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艋舺崙,位於新北市雙溪區平林里境內,介於竹寮坑和后番子坑之間的谷地。艋舺崙聚落,一般地圖並未標示,只見於台灣堡圖上及當地人才知道的小地名。其地名,由來不詳,推測可能是往昔平林溪的小船,可行駛到此,且附近有個小山崙。原來聚落較接近竹寮坑這邊,因境內田地廢耕,人口搬離,以致於聚落消失,往後被納入內平林當中。早朝『艋舺崙古道』,是由軟橋福德祠旁坑谷上去,並不是上林里9鄰進入。溯其原因是日本大正末年,為配合【武山炭坑】(1)開採,將此古道重新修改,改向通往后番子坑這一邊。根據當地人陳述,當時出入這條古道的民眾,可說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因而造就番子坑這一帶成為一個繁榮的小街集。到了光復以後仍有【頂雙溪煤礦】第一礦場(2)繼續開採,帶來另一波商業人潮,但隨著煤礦的衰落,古道早不為人所知,目前只剩當地人採筍和放吊了的去處。 

交通資訊: 

開車:北宜高下石碇交流道往平溪十分寮再往雙溪至平林派出所轉舊路車可停合平橋旁。 

公車:雙溪車站 搭781雙溪-長源至番仔坑站下車。
雙溪發車: 07:45 08:45 09:40 10:40 11:40 12:40 13:40 15:00 17:30 19:30                 
長源發車: 05:30 08:10 09:10 10:05 11:05 12:05 13:05 14:05 15:25 17:55

 

期:2012/10/13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晴

領隊:江啟祥 

嚮導:曾仁傑 

人員:23人 

記錄如下: 

07:30 由基隆到雙溪走雙柑公路(北38)和台乙丙線共線18k處轉進舊路,入口【軟橋福德祠】內有一石砌土地公,外廟於2012.02.02改建。左側坑谷,為明治年代台灣堡圖(1904)【艋舺崙古道】路口,有一水圳路,循此進入稍探,原路折回。 

 08:21往前【和平橋】停車。問當地人【艋舺崙古道】古道入口,說道:「路往前行由【上林里9鄰】指標牌,往左上行可到」H49m。

 08:32 經9鄰內平林2、3號民宅,由最左側儲藏間穿越上去。此條【艋舺崙古道】為昭和年代後修改路線,初為水泥階梯路,往後泥土山徑,路面寬大好行,路經【雙溪-菁桐070】高壓鐵塔,古道保甲路,現也被當作保線路使用 H95m。

08:50 續上行經二個岔路口,再經另一【龍門-深美026】高壓鐵塔 H189m

 08:58古道越嶺點,稍作休息吃西瓜 H204m。

 09:13 下行路,來到一民宅,大門已深鎖,未見門牌號碼,只見牆上貼有【上林里十八鄰鄰長】。其旁花草扶疏,菜園井然有序。推測雖不住在這裡,但常回家整理維護。在門下找到一張【后番子坑1號】的帳單,終於知道民宅住址。門前右側有水泥產道可通往后番子坑仙公廟。從屋左側往上找路 H180m。

 09:37 路徑稍陡往上有綠竹林,再朝左上行兩旁蕨類叢生,上到嶺頂有分岔路,往右似乎可通到【軟橋福德祠】,取左緩上 H238m。  

 09:45 走山腰路,經一人工開鑿鞍部,兩側狹窄的類似風孔,此鞍部當地人戲稱為【摸乳巷 】 H266m。

 10:00續行路況變差,雜草蔓生,直下乾溝路,發現不對勁。往左上果然找到正路,砍開後出現路底,路成腰線延伸過去,到達一竹林欉 H262m。

 10:21~11:55進入凹谷地,蕨類滿佈遍野,高過半身。地面上路基沖蝕嚴重,已成為一深陷的裂溝。只得沿其邊緣清理,路往上穿越桂竹林,取山腰路,終於來到新路尾山下礦務課基石NO.277。在此遇到鼎鼎大名的朝陽隊林騰芳老師,林老師還要去頂坑山,先行拜別後離去。隨後作地毯的搜查,結果還是毫無所獲。於是就在這鞍部提早午餐 H300m。

 12:05  午餐過後,江隊長帶領我們去了解這裡錯綜複雜的路徑。由鞍部往下約10公尺,再取右陡下經菜園地,到達竹寮坑最後農家 H220m。

12:18  繞過農家大門,再往上行竹林路,經一沼澤地,到達三岔路口,往右行通頂坑山稜線,往左行仍回到先前鞍部,取直行路 H272m。 

12:54 在竹林中穿梭,越嶺剛好正對新路尾山下鞍部 H290m。

13:07 上坡路再度登新路尾山 殖產局圖根補點 海拔315M。免不了全體再來一張合照。 

 13:17 連過二個山崙,過寬廣鞍部 H286m。

 13:22 緩上坡,下一小山坳 H300m。  

 13:38抵竹林分岔路,左下后番子坑,取左往大平林山/新路尾五間厝遺址,稍作休息 H326m。

  13:44 再遇岔路,右下往新路尾五間厝遺址,取直行稜線路 H321m  

14:下錯稜往西南下后番仔坑退回應取西北向,路急轉直下看到五間厝上來的廢棄產道,下到鞍部往右下行 H321m 

14:42 廢產道已長滿了蕨類,拿出草刀往前推進到1010日的最後踏查點。來到產道終點已無路,看到隊友下線已接通。遂往左行陡下會合,先前沒注意到兩線分歧點,再由下線往回整修,接回到上線 H314m

14:45回到鞍部,已釘上指標牌:右上稜往大坪林山,因時候不早,原定整修到大平山計畫待下次,取直行越嶺廢產道下后番子坑。 

15:19 在清理廢產道的同時,江隊長已帶大部分人開路下山,已剩下幾人修路。往後廢產道崩得嚴重,無法辨識,以至於開路下切的太深,由後追趕發現路徑有偏離,遂往上爬果然出現廢產道,江隊長前頭部隊距離較遠,已無法較回。 

15:33 循廢產道出去,往後路變水泥路,繞過別墅上方,下來看到江隊長已到產道,不過在到產道前突然遭受到虎頭蜂的攻擊,所幸只一螫,並無大礙。 

15:48 來到仙公廟前清洗雨鞋,遇一22年次的老翁,問起新路尾礦務課基石和五間厝遺址的情況,得知未曾見過此基石,五間厝是余姓家族 H91m。

  16:14 經后番子坑生態工法園區,續行產道上發現有個虎頭蜂窩,大夥小心翼翼通過,惟恐再遭受到攻擊,回到內平林公路上(北38) H62m。

 16:20 取左經【福安宮 】土地公廟,回到早上和平橋停車處。

 

 1: 武山炭坑:大正十年(1921)小松仁二郎黃仁祥等合資設立【頂雙溪炭礦株式會社】,為當時雙溪最大的煤礦公司,隸下有武山炭坑、柑腳炭坑等分礦多處,其中武山炭坑由汐止人周再恩所承採。在宜蘭鐵路開通後(1924),並築有輕便鐵路,從頂雙溪站抵達后番子坑內。(雙溪鄉志(上),395)

2:頂雙溪煤礦:有一、二礦場,此礦坑為第一礦場,出炭屬原料煤。民國366月最早為黃資藩所經營,44年改蔡雙郎52年改組為公司組織,由鄭塘坡任董事長,到民國70年歇業為止。實際營業29年,中休3年,總產業464,500公噸。(雙溪鄉志(上),397)

 

相關記錄: 

1.【瑞芳】三貂嶺 石壁坑產道古道新路線登新路尾山 2012/10/10 

2.雙溪后番子坑上新路尾山下竹寮坑舊路勘查行 2009/8/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