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洞瀑布,原屬於較單調冷僻的路線,但自2011.11、20下洞山被發現,情況不同凡響,如今結合北宜古道和O行,已變為一條炙手可熱的路線。下洞地名,未清朝文獻,直到1897年二十萬之一陸測部地名,始見其名。連同附近尖山湖、九層源坑和刣牛寮(1),因地勢隱蔽,山徑錯綜複雜。日治初期有陳秋菊。鄭文流、徐祿和林李成等義軍,在此神出鬼沒,讓日人頭痛不已,因此自1896年1月到1897年10月,曾有多次討伐行動,不過大多無功而返(2)。 

 

日期: 2012/07/29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多雲午後有雨 

領隊: 江啟祥 

嚮導: 鄭忠政 

人員: 約130人 

紀錄如下: 

08:37 尖山湖14號往左側山徑出發 H411m。 

09:27 古道緩上,遇分岔路,左上梳妝頭山約75~80分,續直行 H439m。 

09:44 拉繩下溪,今日溪水不大過溪容易 H439m。 

10:00 沿溪右側而行,到處可見廢棄的梯田,這裡就是傳說日治初期義軍抗日的大本營,到達雙溪口,有分岔路,右往火燒寮古道,取左沿溪而行 H442m。 

10:02 不久再遇一分岔路,右上稜線路往下洞山/北宜古道,取左過溪左右數次 H446m。 

10:52~11:33 抵下洞瀑布,海拔550M。全隊在此午餐休息,享受難得瀑下陣陣涼意,及瀑淙美曼的天籟聲。

12:30 午餐過後,過溪往上行菁礐池,一路陡坡,人多壅塞,走走停停,此段最為辛苦,好不容易上稜,抵小平台休息,右下稜回10:02分岔路,取左上往北移古道。 

12:45 接上T字路北宜古道上,取左往梳粧樓上方向前進 H788m。 

12:50 抵古樸石砌土地公廟,拍照留念,原路折回 H761m。 

13:08 來到下洞山森林三角點 海拔755m。 

13:33 續行馬鞍格鞍部 H683m。 

14:04 遇分岔路,右下火燒寮古道,續往前行 H766m。 

14:35刣牛寮十字鞍部,有一大正十二年一月專賣局造林地第四號基石,海拔840M。左往鷹子頂山,直行風空子溪山,取右下。 

16:27 循優美山徑緩下,不知不覺到達碧湖溪旁,在此稍作清洗 H421m。 

16:33 回到尖山湖14號。 

16:43 續行到尖山湖產道4.1K處,搭山友車回坪林茶博館取車'。 

註解: 

1.尖山湖:舊文書稱「彌勒肚」。尖山應指梳粧頭山,湖是指小盆地,所形成的地名。相傳開闢在道光初年,人口曾達二百餘戶。日治初期,時遭焚殺,居民遷徙一空。 

2.刣牛寮: 清道光噶瑪蘭志略中疆域志提到「…東北至泖鼻山與淡水洋面界,水程九十五里;西北至土名宰牛寮內山與淡水交界八十里。」其中宰牛寮,就是刣牛寮、殺牛寮。相傳開闢在道光初年,地名由來和有人偷牛在此宰殺有關。 

3.九層源坑,地名來源不詳,據當地人陳述應該是一種蘭花。 

4.尖山湖的討伐,實指在下洞這一帶,以下節錄自《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1896.1.27 草場支隊1月25日由石碇出發經坪林尾到達刣牛寮,據密報林李成 所率八百匪徒屯集刣牛寮,到此卻隻影未見。 

1896.6.20 清晨曾根大隊由坪林尾分兩隊出發,一隊自厚德岡坑荘進入左方岔路,另一隊經右方山路到達九層源坑、尖山湖庄,但匪徒、良民均已逃走,僅剩老幼婦女。 

1896.10.2 文山堡分多路大討伐,其中頭圍警備隊率將校40名及頭圍分署長米倉率警部以下巡查10餘名,在刣牛寮某一山丘上類似土匪哨所,發毛瑟槍子彈及日本刀三把。 

1896.10.16 坪林尾警備隊,到達九層源坑,發現疑似匪徒哨兵三人,加以射擊,更前進到尖山湖附近,遭受匪徒槍彈如雨的襲擊,且戰且走退回到坪林尾。 

1897.10.7 警備隊兩個中隊,巡查四十名,於坪林尾東部這一帶大討伐(湖桶附近,實際在尖山湖),到15日共捕獲匪徒39人,30名證據不足釋放,9名進行抵抗斬殺。 

1898.8.10 陳秋菊、鄭文流、徐祿等人在坪林尾水聳淒坑口(今坪林茶博館)接受日人招降。 

1899.11.18林李成及其兒子,在厚德岡坑鄭文流老宅附近(今東坑)被捕身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