溪水源”的基石。
1210 開始下山,一路又是上上下下。
1355 來到油羅—霞山叉路口稍作休息後,取右下行。
1435 登山口。
1615 油羅山第二登山口取車回家。

建議事項:
1.到達霞山新闢登山口最好能早上八點以前,以防摸黑。連走者建議先登霞山,再登油羅山.
2.兩山連走要11-12小時,請量力而為。若未能在下午二點前到達油羅-霞山叉路口,建議就不要前往油羅山,可由此直接下山。夏日日落較晚時不在此限。
3.只登霞山者車子可停在小瀑布附近約50分可達登山口;想連登油羅山者可停在油羅山第二登山口附近,由此去登山口約1小時30分(雨季勿往),或由天湖登山口可接油羅山第二登山口,反而較便捷.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縣雙溪鄉顧名思義是有兩條溪所命名的鄉鎮。其境內有二大水系,一為平林溪發源於長源村的盤山坑,二為牡丹溪發源於三貂村的十三層,兩溪在三忠廟附近會合後稱為雙溪,河流全長達28.5公里,流域面積達145平方公里,涵蓋面積高居東北角之冠。在雙溪鄉部分稱為頂雙溪;貢寮鄉部分稱為下雙溪,出海口為有名福隆海水浴場。除此之外尚包括北勢溪水系上游支流的泰平溪、灣潭溪。地處於台灣東北角的山城,其東北方以草山山系的三貂嶺大崙、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雞母嶺山(基隆火山群)和瑞芳鎮、貢寮鄉為界,東南方則有雪山山脈的東北段的鶯仔嶺山系通過(最高峰鶯仔頂山海拔1001公尺)與頭城鎮為界,西北方則是內平林山系和平溪鄉為界,及虎豹潭環峰和坪林鄉為鄰,可說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已故文化學者林衡道教授,曾稱這裡為「山中的威尼斯」。早在嘉慶七年就有漳州人連元喬、吳爾二人來此入墾,連姓和吳姓至今仍是雙溪的兩大姓氏。有名廟宇如三忠廟:供奉者宋末抗元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栽種各種茶花聞名全台的茶花莊及富傳奇性故事的泰和樓。早期這裡以煤礦業為主,現多務農。山藥和野薑花為其兩大特產,這就是我的故鄉。多年在外登山,但對於這裡的一草一木,卻是相當的陌生,只怪以前都是來匆匆也去匆匆,沒有花多少時間,去了解故鄉的山川之美。

日期:2004/03/07
人員:mori
天氣:陰

大竹林山:
三等三角點 九八八號,海拔303公尺。由雙溪老家出發轉往北38線往柑腳方向前進到達”入口1”處右轉有往”竹寮坑”的指標,此條產業道路亦能通往牡丹,待下次回家時再去探路。道路沿著竹寮坑溪而行,過二個土地公廟和一農舍,上至一叉路口有路牌標示左往牡丹,直行為平林村12鄰,繼續前行繞過幾戶民宅,又有叉路為”入口2” 取左上,沿著水泥路一直高繞,至道路的終點有一大的平地可將車停在此地。往回走即是登山口,剛開始並沒有什麼登山布條,後來越來越多,此山大多是從牡丹那邊過來的,由此登臨者反而較少。到處都是竹林和蕨類,不久就見到礦物課的基石八六三號,在前進幾步就是山頂了,四周毫無展望,由登山口至基點約15分鐘,下山至停車的空地,稍可展望道雙溪的市區。

柑腳山:
二等三角點1150號,三等三角點1094號不知去向,海拔615公尺。由北38線續行見到”坪林、平溪”的指示牌時,取左過橋經柑腳國小、威靈廟,直行往”下坑”方向,勿往”盤山坑”,即北42線(雙坪公路),行過21K在不遠的上坡處左邊有一叉路,可將車停在此,入口有一”黃德公”小的土地廟,由此而行遇叉路時一律取左勿往下,在林間行走高度變化不大,好像如履平地一般,走起來輕鬆愉快,行進中有一處展望點可眺望到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到達基點亦無展望,由登山口至山頂約30分鐘。

內平林山:三等三角點 1117號,海拔502公尺,位於雙溪鄉和平溪鄉的交界處。
由北38線直行往平溪方向,過"雙平隧道"後,不久即右轉往橋下經過,取右往"平湖森行遊樂區"而行,此遊樂區目前已經停業了,遇叉路時取左上行至一轉彎處左邊為登山口,由此而上為石階的磴道兩旁長滿了五節芒,到達頂頭為一涼亭,有”山水雲”前輩的指標往”左:內平林山15-20分鐘,右:越嶺路、車內平林山”,取左而行,山路成之字行而上,不久又遇一叉路口指標寫到”西步道、蕃子坑山120分,粗坑山160分”取右上,到達基點前為一大陡坡。此山近似360度的展望,整個五分山系—姜子寮山、薯榔尖、石筍尖、五分山,草山山系—基隆山、牡丹山、燦光寮山、草山、雞母嶺,雪山山脈東北稜諸峰,都盡收眼底,可惜今天天氣有些陰沉,要不然視野會更好。

上內平林山: 三等三角點 九七四號,海拔532公尺,亦位於雙溪鄉和平溪鄉的交界處。過"雙平隧道"後即左轉上行,接回舊路的北38線。自從隧道打通後較少人由此往雙溪。行經5.5K處遇叉路,右轉往”善覺寺”方向,直行往雙溪,取右上行至一轉彎處後下行,不久為登山口。不甚明顯很容易錯過。這幾天天雨泥土未乾,上坡時路面有些滑,走起來有些吃力,行約15分鐘,可到達基點上面展望欠佳。

資料參考:小花兄 & 蕭郎兄紀錄.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崠山 標高1913公尺,為一等三角點及上有一古堡,其為古戦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事情,但是對於戰爭的來龍去脈知道者可能不多。自從民國八十六年第一次登臨此山之後,就對於李崠山事件就充滿著興趣,想一探其究竟。由於工作的關係一直無法達此心願,在偶然機會來到新竹,乘地利之便又重新登上李崠山幾次,因而對它有更進一步深刻了解。很幸運的找到一些日文的資料,將它重新的編寫,由於本人並非日語系出身,錯誤之處難免,望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新竹的山地幾乎都是隘勇路(理蕃道路或警備道路)。藤井志津枝教授在「理蕃」一書中,將早期日治時代的理蕃政策分為四期:一﹑據台初期的綏撫政策 (1896.10~1898.2)。 二 ﹑鎮壓漢人抗日時期的緩和政策(1898-2~1904.6)。三、日俄戰爭時期的圍堵政策行動(1904.6~1906.4)。四﹑佐久間理蕃事業與教化政策(1906.4~1915.5)。其中以佐久間的五年理蕃計畫 (1910-1915)最為有名,而李崠山事件正當五年計畫的開始,因此它的成敗攸關日本當局往後理蕃的成敗,所以對於李崠山的佔領, 不惜動用大批軍警人力。完整的李崠山事件(1911.8-1913.9),實際上應包括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馬里闊灣方面隘勇線前進、和基那吉群方面的討伐,因為它們都以李崠山為前進的司令部,其重要性無可言諭。
由理蕃誌稿第一編當中有關新竹地區隘勇線的前進情況可知: 明治三十九年(1906)整修比來隘勇線、五指山方面隘勇線、彩和山及三十八份山方面隘勇線和獅頭山方面隘勇線、十八兒隘勇線前進,明治四十年(1907)擴展馬福社附近隘勇線,明治四十一年(1908)鹿場方面隘勇線前進,明治四十二年(1909)擴張內灣及上坪兩隘勇線,到了明治四十三年(1910)有了七次內灣溪上游的隘勇前進,作奪取李崠山作準備。這些隘勇線前進的同時,對於那些不願歸順或是押收槍枝的原住民,一律採取鎮壓的手段。先從明治四十三年(1910)卡奧灣群下手,然後目標轉向馬里闊灣群、基那群及特別行動對付霞喀羅群,而這幾次的行動也為大正三年(1914)的太魯閣事件作為鋪路。在對付霞喀羅群之後,日本人嘗到了苦果,自此之後對於神出鬼沒的霞喀羅群疲於奔命,駐在所不時遭受到攻擊,此區可說是最危險的區域 駐在所和分遣所非常密集的程度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
故事的開始:


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 (自明治四十四年八月至十月)

新竹廳樹杞林(今竹東)支廳內的馬里闊灣群(Malikowan)(1),蟠踞在馬里闊灣溪的上游,並和基那吉群(Kinaji)(2)、卡奧灣群(Gaogan)(3)之間互有往來,且常常慫恿其他歸順的原住民,仗勢著地形作負隅頑抗。在明治四十三年卡奧灣群方面隘勇線前進、內灣溪上游方面隘勇線前進時,曾加以壓制但仍未安撫就範。到了卡奧灣群歸附時,又再度的侵擾。使得同支廳的隘勇線飽受威脅。
明治四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新竹廳長家永泰吉郎,決定加以膺懲。由警部以下所組成的討伐隊共二千一百八十名,由其擔任隊長、原住民課長宇野英種警視為副隊長,率領五個部隊(4)和電話鐵網架設隊,於合流山(5)置前進司令部。八月二日行動開始,原住民事務總長大津麟平(6)擔任總指揮,前日佐久間總督亦入山,一同觀察形勢。在我方不利的狀況下,電命桃園廳長作緊急召集巡查二百二十名即日趕赴支援。第三部隊當日攻取李崠山最高地 (標高六千四百六十八尺) ,並在此構築砲臺陣地。其他各隊在進出的同時,遭受到對方頑強的抵抗。第四部隊在八日約和三百名的敵人發生嚴重的衝突,警部以下五名、隘勇十名,立即死亡且出現不少負傷的情況發生。
二十一日家永廳長,請求增員的巡查二百二十名、隘勇二百名、工人五百名,使我方加多一層的優勢。在其強烈的抵抗下,我方出現了大量的傷亡且有二次的颱風妨礙了作業,比原先預定五十日完成的,因而兩度延期到八十五日。但是原住民的情勢依然是險惡的,以致於工人相繼的逃跑,又三度延期作業到九十一日後的十月三十一日,才解散討伐隊。
對於本次行動我方警部以下戰死七十九名、負傷六十五名,合計達一百四十四名。但對於李崠山最高地的取得,為往後西部原住民的平定作為良好的基礎。且五里二十六町隘勇線前進鐵絲網的架設,可以防範原住民的從中襲擊,涵蓋到的撤廢舊線地域廣達到六里二十三町。

馬里闊灣方面隘勇線前進 (自大正元年十月至同年十二月)

新竹廰樹杞林支廰管轄內「太田山事變」(7)的處置,在大正元年十月十日已經告一段落。然而馬里闊灣群依然是頑固兇猛,難以處置加上基那吉群從中煽動,且常常嗾使卡奧灣群作亂。家永廳長因而決定實行此次隘勇線的前進計畫。由原住民事務總長的統領下,將新竹廳編成七個部隊,其一半由江口良三郎率領,從李崠山監督所東南方直下至馬里闊灣溪,另一半由右翼隊警視永田綱明率領,從太田山砲臺的西南方下至該溪,涵蓋了左岸的部落,兩隊在此會合。藉此以壓制馬里闊灣群和削弱基那吉群。
前進的總員達到二千三百八十五名,除本部的七個部隊外,還設置了電話班、鐵絲網二個班、救護隊一個班。此次行動原住民事務總長的高塚警視隨行,在大正元年十月一日抵達李崠山本部。十月三日晚上十時開始行動,各隊在黑夜中作艱困的行動,隔日四日清晨五點四十分,和田部隊抵達馬美社(Mame)的上方時,便和東、西、南三面來的敵人發生嚴重的肉搏戰,被我方奮勇的擊退,但也造成隘勇三名、工人二名死亡,隘勇、工人各一名負傷。福屋部隊、內田部隊也有二、三名的死傷。中田部隊亦遭受敵方優勢的襲擊,吉田電話班一半成員陷入重圍,而賀來部隊僅以血路殺出。大岡、多久兩分隊遭遇為數眾多的敵人突擊,造成陸續的死傷其分隊長亦負傷,使得中田部隊一度陷入孤立。
五日清晨一點,由江口指揮官督導的福屋、和田兩部隊,佔領前方五百公尺高地當作掩護,藉此射殺二名偷襲的敵人,對方因而開始退去。隔日再前進到三百公尺的高地,黃昏時永田指揮官命令賀來部隊長,加速前進與中田部隊取得連絡。此夜賀來部隊前進到六百公尺的高地時和敵方形成了對峙之勢。
八日中田、賀來兩部隊相繼的發動攻擊,雖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下,我方仍取得了數壘,其吶喊之聲響徹雲霄。當我隊下降到鞍部前面的山腹作攀爬時,突然陷入到敵軍的包圍,使得後繼部隊的連絡遭受到中斷。造成諫山、氏平兩警視相繼死亡,巡查、隘勇多數的死傷。永田指揮官的野田部隊的一分隊立刻趕赴支援,在松山警視親自趕往投擲炸彈、而山本警視代替砲手連發數枚臼砲,如此才使敵人撤退。我方則再重整隊伍和架設鐵絲網,並加強守備。從五日到八日來,我方所損失了有左翼巡查以下七名戰死,右翼隊的氏平、諫山兩分隊長,巡查十六名、隘勇工人五名戰死,巡查十四名、隘勇十四名、工人一人負傷。
十一日和田部隊取得西南方高地。十三日更佔領此稜線來當作防禦工事,福屋、內田兩部隊相繼前進到險要之地並和和田部隊取得連絡。野田部隊在十六日出發至小森山的鞍部時,遭受到潛伏的敵人從側面攻擊,部隊長戰死。島田、鈴木兩分隊長相繼的受到重傷,可說是腹背受敵。這時長崎部隊激勵全隊士氣,雙方廝殺之聲震動山谷,敵方且戰且走,到處都是留下的死屍和槍枝。
十七日福屋部長亦戰死,由江口指揮官暫代之。此日敵方來襲數回,每回攻擊後就離開,松山警視督導坑道的挖鑿並建立掩堡,且和和田部隊取得連絡。十八日賀來部隊、犬塚部隊及多久分隊,在李崠溪右岸取得連繫。永井、山田、下山三部隊相繼的行動,在李崠溪山腹的峭壁作攀登,永井部隊並佔領此山。此山附近的第一要衝,有十餘名的敵人來此窺探,其中二名遭受射殺,不久之後就大舉來襲。敵人居高臨下,用彈丸、巨石從上相交而下,造成我方相繼的死傷。其中突然有一子彈命中毛利分隊壘內的手榴彈,飛出的餘火造成其他彈藥的爆炸,因而毀壞了我們的掩堡,敵人因而乘勢發動了肉搏戰,使得先頭的永井部隊失去了連絡。爆炸的火藥,造成佐藤部隊長、毛利分隊長、吉田電話班長以下十名負傷,加上巡查、隘勇八名戰死和九名負傷。
到了十九日清晨一點時,敵人才被驅離,這時才和先頭部隊取得了連絡。此日在中田稜線佈置了砲陣,共準備五門包括了山砲和其他砲,並和李崠山砲台作相輝應作轟擊的準備。連日來的戰鬥非常的激烈,部隊長、分隊長相繼的戰死,我們正努力作裝備的補充。而松山警視的創意是將木砲(用大小四門)拿來發射,其爆炸的聲響相當驚人,足以造成敵人的戰慄。
二十七日永田指揮官的長崎部隊,遭受敵人用火來攻擊我們加上風勢很大,造成我方一分隊艱難的行動,必需採匍匐掩鼻的方式前進,來佔領巴蘇社(Basui)。此日長崎部隊佔領了巴蘇社。三十一日內田民政長官、伊關、相澤兩警視隨行抵達李崠山本部,視察實際戰況並犒勞隊員。此日賀來、長崎、中田、下山各部隊於晚間八點開始行動並擊退了對方,奪取了中田稜線的開墾地。
十一月三日夜半長崎、賀來兩部隊攻取前方六百公尺的要衝。四日松山、山本兩警視連續發射木砲、臼砲擊退了來襲的敵人,而砲彈的爆炸聲和吶喊聲震撼了整個山谷。我隊則繼續固守在所築好的掩壘上。到了六日賀來部隊拔除五個掩壘前進、火燒對方的房子,在風勢的助長下使得對方的掩壘紛紛倒蹋。下山、賀來兩部隊連取數壘,奪回村田式的槍枝(太田山事變時奪取的)。在賀來部隊追擊下佔領對方的房舍二間。此時中田部隊在林間搜索,找回了火砲五門(太田山事變時奪取的)。九日下午五點岡本部隊的酒井分隊長,親自帶領十餘人從對方掩堡正面進入當場刺殺三名敵人,雙方被迫在掩堡的左側發生肉搏戰。這時松山指揮官後方增援的部隊及時趕到,因而佔領掩堡。此次戰鬥造成我方巡查十五名、隘勇六名戰死;巡查三名、隘勇四名負傷,對方損傷也慘重,沿途的可見屍體及丟棄的槍枝、山刀各兩把。十四日和田部隊趁夜行動佔領前方樹林高地和敵人的數個掩壘。賀來部隊擊退敵方到達一小鞍部。十八日黎明永井、山田、下山、佐藤諸隊相應策劃佔領烏來社山頂。二十日十二將拇臼砲一門配置在烏來社山頂。
十二月一日我隊驅離敵方並奪取三掩堡,佔領烏來山南方的高地。而山田、下山、永井的三部隊佔領馬美山。二日下山部隊在佔領四百公尺的森林高地,而同時山田部隊也派數名隊員至此,四處的搜索敵人但未發現其行蹤。大津總長下達行動命令於永田隊長,左側為岡本部隊、右側為山田部隊的沼田川分隊、佐藤部隊的澤山分隊,兩路齊頭並進。時間是三日下午六時三十五分,達成了今日主要目的。
七日以來敵方攻擊幾近停止,各隊掩壘嚴正以待或是按兵不動,並在重要據點建造展望台,加強鐵絲網防護李崠山、馬美山、烏來山、巴蘇高地等砲台。並配置三門至六門各種山砲嚴加防備,預定工事也大半完成,於十三日舉行解散儀式。
隘勇線前進時的十個部隊已經解散了。後山的馬里闊灣群及基那吉群仍未歸順,依然要面臨普通的警衛戒備。故解散隊當日警部六名、警部補六名、巡查三百三十四名、巡查補二名、隘勇三百四十二名、工手一名、搬運工十名、醫員二名、看護人三名、工人四名、共一千零八十名、由中田樹杞林廳長編成搜索隊。北部原住民監視區長永田警視兼任新竹廳原住民課長來監督。該隊任務以道路開鑿(二里二十町)的鐵絲網及電話線的修補、射界伐採、據點的防禦設置(巴蘇、烏來兩監督所為據點)。這段期間屢受原住民的狙擊,產生不少的損害,只得利用夜間從事作業,到了十二月十七日完成作業解其部隊。
本次前進行動中造成戰死的有二百零五名、戰傷的二百八十八名、因作業死亡的有三名、負傷者有三十八名,在搜索行動中損害有二名戰死、戰傷四名。因作業而負傷有四名。行動期間場包括的地域也比較廣闊,我隊遭受嚴重的損傷。然而烏來—馬美重要戰略位置的取得,可作為馬里闊灣及基那吉兩群之間三角地帶的瞰制,且造成敵人一百五十餘名的死傷,使得多年的問題變得容易解決,尚待的解決之事只有少數而已。

基那吉群方面的討伐 (自大正二年六月至同年九月)

基那吉群位於大嵙崁溪源頭,蟠踞在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8)上方的山腹
(標高四千尺乃至五千尺)共有六社, 戶數二百三十,人口六百三十餘人,是北部泰雅族原住民中最偏遠的部落。其生性凶暴獰猛,至今未曾歸順。在卡奧灣方面隘勇線前進並和馬里闊灣群企圖聯合起事;在李崠山方面隘勇線前進時,又支援馬里闊灣群並從其後進行煽動。在太田山方面隘勇線遭受襲擊失陷時,我方收復烏來山方面的隘勇線,又再次來犯而抵抗我方長達五十日。而後馬里闊灣群雖大半投降歸順,但未歸順者聯盟其他各社,屢屢在隘勇線上神出鬼沒,加害警備員不知悛改。加上卡奧灣群、馬里闊灣群、霞喀羅等群的從中誘惑,為亂至今。是北部泰雅族當中唯一尚未有槍枝押收的,也是這次膺懲的主要原因。
佐久間總督因而作此討伐的決定。大正二年六月二十日討伐警察隊司令部設置在李崠山,北部原住民本署事務長內田民政長官為總指揮官,原住民本署管理原住民事務長龜山警視長為副指揮官,原住民本署山本新泰郎、江口良三郎兩警視、豬口安喜警部外二人、警部補一人、巡查二十八人即日起行動開始。由永田警視擔任新竹討伐警察隊長,新竹廳原住民事務課長今田警視為副隊長,松山警視擔任桃園的討伐警察隊長,桃園廳原住民課長山內警視認命為討伐副隊長。其部隊數和人員如下:
(一)新竹廳 本部外四個部隊並砲隊.輸送隊.紅十字救護班,由警視以下一千 三百七十六名所編成。
(二)桃園廳 本部外四個部隊,輸送隊及急救護二班( 警察救護班及紅十字救護班),由警視以下一千四百零二名所編成。
兩廳的部隊多達二千七百七十八人。新竹廳長家永泰吉郎、桃園廳廳長西美波負責後方事務,中川財務局長、龜山警視總長擔任其督導,民政長官總攬其大綱。龜山副指揮官在二十四日、而內田總指揮官在二十五日抵達李崠山討伐警察總司令部,對本部及部隊幹部員召集訓諭,並下達討伐行動。兩廳討伐隊於二十五日下午十一時一起開始行動,新竹隊先頭的中田部隊,隔日清晨三時佔領目的地(天打那山前方稜線一千五百公尺的高地);桃園隊到達馬里闊灣溪左岸(烏來山直徑一千二百公尺高地)處佈置掩堡。此時為正午時分原住民清水、森山的西部隊向我們接近並發動多次狙擊,造成巡查工人一名中彈身亡、隘勇一名中槍負傷。二十七日桃園隊的巡查一名死亡、工人一名負傷。
先前宜蘭廳長來報:「溪頭、南澳兩群中大半警備員因參加此次討伐,以致於該區防備薄弱,兩群原住民乘機共同起事」。佐久間總督見此結果的發生,定會引起泰雅族中的大亂,因此非加以鎮壓威嚇不可。所以在七月一日命令平崗少將的台北第一守備隊,步兵約一個聯隊及山砲隊及特設隊由宜蘭出發。
這時兩廳部隊已向反抗的敵人接近,並佔領各重要的據點。七月一日宜蘭隊發生一人遭受狙擊而死亡、隘勇二名負傷。三日敵人的人數漸漸的增加,我隊人丁單薄且被狙擊造成兩廳部隊的巡查以下有數名的死傷。
四日下午一點馬里闊灣社的頭目及族人八名,宜蘭來的Makagaon 社頭目及其族人十名繳交槍枝二挺,來此表示善意。這時新竹隊的龜山指揮官規劃突擊泰岡社(Taiyakan)的計畫要求總督府增加人員。內田原住民署長非常召集新竹廳巡查班長六名、巡查六十名、警手四十名、隘勇四十名;宜蘭廳隘勇一百五十名以急行軍速度趕赴支援。
六日宜蘭方面原住民情勢告急。總督府的平岡茂少將隔日由台北出發登上李崠山軍區司令部。八日命一支隊由留茂安(Rumoan)進攻基那吉群的側面。各隊每日都有死傷,新竹隊於九日攻取了屯諾富士羅灣(Ton-no-fu-si-ro-wan);桃園隊佔領了西堡溪(Shi-fu-tsu-ke)。十五日黎明新竹隊於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西方二千公尺的處,標高五千五百零七尺的高地;而桃園隊占領距合流處東方一千公尺遠的高地上 ,兩隊一口氣進攻到合流處會合(控溪,今秀巒)。此地為基那吉、馬里闊灣兩群的緩衝要地。
松山隊長取得合流處後,並由中間警部、渡邊通譯向馬里闊灣群投降者說明。在知其大勢已去時,不敢有所異議。於是在二十三日馬里闊灣群頭目 (烏來、宇老、Batoru、抬耀、留茂安、巴蘇、馬美、石磊、李埔(Ripo) 等九社頭目及族人)於溪底物資集積所前引見。藉此傳達總督的命令,二十五日為到期日,必須繳交槍械由烏來山本隊收納。永田新竹隊長於二十四日召集基那吉群傳令押收槍枝。爾後雖兩隊屢屢傳諭命令,但都躊躇不肯繳交。於是在八月二日新竹、桃園兩縱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包圍泰岡社力求交出槍械,這時族人只得乖乖的聽命。新竹隊收到一百三十五挺、桃園隊一百三十二挺 、塔克金(Takegin)支隊一百零五挺合計共三百七十二挺,這些超過我們原先所探得的三百一十五挺。此次討伐原定要九十日僅五十日就達到目標。加上一些追加行動的籌畫,都有很好的成效。就在七月下旬至八月的新竹廳下霞喀羅( Shyakaro)、南投廳下斯卡謠(Shikayau)、薩拉茅(Saramao)(7)、宜蘭廳下溪頭後山群的得到進一步解決。在由宜蘭、南投方面軍隊的協助及其他警察隊的努力下,能佔領各方面的要地,如此才能達到膺懲及押收槍枝的目的。
佐久間總督於九月二日撤除李崠山軍區司令部,文武官員隨員一行,在烏來山砲台露宿一夜,隔日三日取道馬里闊灣溪經角板山,凱旋歸來。龜山副指揮官於九月五日解散李崠山的警察司令部。此次行動我方損失警察隊警部以下戦病死者三十五人,負傷者六十九人,搬運工戦病死者四十六人,負傷者六十五人。軍隊將校以下戦死者十七人,負傷者十三人,四廳七十日的大討伐共七十日,是空前少有的。本次討伐中押收槍枝達一千三百六十八梃、彈藥一萬二千四百六十九發,解散後到九月三十日押收殘餘槍枝二百八十五挺、彈藥四千一百五十一發。
此次討伐的結果使宜蘭廳濁水溪上游留茂安( Rumoan)附近越過埤亞南(Piyanan)(9)鞍部,由南投廳下的斯卡謠(Shikayau)(10)經薩拉茅(Saramao)鞍部,出白狗群(11) (Hakku)、馬力巴群(Malepa)(12)之間連成一線。前記由留茂安( Rumoan)至西方大霸尖山支脈橫斷面,範圍包含了基那吉及馬里闊灣兩群,向西延長更跨越至霞喀羅的山地,包含了新竹廳下霞喀羅群,所蟠踞地域約四十五方里,如此中央山脈以西原住民的部落,都在我政府的監控之下。


註解:
1.馬里闊灣群:位於新竹縣尖石鄉中北部及關西鎮東方一帶,廣義的包括馬武督群。現今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一帶及嘉樂、錦屏兩村的一部份。
2.基那吉群:亦譯金那基、奇那之,清朝時稱金孩兒(京孩兒),分布在大漢溪支流馬里闊灣溪中游及油羅溪一帶。現今新竹縣尖石鄉秀巒、錦屏、義興、五峰鄉花園和南庄鄉東河一帶。
3.卡奧灣群:亦稱合歡群、高岡群,分佈大漢溪上游稱為大嵙崁後山群,現今復興鄉高義、三光、華稜三村和宜蘭大同鄉崙背、松羅的一部分。
4.大津麟平:為佐久間時代的警察本署總長,推行所謂的「甘諾政策」,即先以引誘的方式使原住民甘心承諾,在其境內設置隘勇線。等到完成警備線完成後即以優勢的武力去壓制原住民,使他們不敢再騷擾和引起事端。
5.合流山監督所:位於拉號社(Rahau)上方台,即現今新竹縣尖石鄉新樂附近。
6.李崠山前進隘勇隊路線:
(1)前進隊司令部設於合流山隘勇監督所。
(2)第一部隊應於八月二日上午三時自上野山出發,佔領自李棟山連至尖石山稜線與上野山稜線之交叉點,再向李棟山方面前進並與第二部隊取得聯繫。
(3)第二部隊應於八月二日上午三時自合流山出發,溯高其斯溪,出於上野山左側與李棟山間的中央更進一步與第二部隊和第三部隊取得聯繫。
(4)第三部隊應於八月二日上午自田勝山出發佔領李棟山,並應與第二部隊取得連繫。
(5)第四部隊第一分隊由部隊長指揮。應與第一部隊同時開始行動支援其前進,並且警戒其後方。
(6)第五部隊,應與第三部隊同時開始行動,支援其前進,並且警戒其後方。
邊誠如下:
前進隊本部
前進隊長 廳長  家永泰吉郎
同 副長 警視 宇野 英種
本部直屬 警部 中島彥四郎
同 同 渡邊寅七郎
同 警部補 藤崎 新吉
第一部隊
部隊長 警部    中田 秀造  
 第一分隊長警部補 大田 義昭
 第二分隊長同   入江 末彥

同 副長警視    宇野 英種
本 部副警部    中島彥四郎
同   同     渡邊寅七郎
同  警部補    藤崎 新吉
第二部隊
部隊長 警部    田中松五郎
 第一分隊長警部補 太田角太郎
 第二分隊長同   佐藤辰之進
第三部隊
部隊長 警部    和田莊三郎
 第一分隊長警部補 岡崎喜代次
 第二分隊長同   中 園 彪
第四部隊
部隊長 警部    岡本亮太郎
 第一分隊長警部補 下木 流一
 第二分隊長同   歧部 冨雄
第五部隊
部隊長 警部    山田久次郎
 第一分隊長警部補 佐藤 東吾
 第二分隊長同   石田 贞助
電話鐵網隊
第一班長警部補   水野 義一
第二班長 巡查   山口物次郎
第三班長警部補  磯貝 九一

7.太田山事變:是紀念死亡第二部對第一分隊警部補太田角太郎所命名的。馬里闊灣群在大正元年(1912)八月二十八、九日乘全島性大颱風造成道路和無線鐵絲網及電話失去功能之際,於九月十一日向李崠山隘勇線發動攻擊攻陷太田山砲台,後來日軍增援部隊到達才解危機,十四日颱風再度來襲攻佔巴蘇分遣所,十七日又大舉攻擊太田山至八五山一帶,卻被日軍李崠山大砲擊退,戰鬥其間日軍軍警損失戦死者三十六人、受傷者十六名。
8.泰岡溪、塔克金溪合流處即今秀巒,日治時代稱控溪,因為地理位置重要,討伐後設有駐在所。
9.埤亞南:即今日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一帶。
10.斯卡謠、薩拉矛群:斯卡謠居今環山一帶;薩拉矛居今梨山、佳揚、谷關一帶。
11.白狗群:即現今南投縣北港溪上游屬仁愛鄉發祥村。
12.馬力巴群:即現今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

參考資料:
霧社事件 鄧相楊著 玉山社 1998。
渡台悲歌 黃榮洛著 臺原出版社 1988。
理蕃誌稿 第一編—第三編 伊能嘉矩等編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18-1938。
藤崎濟之助 台灣的蕃族 東京 國史刊會藏版 1930。
井出季和太 臺灣治績志 台北 台灣日日新報社 1937。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2004/03/13
人員:mori
天氣:陰

細雞岭(雞冠山): 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壢底寮附近,三等三角點八O號,H599M。
入口:由台三線137.3K處的”義林大橋”旁有指示牌“百分二”的產業道路前進,至叉路口“八分枝56北分63"右轉,路口有指示牌寫道往“雞冠山20分”汽車可停在附近,機車可繼續前進至”八分枝56北分67”前停車,開始步行不遠即是登山口。為一水泥上坡路其旁果園,遇叉路皆取右行,到達基點前為一大陡坡,上面多為落葉舖地,似乎已很久沒人來此造訪,山頂毫無展望。

地沙尾(拖沙尾山):位於苗栗縣卓蘭鎮景山里,三等三角點 4174號,H484M。
入口:由台三線139.5K 附近的”石門休閒農場”進入,即苗54線。前進過2K不遠處為登山口。由此上去為果園水泥小路,遇叉路取左行至一大的圓形綠色的水塔上有白色的三角點的指示標記,過其旁不遠處即是基點,約有180度的展望,不過今日霧氣太重,展望受阻。

下太平:位於苗栗縣卓蘭鎮西坪里,三等三角點 五六號, H501M。
入口:由台三線行至指標往”鯉魚潭”方向,即苗52線。車行至民宅"西坪134-6號"前右轉水泥路至一大水塔前汽車可停於此,機車可達基點。可眺望部分”鯉魚潭"水庫的風光。

參考資料:
大台北地區郊山(三) 張茂盛 紀錄繪圖 藍天隊編印 90、91頁。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 2004/03/13
人員: mori
天氣: 陰

火炎山 位於苗栗面的三義鄉和苑裡鎮的交界處,上有三等三角點159號 海拔596公尺,也是苗栗地區最具代表性三座名山之一,另外二座是加里山和馬拉邦山。火炎山在地質學上是屬於礫石層所形成的惡地地形景觀。台灣的惡地地形景觀者,除火炎山地形尚包括月世界青灰岩(泥岩)地形和泥火山地形。火炎山地形在地質上的特徵是巨厚的火炎山礫層。也是屬頭嵙山層的上部,約在100萬年前的更新世形成。地層結構多為砂岩和頁岩。由於二者硬度不同,在天然侵蝕過程中,抗蝕的程度有別,以致產生高低的峰谷地形,經常可見到崢嶸參差的起伏地形。火炎山地形分佈多在西部丘陵山區,除了三義火炎山之外,還有南投火炎山(九九峰)、六龜火炎山,其他尚分佈於台中頭嵙山、南投鳳凰山脈附近、竹山清水溪右岸、雲林觸口台地。東部則在台東卑南地區。由於火炎山地形常呈現類似火焰上升景觀,故稱火炎山。這次採由台13線53.9 K處的伯公坑往三義方向,左轉入三義的垃圾掩埋場道路前行不久即見到左方的登山口。由此進入一開始就是所謂的粗大的鵝卵石步道,沿路上有二處叉路上有三角點的標記可指示方向,路面寬大無迷路之虞,樹林相當茂密,和原先的想法大相逕庭( 取南鞍線) ,到達基點前為一休息亭,有多條山路來會。由此取右線繞過山腰直上基點,山頂附近有不少的金毛杜鵑正在盛開,美不勝收。若要觀察特殊地質景觀可從55.3 K 處下山。火炎山可由多條山徑上去,能體會一下不同的感受。

關刀山 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和大湖鄉的交界處,又名草排山。 二等三角點125號,海拔889公尺。關刀山附近在昭和十年(1935)四月二十一日晨曾經發生一次大地震,當時死傷慘重,使得山線鐵路由銅鑼至后里段受到重創,現今的龍騰断橋的遺跡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由三義往苗130線前進道有指標往”勝興車站“的方向時右轉,途經深井橋,到達叉路口右往”勝興車站”左往”關刀山”取左行即是苗56線,續行遇一叉路口亦取左行為水泥道路往”行德宮”方向,至一最後叉路口有指標往關刀山取左上行,見到關刀山第一登山口旁有"苗栗縣野鳥學會"的解說牌,由此上去為木梯步道約15分鐘可登頂,上為寬廣的平臺,天氣好時據說可看到雪山、大霸尖山等山,為今日霧茫茫的一片,什麼也沒有看見。下山時一不小心從另條山路下山,此為道路的終點處(暫稱第二登山口)。今日在山頂時偶遇一隊夫妻及其二個小孩,原來車子就是停在這裡。

拐子湖(祭山凸山)亦位於苗栗三義鄉, 三等三角點86號,海拔548公尺。由苗130縣道至勝興車站關刀山岔路口時取右行不久遇一叉路往指標“久松客棧”方向,為擴寬的黃土路,途經"久松客棧"續行不久,遇一叉路口取右上山路。此山山腰現在正在大興土木。滿山已被怪手挖得滿目瘡夷,好不容易才找到登山之路,約5分鐘可登頂。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04/03/20
人員:mori
天氣:陰雨

苕谷坑山 GPS(334498,2767575) 三等三角點 1059號 H479M。苕谷坑的地名的由來,可能跟這裡往昔滿山滿谷盛開的蘆葦花有關。此地有一瀑布,自崖上垂下白練,恍如銀河倒掛,因而被選為雙溪八景之一的 “苕谷觀瀑”。由102縣道過”雙溪中學”右轉泰平產業道路,此產業道路完成約在民國70年左右,未通之前由雙溪至泰平步行約3-4小時,因此兩地之間的往返,非常不方便。泰平原本有一國小現已廢校,目前學生多轉往雙溪國小就讀。在此途中有一”辭職嶺古道”,故事的發生是在民國60年,有三位臺北師專畢業生分發至泰平國小,當他們到達此地時,已是筋疲力竭了,想到還要越過此大嶺前往任教的小學,感慨前途艱辛,次日毅然返回縣府教育局提出辭職,因而被稱為辭職嶺 (大樟嶺)。登山口約在6.1 K處,GPS(334876,2767170) H376M。由此上爬,沿路盡是一些雜木林和蕨類,這幾天下雨路面有些濕滑,要到基點前有不少的筆筒樹,基點前方應有一些展望,不過今日霧氣太重,白茫茫的一片什麼也沒有看見,登頂約要30-40分鐘。

遠望坑山 (下雙溪貢寮) 三等三角點 1039號 H287M。遠望坑為昔日三貂四社之一(其他三社分別為舊社、福隆、南子吝)。清姚瑩的 「台北道里記」中有一段雙溪至遠望坑的行程的描述「下嶺八里牡丹坑本名武丹坑,武鎮軍隆阿改今名。有民壯寮,守險於此。護行以防生番也。六里粗坑口,過渡。六里頂雙溪,有渡。八里魚行仔,有溪。八里下雙溪過渡為遠望坑民壯寮。里許至三貂大溪,西淡水界,東噶瑪蘭界」。可見遠望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循102縣道至貢寮國中由其旁的嵩陽路前進遇叉路時取左,行至往竹子湖、龍崗的指示牌時,往竹子湖方向,到一三叉路口(上有三角點指示的標記,不過讓人看了有些錯亂),決定取中間的那條路試試,道路的終點,有一民宅石壁坑27號(暫稱登口1),在其左邊有一山路被網給圍住,可將它拿開從其旁而過,此路寬大但只見到一二條很舊的登山布條,就鼓起勇氣大膽的前進,路過一小土地公廟,來到一用鐵絲所圍住的欄杆(此為這個地區很常見東西,通常是防止牛隻進入),越過欄杆後不久取左線而行,沿路完全沒有任何的登山布條,不過判斷方向應該是無誤,到達路的終點,直轉而下,下到底時取左而行亦是一平坦的山路,由此而去遇叉路時取左,後再取右(這時出現大量的登山布條),續行到達叉路口時,取左上行為一上坡路,前行一會兒即是基點,其旁多是了高過人頭的茅草,使得展望受阻。就匆匆的拍照下山,到達取右的叉路口,這次取右行(因不想走回頭路),過一會兒又遇叉路取左行,直行應可下到“下雙溪街17號”那個登山口。一路上有不少的登山布條,可見有不少人從這裡上山,猜測應可接到竹子湖那條產業道路,來到芒草區時反而未見任何的布條,再繼續前行初為土路,不久就變得成水泥路(暫稱登口2),為道路的終點。不一會兒就是“石壁坑26號”的民宅,終於到達三叉路口,再踢回民宅取車回家。這次誤打誤撞的很意外能夠完成O行連走。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